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生就业情况统计_第1页
毕业论文学生就业情况统计_第2页
毕业论文学生就业情况统计_第3页
毕业论文学生就业情况统计_第4页
毕业论文学生就业情况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京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摘要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但是学这个专业之后的就业率确实很低,本文针对就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认为这门学科本身的教育体制还处在一定的问题。应该时刻了解市场,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金融业务的发展,从而满足要求。关键词:;金融学课程体系;行业需求;专业需求;相应建议目录摘要21.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31.1 研究背景31.2研究方法42、西京学院及金融学专业简介43.西京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53.1统

2、计结果53.2 总体分析63.3行业专业需求分析63.4知识结构,能力74、金融学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84.1: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完善84.2:课程体系的设置94.3:教材建设94.4:培养形式。104.5,改进金融学课程设置的建议10参考文献12致谢131.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和范围也迅速扩大,质量要求更高。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的发展,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金融业务的发展,满足要求,是金融专业在校大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金融行业的毕业

3、生面对就业问题有了更多的考虑和新的选择,通过分析应届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导向,我们能更好的分析出目前金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了解金融行业内部机制与管理的优劣,除此之外,通过对毕业生的专访与问卷调查,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工作状态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程度等。从而指导金融专业学生如何明确自身定位和未来的选择方向,指导金融专业学生如何在大学阶段根据金融业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提前做好就业准备。1.2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毕业班同学、采访老师等方式,取得毕业生就业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翻阅大量相关书籍,掌握了关于金融业的前沿信息。总结出了金融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在大学阶段

4、就一些变化和要求做好准备,还分析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在校大学生如何在大学期间充实完善自己。2、西京学院及金融学专业简介 西京学院坐落在人文积淀厚重的古都西安,创建于1994年5月,西京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同时也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唯一一个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主考院校。目前,学院占地1391亩,建筑面积54万多平方米。学院有绿色校园之称,三季花香,四季长青。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建有多媒体教室56个、语音室17个、实验实训场所180多个,实训基地9个,其中,“数控工程训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9652.88多

5、万元。图书馆藏书149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988种,阅览室23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多人。学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并与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合作开办研究生教育。 学院现有教师165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30%,“双师型”教师317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65%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0.77%。近年来,学院实施教师“251”人才工程,聘请了20名著名专家、教授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引进了50名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教授为学院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带头人;培养了100名基础扎实,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中

6、青年骨干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使整个教学充满活力。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58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174人,高职比为42.29%;博士11人,硕士12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77%,另有在读研究生33人,充分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校积极构建“紧跟市场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与知识点,动态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努力提升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此同时,构建“全员参与解决就业、全过程指导就业、全方位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在西安、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

7、建有就业实习基地200多个,积极开展校企联合,以实习带动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学院每年毕业生人数一万多人。近年来,据政府部门统计显示,西京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90%,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02%,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26%。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

8、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3.西京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3.1统计结果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打电话、上网发邮件、走访毕业班同学、访问老师等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 本文共发放

9、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问卷共设计了24题,其中主观题8个客观题16个.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情况如下:在接受本次调查的同学中,42%的就业方向是银行,30%为证劵公司,12%为保险公司,16%选择其他就业方向。3.2 总体分析由于毕业后所选择的行业及单位有可能给毕业生带来丰厚的收入,金融专业历来就是高校报名的热点,相比照金融专业学生生源数量的增涨而言,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是呈下降趋势的。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对金融专业专科生的需求上。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数量的增加,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研究生的需求则有所上升,这就直接导致了金融

10、专业“考研难”的问题。其实,这几年金融学本科生已经很不容易找到工作了,有幸被我国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录用后,绝大多数也只是在柜台前台做做收银的工作,月工资并不高,而且也好像看不到什么事业的前途,可还是有这么多人义无反顾的冲进金融学科。这个结果,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第一、在所有的文科领域,金融学是当今最有可能取得经济高收入的专业。传统的文科领域,这几年越来越没有什么“钱”途,一个学历史的硕士生还不如一个学工科的专科生好找工作。第二、金融学的财富效应是明显的。尽管金融本科生的工作俄待遇都一般般,但金融中层、高层的收入确实是令人鼓舞的;第三、中国经济改革的下一个重要领域是金融改革,今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可

11、能就是两个方面了,一个是农村经济的改革,另一个是就是金融的改革。3.3行业专业需求分析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是很理想。事实与理论恰好大相径庭,在实际生活中我所听到别人对我的劝告是,考研吧,金融专业是最适合考研的专业,而且保研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还有大部分的人在毕业之后竟然是做会计,做在超市做销售然而这些所谓的会计,销售还有金融又拥有各自对应的专业,那么在这样的本来就狭小的就业市场中,金融专业就好像是在夹缝中生存的可怜的小草,被各种专业无限的挤压着。这也就是说,对于我们这样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将有这少一半的学生没书念,没班上。就就业难易程度而言,有30%的同学认为作为金融专业的毕业

12、生找份工作并不难,但是找到理想就难了,有6%的同学认为要因人而异,另10%的同学认为竞争激励、就业难。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段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 向“大众化转化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就业难的真正原因是: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生时候大学生的就业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仅仅表现在金融专业,其他专业也是如此。他们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事项的保守的发展方向及大学生所应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的;当经济危机到来时,不少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危机中收缩业务,倒闭或被兼

13、并.如此一来,金融业内的裁员和失业在所难免,而这些同样需要实现再就业的业内资深人士,必将给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冲击.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招聘的专业大学生人数就会大幅度降低。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的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从目前金融业内的发展形势来看,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是服务专业化、业务多样化。金融混业是个大趋势,因此,从当前的

