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ppt_第1页
脑血管疾病.ppt_第2页
脑血管疾病.ppt_第3页
脑血管疾病.ppt_第4页
脑血管疾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cvd ) n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 n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 n呈急骤发生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呈急骤发生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 n临床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临床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颅内动脉颅内动脉 破裂破裂 闭塞闭塞 脑梗塞脑梗塞脑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 v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病原因之一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病原因之一 v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与心血管病、

2、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v患病率患病率719/10万万 v发病率发病率219/10万(年新发万(年新发120-150万)万) v死亡率死亡率116/10万(年死亡万(年死亡80-100万)万) v近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和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和 痴呆(致残率高)痴呆(致残率高)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n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 n按性质按性质 出血性出血性 缺血性缺血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脑出血 tia 脑梗死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脑栓塞 脑血液循环脑血液循环 脑血液循环脑血

3、液循环 n颈内动脉:颈内动脉: n椎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 眼动脉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交通动脉脉络膜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的前供应大脑半球的前3/5 3/5血液 血液 供应大脑半球的后供应大脑半球的后2/5 2/5血液小 血液小 脑和脑干脑和脑干 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 脑桥支、内听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 大脑血管结构特点大脑血管结构特点 脑动脉脑动脉: 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 力膜,

4、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力膜,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 功能。功能。 脑静脉:脑静脉: 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静脉窦,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静脉窦, 静脉血及脑脊液经此血流缓慢。静脉血及脑脊液经此血流缓慢。 特点:特点: 1 1、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 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 2 2、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导致脑出血。、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导致脑出血。 脑的血流及其调节脑的血流及其

5、调节 n正常脑血流量正常脑血流量 800-1000ml/min800-1000ml/min 1/51/5流入椎基底动脉流入椎基底动脉 4/54/5流入颈内动脉流入颈内动脉 脑的平均重量脑的平均重量1400g1400g 占体重的占体重的2 23 3, 脑血流量占全身脑血流量占全身15152020。 n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血流量的调节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6060160mmhg160mmhg 可自动调节可自动调节 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n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20%;需血供占心输出量;需血供占心输出量 15% n脑的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的有氧代谢脑的能量来源主

6、要依赖于糖的有氧代谢 不能进行糖的无氧酵解不能进行糖的无氧酵解 n不能储存能量,因此,脑对氧和血供要求特别不能储存能量,因此,脑对氧和血供要求特别 高,无论高,无论pao2明显下降或血流量明显减少都会明显下降或血流量明显减少都会 出现脑的严重损害出现脑的严重损害 n缺氧缺氧激活谷氨酸受体激活谷氨酸受体ca2+ 进入神经元进入神经元神神 经元死亡经元死亡 v不可改变的因素不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年龄、性别、种族 v可以改变的因素可以改变的因素 高血压、血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血脂、糖尿病、心脏病 避孕药物、体重指数(避孕药物、体重指数(bmi) 吸烟、饮酒吸烟、饮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v其他因素:其他因素: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抗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抗 凝治疗、脑动脉炎等凝治疗、脑动脉炎等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n基本病因基本病因 1 1、血管壁病变、血管壁病变 1 1)高血压性脑细小动脉硬化)高血压性脑细小动脉硬化 2 2)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3 3)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 4 4)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 5 5)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

8、导致的血管壁病变 2 2、心脏病:、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 3 3、其他原因:、其他原因:血管内异物如空气、脂肪等血管内异物如空气、脂肪等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n促发因素促发因素 1 1、血液动力学因素:、血液动力学因素: 1 1)血压过高或过低:如高血压、低血压、)血压过高或过低:如高血压、低血压、 血压的急骤波动。血压的急骤波动。 2 2)血容量的改变:血容量不足或血液浓缩可)血容量的改变:血容量不足或血液浓缩可 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3 3)心脏疾病:如心

9、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脏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可诱发脑梗死。可诱发脑梗死。 2 2、血液成分改变:、血液成分改变: 如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如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 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35)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430)一、颈动脉系统一、颈动脉系统 二、脑出血(二、脑出血(431)二、椎二、椎-基底动脉系统基底动脉系统 三、硬膜外出血(三、硬膜外出血(432.1)、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 四、硬膜下出血(四、硬膜下出血(432.2) 、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437.

