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住房与社区规划Housing and Residential Planning基于“持续照顾”理念的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 规划PENSION MODEL AND PENSION FACILITIES PLANNING BASED ON THE “CONTINUUM OF CARE” CONCEPT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2年 第36卷 第5期 VOL.36 NO.5 MAY. 2012【摘要】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为老服务发展的理论 和实践经验,基于浙江省和杭州市访谈和问卷调 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提出“养老模式-养老服 务体系-养老设施体系”的为老服务体系研究分 析框架
2、。论证我国“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体,以 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发展取向,构建以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 亿,占8.87%,分别比2000年“五普”上升2.93 和1.91个百分点。而且,中国面临“未富先老” 的问题,社会压力更大。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 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社会化养老成为必然趋势, 对养老设施产生巨大的需求。先进城市和地区已“持续照顾”为理念、以长期照护系统为核心的经悄然开始编制养老设施规划。然而,面对来养老设施体系,及其规划配置思路。并以浙江省势迅猛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体系很不完和杭州市为例,从等级配置体系、配置规模和城善,养老设施建设滞后,城市规
3、划还缺少有力的区差异性方面,对我国现有的养老设施规划设置应对。标准进行了优化研究,制定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根据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和实际问卷调查,性的养老设施规划配置标准。本文以“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体系-养老设施”【关键词】养老模式;持续照顾;养老设施;规的分析框架,以研究养老模式为前提,以构建先划标准进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基础,研究城乡规划的养老设施体系及其规划配置标准。ABSTRACT: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ses the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heories and practical2 养老模式experiences of se
4、rvices for the old people, andproposes a for-the-old service research framework养老方式直接影响到养老设施的类型结构of “pension model, old-age service system, pension和需求数量,因此养老设施规划必须根据养老模facilities” system, based on surveys in Zhejiang式的特点来编制。迄今,国际上业已形成“居家Province and Hangzhou. The communitys old-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养老)” 3种养
5、老方age home care as the main mode is demonstrated式,并且在发展趋势上形成两个明显特点:a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continuum of care” concept, a pension system with2.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主体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as the core part is built.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湾地区的养Furthermore, a systematic and operational plan老模式
6、及其制度变迁,经历了经济不发达时期的of configuration standard for pension facilities of家庭养老为主模式和工业社会后期的大力发展养Zhejiang Province is formulated.老福利设施的“社会养老”模式。在1950-60年KEYWORDS: pension model; continuum of care;代,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和风景区retirement facilities; planning standards兴建养老院、老年公寓及其他老年福利设施,产生了机构养老的方式。但是发展未久,这种方式1 引言就暴露
7、出削弱家庭亲友供养老年人责任的弊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据第六次人以及老年设施布局于郊外增加老年人孤独寂寞感方面的问题。同时,这种使用大量的政府资源、口普查结果,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透支经济收益的无价包底式老年服务,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为此,欧美国家开始控制发展这些 福利设施,提倡民间投资兴办,并将老年公寓建 在老人熟悉的社区,重视“老年社区”建设及服 务功能的提升。这种不离开固有的居住场所就能 接受专业照顾的养老模式得到老年人的青睐,成 为养老模式的新取向。这种模式可称之为社区居 家养老模式,即依靠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采取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方式。在我国,养
