【地理】2020届高考二轮精品复习资源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1页
【地理】2020届高考二轮精品复习资源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2页
【地理】2020届高考二轮精品复习资源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3页
【地理】2020届高考二轮精品复习资源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4页
【地理】2020届高考二轮精品复习资源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考向预测1 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 响等为考查重点。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 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 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4 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考向1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2018浙江高考真题)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峡谷 地貌景观。在峡谷

2、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 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完成下列问题。 1 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 .B. C.D.2 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 . B.C.D.【答案】1 . D2. B【解题思路】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总 体难度适中。1. 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故 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 于砂页岩,即介

3、于和之间。2. 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 N的是A .沉积物变化B .古气候变化C .古环境变化D .构造运动变化4. 该区域A

4、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3. D4. 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3有材料和图片可知, 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 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 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 N不 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 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4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

5、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 了长期的侵蚀过程。 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 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地理知识与技巧的梳理解题模版解答“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地质剖面图判断的4个技巧名师点睛1 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

6、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2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 (如图3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 (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2 .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 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 (如图3丙处)。3 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4 判断岩层的特定

7、情况(1)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0考向预测考向2外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2019全国高考真题)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 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

8、为黄河小北 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黄河阿水河渭汾河V河道2河ig摆动柩网比例15km5 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6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河水流量 支流汇入 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A .B.C .D .7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5. D6. C7. C【解题思路】5

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对河床的侵蚀严重,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 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6 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增大河流流量,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 大,与题干矛盾,排除;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

10、, 正确。故选C。7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在主汛期,渭河洪峰的汇入会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水流不畅,流速 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增强,含沙量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18全国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O、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 TO B. T1 C T2 D T39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 T3形成时期 B.

11、 T2形成时期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10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 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 间歇性下降D 间歇性抬升【答案】8. A9. A10. D【解题思路】&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地理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9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10 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

12、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 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知识与技巧的梳理名师点睛1 .掌握外力因素的分布规律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 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咼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磧

13、丘陵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地貌形态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2 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 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 地质地貌因素:主

14、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 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 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3 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典型地貌洪积一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山区河流流出谷口, 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 水道开阔,水流 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洪积扇或 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

15、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 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 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 形成三 角洲(45分钟)经典常规题限时训练(2019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

16、最先可能演变成A .背斜山B.向斜山C .背斜谷D .向斜谷2.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A .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花岗岩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石灰岩C .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砂岩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黏土【答案】1 . B2. 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1.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较深,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其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遭受侵蚀。如果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未来最可能演变为山地。本题正确答案为B。2.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说明乙处的岩层出露地表。出

17、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岩层破碎,受到外力侵蚀 而成为谷地。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丙处海拔比其附近地区高,为突出的小山地,说明该处受到的侵蚀力 度小,因此可推测其岩层最可能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硬度高、耐磨损, 不易风化;石灰岩、沙岩和黏土均受外力作用较大,极易受到侵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018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昌頁咯八砒器古污氏況枫轴稷圍广西第地地顷剖面示憲團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 .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 .植被覆盖率不同D

18、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4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 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D 持续性沉降A .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C .间歇性沉降【答案】3. D4. A【解题思路】3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沉积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选D。4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

19、、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古河床沉积物露出地表,则说明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沉积形成的,不是间歇性沉降,C错误,所以选 A。O高频易错题5该河谷(2019甘肃张掖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6. 图中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B 处地层断裂下陷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答案】5. B6. C【解题思路】5图中显示,河谷中有较厚的沉积物,说明流速较慢,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排除A。图中显示,河谷沉积物以

20、下,岩层向上拱起,属背斜构造,选项B正确。图中显示,乙岸附近的河谷较深,应为侵蚀河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凸岸以沉积为主,排除C。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河流流向,因此左、右岸无法区分,排除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层和沉积物,下面先沉积形成较早,上面后沉积形成较晚,因此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排除A。处地层与旁边地层的界面是侵蚀面,不是断裂面,排除B。河谷沉积物以下的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挤压而发生弯曲,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洪水期时,甲地容易被淹没,不适合聚落的发展,排除D。(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4|*N團樹I匸3花岗士 阴片剧輕図料 偲

