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_第1页
初中化学实验_第2页
初中化学实验_第3页
初中化学实验_第4页
初中化学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实验装置 一、气体制取装置 二、气体收集装置 三、气体干燥、除杂装置 四、物质性质实验题典 一、气体制取装置 二、气体收集装置 三、气体干燥、除杂装置 四、物质性质实验 装置 1、如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充 满空气,燃烧匙内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 当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荚 ,看到的现象是() A.A瓶中有水流入B.B瓶中有 水流入 C.A、B瓶中都有水流入 D.无法确定 C 2.如图所示: 、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正极 产生的气体是,除用排水法收集, 该气体还可以采用收 集。 、装置C内的液体是起 作用。 、装置D硬质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 式为 、上图中多余的装置是

2、H2 O2向上排空 气法 浓硫 酸 干 燥 E A B CDE CuO+H2=H2O+Cu 1、利用下图装置制取干燥气体,下列实 验能进行的是 () A.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用大理石与稀硫酸作用制取 C 2HCl+CaCO3=CaCl2+H2O+ CO2 浓硫酸起干燥作用 CO2密度大于空气向下排气 法收集 为了确定三种可燃性气体CH4、H2、CO(简 称试验气体),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 把燃烧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A、B两个洗气瓶 。 (1)装置A中的液体是 ,装置B中的液体是 (2)若装置A的质量增加,装置B的

3、质量不 变,则试验气体是 _ (3)若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则试验气 是。若B的质量增加m克,则A质 量增加克 澄清 Ca(OH)2 浓硫酸 H2SO4 氢气H2 CH 4 CO2CH4 2H2O 36 44 m g x 36m 44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制取铁粉的化学方程式 。 (2)在实验时被加热的仪器是 。 已知四氧化三铁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被氢气还 原成纯净的铁粉。实验供选用的试剂的四氧 化三铁、锌粉、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浓 硫酸、苛性钠(氢氧化钠)溶液,固体氢氧 化钠。 Fe2O3+3H2=2Fe +3H2O 试 管 已知四氧化三铁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被氢气还 原成纯净的铁粉。实

4、验供选用的试剂的四氧 化三铁、锌粉、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浓 硫酸、苛性钠(氢氧化钠)溶液,固体氢氧 化钠。 (3)实验时漏斗E中加入;为了得到纯 净的氢气,U形管C中应放入,其作用 是。 (4)为了安全,在加热前,必须在导管口B处 检验,当A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导 管口处应。 稀盐 酸碱石 灰 干燥和除氯 化氢 收集并验 纯 引燃 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产生水煤气,其主要成 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 气。用下列实验装置证明水煤气中含有一氧化 碳和氢气,(装置中药品任选)。 (1)装置可分别放入的药品B、 C、D、E 、F。 (2)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

5、(3)F处可观察的现象是 ,说明 。 NaOH溶 液 浓 H2SO4 氧化铜 CuO 无水 CuSO4 澄清石灰 水 白色硫 酸铜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混合气体中有一氧 化碳 变为蓝色 1)在实验过程中, 玻璃管中的现象 是,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中的现象 是。 2)这个实验证明了一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 3)用28克一氧化碳与足量氧化铜反应能否生 成63.5克铜? 理由是 。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试验一氧化碳的性 质。 黑色的氧化铜变红 色的铜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 沉淀产生 还原性和可燃性 不可 能 28克CO部分用于排除玻璃管的空气和 使玻璃管冷却 如图所示,图中B装置中放有固体物质

6、可能是 碳酸钙或锌粒或两者的混合物, D中放有黑色物 质(固体),可 能是炭粉或氧化 铜或两者的混合 物,向A中加入盐酸,点燃酒精灯。根据实验 现象回答: (1)放入试剂的作用是:C中浓硫酸, F中白色硫酸铜, (2)若实验时,在G中出现白色浑浊,H处导 出的气体又不可燃,且白色硫酸铜无明显现象 ,则D中放入的粉未是 B中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G 干燥作 用 变蓝色 晶体 黑色 CuO 2HCl+CaCO3=CaCl2+H2 O+CO2 如图所示,图中B装置中放有固体物质可能 是碳酸钙或锌粒 或两者的混合物, D中放有黑色物 质(固体),可 能是炭粉或氧化 铜或两者的混合 物,向A中加入 盐

