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膜的改性方法汇总_第1页
分离膜的改性方法汇总_第2页
分离膜的改性方法汇总_第3页
分离膜的改性方法汇总_第4页
分离膜的改性方法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分子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张爱娟(04300036)摘要:随着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膜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改善膜的亲水 性,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已成为有待解决的迫切问题。由于单一的膜材料很难同时具有良 好的亲水性、成膜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性、耐微生物性侵蚀、耐氧化性和 较好的机械强度等优点,因此采用膜材料改性或膜表面改性的方法来提高膜的性能,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中,化学改性可以通过膜材料和膜表面的化学改性来实现;而物理 改性则主要是通过材料共混改性和表面涂覆或表面吸附来实现。关键词:膜;改性;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一引言膜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处

2、理效率高和 节能等优点,作为一种单元操作日益受到重视,已在海水淡化、电子工业、食品 工业、医药工业、环境保护和工程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膜技术的 发展,人们对膜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改善膜的亲水性,提高膜的 抗污染能力已成为有待解决的迫切问题。目前使用的大多数膜的材料是聚丙烯 (PP)。聚乙烯,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素、聚砜、聚醚讽和聚氯乙烯等。当 这些膜与欲分离的物质相接触时,在膜表面和孔内的污染物聚集,使得膜通量随 运行时间的延长而下将,特别时当聚合物膜材料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中(如血液透 析)时,在膜便面吸附的蛋白质加速纤维性和抗生素碎片在膜表面的聚集,导致 一系列的生物反

3、应,例如形成血栓及免疫反应。即使当蛋白质对分离膜的影响可 以忽略,膜基体材料的亲水性、荷电性及荷电密度等性质对蛋白质的吸附都会产 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拓展分离膜的应用,通常需要对膜材料进行改性或改 变膜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赋予传统分离膜更多功能,增大膜的透水性,提高膜 的抗污染性,改善膜的生物相容性。对膜材料的改性的方法有物理改性,化学改 性和表面生物改性。二物理改性2. 1表面物理改性【1】2. 1 . 1表面涂覆改性以分离膜为支撑层,将表面活性剂涂覆在支撑层表面而达到改性的目的,表面活性剂可以 是有机物或无机物。但膜表面涂覆方法的改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活性 剂易从高分子

4、表面脱离,不能得到永久的改性效果。但这种方法显示了制备一系列具有不 同截留率分离膜的可能性。2. 1 . 2表面吸附改性【2】表面活性剂是由至少两种以上极性或亲媒性显著不同的官能团,如亲水基和疏水基所构成。由于 官能团的作用,在溶液与它相接的界面上形成选择性定向吸附,使界面的状态或性质发生显著变 化。表面活性剂在膜表面的吸附使膜表面形成一层亲水层,其带电特性又形成了对蛋白吸附的阻 挡作用。从而在增大膜的初始通量的同时又能降低使用过程中通量衰减和蛋白质的吸附。韩式荆等 研究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超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认为表面活性剂的 表面张力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是影响膜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李

5、伟等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第二添加剂加入聚砜超滤膜中,结果发现,它能明显改变成膜时的凝胶速度, 因而改变所成膜的结构和性能,由此制得孔径均匀,分离性能优良的聚砜超滤膜。同时由于 表面活性剂在膜表面形成厚的致密亲水层而使水通量得到改善,这对低孔系率的超滤膜是很 重要的。2. 2膜材料的物理改性2. 2 . 1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的的共混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共混是指两种以上高分子混合,形成一种新材料,它除了综合原有材料本身性能外,还可克服原有材料中的各自缺陷,并产生原有材料中所没有的优异性能。而聚合物 间的相容性5直接影响着高分子共混膜的相分离孔的形成与结构,通过调节聚合物合金的 相容性可以调节相分

6、离孔的形成和结构,从而改变合金膜的表层结构和断面结构,达到提 高膜的分离性能和渗透性能的目的。高分子共混改性膜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改善膜的性能:1、改善膜的亲水性能及聚合物的成膜性;2、改善膜的耐污染性;3、提高膜的物化稳定性(提高膜的耐蚀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9共混组分性质、合金比例、分子结构对膜的亲水性及其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以憎水性的PVC为例,在一定的比例条件下,所选用共混组分的亲水性越强,膜的亲水性越好,膜的通 量越大(见表1)。表1 P2 (第二聚合物)对PVC/ P2合金膜的亲水性及膜性能的影响膜材料接触角/ 90-2 - 1纯水通量/L m hPVC6661PVC/ PMMA6

