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M2增速与股市走势尹中立_第1页
M1,M2增速与股市走势尹中立_第2页
M1,M2增速与股市走势尹中立_第3页
M1,M2增速与股市走势尹中立_第4页
M1,M2增速与股市走势尹中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1,M2 增速与股市走势 尹中立 .txt52 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 天赋决定其开口, 而最高点则需 后天的努力。 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 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 才会重新拥有。 M1,M2 增速与股市走势转帖 2008-10-28 01:04:24 股票市场的潮起潮落主要是资金流动的变化引起的, 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增加 (即 资金的边际增加值为正) ,则股市逐渐活跃, 股价会逐渐上涨; 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减少 (即资金的边际增加值为负) ,则股市人气会逐渐衰落, 股价会逐渐下跌。 而进入股市的资金 与银行的资金又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分析银行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进入股市的

2、资金流动 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了一些通过分析金融统计数据来判断股市行情的经验和方 法。 M1 M2的数据变化有很多玄机 从最近十多年的历史看,每当M1比M2低时,尤其是二者差距超过5个点时,股市就会 见底,一轮新的牛市将会拉开序幕;而M1高M25个百分点时,牛市行情会结束,熊市会到来。 例如,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使M1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1994 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为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创造 了必要的条件。在1999年5 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样出现了这样的背离走势,最大差距 达到 6个百分点。 本轮行

3、情是2005年底开始启动的,笔者当时曾经撰文指出 M1 M2的异动透露牛市曙 光。从2006年1月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度的金融统计数据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 M1和M2 出现了明显的“异动”:到2005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同比 增长 17.57%,增幅比上年末高 2.94 个百分点; 而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为 10.73 万亿元 , 同比增长 11.78%,增幅比上年末低 1.8 个百分点。笔者当时指出: “这二者之间的差异隐含 着丰富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分析金融市场的趋势(包括股 票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再次验

4、证了我的判断。 为什么M1比M2低时会产生新牛市 从统计内容看, M2 和 M1 的差异主要是 M1 不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因此, M2 和 M1 的“异动”应该是由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的“异动”引起的。例如:2005 年的企 业定期存款增加迅速,年末的余额是 33099.9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1%,在各项银行 负债中增长速度最快。不仅企业的定期存款增长迅速,居民的定期储蓄存款也出现加速增长 的态势,储蓄存款的年终余额是 143278.27 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 17.98%,其中定期存款增 加 16257.64 亿元人民币, 占新增的储蓄存款的 68.5%,该比例比

5、 2004 年增加了 8 个百分点。 企业和居民将更多的资金选择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主要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 定期存款的增长速度加快说明微观的盈利能力下降,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循环中沉淀 下来,货币的流通速度开始放慢,经济景气下降。第二种可能是,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实 体经济不需要那么多的货币,于是多余的货币暂时沉淀下来。 从历史经验看,1996年1997年行情和2001年前后的M1增长速度超过 M2是属于第 种情况,而2005年以来出现的M1增长速度超过M2的现象可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 但从国外的经验看,股市与实体经济(尤其和房地产市场)一般呈现正相关关系,即房 地产市场繁荣,股市

6、上涨。从理论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相关关系,说明股票市场是比较有效 率的,股市反映了实际经济的波动。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方向 是相反的,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中国的股票市场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一 直比较小,股市流通市值占 GDP勺比重在2005年之前只有10%左右,因此,股市与经济的相 关性不大;二是中国的股市一直是新兴市场,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总之,我国的股市 与实体经济是脱节的。因此,股市是否上涨取决于资金的意愿,而不是实体经济的好坏(这 样的情况在 2007 年之后可能会出现重大转变) 。 当股市活跃之后,老百姓将储蓄资金投资到股市中去,储蓄资金便成了

7、企业存款,表现 为 M1 增长速度不断增加。但经验数据表明,当 M1 超过 22%之后,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 (最长的是 2001 年上半年,持续了 5个月)。这可能意味着后续的储蓄资金转化为股市投资 资金的动力耗尽了。 存款下降可能是行情见顶信号 2000 年至 2006年的 6 年里( 1 999年之前缺乏统计数据) ,按照月份计算, 存款减少的只 有 4个月, 第一次出现是 2000年的 7月份, 当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少了 288亿元, 主要 是企业存款变动引起的,企业存款减少 500亿元。第二次是 2000年1 0月份,当月存款总额 减少 9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 538亿元;

