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实习报告_第1页
基坑监测实习报告_第2页
基坑监测实习报告_第3页
基坑监测实习报告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习报告学院:矿业学院专业:工程地质勘察班级:地质 1412姓名:柴安章学号: 1400001641实习单位:云南新坐标科技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刘伟1精品文档一、实习概况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 从最初的 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 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 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

2、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本人在云南新坐标科技有限公司实习。 主要从事基坑监测工作以及一些简单的施工管理。二、实习主要内容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昆明市五甲塘(西亮塘)湿地公园附近,场地区域属官渡区付家营所辖。工程区域呈正方形,总用地面积约23861.55 (按道路中边线计),拟建建筑由 20F30F 的 6 栋商品房组成,其中 1 栋、6 栋无地下室(筏板地标高为 1886.2m 桩型为长螺旋灌注桩,桩

3、长 28m),其余 4 栋设整体 -2F 地下室,其 0.00 标高为1891.00m , 基 坑 大 面 开 挖 底 标 高 为 -6.85=1882.15m , 主 楼 下 开 挖 底 标 高 为-7.9=1881.10m 。地下室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桩型为预制管桩。实习简介:本人主要从事基坑监测方面工作。正常情况下每周两次,每四次总结数据后出报告,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土体塌方、赶工开挖、取土、地下水位或沉降变化过大等)每天 1 次或者有时必须一天 2 次。实习过程及项目:基坑监测深基坑施工, 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 深

4、基坑则大多采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并配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 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 715m 深的基坑,中间必须配二到三道水平支撑, 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必须安全可靠,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精品文档安全指标取在临界点附近,再靠现场监测提供的动态信息反馈来调整施工方案。以下内容是基坑监测应该做到的项目:(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

5、)。(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7)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8)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一)沉降、位移监测。1. 仪器 : TCA1800 全站仪, TrmbileDINI03 水准仪,脚架,标尺,尺垫,记录本。沉降观测结束后要及时对所测数据进行计算整理, 根据沉降量绘出沉降曲线图, 这样根据曲线图就可以大致预测出建筑物的沉降趋势。2 . 观测点的布置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 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基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执行。宜设置有

6、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在方便观测的地方, 相邻点之间的间距应为15 30m左右,分别分布在建筑物的四周。.精品文档3. 监测程序(1). 接受委托;(2). 现场踏勘,收集资料;(3). 制定监测方案,并报设计、监理和业主认可;(4). 展开前期准备工作,设置观测点、校验设备、仪器;(5). 观测点和设备、仪器、元件验收;(6). 现场监测;(7). 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报表反馈;(8). 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9) 现场监测工作结束,提交基坑工程监测报告 , 预警通知书等。4. “五定”原则“五定”分别指定人、定

7、点(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 、定仪器、环境条件要基本一致、观测路线和方法要固定,这样可以尽量减小误差。5.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这个要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设计单位要求选择测量的精度等级6. 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 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 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7观测中的注意事项:(1)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2)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 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

8、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气阿成。(7) 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 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 当建筑物每天 (24h) 连续沉降量超过 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8. 监测依据.精品文档( 1)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DBJ14-024(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5)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 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二

9、)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1. 测斜管的埋设与安装( 1)钻孔采用工程钻探机,一般采用 108cm 钻头钻孔,为了使管子顺利地完装到位一般都需比安装深度深一些,它的原则是每10 米多钻深0.5 米,即10 米 +0.5 米=10.5 米, 20 米 +1 米 =21 米,以此类推。( 2)清孔钻头钻到预定位置后,不要立即提钻,需把泵接到清水里向下灌清水,直至泥浆水变成清混水为止,再提钻后立即安装。( 3)安装a、管子的连接:接的方法是采用插入连接法,首先拿起一根测斜管,在没有外接头的一端套上底盖,用三只自攻螺钉探紧, ( 这是每孔最下面的一节管子 ) 就可向孔内下管子了,下一节,再向

10、外接头内插一节管,这时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插到管子端平面相接为止,再用三只自攻螺钉把它固定好,才算该接头连接完毕,按此方法一直连接到设计的长度。b、调正方向:管子安装到位后,需要调正方向后才能回填,调正方向的要求是,管子内壁上有两对凹槽,首先需把孔口以上那节测斜管上的外接头拿掉才能看清管内凹槽,需要把管内的一对凹槽垂直于测量面就可以了,转动管子就可以实行,一人转不动时,可用多人,转动前可先把管子向上提起后再转动对准,对准后再把管子压到位,方向就调正好了盖上盖子,拧好螺钉就可以回填。.精品文档c 、向孔内回填,还需特别注意两点:在下管子时为减少其浮力,可向管内充清水,一边下管子,一边充清水,直至能

11、顺利地放到位。清水也不能放得太多,否则管子会迅速下沉,使人抓不住而掉在孔中,无法继续工作。但管子全部 ( 一孔 ) 下到位置后,一定要把清水充满,这样做可减少泥浆进入管内形成沉淀。测斜管外面有一对凹槽,此槽是偏心的( 为保证测斜管的精度,尽量减少扭角的产生, 使联接方法按管子的制作方向联接 ) 与外接头内的凸槽相配合后把管子插入的,若插不下,把管子转动一个方向就可顺利地插入,因为该联接方法只有一个方向能插入,其余方向均插不进去。2. 土体测斜仪器:基深 CX-3C测斜仪组装调试测斜仪,钻孔的测量,编辑测斜仪菜单,进行钻孔编号等,最后进行测斜 , 数据处理录入。(三)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仪器:水位计。操作:将开关打到水位档,进行测量,到仪器发出警报,即为该孔水位深度,记录整理数据。三 实习小结及体会通过这一次认识实习, 我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东西,受益颇丰。深入工地一线的实习,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精品文档相结合,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继续学习 , 不断总结 , 逐步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