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考试资料2_第1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2_第2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2_第3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2_第4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补充)1、(-)分类自然界(nature)的物质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二界系统:林奈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明确提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植物界、动物界, 四界系统:考帕兰(H. F. Copland. 1938)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包括单细胞藻类、简单的 多细胞藻类、粘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五界系统:惠特克(R.H.Whi(lakcr)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一 (二)生命进化的几个阶段进化阶段生物进化代表生物第一阶段非细胞第二阶段细胞初级阶段从非细胞到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细菌

2、、蓝藻)第三阶段真核生物单细胞阶段从原核到真核单细胞真核生物第四阶段真核生物多细胞阶段从单细胞真核到多细胞頁核多细胞真核生物(动物界、 真菌界.动物界)2、种与种间在历史上是连续的,但种又是生物连续进化中一个间断的单元,是一个繁殖 的群体,具有共同的遗传组成,能生殖出与自身基本相似的后代。3、物种是变的又是不变的,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变是绝对的,是物种发展的根据,不 变是相对的,是物种存在的根据。形态相似(特征分明、特征固定)和生殖隔离(杂交不育)是 其不变的一面,为藉以鉴定物种的依据。第十一章圆口纲一、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结构最低等的一个纲,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的一支没有上 下颌的无颌类。

3、包括盲鳗和七鳏鳗2大类。二、特征:1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1)口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第一阶段的代表。2)没有成对附肢圆口纲动物没有偶鳍,只有奇鳍,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没有附肢的动物。3)终生保留脊索,没有真正的脊椎卄,但已具有神经弧的雏形4)脑的发达程度低,内耳只有1一2个规管2. 圆口纲的形态特征1)具吸附性的、不能开闭的口漏斗用活塞式的舌司口部的开闭。2)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鲤囊圆口纲动物的鲤为鲍囊,囊壁为由内胚层来源的褶皱状鲍丝,上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三、代表动物一七鲍鳗第十一章棘皮动物1、地位: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后口动物,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卄骼。

4、最高等的 无脊椎动物。2、主要特征:(1)成体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2)体表有棘状突起,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3)体壁由上皮和真皮组成。(4)真体腔发达,包括围脏腔、围血系统,和特殊的水管系统(主要机能是运动)。(5)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雌雄异体,个体发育中有各型的幼虫(如羽腕幼虫、短腕幼虫、海胆幼虫等)(6)全部生活在海洋中。3、代表动物:海星、海参、海胆、海盘车海百合纲是最古老的类群。4、水管系统的形成及其功能第十二章半索动物(隐索动物、原索动物)1、生物学特征:具有背神经索,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消化管的前端有鲤裂,为呼吸器官:口腔背而向前伸岀一条短盲管,称为“口索、

5、,这是半索动物特有的。2、生物体类型: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3、身体结构: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动物。身体不分肖,只分为吻、领和躯干三个部 分。通常咽上有勰裂。身体分为前体、中体和后体,每部分都有分隔的体腔。4、气体交换可以通过鲤裂完成5、开放式循环系统6、神经系统原始而特殊7、雌雄异体,异体受精。受精卵经过辐射卵裂,以后口式发育。第十三章脊索动物1、生物学主要特征:(1)脊索: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棒状结构,具有支持功能。所有脊索动物的胚 胎期均具有脊索,但在以后的生活中或终生保留,或退化并被脊柱代替。(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背而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神经管前

6、端膨大成脑, 脑后部分形成脊髓。(3)鲤裂: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的 鲍裂终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有鲤裂。2、次要特征:(1)肛后尾:尾在肛门后方(2)闭管式循环系统(3)心脏位于消化道腹而(4)胚胎期原肠胚的发冇类型为原口(5)分节的肌节,附着在不分节的躯干上3、分类:(1)原索动物(无头类):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2)脊椎动物(有头类):圆口纲、硬件鱼纲、软竹鱼纲、两栖纲、爬行纲、乌纲、哺乳纲。 爬行纲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类。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称为无羊膜动物。鸟纲与哺乳类共称为恒温动物。其他脊椎动物均为变温动物。4、脊索动物与无脊椎

7、动物的区别与联系(1)脊索:脊索动物具有纵贯背部的脊索,后被脊柱所代替:无脊椎动物无脊索或脊柱。(2)中枢神经:脊索动物中空的神经中枢位于背部;无脊推动物中枢神经呈索状位于身体 腹面。(3)鲤裂:脊索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时期具有鲤裂:无脊椎动物不具鲤裂。(4)心脏位置:脊索动物心脏位于消化道腹而;无脊椎动物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5)生物化学方而:脊索动物参与肌肉收缩能量代谢的非蛋白质含氮浸出物是磷酸肌酸: 无脊椎动物的是磷酸精氨酸。第十二章鱼纲一、地位:鱼类是适应水栖生活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二、主要特征:1、有上、下颌2、有成对的附肢(胸、腹鳍)和发达的尾部。偶鳍的岀现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