8、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和机构养 老两种。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子女共 居及独自居住的居家养老模式”仍是老年人的主 要选择(90%以上)。同样,“2010年浙江省城乡 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 果显示,超过八成(84.0%)的城镇老年人和九成 (91.8%)的农村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希望依靠 子女或社区提供照顾服务。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也 从侧面印证了这种情况:根据2009年民政统计 年鉴统计,浙江省养老机构入住率为60.2%, 并且随着养老床位总量的递增,入住率逐年下 降(图1)。原因是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城市“三 无”、农村“五保”老人减少,普通老年人对机 构养老的接受程度有
9、限,同时机构医疗护理水平 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但是,居住方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传统 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家庭结构小型化, “4-2-1”的倒三角格局,使空巢老人家庭 比例不断升高,居家养老功能弱化。调查显 示,城镇老年人实际空巢率为75.84%,农村为 59.6%(图2),而且城镇空巢家庭比例大于农 村。在城市内,年代越早的社区空巢家庭比例越 大,老社区老人生活照料与精神慰籍缺失问题更 加严重。因此,通过在社区内提供养老设施及养 老服务,协助老人实现居家养老的社区养老方 式,能够综合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者的优点, 必定成为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重心。这与欧美等 社区照顾的养老方式不谋而合。同
10、时,由于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及老年人自 理能力差,决定了机构养老又不可或缺。现实 中仍有部分老年人希望进入养老机构养老。调 查显示,选择入住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城镇占 15.9,农村占8.9%,远远高于全省现状养老 床位数占老人数2.3%的水平。综上,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 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世 界各国较为一致的养老模式发展方向。2.2 养老服务内容的护理化趋势从为老服务的需求特点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将明显下降,对 照顾护理和精神慰籍类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居家养老均出现从居养 型转向护理型的趋势。调查显示,城乡老年人 基本
11、生活能力在80岁以后明显下降,城乡老年 人日常基本生活需要他人照料的分别占3.87%和 2.67%,在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中分别占25.66% 和32.48%。浙江省1990-1999年80岁及以上老 年人口增加了19.73万,而2000-2009年增加了 56.69万,增长近3倍。欧美与我国香港地区相当重视根据老年人 自理程度来划分养老设施类型,分类管理,使得杨建军 汤婧婕 汤 燕基于“持续照顾”理念的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规划21图1 浙江省养老机构规模水平与入住率Fig.1 Size and occupancy of pension agencies in Zhejiang Province图
12、2 浙江省城乡老年人的居住状况Fig.2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aged in Zhejiang Province表1 不同养老方式的优缺点比较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优点符合传统,符合减轻老年人家庭 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享受天伦之负担;提供专业 化、科学、及时 社区,又能得到来自社会相对专业的养老乐的愿望的护理服务缺点子女负担重;无政府和社会财政 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处法提供专业、及时周到服务负担重,目前老 年人观念上不太 于起步阶段,为老服务体系尚没有形成网接受络Tab.1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
13、fferent modes of pension住房与社区规划Housing and Residential Planning不同健康状况老人可以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同时 相当重视与卫生医疗部门联合,发展护理型的养 老设施。目前国外入住护理院的老年人比例达 2%3%,与老人公寓配比在12左右(除美国 外),即护理型床位数占总养老床位数的33%左 右,香港地区护理院数量占安老院舍的61%。3 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设施3.1 “持续照顾”为理念的养老服务体系国际上,养老服务的基本做法是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和养老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构成,寻求建立 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它是对老年人的 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系统
14、,既包括家庭提供的各种 服务和条件,也包括政府、社会提供的有关服务 的形式、制度、政策、机构等各种条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针对长期以来 各种养老机构和服务项目相互分割,老年人在健 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的过程中还需不22断变更养老场所的状况,提出了“持续照顾”的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2年 第36卷 第5期 VOL.36 NO.5 MAY. 2012理念。理念的核心是关照老年人生命历程中不同方面的需求,尽可能使需要不同程度护理照顾的 老年人能长期居住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照 顾(桂世勋,2001),注重连续性和综合化服务。 在“持续照顾”理念