10、2) 、脑梗塞(颈动脉及椎、脑梗塞(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基底动脉系统)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437.3) 一、脑血栓形成(一、脑血栓形成(434.0)、颅内血管畸形、颅内血管畸形 二、脑栓塞(二、脑栓塞(434.1)viii、颅内静脉或窦血栓形成颅内静脉或窦血栓形成 三、腔隙性脑梗塞三、腔隙性脑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五、其他 (1995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分类)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分类)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n 脑梗塞(死)脑梗塞(死) n 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 n 脑栓塞脑

11、栓塞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n概念:概念: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但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但 反复发作的供血障碍,反复发作的供血障碍,导致突发性、短暂性、导致突发性、短暂性、 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n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传统的传统的tia 定义时限为定义时限为24h内恢复内恢复。 n tia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近 期频繁发作的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

12、 n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507070岁,男性多于岁,男性多于 女性。女性。 tiatia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 n微栓子学说微栓子学说 n脑血管狭窄、痉挛或受压脑血管狭窄、痉挛或受压 n血液动力学因素血液动力学因素 n血液成分改变血液成分改变 tia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tiatia基本临床特征基本临床特征 发作性发作性 短暂性,症状短暂性,症状2424小时内完全缓解;小时内完全缓解;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 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缺损 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 合一定的血管供应区合

13、一定的血管供应区 tia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 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 性瘫痪,对侧感觉障碍性瘫痪,对侧感觉障碍. . 眼动脉缺血眼动脉缺血: :短暂的单眼失明短暂的单眼失明 优势半球缺血优势半球缺血: :可有失语可有失语 n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 以以眩晕眩晕为常见症状为常见症状 一般一般不伴耳鸣不伴耳鸣 特征性的症状:特征性的症状: 跌倒发作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二)脑梗死(二)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n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发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发 生的缺

14、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生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n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占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占6090%。 n临床最常见的原因:临床最常见的原因: 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脑栓塞 1. 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 ct) n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 脉血管壁因各种原因而脉血管壁因各种原因而 发生狭窄或闭塞,在此发生狭窄或闭塞,在此 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 该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该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 组织梗塞性坏死,出现组织梗塞性坏死,出现 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 体征。体征。 病因病因 n脑动脉粥样硬化

15、脑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 n其次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动其次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动 脉炎、红细胞增多症、弥漫脉炎、红细胞增多症、弥漫 性血管内凝血早期等性血管内凝血早期等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n脑梗死形成机制脑梗死形成机制 脑血流障碍脑血流障碍 脑血流降至脑血流降至20ml/20ml/(100g100g脑组织脑组织* *minmin)时,)时, 脑细胞电活动停止。脑细胞电活动停止。 脑血流降至脑血流降至10ml/10ml/(100g100g脑组织脑组织* *minmin)时,)时, 神经细胞膜功能完全衰竭神经细胞膜功能完全衰竭 脑血流完全阻断脑血流完全阻断5-10

16、min5-10min, 神经细胞膜则发生不可逆损害。神经细胞膜则发生不可逆损害。 因此,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极短时因此,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极短时 间内恢复血流。间内恢复血流。 病理及病理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 1、病理、病理 4/5发生于颈内发生于颈内a系统,系统,1/5发生在椎发生在椎-基底基底 a系统。闭塞的血管依次为颈内系统。闭塞的血管依次为颈内a、大脑中、大脑中a、大脑后、大脑后 a、大前前、大前前a及椎及椎-基底基底a。 病理分期:病理分期: (1)超早期()超早期(1 - 6h);脑组织变化不明显;);脑组织变化不明显; (2)急性期()急性期(6

17、 - 24h);明显缺血改变;);明显缺血改变; (3)坏死期()坏死期(24 - 48h);); (4)软化期()软化期(3d - 3w);); (5)恢复期()恢复期(3 - 4w后)。后)。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506060岁以上的岁以上的 病人病人 n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1-31-3天达高峰天达高峰 n先兆:部分病人在发作前有前驱症状(头先兆:部分病人在发作前有前驱症状(头 痛、头晕等),约痛、头晕等),约25%25%人有人有tiatia发作史发作史 n多数病人无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

18、的改变多数病人无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病灶对侧偏瘫病灶对侧偏瘫 偏盲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失认等失语、失认等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椎椎- -基底动脉系统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呕吐、眩晕、呕吐、 共济失调共济失调 交叉性瘫痪等。交叉性瘫痪等。 2. 脑栓塞脑栓塞 v栓子通过颈栓子通过颈/椎动脉,阻塞椎动脉,阻塞 脑动脉,导致供血区组织脑动脉,导致供血区组织 缺血坏死(脑梗塞),引缺血坏死(脑梗塞),引 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v栓子来源:栓子来源: v心源性心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心脏病(风湿性心瓣