8、第三次是 2001 年5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 少了 509 亿元, 其中企业存款减少了 646 亿元, 居民储蓄存款减少 225 亿元; 第四次是 2001 年 7 月份,各项存款总额减少了 1490 亿元, 其中企业存款比上月减少了 2087 亿元。 从上述四次存款减少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几个有意思的结论:第一,每次存款 减少都对应着股票市场上重要的点位或阶段。例如,上海综合指数是2000年 7月超越 2000 点的,同样, 2001 年 6 月份创造了 2245 点的“新”历史纪录。第二,存款减少的情况是成 对出现的,第一次存款减少和第二次存款减少出现的时间相隔2个月,第三次和第

9、四次只相 隔1 个月。第三个规律是,存款减少可能是股票市场见顶的标志。另外,这四次存款减少都 主要是由企业存款减少导致的,其中的缘由可能是那时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私募基金, 个人投资者所占的资金比例较低。 在上述规律中,第三条规律最引人注意,把存款减少作为股票行情结束的标志是否正确 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但笔者认为存款减少和行情见顶之间的确存在内在的联系。因 为决定行情的是边际增量资金,存款减少意味着边际增量资金会减少,尤其是存款的大幅度 减少更意味着后续的增量资金的不足。 日前,人民银行公布了 10月份的金融数据,人民币存款当月下降 4498亿元,同比多降 6020 亿元(去年同期增加

10、 1523 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下降 5062 亿元,同比 多降 5052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下降 1947 亿元,同比多降 1436 亿元;财政存款增加 2093 亿元,同比少增 22 亿元。 今年 4 月份以来,我国银行存款出现了 6 次减少,分别是 4、5、7、8、9、10 月份,其 中 4 月减少 1674 亿元, 5 月减少 2859 亿元,变化比较大,而 7、8、9 三个月减少的幅度很 小,分别只有 82 亿元、 384 亿元和 100 亿元,变化最剧烈的是 10 月份,人民币存款当月下 降 4498 亿元。按照上述分析推理, 4、5 月份应该是边际增量资金出现了一

11、个峰值,应该是 行情见顶的信号, 事实上 5 月 30 号之后, 股市的确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 但问题的复杂性在 于,530之后,股市不仅没有出现持续的下跌,而且创出了新高,如何解释530之后的7、 8、9 三个月存款依然出现减少,说明储蓄资金还是大量地向股票市场流动,但和4、5 月份 相比并没有出现边际上的增量资金,这说明大部分股票价格无法创新高,但少数大盘指标股 却大幅度上涨使指数不断创新高,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应该和预期中的股指期货有关。但不 管情况如何特殊, 10 月份的巨量存款减少可能意味着行情将难以再创新高 (储蓄资金是有限 的, 强弩之末)。除非银行存款有更大规模的减少, 从目前的

12、情况看, 这样的可能性在可以预 见的一年内几乎为零。 货币与股市 (2009-06-07 17:53:15)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说:无论何时何地,物价都是货币现象。如果将该结论套用在 我国股票市场上, 也是十分合适的, 在已经过去的 20 年里, 我国股票市场不一定准确反映宏 观经济的增长状况, 即我国股市不一定是经济的 “晴雨表”,但股市却准确的反映着货币供应 情况,股市成为货币供应量的“温度计” 。 观察20年来股市的潮起潮落,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样的“规律”是:每当M2比M1大5个百 分点以上时,股票指数即开始走入牛市,而当它们的差逐渐缩小,股市就开始见顶,尤其当 M1达到22%左

13、右高度时,股票指数就开始下跌。股市周期与货币供应量的周期变动吻合得相 当好。 例如:上个世纪 90年代的经济周期始于 1992 年, 1995年之后经济开始步入调整。在此过程 中,M1和M2的增长速度的差距开始收窄,而后又扩大。1992年二者之间的差距是 6个百分 点,1993年收窄为1个百分点,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使 M1和M2的 差距开始拉大,1994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随后是1996 年之后的大牛市, 股票指数连续 2年上涨,上海综合指数从 1996年初的 500点左右上涨 1997 年 5 月份的 1300 多点,