15、指导下,各国有效整合生活 照料机构、护理机构、社区照顾设施等诸多设施 和服务资源,形成连续性、一体化的设施类型体 系。每大类设施和服务均按照老年人自理能力形 成若干小类,相互之间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和转 换,老人在此体系中随着情况的变化能得到相应 且持续的照顾。国内目前有机构养老设施和社区居家养老 设施两类,前者以老年公寓、养老院为主,后者 以托老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老年活动站 等为主。根据养老模式发展趋势和国际先进的做 法,我国也应该引入持续照顾理念,建立一套适 应老人需要帮助和照料程度的养老服务体系。3.2 “持续照顾”为理念的养老设施体系基于持续理念,国际上探索形成了一种称之为长期
16、照护系统(Long-term Care System(LTC) 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日 本、韩国先后建立长期照护系统。基于“持续照 顾”理念并以长期照护系统为核心的养老设施体 系,涵盖“机构、社区、居家”三大养老模式所 需的各类养老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自理 程度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根据我国养老服务体 系的基础和特点,养老设施与养老模式相对应, 由机构养老设施、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以及居家养 老服务三部分组成(图3,表2)。每大类设施内的 配套项目均是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主要依据设 计,相互之间可自由选择和转换,充分体现“持 续照顾”的理念。长期照护系统(图3中点划线所 示
17、)内的养老设施是我国目前供给最为短缺的部 分,应该作为今后养老设施体系建设的重点。4 养老设施的规划设置标准我国的养老设施规划建设标准经历了从无到 有、类型逐渐丰富的发展历程,地方上也纷纷出 台相关配套标准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对养老设施的 需求。图3 “持续照顾”理念下的养老设施体系Fig.3 Retirement facility system under the concept of “continuum of care”4.1 已有养老设施配套标准评析养老设施规划设计规范是养老设施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设施现状配套是否合理的 标准。目前国家层面的养老设施配套标准主要由 规划建设部门和民
18、政部门颁布(表3)。其中,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GB50442-2008)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层 面的养老设施提出控制要求。但简单地以养老 设施用地标准来规范,缺少具体设施类型的规 定,适用性不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2002)增加了养老院、托老所、护理 院、社区服务中心等相关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的 项目,主要对居住区及居住小区级养老设施提出 控制要求,体现出对老龄化趋势及养老服务的重 视,是目前养老设施规划参考的主要规范。城 镇养老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是目前 最为完备的养老设施规范,从设施的界定、分 级、规模、内容、配建指标和设置要求上进行控 制,
19、但目前的老年设施规划中,以此规范作为规 划依据的并不多。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40-2003)则主要涉及建筑层面的设计 标准。民政部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 本规范(MZ2008-2001)设置的养老设施类型最 为齐全,包括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 护养院、护老院、敬老院、托老所、老人服务中 心等,并对养老护理员人员配比和工作职责做了 规定,但对设施的规模要求不够明确。总体上来说,从老龄化发展趋势和老年人需 求角度看,现有的这些配套技术标准规范仍显滞 后,其不足主要体现在:(1)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设施如老年服务站、老年问题咨询设施等没有 列入正式规范中。(2)设施类型
20、非硬性配置。没 有硬性规定设置老年照料服务设施,托老所、护 理院是“宜设”项目,许多开发商开发建设时也 未予以重视,基本上是漏建。(3)老年活动中心 (站)是惟一“应设”项目,但归入综合文化活动 中心项目,没有对其中老年人使用部分的建筑和 用地指标做细致规定。(4)总量配置标准过小, 人均用地指标过大(因城市用地紧张),差异化配 置考虑不足,实施性较差。4.2 养老设施配置标准制定根据上述养老设施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浙江省为例,笔者制定了一套适用 于城乡的养老设施配套标准(表4)。4.2.1等级配置体系调整、增设、刚性与 弹性结合将养老设施的等级配置从三级调整为四级,杨建军 汤婧
21、婕 汤 燕基于“持续照顾”理念的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规划即“市-区(县)-居住区(街道、镇)-居住小区 (村)”。其中市、区两级为机构养老设施,居住23 小区级为居家养老设施,居住区级兼有机构和居 家养老设施。设施配置中,增设部分养老设施。 机构养老设施的老年公寓分市级和区级,养老院 分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其中居住区级的养老 院可与日间护理中心合并设置,老年护理院分市 级和区级设置。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中,老年活动 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护理中心设置在 居住区级,老年活动站、居家养老服务站、托老 所设置在居住小区级。且明确将居住区级和居住 小区级的养老设施作为“应设”的控制性项目。表2 养老