7、酸,点燃酒精 灯。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G (3)若U形管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G中的 石灰水仍澄清,H处导出的气体可以点燃, D 中放入的粉未物质是则B中化学反 应的方程式为, 黑色 CuO Zn+2HCl=H2+ ZnCl2 为了确定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可燃 性气体,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然 后把生成的气态物质依次通过下图所示的装 置: (1)若A装置的质量增加,B装置的 质量不变,则原气体是。 (2)若A装置的质量不变,B装置的质 量增加,则原气体是 ,B中发生的化 学反应是。 (3)若A、B装置的质量都增加,则原气体 是,若增加2.2克,则A中将增加 。 浓硫 酸 氢氧化 钠

8、氢气H2 一氧化碳 CO CO22NaOH = Na2CO3+2H2O 甲烷CH4 1.8g 雷得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曾用以下两种方法测 定氮气的密度。 方法一:将除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烧 红的装有铜屑的玻璃管,瘵空气中的氧全部除 去,则得氮气的密度为1.2572g/L。 方法二:将氨气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 管,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并得到一种红色物质 ,再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2)为了除去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可供 选择的装置如下: 2NH33CuO=3Cu+3H2O+N2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干燥的氢

9、气做还原氧 化铜的实验,同时验证产物。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时以上各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 3)装置B中的反应物是和, 实验过程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 。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D中白色粉未变蓝, 说明C中发生的反应有生成,C中反 应现象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 无水硫酸铜 氧化铜 浓硫酸 A B C D 洗气瓶锥形 瓶 BAC D 稀盐 酸 金属 锌有气泡产生和热量放出,块状 金属变小 红色固 体 水 H2CuO=H2O+ Cu 制取氢 气 干燥氢气 氢气还原氧化 铜 验证氢气还原氧 化铜 后生成的产物 防止空气中水 蒸气对无水硫 酸铜的影响 利用下列图示连接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

10、化铜 的实验,并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H、 O的相对原子质量)试回答: 1)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填写接口代号) 。 2)装置AB的作用分别是 。 3)加热氧化铜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氧化铜 浓硫酸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A B C D E 制取的氢气中 混有水蒸气 干燥氢气排除 干扰 用氧化铜氧化 氢气并生成水 生成的水使无水 氯化钙增重 排除空气中的 水蒸气对实验 的干扰 黑色氧化铜 变成红色 AB 将下列仪器组装成一套,并进行有关实验(1 )验证反应开始所得气体中混有氯化氢;(2 )制备纯净氢气;(3)试验氢气的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丙装置内应该放入溶液(A.水,B. 氢氧

11、化钡,C.硝酸银溶液)各装置的接口顺 序是。 (2)在做好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放入 药品等准备工作后,实验开始时操作步骤是 :先,过一会,再。 (3)反应一段时间后,根据反应前后有关固体质量变化 可测定水中氢与氧的质量比,理由是。 甲乙丙 丁 戊 浓硫酸 氧化铜 盐 酸 锌 无水氯化钙 A BC D E F G H I 制取的氢气中 混有氯化氢和 水蒸气 出现白色沉淀即 验证并除去氯化 氢气体 干燥氢气排除 水蒸气的干扰 用氧化铜氧化 氢气并生成水 生成的水使无水 硫酸铜变成蓝色 验证氢气的还原 性 排除空气中的 水蒸气对实验 的干扰 硝酸银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 黑色氧化铜 变成红色 无水硫酸

12、 铜变蓝 1)连接选用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2)所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 ) 3)首先选用的的装置的作用是 第二步选用的装置作用是 4)简述尾气处理的方法 。 为了验证混合气体由H2、CO、HCl组成, 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 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5.浓硫酸4.石灰水.3.硝酸银2.氢氧化钠1.水 6.氧化铜 7.无水硫酸铜 ABC D E F G H I J K L M N 35674 F E IJKLMNGH检验出HCl气体 吸收水份防止对一步 实验干扰 可采取点燃防止污染 AgNO3 溶液 浓H2SO4 黑色 CuO 无色CuSO4 澄清 Ca(OH)2 出现白

