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逍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是有区别的。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颯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 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二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
2、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机械运动粧弦度的基本单泣一釆参照物晚运动的髓运动和静止的柞对性长度的测量工具一刻度尺逋度的公式:v=s/t长度、时间的测量麋的基本单位妊运动的臨1mJs=3.8kmjh时问的基本单泣一砂寓压派量工具:抄麦钟表多求平均值;诫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桔密的憾匀速宜姬动变速扇丿训量工具选择【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而、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而、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 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
3、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一 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二. 专题复习【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2.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lkm二m、1dm二m、lcm=m、lmm=m.1 U m=dk lnm=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A 1 mm B 1 cm C 1 dm D 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X 10_5m=Um地球半径6. 4X10%二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 84443_二8844
4、43_ (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80 (填上合适的单位)。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 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聚焦知识点二: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会观察一一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会放置一一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1.h/Q会记录一一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虽工具并测岀
5、课桌的长度m2、如图所示,用A.万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岀的物体长度是3、为了测岀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线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实践熟练的掌握刻度尺的止确便用,让学生在买际的运用中发现不足。第二题让学 生正确选用刻度尺,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物体”并会记录正确的测量值,区分误差和错 误。第三题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2.083333,测量结果准确程度一定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的准 确程度一致。聚焦知识
6、点三:1.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常用测量工具: 、o2. 值与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避免。3. 减小误差的方法:(1) 求平均值;(2) 选用;(3) 改进。实验设计:利用停表进行时间的测量。1、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min So2、单位换算:25min=s 3、已经在温度升高的相同的条件下,铜膨胀的程度比钢大,在20C时用一个钢卷尺测得一个铜块的长度为2. 60cm,若在50C的高温环境下,再测量一次铜块的长度,则测疑的结果应该是2. 60cm (大于、 小于或等于儿 设计意图:第一题练习了停表的使用,第二题练习了时间的
7、单位换算,虽然很熟悉,但个别同学还有不知 道的,第三题让学生感受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专题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聚焦:1. 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设疑:参照物可不可以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学以致用:1.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進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2. 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
8、有动”是选泄了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泄了为参照物。3. 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而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请说明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设计意图:第一题复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二题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 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第三题是对学生准确表达、发散思维的训练。说明甲 乙丙对物体运动描述要以“地面为参照物”。【专题三】运动的快慢知识点聚焦:1. 与之比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m/s=km/h.2. 不变,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9、.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3. 变速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平均快慢程度。设疑:在生活中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和比赛中裁判员判断胜负的方法相同吗?(1)图a表明相同的时间比:(2)图b表明相同的路程比。2、实验探究:利用秒表探究人步行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某同学家距学校600 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填“运动”或“静止”)的.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英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 o o o 0 O 1OOO O O1 O
10、 O O OOoo 0 00ABCD4、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 I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运动是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IR/SO5、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ia/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复习引出速度的定义;第二題探究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并再次练习了秒表的使用;第 三题是加深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第四题复习了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某段路程和时间的 比值。通过这四逍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层层递进逐
11、渐深入,为后边复习测平均速度做铺垫。第 五题加强学生解题规范化训练,审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长度,时间的单位要统一。【专题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设计:利用长木板,秒表,金属片,小乍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填”大少或小。讣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而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 圈是小车到达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 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亍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而的坡度较(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n二cm 3二s 2m/s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
12、始汁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也偏-(填大或小。探究结论: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反馈练习:1、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T 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前进了 50m, 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2、物体运动的规律不但可以用公式表示,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叫路程一一 时间的图像,可以简称路程图像。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下三、练习反馈:1. 下左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cm。2.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
13、岀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下右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下右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从2012年9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 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4、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 5h到达三水,休息0. 5h后,再以8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lh到达筆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附答案:1、5
14、.252、80km,/h65 km/h3、运动4、解:(1)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为s,速度vi=90km/h,时间t,=0.5h由公式:si=vi. ti=90km/hX0. 5h=45 km(2)汽车从三水到筆庆的路程为速度v-80 km/h,时间t:=lh由公式:s:= vc. t:=80 km/h X lh=80 km汽车从广州到肇庆的总路程s二si+ s:=45 km+80 km=125 km总时间 t=0. 5h+0. 5+lh=2h由公式: v=s/t=125 km/2h=62. 5km/h四、板书设计第一章机械运动单位基本单位、单位换算长度 测量 刻度尺(观察、放置、读数、记录
15、)丄误差定义、减小误差一平均值二种类T豔豔豔参照物速度定义一公式-I V =s/t I-单位1米/秒二_千米/时。物理意义物体运动快慢平均速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测量(工具、原理、所测的戢)五、课堂小结、布垃作业【教学反思】1、关于课时的安排问题:本章教材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相对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些, 所以基础内容的复习安排2课时。2、教学程序设计的是对于一些易错比如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尺读数时,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在测量上 还有很多的特殊测量,比如一页纸的厚度测量可采用多页的测法:另外还有曲线的测量等,由于课时有限 不能一一的练习。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比如平均速度的计算上,
16、我设计了图像教学。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板演岀了问题,不要急于点拨娇正,可以让苴他的学生继续分析(谁能 给他帮帮忙,谁能看出他的过程又什么错误),既体现了学生为的主体、生生互相合作的特点。4、课前思维导图布置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便于提髙课堂复习效果,并且在每个专题复习后而,有设置了 专题知识点梳理,便于强化每个专题,及时落实所复习的内容。5、让学生体会多种学习方法,增强合作学习的观念。7. 1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畫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 基础。【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
17、学的难点。先 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 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一一分析一一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 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正这一环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知道力的槪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父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 “实例一一分析一一概括”
18、。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道理。2. 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禅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岀去?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进行新课一、什
19、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 人拉弹簧 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而”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 力的槪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 (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左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4. 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而的压力大约是500No二、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卸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是不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效杲都 相同呢?引导学生通过
20、事例分析归纳出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力的作用奴果分为两大类,我们将物 体速度大小变化和运动方问变化统称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将物体形状和体积內变化,称 为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改变运动方向改变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禅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2. 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归纳总结岀: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 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黜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 推开了。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巻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 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辅导在线平台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乡村音乐文化节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艺术家工作坊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保险保障基金AI应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网络借贷服务AI应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广西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2024
- 视频直播带货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小班第二学期班级管理计划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科技结合的心得体会
- 第19课《十里长街送总理》 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 GA 1800.5-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5部分:太阳能发电企业
- 车间粉尘清扫记录表
- 教师办公室6S管理要求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1 整体与部分 ▏沪教版 13张
- 变更税务登记表doc-变更税务登记表
- 隧道保通安全专项方案
- 校园车辆出入证办理
- 糖尿病护理新进展
- 5-4地铁盾构施工技术试题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5课《合理消费》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