22、设施分类及功能定位Tab.2 Classifi c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pension facilities大类设施类型现有名称功能配套服务老人群体机构 养老院社会福利院 敬老院生活起居、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及室外活 动场地等;可按老人自理能力分为一般型、半护理 型、全护理型床位自理、部分自理、完 全不能自理等不同健 康状况的老人养老 老年公寓老人公寓 老年公 寓生活起居、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健身及 室外活动场地,行业培训等。设置一般型床位自理老人设施老年护理院具有医疗、保健、康复和护理等相配套的养老设施,非自理老人(含部分自包括医疗护理、生活护理
23、、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等;理、完全不能自理)可按老人自理能力设置半护理型和全护理型床位居家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站)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的服务机构和场所,包括生活照 料、家政服务、老年食堂及送饭、康复护理、文化娱 乐、法律援助、精神慰藉,提供上门服务为主需要服务的老人日间护理中心护理室、康复训练室、保健室出院后仍需要护理、 康复训练的老人养老 服务 托老所托老所,日托中心 等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休 息室、活动室、保健室、餐饮服务用房等,可分日托 和全托两种自理、半自理老人设施老年活动中心(站)老年活动中心(站)活动室、阅览室、排练室、电教室、室外活动
24、场地等自理老人住房与社区规划Housing and Residential Planning配置数量要求上,各等级的空间配置体现刚 性与弹性相结合。市、区级机构养老设施按照市 和区常住人口规模15万25万至少设置1处的标 准,超过50万人需增设;居住区级养老设施按照 每3万5万人设置1个的标准,超过5万人可酌情 考虑增设,服务半径在8001000m。小区级养老设施按人口1万1.5万人的社区标准设置,每 两个较小的社区(常住人口不到1万人)可共同设 置,服务半径不大于500m。农村地区养老设施 按30005000人的中心村设置,或是若干自然村 (8001500人)共同设置。养老机构除乡镇级别 外
25、,有条件有需求的中心村也鼓励配建。表3 国家层面现有养老设施相关规范一览Tab.3 National-level norms of facilities for the aged规范名称设施类型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设计要求 城 镇 养 老 设 施 规 划规范老年公寓1、市(地区)级应配建2、配建规模不应小于80床位3、每床位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40m2,每床位用地面积范围5070m2养老院1、市级配建不应小于150床位,每床位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35m2,每床 位用地面积范围4560m2 2、居住区级不应小于30床位,每床位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30m2,每床位 用地面积范围4050m2老人护理院1
26、、每床位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35m2,每床位用地面积范围4560m2老年服务中心(站)1、居住区级附设不小于50床位的养老设施;每处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200m2,每处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400m22、小区级服务半径应小于500m,每处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50m2托老所1、不应小于10床位,每床建筑面积不应小于20m22、应与老年服务站合并设置3、每处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300m2老年活动中心1、居住区级每处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300m2,每处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600m2,配300m2户外场地2、小区级服务半径应小于500m,每处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50m2 城 市 居 住 区 规 划 设 计 规 范养
27、老院1、一般规模为150200床位,每床位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40m2托老所1、一般规模为3050床位,每床位建筑面积20m2,宜靠近集中绿地安 排,可与老年活动中心合并设置护理院1.最佳规模为100150床位,每床位建筑面积30m2,可与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合设社区服务中心(含 老年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00300m2/处,用地面积300500m2/处文化活动中心(站) (含老年文化活动 中心、站)1、居住区级建筑面积40005000m2/处2、小区级400600m2/处 老 年 人 居 住 建 筑 设 计 标 准老年人住宅及老年 人公寓小型(50人以下)人均用地指标80100m2中型(5115
28、0人)人均用地指标90100m2大型(151200人)人均用地指标95105m2特大型(201人以上)人均用地指标100110m2养老院建筑面积25m2/人护理院建筑面积25m2/人托老所建筑面积20m2/人 城 市 公 共 设 施 规 划规范养老设施人均用地指标宜为0.10.3m2(“人均”指城市人口规模的平均值) 老 年 人 社 会 福 利 机 构 基 本 规范老年社会福利院、 养老院或老人院、 老年公寓、护老 院、护养院对主要设施设备配置提出了要求:老人居室的单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 10m2;双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4m2;三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8m2;合居 型居室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