21、型岡砂脈畀7. 由图可知,M处的地质构造是A .地垒B.地堑C .背斜D .向斜&影响甲地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 风化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C 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沉积作用D 海浪侵蚀作用、海浪沉积作用【答案】 7. B8. A【解题思路】7断层上升的形成地垒构造。M处两侧地层上升,中间下降,M处的地质构造是地堑,A错。断层下降的形成地堑构造,B正确。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岩层是连续的。M处两侧岩层断裂,故C错误。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岩层也是连续的,M处两侧岩层断裂且下陷,故 D错误。&根据经纬度定位出甲是内蒙古高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少,以风化、风力作用为主,A

22、正确。流水侵蚀作用通常发生在降水较多地区,一般发生在河流附近,内蒙古高原,降水少,流水作用不明显,B错误。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内蒙古高原纬度和海拔都不高,C错误。海浪作用一般在石质沿海海岸分布,内蒙古高原在我国的内陆地区,故D不符。o精准预测题(2019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F列小题。图例曼股19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岩层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C 受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D 岩层断裂发生明显位移10 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是A . 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B. b地的花岗

23、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 . 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D. d地有丰富的地表水可供开发【答案】9. D10. A【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特性和成因。岩浆岩由地下岩浆喷出或者侵入地下冷却凝固而形成。变质岩是岩层在地下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是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 的。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向斜适合储水,背斜适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建大坝宜选择背斜处,要避开断层。隧道选择背斜处。9 岩层被断层错开,故断层E形成时间晚于岩层, A错误;读图例,为岩浆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为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二者内力作用不同,B错误;看图例可知,处是岩浆喷发

24、形成的火山,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C错误;看图可知,岩层断裂且发生明显位移,D正确。故选D。10 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A对;b地为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错;c地为断层,不稳定且漏水,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d地为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表水贫乏,D错。故选A。(2019山东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一高山 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 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

25、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合图文回答下列小题。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11 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A .B.C .D .12 .“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

26、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A . B.C .D.【答案】11 . D12. A【解题思路】11材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由此可分析,流 石滩的形成与冰川沉积和风力沉积基本无关。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 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 D正确。12 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高山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适应强风与碎石环境。A正确。(2019孟津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 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

27、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亍13 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A . a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C 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 . b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14 .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A 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C 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D .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15 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山区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A

28、 .B.C . D .【答案】13. D14. C15. B【解题思路】13根据图示,a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形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 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且容易受到雨水淋失,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可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可以发展种植业,C正确。印加人继承前人的成就,在干旱缺水的山区修建了水渠和梯田,A错;修梯田不能降低山地坡度,B错;梯田是为发展种植业而建,必然破坏原始植被,降低植被覆盖率,D错。故选C。15

29、根据材料,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地处低纬,为热带气候。低地闷热,而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正确;山体海拔高,山上有积雪使得山区有冰川融水,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正确。古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防御条件,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正确;山区为河流源头,但河源水量小,地势起伏大,水运不便利,错误。正确,B正确。故选B。(2019河南郑州一中高三月考)石古湾村位于湖南省南部新田县,是国家级贫困村。该村三面环山,植被茂密。村内有一口泉眼,全年水量充盈,且每天会出现多次像潮汐一样的涨落现象,被称为“潮汐泉”。其形成与虹吸作用有关:当蓄水溶洞水位达到甲水位时,地下水会通过曲管越过高处

30、流出,形成泉涌;当洞内水位降至乙水位时,泉水水位回落,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rtI【I1T丁垢弗氐潮汐眾16 .潮汐泉所在地区A 石峰林立,多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B.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电开发潜力大C .风蚀作用强烈,地面支离破碎,垄槽相间地理D 受流水溶蚀和沉积作用,山奇、水秀、石美、洞异17 .下列条件中,与潮汐泉形成相关性最低的是A .降水季节变化大B.有较长且有坡度的暗河C .有虹吸式管道D .有较充足的蓄水空间18 .若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对潮汐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 .每次泉涌的水量减少B.泉涌的频次减少C .暗河的含沙量减少D .溶洞发展速度加快【答案】16. D17. A18. B【解题思路】16 .潮汐泉所在地区地势低,受流水溶蚀和沉积作用,山奇、水秀、石美、洞异,形成独特景观,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此地多喀斯特地貌,因此题中描述四面陡崖,顶部平坦的地貌不多见,故A项错误;该地多地下河,地表水资源并不丰富,难以进行水电开发,故B项错误;该地主要受流水作用,受风蚀作用小,故C项错误。故选D。17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潮汐泉的形成中需要虹吸作用,要有曲管,有一定量的蓄水溶洞,而地下水的汇集则需要较长且有坡度的暗河,才能汇集更多的地下水,保证每天都有潮汐泉水的涌出,另外如果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