19、膜病)膜病)60-80%,房颤病人,房颤病人 约约45% v心外源性心外源性-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大动脉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癌栓、骨折后脂肪化斑块、癌栓、骨折后脂肪 栓或空气栓等栓或空气栓等 病理与病理生理病理与病理生理 n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其是左侧大脑中动脉,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其是左侧大脑中动脉, 病理上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病理上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n病理生理病理生理 栓子突然堵塞动脉,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栓子突然堵塞动脉,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 立,供血区急性缺血,同时常伴有血管痉挛,立,供血区急性缺血,同时常伴有血管痉挛, 故起病时脑缺血范围较广,症状较严重,当痉故起病时脑缺血范围较

20、广,症状较严重,当痉 挛缓解,栓子碎裂、溶解,侧支循环建立时,挛缓解,栓子碎裂、溶解,侧支循环建立时, 症状可有所缓解。症状可有所缓解。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发病急骤,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是发病急骤,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是 血管病中最快的血管病中最快的 n多属完全性中风,栓塞部位继发血栓时病情可多属完全性中风,栓塞部位继发血栓时病情可 逐渐进展逐渐进展 n可有头痛、局灶性癫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有头痛、局灶性癫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n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n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n易发生梗塞后出血易发生梗塞后出血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n头部头部ct

21、ct有低密度病灶,低密度区中有高有低密度病灶,低密度区中有高 密度影提示为出血性梗塞密度影提示为出血性梗塞 n腰穿可正常,有脑水肿时颅压可升高,腰穿可正常,有脑水肿时颅压可升高, 出血性梗塞可有红细胞出血性梗塞可有红细胞 n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 n拍胸片拍胸片 n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 3. 脑梗死的病理变化脑梗死的病理变化 依据临床表现,特别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分为依据临床表现,特别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分为: n大面积脑梗死:主干或数支的完全性卒中,症状大面积脑梗死:主干或数支的完全性卒中,症状 重,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重,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n分水岭脑梗死(

22、分水岭脑梗死(cer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 分水岭局部缺血。多由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分水岭局部缺血。多由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 n复发性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multiple infarct)两个或两个)两个或两个 以上供血系统血管闭塞引起,常为多次发作所致。以上供血系统血管闭塞引起,常为多次发作所致。 n腔隙性梗死腔隙性梗死(lacunae infarct):): 直径直径1.5cm的囊性病变,可见于基底节、内囊、的囊性病变,可见于基底节、内囊、 丘脑、脑桥基底部、大脑白质。可无临床表现丘脑、脑桥基底部、大脑

23、白质。可无临床表现 依据梗死灶内含血量多少分为:依据梗死灶内含血量多少分为: n贫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动脉血供中断,局部缺血:动脉血供中断,局部缺血 n出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梗死后血供部分恢复,再灌流血:梗死后血供部分恢复,再灌流血 液经坏死血管壁溢出;大面积脑梗死后,液经坏死血管壁溢出;大面积脑梗死后,a坏死坏死 血液漏出或继发出血;大静脉内血栓形成引起血液漏出或继发出血;大静脉内血栓形成引起 的淤血性梗死。的淤血性梗死。 n肉眼观肉眼观:梗死区色泽暗淡,白质灰质境界不清,:梗死区色泽暗淡,白质灰质境界不清, 23天后局部水肿,夹杂出血点。天后局部水肿,夹杂出血点。1周后坏死周后坏死 组织软

24、化形成蜂窝状囊腔。组织软化形成蜂窝状囊腔。 n镜下观镜下观:梗死灶皮质浅层分子层结构保存(脑:梗死灶皮质浅层分子层结构保存(脑 膜与皮质存在血管吻合支),此与脑挫伤不同膜与皮质存在血管吻合支),此与脑挫伤不同 临床特征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缺血性中风的鉴别缺血性中风的鉴别 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脑栓塞 常见病因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瓣膜病心脏病、瓣膜病 发病年龄发病年龄多高龄多高龄 60岁岁年龄偏青(青壮年)年龄偏青(青壮年) 起病状态起病状态安静、睡眠中安静、睡眠中 不定不定 进展情况进展情况较缓(小时、日)较缓(小时、日)最急、最突然最急、最突然 局灶症状局灶

25、症状明显明显明显明显 高颅压表现高颅压表现多无或轻多无或轻多轻或可有多轻或可有 tia病史病史 多有多有 多无多无 头颅头颅ct 低密度影低密度影低密度影低密度影 头颅头颅mrit1低信号低信号t2高信号高信号 t1低信号低信号t2高信号高信号 dsa血管阻塞血管阻塞血管阻塞血管阻塞 csf多正常多正常 多正常多正常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n 脑内出血脑内出血 n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脑内出血(一)脑内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n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n好发于好发于50507070岁