29、m2。室外活动场所不得少于150m2, 绿化面积达到60。并对饭厅、洗手间及浴室、老人活动室、康复室和 健身场所等设施提出了配置内容要求,但没有制定量化标准。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2年 第36卷 第5期 VOL.36 NO.5 MAY. 201224注:为应配建的项目;为宜设置的项目。4.2.2 配建规模减、增、补养老设施的规划设置标准参考已有规范制 定,主要以最小规模(建筑、用地)、单位床位面 积(建筑、用地)、最少床位数、设施配置数量等 为基本指标。我国已有的养老设施设置规范对养 老机构的床均面积设置标准要求较高,现状设施 与之差距甚大,实际中新建设施也难
30、以达到这一 标准。相比之下,香港的规范中养老设施服务半 径较小,人均用地指标较小,居住小区级设置日 间护理中心的做法值得借鉴。因此建议适当调 低标准,调整至原有标准的90%,并参考地方标 准,结果如表4。根据调查,现状市、区级养老机构基本上为大型机构,有的超过上千张床位,相比之下已有 规范中对市、区级养老机构配建规模标准偏低, 因此建议适当调高最低配建规模标准。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中的日间护理中心和托老 所的规模,按照实际预测养老床位数确定配建规 模。考虑到6065岁老年人自理能力较强,参考 国外一般以65岁老年人为测算基数。并建议适时 更新配建标准。4.2.3 新老城区配置标准差异化考虑到老城区
31、用地紧张,设施配建标准可折 减,建议最小规模不低于原标准的70%。但老城 区老年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高,应确保设置类 型与项目的齐全,布点可相对密集。新城区配建表4 浙江省养老设施配建标准及设置要求Tab.4 Development standards for pension facil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大 类类型空间等级最小规模(m2/处)最小床位 数设置规定用地代 码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机 构 养 老 设 施养老院市级1200015000300床/所每床位建筑面积35m2,每床位用地 面积45m2C9一般护理型、半 护理型、全护理 型区(县)级525067
32、50150300床/所每床建筑面积30m 2 ,用地面积 40m2C9居住区(镇) 级1800240050床/所每床建筑面积27m 2 ,用地面积 36m2R22/C9以一般护理型、 半护理型为主老年公寓市级1200018000300床/所(1)每床位建筑面积35m2,每床位用 地面积45m2;(2)考虑附设一定比例 的示范培训功能用地、预留用地。(此 部分增加建筑,用地面积另计);(3) 设置1所以上C9以一般护理型为 主区(县)级52506750150300床/所(1)平均每床位建筑面积30m2,每床 位用地面积40m2;(2)每个区设若干 所C9老年护理院市级70009000200床/所
33、(1)每床建筑面积35m2,用地面积45m2;(2)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应按每 位老人不低于2m2设置;(3)主城原则 上设置1所以上C51以半护理型、全 护理型为主区(县)级30004000100床/所(1)规模宜为100床以上配置,每床建 筑面积30m2,用地面积40m2;(2) 每个区、县市不少于1所C51社 区 居 家 养 老 设 施居家养老服 务中心(站)居住区(镇) 级300500每处建筑面积300m 2 ,用地面积 500m2R22可与居住区养老 院结合设置小区(村)级200300(1)每处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200m2; 用地面积300m2;(2)服务半径应小 于500m2R22可与
34、托老所邻近 设置日间护理中 心居住区(镇) 级900120040床/所每床建筑面积27m 2 ,用地面积 36m2R22与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或区级医院 结合设置托老所小区(村)级40060020床/所每床建筑面积18m2R22老小区优先增设老年活动中 心(站)居住区(镇) 级300600应设置大于3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R22可与幼儿园邻近 设置小区(村)级150300(1)应设置大于150m 2 的室外活动场 地;(2)服务半径小于500mR22杨建军 汤婧婕 汤 燕基于“持续照顾”理念的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规划25住房与社 区规划Housing and Residential Plannin
35、g表5 杭州市区养老设施配建指标体系一览Tab.5 Development indicators for pension facilities in Hangzhou分 类项目名称对应现有养老设 施名称内 容最小规模(m2/处)设置规定备 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社 会 福 利 设 施市级养老院社会福利中心 (院)生活起居、餐饮服务、 文化娱乐、医疗保健、 健身及室外活动场地, 行业培训等1200015000(1)规模宜为300床位以上,每床位建筑 面积40m2。每床位用地面积50m2; (2)考虑附设一定比例的示范培训功能 用地、预留用地(此部分增加建筑,用 地面积另计);(3)设置1所以上旧区改
36、造 不得低于 70%老年公寓老人公寓、老年 公寓区级养老院社会福利中心生活起居、餐饮服务、 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及 室外活动场地等52506750(1)规模宜为150300床位,平均每床 位建筑面积35m2。每床位用地面积45m2;(2)每个区设若干所老年公寓老人公寓、老年 公寓医 疗 卫 生 设 施市老年护理院老年关怀医院、 老年康复医院以接待护理老人为主 的、具有医疗、保健、 康复和护理等相配套的 养老设施,包括医疗护 理、生活护理、心理护 理和临终关怀等800010000(1)规模不应小于200床,每床建筑面积40m2,用地面积50m2;(2)集中绿 化用地面积应按每位老人不低于2m2设
37、置;(3)主城原则上设置1所以上区老年护理院老年关怀医院生活护理、餐饮服务、 医疗保健、康复35004500(1)规模宜为100床以上配置,每床建筑 面积35m2,用地面积45m2;(2)每 个区不少于1所社 区 服 务居住区养老院敬老院、老人公 寓、养老服务中 心、益寿院生活起居、餐饮服务、 文化娱乐、医疗保健、 健身2100 (1.6万户)3000 (1.6万户)规模宜为60床位,每床建筑面积 35m2,用地面积50m2社区托老所居家养老服务 站、托老所休息、餐饮服务活动 室、保健室600* (6000户)每处新建设施的最小建筑面积不宜小于 300m2,每床建筑面积20m226城市规划 C