7、2770PVC/ VC 2co2Vac57482PVC/ VC -co-VAc -co-MIL546039对于憎水性膜材料,混入含亲水基团的组分,亲水组分的含量对膜的亲水性及膜性能影响很大,随亲水组分的含量增加,膜的亲水性增强,水通量增大。SPSF是PSF经磺化处理而生 成的亲水性材料,这种材料与PSF共混,材料性质相似,相容性好,对膜结构的影响也小。但由 于增强了膜的亲水性,膜的渗透性提高,随膜中SPSF含量的增加,水通量增大(见表2)。相 反,在CDA/ CTA组成的合金脱盐膜中,憎水性CTA含量的增加导致膜的透水率下降,脱盐率上升。表2 PSF/ SPSF合金组分的比例对膜性能的影响材料

8、比例水诵量 / L m- 2 h - 1截留率70 : 3081479.965 : 3512 2279.960 : 4062879.79改变膜亲水性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改变共混组分分子上取代基的含量。在PSF/ CPSF 组成的共混体系中,CPSF的羧基取代度为0.87的合金膜冰的溶胀趋势明显高于取代度为0.45的膜。梁国明研究了聚醚酮 (PEK) / SPSAF合金体系中SPSF的SO3Na基团的交换当量 对合金膜的亲水性的影响,发现随SPSF交换当量的增加,合金膜的纯水接触角减小,亲水性 增加。若共混组分分子上的取代基为憎水基团,则其取代度越高,合金膜的亲水性越弱,这种膜可获得较高的分离率。醋

9、酸纤维素脱盐膜随乙酰取代度的增加,材料的亲水性下降,其致密膜水蒸汽吸附顺序为 CDA CDA/ CTA CTA,因此通过改变醋酸纤维素的乙酰取代度可 以在保持一定通量条件下,获得一个理想的脱盐率PS是当前最为广泛应用的膜材料,它的憎水性也是人所皆知的,PS超滤膜在保持一定截留率下其通量往往不够理想。PS与亲水性较强的材料 PVA、CA (醋酸纤维素)、AN-Vac(丙烯腈-醋酸乙烯共聚物)、聚原酸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等共混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PS的亲水性。邱运仁等用聚乙烯醇(PVA)、CA、冰醋酸、水为制膜原料,用相转化法制 备了 PVA-CA共混超滤膜。在一定范围内研究了不同膜液组成对超

10、滤膜性能的影响,得到 了较佳的膜液配方。制备的PVA-CA共混超滤膜在操作压力 0.3MPa下,处理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水油型模拟含油乳化液,其渗透速率约40L/m2 h,除油率可达90%以上,并且,此超滤膜的耐水性和溶胀性均优于未改性的PVA超滤膜。裴广铃8等以聚砜/螯合树脂作为膜材料,用相转化法制备了孔径在5nm60nm之间的共混螯合平板超滤膜,通过增加树脂含量,延长膜的挥发时间使膜通量显著提高。2.2.2高聚物与陶瓷材料的共混改性有机高分子具有弹性高、韧性好,分离性能优良等优点,但存在透气率低、抗腐蚀性差及不耐高温等弱点。虽然已合成了许多耐高温的高聚物,如聚四氟乙烯、聚硅氧烷、聚

11、醚砜酮 等,但这些耐高温的高聚物在成膜时大多需用支撑体,虽也可制成自支撑型膜,但由于膜较 厚、透气率低,难以满足实用要求。高聚物支撑体也面临着类似的弱点。无机膜,尤其是陶瓷 膜,则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尤其在涉及高温以及有腐蚀性环境的分离过程中,有着 高聚物膜材料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因受Knudsen扩散限制,分离性能很差。在膜材料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将两种材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可以同时得到既具有优良的分离性能又能耐受较苛刻的环境条件的新型的超滤膜。【10】赵梓年,等以聚氨酯为基质,添加二氧化硅及界面改性剂,通过湿法相转化法制备聚氨酯杂化超滤膜。实验结