26、的中老年人岁的中老年人 n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n主要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主要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 n少见病因:血管异常、肿瘤、血液病少见病因:血管异常、肿瘤、血液病 v主要部位:主要部位:基底节基底节-内囊、脑干、小脑、脑叶内内囊、脑干、小脑、脑叶内 v大脑中动脉分支大脑中动脉分支-豆纹动脉豆纹动脉 v与主干呈直角分出,承受压力较大与主干呈直角分出,承受压力较大 v供应深部脑组织的穿透支供应深部脑组织的穿透支 (一)脑内出血(一)脑内出血 出血部位:内囊、基底节、脑桥、小脑等出血部位:内囊、基底节、脑桥、小脑等 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v发病年龄:发病年龄:50-70岁,男岁,男女

27、性女性 v起病状态:激动或活动中发病起病状态:激动或活动中发病 v既往史:多有高血压病史既往史:多有高血压病史 v进展情况:迅速、数小时达高峰进展情况:迅速、数小时达高峰 v定位体征:明显(偏瘫等)定位体征:明显(偏瘫等) v有明显的全脑症状有明显的全脑症状, ,头痛、呕吐、意识障头痛、呕吐、意识障 碍,碍,昏迷、颅高压症状突出昏迷、颅高压症状突出 基底节基底节- -内囊出血内囊出血 n最常见最常见 v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 侧,呈双眼侧,呈双眼“凝视病凝视病 灶灶”侧侧 v三偏三偏:出血灶对侧偏出血灶对侧偏 瘫、偏身感觉障碍和瘫、偏身感觉障碍和 对侧同向偏盲对侧同向偏盲 v出血

28、灶在优势半球,出血灶在优势半球, 可伴有失可伴有失语语 1、血肿对局部脑组织的破坏、血肿对局部脑组织的破坏 2、血肿和继发水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占位作用、血肿和继发水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占位作用 天幕裂孔疝天幕裂孔疝 神经影像学检查:脑内高密度灶神经影像学检查:脑内高密度灶 桥脑出血桥脑出血 v既往报道死亡率极高既往报道死亡率极高 v典型表现:典型表现: v深昏迷深昏迷 v中枢性高热、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中枢性高热、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 v桥脑出血表现:桥脑出血表现: v凝视瘫痪肢体凝视瘫痪肢体 v交叉性瘫痪、脑干颅神经核损害交叉性瘫痪、脑干颅神经核损害 小脑出血小脑出血 v急性后枕部疼痛、眩晕、呕吐

29、、走路不稳急性后枕部疼痛、眩晕、呕吐、走路不稳 v检查发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检查发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v进展不如桥脑出血、早期无瘫痪和意识障碍进展不如桥脑出血、早期无瘫痪和意识障碍 v可以引起枕大孔疝,导致病人死亡可以引起枕大孔疝,导致病人死亡 脑室出血脑室出血 原发性脑室出血:占脑出血的原发性脑室出血:占脑出血的3 35 5。指脉络丛血。指脉络丛血 管出血及室管膜下管出血及室管膜下1.5 cm1.5 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内出血破入脑室者。 轻型:头痛,呕吐,项强,轻型:头痛,呕吐,项强,kernigkernig征(),酷似征(),酷似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重型:全部脑室

30、均被血液充满,发病即深度昏迷,重型:全部脑室均被血液充满,发病即深度昏迷, 呕吐,瞳孔极度缩小,两眼分离斜视或眼球呕吐,瞳孔极度缩小,两眼分离斜视或眼球 浮动,四肢弛缓性瘫,可有去脑强直,呼吸浮动,四肢弛缓性瘫,可有去脑强直,呼吸 深,鼾声明显,体温明显升高,面部充血多深,鼾声明显,体温明显升高,面部充血多 汗,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汗,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n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肾功等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肾功等 n头部头部 ct ct :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 , 并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并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 小、小、 临近水肿带、有否

31、移位及是否破入脑室临近水肿带、有否移位及是否破入脑室 n腰穿:慎重进行,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腰穿:慎重进行,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 n血管造影:寻找出血原因血管造影:寻找出血原因 (二)(二)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临床分类:临床分类: 自发性自发性sahsah 外伤性外伤性sah - sah - 多伴发于颅脑外伤多伴发于颅脑外伤 继发性继发性sah - sah - 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实质出血破入 主要病因:主要病因: 动脉瘤动脉瘤 - 占占sah的的80%,前循环多见,前循环多见80-90% 先天性动脉瘤:先天性动脉瘤:90%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7% 感染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1% 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avm)- 次之,额顶区多见次之,额顶区多见 先天性球性动脉瘤先天性球性动脉瘤 最常见;基底动脉环多见;最常见;基底动脉环多见; 常发生于动脉分支处常发生于动脉分支处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n突然发病突然发病, ,剧烈头痛剧烈头痛 n最具特征体征最具特征体征: :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 n最具特征性检查最具特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