14、涨幅近 2倍。 分析中国的股票指数,不能不提5?19行情。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样出现了 这样的背离走势, 最大差距达到 6个百分点。 5?19行情之所以在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被市场津 津乐道,其重要原因是很多股票在很短的时间里(只有 2个多月时间)涨幅巨大,当时炒作 的主题是网络、科技,网络科技给投资者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和网络科技沾边的股票都涨 幅巨大,少则数倍,多则十余倍。 笔者发现这个“规律”是在 2005年底。在 2006年1 月16日在上海证券报上发表了题为 金融统计数据表明实体经济正在降温 ,两天后, 2006 年 1月 18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 究所召开 “

15、股权分置改革理论研讨会” ,尚福林主席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对股市的未来走势表 达了乐观的预期,其依据正是笔者在两天前发表的文章观点,即M2的增长速度比 M1高出6 个百分点,意味着当前金融体系资金充裕,股市应该看涨。笔者不清楚尚主席是否参考了笔 者的观点,但至少可以说明,当时已经有人关注到该观点。 2006 年 2 月 8 日,笔者在中国 证券报发表题为M1、M2隐含玄机的文章,再次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并预言:2005年金 融统计数据却显露了股市上涨的曙光,它意味着股票投资的好时光开始来临。 有意思的是, 根据货币供应量数据的变化, 不仅可以预测股指的低点, 而且可以预测其高点。 当M1增长速度

16、超过22%后,股指一般会步入熊市。2007年12月11日,笔者在中国证券 报发表题为从金融统计数据看股市的牛熊交替规律的文章,并得出结论:假如上述经 验还有效的话, 那么当前的股市行情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了, 因为 M1 已经在 20%至上持续了数 月时间,估计储蓄搬家的情况即将减缓,股市的持续上涨已经难以为继。10 月份银行存款减 少的 4498亿元和上海综合指数的 6124 点将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历史纪录。 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 正是基于自己对股市的一系列研究, 我在 2005 年底开始重返股票市场 (笔者是 2002 年开始第一次离开股票市场的) ,捕获了一次大牛市, 同样的原因使我在 200

17、7 年中第二次从股票市场退出,避免了 2008 年残酷的大熊市。 月 18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召开“股权分置改革理论研讨会” ,尚福林主席在会上发 表了演讲, 对股市的未来走势表达了乐观的预期, 其依据正是笔者在两天前发表的文章观点, 即M2的增长速度比M1高出6个百分点,意味着当前金融体系资金充裕,股市应该看涨。笔 者不清楚尚主席是否参考了笔者的观点, 但至少可以说明, 当时已经有人关注到该观点。 2006 年2月8日,笔者在中国证券报发表题为Ml M2隐含玄机的文章,再次表达了类似 的观点 , 并预言: 2005 年金融统计数据却显露了股市上涨的曙光, 它意味着股票投资的好时 光开

18、始来临。有意思的是,根据货币供应量数据的变化,不仅可以预测股指的低点,而且可 以预测其高点。 当 M1 增长速度超过 22%以后, 股指一般会步入熊市。 2007 年 12 月 11 日,笔 者在中国证券报发表题为从金融统计数据看股市的牛熊交替规律的文章,并得出结 论:假如上述经验还有效的话,那么当前的股市行情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了,因为M1 已经在 20%至上持续了数月时间, 估计储蓄搬家的情况即将减缓, 股市的持续上涨已经难以为继。 10 月份银行存款减少的 4498 亿元和上海综合指数的 6124 点将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历史纪录。让 自己感到欣慰的是, 正是基于自己对股市的一系列研究, 我在

19、2005 年底开始重返股票市场 (笔 者是 2002 年开始第一次离开股票市场的) ,捕获了一次大牛市, 同样的原因使我在 2007 年中 第二次从股票市场退出,避免了 2008 年残酷的大熊市。当然,遗憾一定是有的。当股指在 2008年底跌到1700点附近时,货币供应量指标M2和M1再次出现较大的背离,当时的M2比 M1高10多个百分点。有不少朋友打电话询问我,认为根据我发现的“规律”,当时应该是市 场的最低点了。笔者犹豫再三,鉴于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笔者采取的保守的策略 不 参与。但事后观察, “规律”真的再次被应验,截至到 2009 年当然,遗憾一定是有的。当股 指在2008年底跌到1

