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教育中心200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油田教育中心200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油田教育中心200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油田教育中心200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_第4页
油田教育中心200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油田教育中心200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语 文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般从我们身边匆匆而过,在期待和忐忑不安中你们即将迎来可以施展才华、检验自身的机会中考,权且把这次模拟考试当作考前的一次尝试吧,相信你能行!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五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第部分改卷人得分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3分)1、请用楷书工整地抄写下面这句名言(2分)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2、2分)(1)姹( )紫嫣红 (2)一缕( )春风(3)平坦如d () (4)心旷神y( )3、修改下面病句(可在原句上改)(2分)(1)为了避免海啸后不爆发传染病,世界各国和印度洋受灾地区的地方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_(2)百货大厦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经营。_4、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你很想当初中某学科(可写任意一科)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而又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表达不能超过40字,2分)5、教师节期间,李旭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你文思如泉涌,像一本无所不知的词典,引领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语

3、文老师)请仿照上面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句话,送给某科老师。(2分) _6、根据提示,默写下面古诗文句子。(8分)(1)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汉江临眺中“_,_”一句以苍茫山色烘托水势的浩瀚,如电影镜头样展现了汉江的水光山色。(4)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5)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和灾难。张养浩在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写的“_,_;_,_”就是这种历史的真实写照。(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_,_。(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两句诗形象地

4、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8)中秋佳节,几个朋友相聚小酌。此时,月上中天,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家在外地的小李不禁触景生情,说道:“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诗_ ,_ 。我也只能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了。”(填写适合此情境的诗句,课内外均可)7、名著阅读填空(3分,每小题1分)(1)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体裁是_。(2)下面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 倒拔垂杨柳 B、诸葛亮 三顾茅庐C、刘姥姥 进大观园 D、孙悟空 大闹天宫(3)同学们在课余一定读了不少文学名著,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信息材料填出所出自的文学名著(任选一部) 写了旧中国一个

5、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_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 _某部作品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儿子” _8、阅读下面消息,完成练习(2分)新华网武汉2004年11月22日电 记者从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了解到,2004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范围大而分散,局部地区灾害损失严重。全流域共有782个县(市)、763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45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1)给这则消息加个标题 _(2)读了这则消息,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_改卷人得分第部分二、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6分)9、请调动你的积累,从已学课文中任选一个历史人物,对其做出评价(要有实例证明)。(3分)_10、班里准备举行以“保护野生动物”为

6、主题的班会,请你设计一个活动安排(3分)_改卷人得分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11分) (一)感悟春天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

7、,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

8、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女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先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浮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生命四季,

9、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先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11、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分)_12、从第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

10、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分)_13、第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分)_14、阅读第段,将其中引用的诗句、诗句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摘录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中,并选取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例诗句,写出喜欢的原因。(要求:最喜欢原因的表述要紧扣诗句要点;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流畅)(4分) 读书卡片 编号: 0710作者朝代引用的诗句最喜欢的诗句及原因15、第段开头写道,“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请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揣摩这句话,谈谈你的感悟。(2分)_改卷人得分(二)华山并非一条路(9分)

11、(1)在语文学习的诸多品质中,拥有阅读创新的品质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是问起如何创新,许多中学生便会一脸茫然。我们往往觉得,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我们后生小子,难望其项背,阅读还能创新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在读书之前,先就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思想局限于前人思想的樊篱中了。(2)其实,这种认识是幼稚的。不错,先哲们是树起了一座座思想的高峰,使我们的文化宝库森罗万象,但是要知道,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穷尽真理,因为读书做学问并非“华山并非一条路”。那年我乘着夜色登华山便想过,当年国民党军队在华山的覆灭,大概也多少与太相信“一条路”的成说有关。我们的战士之所以能“智取”华山、克敌制胜,其法宝就是另

12、辟蹊径,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要敢于坚持契诃夫所说的,大狗叫是叫、小狗叫也是叫的理论,不让自己的脑袋当前人的“跑马场”,不囿于成见,就必能在前人杂沓纷乱的足迹外另闯出一条新路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对于鲁迅的研究,几十年来可以说是学者如云,名家辈出,专著多多,特别是对鲁迅思想与主体精神的认识、把握、阐释,更是硕果累累,后学者如何进行创新呢?叶世祥用自己的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因而对许多作品,如孔乙己、药祝福社戏等都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独立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鲁迅个性的小说命题(概念),如“清醒的说谎者”、“言说的困境

13、”、“突围表演”、“新的话语形式的确立”等,这些给人启示的新视角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鲁迅推开了另一扇窗户。(3)电影导演冯晓刚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导演之路时说,姜文、陈凯歌我认为都将有长长的影子留在影坛,我若照他们的路走,可能走很长的路了,还在他们的影子里。我要努力在他们的影子之外,找到阳光照过来的隙缝。可能我的影子很短,但这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中学生朋友,你对阅读创新的门径明白些了吗?你是否也应该找一找那些“隙缝”,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阳光”呢?16、本文第一段中 “樊篱” 的意思是_(1分)17、第二段中加点的“这种认识”指的是_(填原文),与加点的“后学者”相对的人是_(2分)18、在

14、第2段中,除第一句话起承上启下作用外,请你再找出段中的一个过渡句,写下来(1分)_19、第(2)段画直线的句子是在鼓励中学生朋友_(2分)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1分)21、请你谈谈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内容和作用的理解(2分)_改卷人得分四、阅读下面文言及古诗,回答问题。(11分)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 )湘江,( )染溪,( ) 榛莽,( )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

15、,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22、根据原文,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2分)23、解释下面句中带点的字词的含义。(1分) 攒蹙累积( )故为之文以志( )24、下面句中“之”字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1分) A凡数州之土壤 B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故为之文以志 2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_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_26、填空 (2分)文中“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一句既总结了西山_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_的性情。“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句话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27、阅读下面首诗,回答问题(3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这首诗前四句紧扣题目中的 ,其中“涵”、“混”、“蒸”、“撼”等字写出了洞庭湖 _ 的特点。(2)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使用典故表现自己 的心情。(3)请从修辞手法入手,对“欲济无舟楫”这句诗作简要赏析。_改卷人得分第部分五、作文(任选一题 40分)1、以“感受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