13、色 沉淀检验 氯化氢 吸收水水蒸 气防止干扰 氧化一氧化 碳和氢气 变成蓝色验 证有氢气 出现浑浊验 证一氧化碳 HCl CO H2 HCl CO H2 HCl CO H2HCl CO H2HCl CO H2HCl CO H2HCl CO H2HCl CO H2 下图是实验室提供的实验装置,以供下列 各实验 煤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燃料,未净化的水煤 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和二氧化 碳。请你装配套证明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 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装置。根据你所选用的 实验装置依次是用字母表示 ,选用装置的各有什么作 用? 氧化铜 石灰水 浓硫酸 氢氧化钠 无水硫酸铜 氢氧化钠 A BCD E F

14、 E G DC A E BG 浓硫酸氢氧化钠 D 无水硫酸铜 石灰水 氧化铜 除去混合气 体中的二氧 化碳 除去混合 气体中的 水蒸气 氧化一氧化 碳和氢气 检验生成的水并 证明混合气体有 氢气 检验生成的二 氧化碳并证明 混合气体有一 氧化碳 处理尾气防止 污染 黑色氧化铜 变成红色 无色硫酸铜 变成蓝色 澄清的溶 液变浑 1.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先通气后加热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一氧化碳 的还原性。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2)操作中碳酸氢钠的作用是 (3)实验中起干燥作用的是 。 (4)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氢氧化钙溶液的作用是 。 (5)实验中生成CO

15、的化学方程式是 。 CuO C H2SO4NaHCO3NaOH CuSO4 1 2 3 4 5 6 7 8 Ca(OH)2 1 43 8 5 672 除去氯化氢气 体 浓硫酸和无水硫 酸铜 吸收二氧化碳 验证氧化产物是二 氧化碳C + CO2= 2CO 1 4 3 8 5 6 7 2 制取二氧化 碳 除去氯化氢 气体 干燥水蒸气排除 干扰 还原二氧化碳为一 氧化碳 除去二氧化碳排除 干扰 干燥水蒸气排除 干扰 验证一氧化碳的还 原性 验证氧化产物是二 氧化碳并消除一氧 化碳的污染 NaHCO3 浓H2SO4 木炭NaOH 无水CuSO4 CuO 澄清石灰水 如图所示,该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

16、列问 题: (1)洗气: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装置 内应放入。 (2)检验:证明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 装置内放入。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H2时,气 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入A或B ,以下相同) 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 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来进行实验时, 水应端通入。 浓硫酸H2SO4 NaOH溶液 B B A CO2 H2O CO2 浓硫酸 干燥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方 法 CO CO2 澄清的石灰水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有二氧化 碳气体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 小的气体 不用水槽的排水集气动画 示意图 用水将集气瓶中氧气排出示意图 A

17、工业品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等杂质,实 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 质量分数。图中1.空气,2.某溶液,3.纯碱,4. 稀硫酸,6.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 混合物)。 其步骤是(1)组装好实验仪器,并检验其 性,(2)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 管D的质量(设为M1克)(3)准确称量一定 量的工业纯碱(设为M2克),并将其放入广 口瓶中,(4)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 的稀硫酸,并从“1”处缓缓地鼓入空气,至B 反应器中不再产生气体为止。(5)准确称量 干燥管D的总质量(设为M3克),根据上述实 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空白格内画出装置C及试剂“5”。该试 剂是,如果撤

18、去装置C,则会导致实 验结果(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2)实验进行操作4时,缓缓鼓入空气,其 作用是,装置A中盛有的液 体“2”应选用,装置A的作用是 。 (3)装置E的作用是。 (4)根据此实验,写出纯碱中碳酸钠的质 量分数的计算式 有多种方法可以鉴别水和酒精,请用两种 方法区别水和酒精(要求说明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1) 2) 如图所示的装置有除杂质、检验、贮气等用 途。请回答; 1)除去氢气、氧气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装 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要除去氢气中混合的氯化氢气体 ,装置内应盛放的物质是。 2)欲证明氧气中混合有氯化氢气体,装置内 盛放,反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检验一氧化碳中混合二氧化碳气体 ,装置内就盛放,现象是 。 3)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烷时,气体应从装置 的端通入;若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时, 瓶内先装满水,一氧化碳气体从端通入 ,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一氧化碳气体排出来 进行实验时,水应从通入。 实验室制取气装置一 适用范围:固体受热制取气体 注意事项:1.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2.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三分之 一处(中上部) 3.加热前试管应干燥,加热时应先 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