20、700点附近时,货币供应量指标M2和M1再次出现较大的背离,当时的 M2比M1高10多个百分点。有不少朋友打电话询问我,认为根据我发现的“规律”,当时应 该是市场的最低点了。笔者犹豫再三,鉴于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笔者采取的保守的策略 不参与。 但事后观察,“规律” 真的再次被应验, 截至到 2009 年 5 月底, 股指反弹了 40% 多, 300只股票涨幅超过 1 倍。 为什么我国股市运行呈现这样的“规律”?背后的制度性基础更值得我们关注。一般而论, 当M2增长速度超过 M1时,经济增长处在走下坡路的状态,经济活跃程度在下降。此时,上 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应该是下降的, 1996 年、 1 9

21、99 年、 2005 年都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 什么会出现股指大幅度上涨呢?原因在于政策的干预,每当经济出现疲态,政府即会出现放 松货币,多余的货币首先选择进入股市,推动股市大幅度上涨。启动股市已经成为政府宏观 调控的工具之一。 因此, 上述现象如其说是股市运行的 “规律”,还不如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规律。 这个“规律” 的存在还说明,政策之手对股市的干预太深了,我们的股市还远远没有摆脱“政策市”的巢 臼。展望未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央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不会立即 转向,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会持续。股市行情还会持续。那么,投资者买什么?当货币供应 大幅度增加时,社会公众的通货

22、膨胀预期很快会抬头,持有货币成为不合算的选择,于是, 如何使财富保值增值成为时下关注的话题。依笔者之见,首要的选择是买房子,其次是买房 地产类、资源类的股票。当然,股市红火了,最大的受益者是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股票也 必将跑赢大市。 因此, 上述现象如其说是股市运行的 “规律”,还不如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规律。 这个“规律” 的存在还说明,政策之手对股市的干预太深了,我们的股市还远远没有摆脱“政策市”的巢 臼。 从金融统计数据看股市的牛熊交替规律 (2007-12-17 20:27:17) 标签:证券 /理财 股票市场的潮起潮落主要是资金流动的变化引起的, 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增加 (即资金

23、的边际增加值为正) ,则股市逐渐活跃, 股价会逐渐上涨; 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减少 (即 资金的边际增加值为负) ,则股市人气会逐渐衰落, 股价会逐渐下跌。 而进入股市的资金与银 行的资金又是直接相关的, 因此, 分析银行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进入股市的资金流动情况。 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 总结了一些通过分析金融统计数据来判断股市行情的经验和方法。股 票市场的潮起潮落主要是资金流动的变化引起的,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增加(即资金的 边际增加值为正) ,则股市逐渐活跃, 股价会逐渐上涨; 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减少 (即资 金的边际增加值为负) ,则股市人气会逐渐衰落, 股价会逐渐下跌。 而进入

24、股市的资金与银行 的资金又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分析银行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进入股市的资金流动情况。 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 总结了一些通过分析金融统计数据来判断股市行情的经验和方法。一、 M1、M2的数据变化有很多玄机 从最近十多年的历史看,每当M1比M2低时,尤其是二者差 距超过5个点时,股市就会见底,一轮新的牛市将会拉开序幕;而M1高M2高5个百分点时, 牛市行情会结束,熊市会到来。例如,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使 M1 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1994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 为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1999

25、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样出现了 这样的背离走势, 最大差距达到 6 个百分点。 有人认为 519行情是人造牛市, 没有参考价值。 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 如果没有宽松的资金支持, 再大的本事也造不出牛市的。 本轮行情是 2005年底开始启动的,笔者当时曾经撰文指出M1 M2的异动透露牛市曙光。从2006年1 月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度的金融统计数据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 M1和M2的出现了明显的“异 动”:到2005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7%,增幅 比上年末高2.94个百分点;而狭义货币供应量 (M1)余额为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