38、ITY PLANNING REVIEW2012年 第36卷 第5期 VOL.36 NO.5 MAY. 2012*部分老年人口较少的社区新建托老所,规模可酌情降低,但不得小于建筑面积300m2的最低要求。标准可适当提高,并做好用地预留。针对新老城 区在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程度上的差异,可以 适当调整各类居家养老设施的用房面积,体现新 老社区配置的差异性。对老社区可整合幼儿园、 社区用房等空置资源增加日间护理中心、托老 所;对老龄化程度低的新社区可预留用地,或作 为老年文化娱乐用房,今后可再利用为日间护理 中心、托老所用房。在杭州市区养老设施布点规划中,配建指 标体系还根据相关文件和设施建设现状、
39、发展趋 势,对其中的有关指标做出相应调整。首先是考 虑到原定“规划养老设施床位总数按老年人总数 的2%配置”的指标要求过低,规划近、远期的 养老设施床位数分别提高到4%、5%进行配置。 其次,根据老城区土地紧缺,外围新城区用地相 对宽裕,为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采取差异化的 配建要求,不对分区、分街道配建的机构养老床 位数规定硬性指标,对老城区适当降低配建指 标,对新城区适当调高配建指标。考虑到居家养 老对设施床位利用率较低,将养老床位主要配置 在机构养老设施中(表5)。值得城市规划领域重视的一种趋势是,美 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经济比较发达阶段进 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现今老
40、年社区、退休社区等新型的商业开发模式受 到推崇。起源于北欧的“退休社区”(Retirement Community)(亦有“退休村”、“继续照顾退休 社区”等多种形式)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一些 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美国老人重要 的养老选择之一。5 结论(1)“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体,以机构养老 为补充”的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模式必然的选 择。(2)基于“持续照顾”理念,以长期照护系 统为核心的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体系,是养老事 业的基本制度和设施规划的基本依据。(3)优化 已有的设施配套标准,建立适用于地方实际,并 体现地区差别化的养老设施指标体系,是城市规 划的基本技术工作。(4)
41、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 化,明确政府与社会办养老设施的职能分工,是 应该着力推进的养老设施建设发展体制。注释(Notes) 如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09 2020)、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义(下转第65页)参考文献(References)1美约翰H霍兰.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M. 周晓牧,韩晖,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 团,2011.2美约翰霍兰. 涌现从混沌到有序M.陈禹, 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美 萨林加罗斯. 城市结构原理M. 阳建强,程佳佳, 刘凌,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苏 M 斯莫利亚尔. 新城市总体规划M.中山大 学地理系,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5周春山.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M. 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7.6邢海峰.新城有机生长规划论:工业先导型新城规 划实践的理论分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陈劲松.新城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陈彦光. 自组织与自组织城市J. 城市规划, 2003(10):17-21.9陈彦光. 中国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判据J. 城 市规划,2006(18):24-30.10 杨贵庆. 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理论假说J. 城市规 划,2006(12):49-56.11 杨贵庆,顾建波,庞磊,等. 社区单元理念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lcu实习生个人优缺点总结
- 2025版班组分包合同范本:新能源项目合作
- ct实习个人总结
- 二零二五年体育赛事赞助商宣传服务全文合同
- 2025版宾馆餐厅节假日促销活动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医疗健康产品购销与市场拓展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装备制造厂房租赁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金属矿采矿权质押担保融资合同27
- 二零二五年度家庭和谐离婚补偿协议模板电子文档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
- 3C认证全套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
- 木工三级安全教育试卷
- 中学田径基础校本课程教材
- 永能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河北省邯郸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浙江省建设领域简易劳动合同(A4版本)
- 浙江省本级公务车辆租赁服务验收单(格式)
-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 400T汽车吊主臂起重性能表
- 大信审计执业问题解答-存货监盘审计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