14、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潜力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劵投资等。金融类人才缺口巨大,调查中显示金融行业的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目前企业需求量与人才的供应量比例已经严重失衡。这也直接导致金融行业人才求职活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会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专家表示,因为金融行业总体上人才缺口较大,企业的招聘职位和数量都比较多,对个人而言可选择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人才的流动率也较大。随着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进驻杭州以及越来越多的准金融机构(如私募基金之类)在杭发展,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金融人才的缺口将越来越大,而且现在不少国有银行也开始转变观念,

15、委托猎头公司寻找相关人才,人才的争夺将进入白热化。金融类人才压力也不小,据了解,金融行业的企业目前招聘的职位主要是销售类、金融类、保险类和经营管理类等人才。从金融行业人才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保险类的供求比例差距比较大,企业对保险类人才的需求较多,而市场上该类人才的供应量又相对较少。此外,金融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格外强劲,企业需求较多的典型高薪职位包括基金经理、高级投资咨询顾问、投融资经理、金融分析师等。调查表示,“企业在招聘金融行业高端人才时,大多数对工作经验都有严格要求,通常要求有5-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或精通一门外语,系统学习过一定的财务、金融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对相关的理

16、论有较深入的研究。有些岗位甚至还要求候选人有过上亿资产运作经验,熟悉资金运作程序等。因此金融行业的高端人才往往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各大企业纷纷以高薪和各种附加福利待遇来吸引人才。3.4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需求分析在当今经济领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将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关键因素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踏实,事业心强.其中:72%的用人单位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决定聘用与否的关键,有64%的企业选择了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另有62%和58%的用人单位认为踏实,事业心强,拥有过硬的专业技

17、术知识对企业也很重要。在相同条件下企业会优先考虑哪类求职者有大多数的企业会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人员,原因是适应期短,工作更容易上手,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用人成本。有的企业更青睐于获得各种证书的应聘者,他们认为这类人员学习能力强,悟性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相对而言,求职者在校的职务以及外表气质等因素对企业用人取舍的影响力度不是很大。从中可以看出,如今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另外企业的技术构成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占大部分,对研发型人才的需求占少数,有60%的企业需要求职者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40%的企业对应聘者工

18、龄有要求。在当今经济领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将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而在金融专业中,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物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懂得金融法规和操作惯例,精通外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的专业金融人才。包括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金融学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仍存在不少问题,

19、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完善首先是高等院校向社会输送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总量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的需要,合格、优秀的金融人才仍然是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紧缺人才之一。与此同时,设置金融学专业的各个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一边是众多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政府部门总是感慨优秀金融人才太难得,特别是在应届金融专业毕业生中“平淡无奇者多,出类拔萃者少”;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另一边有相当数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对此,未能及时调整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这说明关于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转变,国内相关

20、高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由于经济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走多元化道路,分层次培养不同类型的金融人才,是当前我国金融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情况下的最佳选择;二是由于金融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从而无论哪一个层次的金融人才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特别是重点大学的一流金融学科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金融人才时更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4.2: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体系设置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即以学科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一些重要的实务性专业课程开设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课程体系设

21、置不尽合理,各高校专业发展缺少特色经过十几年来坚持不懈的教育教学改革,国内高校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优化。一是强化了专业主干课程及其配套课程,如建议本科层次的核心课程可以包括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投资学等10门。二是在核心课程基础上鼓励各高校依据各自优势、特色和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设置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如传统财经类院校可以突出其专业性、应用性强的优势,综合类大学则更多体现经济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特色,理工类大学可特别强化在数理金融和方法论方面的发展等,以有利于形成一个“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学科群体,推动国内

22、金融学科建设整体前进。专业课设置缺乏系统性考虑,课程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与协调,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微观金融课程和实务性课程相对不足,新开课程往往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有名无实;引进国外金融理论或实务课程时,缺少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接受专业教育时有脱节感,从而得出专业课“没有用”的结论。此外,受到公共课学分比重高的影响,国内普通高校开设特色专业课、发展有自身特点的金融学专业,的确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难。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4.3: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应明确“精品路线”,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需要更新教学质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材建设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但是严格地讲,目前在教材使用

23、和建设方面还是有不少遗憾,需要不断完善。首先,国内自编的优秀教材特别是精品教材并不多见,粗制滥造的却满目皆是:或是内容陈旧,跟不上金融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形势。其次,在教材选用上,有些高校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原因,刻意排斥国内外优秀教材,而是反复使用版次少印量大的自编教材,由于不能及时反映学术研究或实践部门的最新进展,严重地影响了教学内容和课程质量。4.4:培养形式培养形式相对单一而缺乏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潜力的发挥创造性能力素质培养。实践效果有待深入评估,实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良性循环我国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是与国内重点大学的教改实践同步进行的。其特点是边研究边实践,一

24、方面是最新的教改研究成果及时地应用于教改实践之中,很好地发挥了指引方向、规范运作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真实的教改实践活动不断地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使得理论研究更加切合实践需要。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良性互动时,不仅迅速推进了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众多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直接受益,更为我国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赢得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4.5:改进金融学课程设置的建议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新体系。新体系要把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

2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构建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以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原则;第二,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三, 坚持以“就业主体”为主,兼顾个体发展的原则,金融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接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针对当前学生就业的状况,我的建议是: 首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课程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应用写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其次,在专业课设置上,应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可以自由选择。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具体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适应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