26、.78%, 增幅比上年末低 1.8 个百分点。笔者当时指出: “这二者之间的差异隐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分析金融市场的趋势(包括股票市场)具有重要意 义”。历史再次验证了我的判断。为什么M1比M2低时会产生新的牛市?从统计内容看,M2 和M1的差异主要是 M1不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因此,M2和M1的“异动”应该是 由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的“异动”引起的。例如: 2005年的企业定期存款增加迅速,年 末的余额是 33099.9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41%,在各项银行负债中增长速度最快。不 仅企业的定期存款增长迅速,居民的定期储蓄存款也出现加

27、速增长的态势,储蓄存款的年终 余额是 143278.27 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 17.98%,其中定期存款增加 16257.64 亿元人民币, 占新增的储蓄存款的 68.5%,该比例比 2004 年增加了 8 个百分点。 企业和居民将更多的资 金选择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主要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定期存款的增长速度加快说 明微观的盈利能力下降,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循环中沉淀下来,货币的流通速度开始 放慢,经济景 一、M1 M2的数据变化有很多玄机 从最近十多年的历史看,每当M1比M2低时,尤其是二者差距超过 5个点时,股市就会见底, 一轮新的牛市将会拉开序幕;而M1高M2高5个百分点

28、时,牛市行情会结束,熊市会到来。 例如,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使M1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1994年 和1995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为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创造了必 要的条件。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样出现了这样的背离走势,最大差距达到6 个百分点。 有人认为 519 行情是人造牛市, 没有参考价值。 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 如果没有 宽松的资金支持,再大的本事也造不出牛市的。 本轮行情是2005年底开始启动的,笔者当时曾经撰文指出 M1、M2的异动透露牛市曙光。 从2006年1月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度的金融统计数据看,

29、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1和M2的出 现了明显的“异动”:到2005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同比增 长17.57%,增幅比上年末高2.94个百分点;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73万亿元,同 比增长 11.78%,增幅比上年末低 1.8 个百分点。笔者当时指出: “这二者之间的差异隐含着 丰富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分析金融市场的趋势(包括股票 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再次验证了我的判断。 为什么M1比M2低时会产生新的牛市? 从统计内容看,M2和M1的差异主要是M1不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因此,M2和M1 的“异动”应该是

30、由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的“异动”引起的。例如:2005 年的企业定期 存款增加迅速,年末的余额是 33099.9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41%,在各项银行负债中 增长速度最快。 不仅企业的定期存款增长迅速, 居民的定期储蓄存款也出现加速增长的态势, 储蓄存款的年终余额是 143278.27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17.98%,其中定期存款增加 16257.64 亿元人民币, 占新增的储蓄存款的 68.5%,该比例比 2004年增加了 8个百分点。 企业和居民将更多的资金选择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主要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定期 存款的增长速度加快说明微观的盈利能力下降, 多余的资金

31、开始从实体经济循环中沉淀下来, 货币的流通速度开始放慢,经济景气下降。第二种可能是,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实体经济 不需要那么多的货币,于是多余的货币暂时沉淀下来。 从历史经验看,1996年一1997年行情和2001年前后的M1增长速度超过 M2是属于第一种情 况,而2005年以来出现的 M1增长速度超过 M2的现象可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 气下降。第二种可能是,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实体经济不需要那么多的货币,于是多余的 货币暂时沉淀下来。从历史经验看,1996年一1997年行情和2001年前后的M1增长速度超 过M2是属于第一种情况,而 2005年以来出现的M1增长速度超过M2的现象可能是属于第

32、二 种情况。 但从国外的经验看,股市与实体经济(尤其和房地产市场)一般呈现正相关关系, 即房地产市场繁荣,股市上涨。从理论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相关关系,说明股票市场是比较 有效率的,股市反映了实际经济的波动。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方向是相反的,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中国的股票市场相对于实体经济而 言一直比较小,股市流通市值占GDP勺比重在2005年之前只有10%右,因此,股市与经济 的相关性不大;二是中国的股市一直是新兴市场,投机气氛浓厚,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投机 市场,总之,我国的股市与实体经济是脱节的。因此,股市是否上涨取决于资金的意愿,而 不是实体经济的

