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浅谈解题思维艺术_第1页
高中化学论文:浅谈解题思维艺术_第2页
高中化学论文:浅谈解题思维艺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解题思维艺术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庸在总结先哲们论述的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增加“审问”与明辨”,旨在指引学的广延和思的伸展,解决了“思其当然”和“思其所以然”的具体方法问题。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思维的灵活性是检验一个人创造才能强弱的重要标志,所谓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能迅速、轻而易举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对象的能力,当思维缺乏灵活性时,就表现为思维刻板、僵化和呆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

2、问题,可以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求解之目的。快速准确解题与思维敏捷性息息相关,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特点是对旧有的知识进行符合逻辑的推导和深化,从而获得新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深刻性,透过复杂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深入思考,掌握规律,解决问题。例如: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图关系:据此判断:单质甲化合物a单质乙化合物b化合物a和化合物c单质乙和化合物c化合物b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 (用a、b、c字母填写)。单质乙的化学式可

3、能是 ,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是 。解析:在解这类习题时,用充分运用图表中提供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由图示信息可知化合物a一定含乙元素。再由单质甲+化合物b化合物a(含乙元素)+化合物c,可以获得新知识,化合物b里一定含有乙元素,所以含乙元素的化合物应为a、b。化合物a(含乙元素)+化合物b(含乙元素)单质乙+化合物c,结合我们平时已经掌握的知识:非金属元素有多种价态的化合物;不同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某非金属元素的负价态的化合物可与正价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非金属单质。根据平时掌握的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甲是o2,乙是s,a是so2

4、,b是h2s,c是h2o。或者:甲是o2,乙是n2,a为no,b是nh3,c是h2o。二、有序思维:顺着一定的线索,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条不紊地思考,按部就班地分析,由此及彼地推理,即为有序思维。在解题中,应从题意入手,理出条理,使分析有序,解决问题有据。这种思维方法能有效地防止遗漏和重复,迅速找出正确的解题途径。例如: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1l1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低温小心蒸干,所得固体可能是什么?与通入的co2气体的量有什么关系?解析:与本题有关的反应是:co2 + 2naoh=na2co3 + h2o ,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当co

5、2为0.5mol时,所得产物是na2co3,当co2为1mol时,所得产物是nahco3 ,两个特殊的点确定后,将它们画成一条直线。na2co3nahco3naoh当co2的量少于0.5mol时,所得的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当co2的量刚好为0.5mol时,所得的固体是na2co3;当co2的量大于0.5mol而小于1mol时,所得的固体是 na2co3 和 nahco3的混合物;当co2的量等于或大于1mol时,所得的固体是nahco3 。解题时,按此思维顺序进行,方能防止疏漏。三、动态思维:就是用动态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因反应物的

6、量,反应时间和加试剂顺序的不同,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在解题中一定要重视分析反应过程。例如:将含1molnaalo2的溶液逐滴加入含1.9 molhcl的盐酸中,将含1.5 molhcl的盐酸逐滴加入含1molnaalo2的溶液逐中,这两种操作方法得到的al(oh)3沉淀的量是否相同?发生的反应是否相同?解析:经分析可知,这两种操作所发生的反应是不同的:前一过程是:naalo2 + 4hcl = nacl + alcl3 + 2h2o ,alcl3 + 3 naalo2 + 6h2o= 3 nacl + 4al(oh)3,后一过程是:naalo2 + hcl + h2o = nacl + al

7、(oh)3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所得al(oh)3沉淀的量也不相同:前者是0.633mol,后者是0.7mol。四、归中思维:归中原理的特点是:由大小不同的两个量所得的平均量必归中于两个量之间。例如:由10克含有杂质ca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0.1摩尔二氧化碳,则该杂质可能是( ) a .khco3 b .k2co3与sio2 c. mgco3与sio2 d .na2co3解析:由题意可知,每生成1molco2时,平均需要100g固体,又因为生成1molco2时所需caco3恰好为100g,所以所含的杂质也必须达到每生成1molco2时平均需要1

8、00g固体。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a、c。五、“极端”思维:极端思维是把研究对象或过程变化通过假设成理想的极端值得出极端情况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偏差发生的原因,作出合理的推断。这种技巧在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判断反应物间量的关系、分析反应物间反应情况、确定平衡体系中物质的浓度范围、确定平衡移动后式量的变化、确定平衡状态完全相同的始终态的配比等类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两份质量相等但混和比例不同的由naoh和nahco3组成的混和物a和b,分别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ab,则下列关于naoh含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b中的含量大 b . a中的含量大 c. 一样大 d. 不能判断大小解析:解这类题可以将固体看成两个不同的极端:假设全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