12、果表明,二氧化硅可以显著改善膜孔的结构,膜水通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氧化硅用量在一定范围内,截留率也有一定增加。界面改性剂的加入可使二氧化硅在聚氨 酯铸膜液中均匀分散,进一步增加聚氨酯与二氧化硅之间的界面微孔数量及细化微孔,使该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进一步增加。用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观察。姜云鹏等10以PVA和纳米SiO2为原料,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出不同SiO2含量的PVA/SQ2共混均质膜。通过示差量热扫描法(DSC)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与 PVA膜相比,PVA/SQ2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并具有较好的抗污染能力。A. Bottino等11以PVDF和ZrO2为原料制得了 PV

13、DF/ZrO2共混超滤膜,并通过改变制备参数, 女口: PVDF的溶剂、PVDF/ZrO2比率等制备了一系列共混超滤膜,通过电镜观测和超滤性 能测试,发现膜的结构和性能有了显著的改变。张裕卿等人12则将亲水的AI2O3添加到PS铸膜液中,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S/Al2O3共混膜。通过对该膜微观结构的分析发现,Al2O3颗粒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膜中,同时Al2O3和PS之间存在的中间过度相使它们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膜的亲水性得到改善。,膜材料的选择步完善开辟高分子材料的合金化用于调节膜的亲水性及膜性能的方法简单、经济 范围广,可调节的参数多,膜性能改善的幅度大,为膜材料的开发及膜性能的进 了一条新

14、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三化学改性3.1膜表面化学改性与膜表面物理改性相比,膜表面化学改性使得功能基团以化学键与膜表面键合,从而不会 在物质透过膜时被稀释,不会引起功能基团得流失,另外,接枝反应发生在聚合物表面, 不会影响聚合物的内部结构。这样,不仅可以赋予聚合物膜新的性质,而且不会降低原聚 合物膜的力学性能。接枝改性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实现,如紫外辐照、丫射线辐照接枝聚合、等离子体表面聚合改性、界面缩聚等方法。3.1.1等离子体改性等离子体是气体在电场作用下,部分气体分子发生电离,生成共存的电子及正离子、激 发态分子及自由基,气体整体呈电中性,这就是物质存在的第4种状态-等离子状态。实验室中获

15、得等离子体的方法有热电离法、激光法、光电离法、射线辐照法及气体放电法等。等 离子体中所富集的这些活性离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能激活物质分子,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用等离子体对超滤膜进行表面处理具有简单、快速、工艺干法化、改性仅涉及表面而不影响 本体结构和性能等优点,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改善高分子材料的亲水性、染色性、 渗透性、电镀性、粘合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杨牛珍等人【14】研究了聚丙烯腈(PAN)平板超滤膜的低温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的 PAN超滤膜透水率降低,截留率上升。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条件(放电功率、反应腔压力、改性处理时间)对改性结果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改变低

16、温等离子体条件,可以控制改性程度。3.1.2光化学接枝15光化学接枝也称光接枝,始于1957年;Oster等人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其简便 快速的特点日益受到重视。近十几年来,分离膜的光接枝改性和功能化成为研究热点。光接枝通常采用的是紫外光,接枝聚合的首要条件是生成表面引发中心表面自由基。依据表面自由基产生方式的不同,光接枝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 聚合物辐照分解法 对于一些含光敏基团(如羰基),特别是侧链含有光敏基的聚合物,当紫外光照射其表面时会发生Norrish I型反应,产生表面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引发乙烯类单体聚合,生成接枝聚合物,羰基和烷基自由基则可引发产生均聚物。具体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由于适合于此方法的聚合物较少,因而该方法不常用。单山(2) 自由基链转移法自由基链转移法是利用自由基向聚合物的转移,在聚合物表面上产生自由基,进一步引发接枝反应。安息香类光敏剂是一类常用的光敏剂(以安息香双甲醚为例),当受到紫外光照射时,发生Norrish I型反应,产生两个自由基(R ,反应如图2所示图2 自由基链转移引发光接枝在单体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两个自由基均会向聚合物表面或大分子链转移,产生表面自由基,引发接枝聚合反应。此类引发体系在光敏剂产生的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生成接枝聚合物的 同时,也能引发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