33、好坏(这样的情况在 2007年之后可能会出现重大转变) 。 当股市活跃之后, 老百姓将储蓄资金投资到股市中去,储蓄资金便成了企业存款,表现为M1增长速度不断增加。 但经验数据表明,当 M1超过22沱后,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最长的是2001年上半年, 持续了 5 个月)。这可能意味着后续的储蓄资金转化为股市投资资金的动力耗尽了。二、存款 下降可能是行情及见顶的信号 在我国 2000 年至 2006年的 6年里( 1999 年之前缺乏统计数 据),按照月份计算,存款减少的只有 4个月,第一次出现是 2000年的 7月份,当月各项存 款总额比上月减少了 288亿元,主要是企业存款变动引起的,企业

34、存款减少 500亿元。第二 次是 2000 年 10月份,当月存款总额减少 98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 538亿元;第三次是 2001 年 5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少了 50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了646亿元,居民储 蓄存款减少 225 亿元;第四次是 2001 年 7月份,各项存款总额减少了 1490亿元,其中企业 存款比上月减少了 2087亿元。 从上述四次存款减少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几个有意 思的结论:第一,每次存款减少都对应着股票市场上重要的点位或阶段,例如,上海综合指 数是 2000年 7月超越 2000 点的,同样, 2001 年 6月份创造了 2245点的“新”历史纪

35、录。 第二,存款减少的情况是成对出现的,第一次存款减少和第二次存款减少出现的时间相隔2 个月, 第三次和第四次只相隔 1 个月。 第三个规律是, 存款减少可能是股票市场见顶的标志。 另外,这四次存款减少都主要是由企业存款减少导致的,其中的缘由可能是那时的股票市场 投资者主要是私募基金, 个人投资者所占的资金比例较低。 在上述规律中, 第三条规律最引 人注意,把存款减少作为股票行情结束的标志是否正确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但笔者 但从国外的经验看,股市与实体经济(尤其和房地产市场)一般呈现正相关关系,即房地产 市场繁荣, 股市上涨。 从理论说, 这是一种正常的相关关系, 说明股票市场是比较有效

36、率的, 股市反映了实际经济的波动。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方向是相反 的,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中国的股票市场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一直比较 小,股市流通市值占 GDP勺比重在2005年之前只有10%左右,因此,股市与经济的相关性不 大; 二是中国的股市一直是新兴市场, 投机气氛浓厚, 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投机市场, 总之, 我国的股市与实体经济是脱节的。因此,股市是否上涨取决于资金的意愿,而不是实体经济 的好坏(这样的情况在 2007 年之后可能会出现重大转变) 。 当股市活跃之后,老百姓将储蓄资金投资到股市中去,储蓄资金便成了企业存款,表现为 M1 增长速度不断

37、增加。但经验数据表明,当M1超过22%之后,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最长 的是 2001 年上半年,持续了 5 个月)。这可能意味着后续的储蓄资金转化为股市投资资金的 动力耗尽了。 二、认为存款减少和行情见顶之间的确存在内在的联系。因为决定行情的是边际增量资金, 存款减少意味着边际增量资金会减少,尤其是存款的大幅度减少更意味着后续的增量资金的 不足。 日前, 人民银行公布了 10月份的金融数据, 人民币存款当月下降 4498亿元, 同比多 降 6020亿元(去年同期增加 1523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下降 5062亿元,同 比多降 5052 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下降 1947 亿

38、元,同比多降 1436 亿元;财政存款增加 2093 亿元, 同比少增 22 亿元。 今年 4 月份以来, 我国银行存款出现了 6 次减少, 分别是 4、 5、7、8、9、10月份,其中 4月减少 1674 亿元, 5月减少 2859亿元,变化比较大,而 7、8、 9 三个月减少的幅度很小, 分别只有 82 亿元、384 亿元和 100 亿元,变化最剧烈的是 10 月份, 人民币存款当月下降 4498亿元。按照上述分析推理,4、5 月份应该是边际增量资金出现了 一个峰值,应该是行情见顶的信号,事实上5月 30号之后,股市的确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 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530 之后,股市不仅没有

39、出现持续的下跌,而且创出了新高,如何解 释? 530之后的 7、8、9 三个月存款依然出现减少,说明储蓄资金还是大量地向股票市场流 动,但和 4、 5月份相比并没有出现边际上的增量资金,这说明大部分股票价格无法创新高, 但少数大盘指标股却大幅度上涨使指数不断创新高,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应该和预期中的股 指期货有关。 但不管情况如何特殊, 10 月份的巨量存款减少可能意味着行情将难以再创新高! 除非银行存款有更大规模的减少,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可能性在可以预见的一年内几乎 为零。 三、重要的结论: 本轮行情可能已经结束 假如上述经验还有效的话, 那么当前的股市 行情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了, 因为M1

40、已经在20%至上持续了数月时间, 估计储蓄搬家的情况即 将减缓,股市的持续上涨已经难以为继。 10 月份银行存款减少的 4498 亿元和上海综合指数 的 6124 点将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历史纪录。存款下降可能是行情及见顶的信号 在我国 2000 年至 2006 年的 6 年里( 1999年之前缺乏统计数据) ,按照月份计算,存款减少 的只有 4个月,第一次出现是 2000 年的 7月份,当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少了 288 亿元, 主要是企业存款变动引起的,企业存款减少 500亿元。第二次是 2000 年10 月份,当月存款 总额减少 98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 538 亿元;第三次是 200

41、1 年 5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 月减少了 509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了 646 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减少 225 亿元;第四次是 2001 年 7月份,各项存款总额减少了 1490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比上月减少了 2087亿元。 从上述四次存款减少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几个有意思的结论:第一,每次存款减少 都对应着股票市场上重要的点位或阶段, 例如, 上海综合指数是 2000年 7月超越 2000 点的, 同样, 2001 年 6 月份创造了 2245 点的“新”历史纪录。第二,存款减少的情况是成对出现 的,第一次存款减少和第二次存款减少出现的时间相隔 2个月,第三次和第四次只相隔 1

42、个 月。第三个规律是,存款减少可能是股票市场见顶的标志。另外,这四次存款减少都主要是 由企业存款减少导致的,其中的缘由可能是那时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私募基金,个人投 资者所占的资金比例较低。 股票市场的潮起潮落主要是资金流动的变化引起的,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增加(即资金 的边际增加值为正) ,则股市逐渐活跃, 股价会逐渐上涨; 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减少 (即 资金的边际增加值为负) ,则股市人气会逐渐衰落, 股价会逐渐下跌。 而进入股市的资金与银 行的资金又是直接相关的, 因此, 分析银行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进入股市的资金流动情况。 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 总结了一些通过分析金融统计数据来

43、判断股市行情的经验和方法。 一、 M1、M2的数据变化有很多玄机从最近十多年的历史看,每当M1比M2低时,尤其是二者差 距超过5个点时,股市就会见底,一轮新的牛市将会拉开序幕;而M1高M2高5个百分点时, 牛市行情会结束,熊市会到来。例如,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使M1 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1994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 为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样出现了 这样的背离走势, 最大差距达到 6个百分点。 有人认为 519行情是人造牛市, 没有参考价值。 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

44、 如果没有宽松的资金支持, 再大的本事也造不出牛市的。 本轮行情是 2005年底开始启动的,笔者当时曾经撰文指出M1 M2的异动透露牛市曙光。从2006年1 月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度的金融统计数据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 M1和M2的出现了明显的“异 动”:到2005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7%,增幅 比上年末高2.94个百分点;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8%, 增幅比上年末低 1.8 个百分点。笔者当时指出: “这二者之间的差异隐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分析金融市场的趋势(

45、包括股票市场)具有重要意 义”。历史再次验证了我的判断。为什么M1比M2低时会产生新的牛市?从统计内容看,M2 和M1的差异主要是 M1不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因此, M2和M1的“异动”应该是 由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的“异动”引起的。例如: 2005年的企业定期存款增加迅速,年 末的余额是 33099.9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41%,在各项银行负债中增长速度最快。不 仅企业的定期存款增长迅速,居民的定期储蓄存款也出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储蓄存款的年终 余额是 143278.27 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 17.98%,其中定期存款增加 16257.64 亿元人民币, 占新增的储

46、蓄存款的 68.5%,该比例比 2004 年增加了 8 个百分点。 企业和居民将更多的资 金选择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主要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定期存款的增长速度加快说 明微观的盈利能力下降,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循环中沉淀下来,货币的流通速度开始 放慢,经济景 在上述规律中,第三条规律最引人注意,把存款减少作为股票行情结束的标志是否正确需要 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但笔者认为存款减少和行情见顶之间的确存在内在的联系。因为决 定行情的是边际增量资金,存款减少意味着边际增量资金会减少,尤其是存款的大幅度减少 更意味着后续的增量资金的不足。 日前,人民银行公布了 10月份的金融数据,人民币存款当

47、月下降 4498亿元,同比多降 6020 亿元(去年同期增加 1523 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下降 5062 亿元,同比多降 5052 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下降 1947亿元,同比多降 1436亿元;财政存款增加 2093亿 元,同比少增 22亿元。 今年 4月份以来,我国银行存款出现了 6次减少,分别是 4、5、7、8、9、10月份,其中 4 月减少 1674亿元, 5月减少 2859亿元,变化比较大,而 7、8、9三个月减少的幅度很小, 分别只有 82亿元、384亿元和 100亿元,变化最剧烈的是 10月份,人民币存款当月下降 4498 亿元。按照上述分析推理, 4、5 月份

48、应该是边际增量资金出现了一个峰值,应该是行情见顶 的信号,事实上 5月 30号之后,股市的确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 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530 之后,股市不仅没有出现持续的下跌,而且创出了新高,如何解释? 530 之后的 7、 8、9 三个月存款依然出现减少, 说明储蓄资金还是大量地向股票市场流动,但和 4、5 月份相比并 没有出现边际上的增量资金,这说明大部分股票价格无法创新高,但少数大盘指标股却大幅 度上涨使指数不断创新高,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应该和预期中的股指期货有关。但不管情况 如何特殊, 10 月份的巨量存款减少可能意味着行情将难以再创新高!除非银行存款有更大规 模的减少,从目前的情况

49、看,这样的可能性在可以预见的一年内几乎为零。 三、重要的结论:本轮行情可能已经结束 假如上述经验还有效的话, 那么当前的股市行情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了,因为M1已经在20%至 上持续了数月时间,估计储蓄搬家的情况即将减缓,股市的持续上涨已经难以为继。10 月份 银行存款减少的 4498 亿元和上海综合指数的 6124 点将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历史纪录。 存款下降可能是行情及见顶的信号 (2007-11-18 21:24:56) 标签:证券 / 理财 87 亿元。 从上述四次存款减少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几个有意思的结论:第一,每 次存款减少都对应着股票市场上重要的点位或阶段, 例如,上海综合指数是

50、 2000年 7月超越 2000 点的,同样, 2001 年 6月份创造了 2245 点的“新”历史纪录。第二,存款减少的情况 是成对出现的,第一次存款减少和第二次存款减少出现的时间相隔2个月,第三次和第四次 只相隔 1 个月。第三个规律是,存款减少可能是股票市场见顶的标志。另外,这四次存款减 少都主要是由企业存款减少导致的,其中的缘由可能是那时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私募基 金, 个人投资者所占的资金比例较低。 在上述规律中, 第三条规律最引人注意, 把存款减少 作为股票行情结束的标志是否正确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但笔者认为存款减少和行情 见顶之间的确存在内在的联系。因为决定行情的是边际增

51、量资金,存款减少意味着边际增量 资金会减少,尤其是存款的大幅度减少更意味着后续的增量资金的不足。今年 4 月份以来, 我国银行存款出现了 6次减少,分别是 4、5、7、8、9、10月份,其中 4月减少 1 674亿元, 5月减少 2859亿元,变化比较大,而 7、8、9三个月减少的幅度很小,分别只有82亿元、 384亿元和 100亿元,变化最剧烈的是 1 0月份。按照上述分析推理 日前,人民银行公布了 10月份的金融数据,人民币存款当月下降4498亿元,同比多降 6020 亿元(去年同期增加 1523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下降 5062亿元,同比多降 5052 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下降 1947 亿元,同比多降 1436 亿元;财政存款增加 2093 亿 元,同比少增 22 亿元。央行的解释是“ 10月份各项存款下降较多,主要是 10月末新股发行 期间企业、 个人申购新股使企业存款、 储蓄存款分流所致” 。但笔者以为, 央行的分析只解释 了存款减少的原因,没有分析它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