8、意义 偶鳍:保持躯体平衡,改变运动方向。3、以脊柱代替脊索4、终生以鲤呼吸5、单循环系统。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心脏内含缺氧血。6、具有特殊的感觉器官一侧线器官侧线是由许多单独侧线器官组成的一条管状结构。侧线器官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 与感觉神经相连,能感受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方向、水波动态及周用环境的变化。7、皮肤有丰富的粘液腺鱼类皮肤粘液腺的功能:1)能分泌大量粘液,使体表润滑,以减少水的磨擦。2)形成一层隔离膜,使皮肤减少对水分的渗透,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3)粘液可保护身体不受细菌和微生物的侵袭。8、大多数种类有鳞片鳞片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是保护性结构楣

9、鳞和牙齿为同源器官。三、鱼的外形1、分类: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棍棒形2、不论鱼类为何种体形躯体都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3、鱼类的尾部根据尾椎和尾鳍的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原尾型、歪尾型、正尾型.4、软竹鱼有形态固定的肝脏和胰脏。硬件鱼肝脏和胰脏混合在一起,无固左形状,呈弥散状分布,统称为肝臍脏5、鱼类以鲤呼吸,辅助呼吸器有皮肤、肠、口咽腔表皮、鳏等。腮的分类6、泡游:是鱼类的一种周期性、左向性和集群性的迁徒运动。鱼类依靠泪游来寻找它在 生活的某一时期所需要的特泄环境。生殖洞游、索饵汹游、越冬涧游7、鱼的分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小结:鱼类是有颌、以鲍呼吸、变温的水生脊椎动物。具有偶鳍,体被鳞

10、片。现存鱼类分为2 大类,软计鱼类和硬计鱼类。大多数在水中生活的硬丹鱼靠媒来获得浮力,鳏是有效的凋卩 气体以调节浮力的结构。水中的氧气和鱼体内的血液在鲤部以逆流接触的方式进行髙效的气 体交换。鱼类有发达的渗透压调右系统。鱼类进行有性生殖,卵生、卵胎生或假胎生,后两 种方式较为少见。第十二章爬行纲一、在进化上的地位:爬行动物是体被件质鳞片,完全摆脱了对水生环境的依赖,真正适 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在陆地上繁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因而与鸟纲 和哺乳纲总称为羊膜动物。二、羊膜、羊膜腔的定义与形成三、主要特征:1、体形多样化爬行动物躯体分成五部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11、,爬行动物的体形向多样化发展,可分成三种类型:龟螫型、蜥蜴型、蛇型2、体被角质鳞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3、骨骼丹化程度较高,趾端具爪,适于爬行。脊椎骨分化为陆生脊椎动物典型的五部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躯椎分化为 胸椎和腰椎。头竹具单一枕棵。头卄首次有濒窝。开始具有胸廓,胸廓为羊膜动物所特有。首次出现次生聘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4、消化系统:具齿: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具发达的口腔腺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与纤维素消化有关5、循环系统:不完全的双循环6、排泄系统以后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主要为尿酸。后肾为羊膜动物的排泄器官。盐腺:执行肾外盐 排泄功能

12、。7、神经系统:延脑发达,在脑和脊髓之间形成弧度弯曲,称为颈弯曲,是髙等脊椎动物 的特征性标志。四、爬行类对陆生的进一步适应1、羊膜卵的出现2、覆以角质鳞的干燥的皮肤3、骨骼系统:脊柱分区明显、颈椎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妪干部具有发达的肋竹和胸件。脊柱进一步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肌肉系统:肋间肌和皮肤肌出现,躯干肌复杂化。4、消化系统进一步复杂化5、肺呼吸进一步完善6、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一肾脏7、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五、小结: 爬行类在系统发生上是起源于古生代末期的古两栖类。 3亿年前出现真正适应陆生的脊椎动物,其成功主要归于羊膜卵的进化。 羊膜卵不仅具有坚硬的壳,重要的是胚胎

13、发冇得到卵内3层膜(羊膜、绒毛膜和尿囊 膜)的保护,使爬行类彻底脱离了水的朿缚。 具有干燥的、有角质鳞片保护的皮肤,以及进步的计骼支持、循环、呼吸、排泄、体 内受精和神经系统等,使爬行类真正生活在陆地。第十二章鸟纲(1)鸟类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脊椎动物。乌 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飞翔生活的一支高度特化的高等 脊椎动物。(2)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 头肯具单一枕牒 排泄物为尿酸 (3)鸟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度) 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可采用主

14、动迁徙的方式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根据鸟类不同的迁徙习性可分成以下类型:留鸟、候鸟、旅鸟、迷鸟。 心脏分为二心房二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 具有更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4)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外形: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形,以减少飞行阻力。 皮肤:1)皮肤薄而轻,缺乏皮肤腺。(尾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2)具有多种表皮衍生物羽毛和角质喙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后肢趾端的爪和后肢表面的角质鳞片均为皮肤衍生物。 骨骼1)件骼轻而坚固。丹骼内充气(气质计),以减轻体重。2)骨骼有愈合现

15、象,以增加牢固程度3)部分忖骼特化4)胸卄具龙件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而5)前肢特化成翼上、下颌骨极度前伸,特化成鸟喙。(鸟喙为鸟类区别于其它脊椎动物的特有结构) 肌肉1)与飞翔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特别发达2)背部肌肉退化3)皮下肌肉发达4)腿部有适合于树栖握枝的肌肉(贯趾曲肌和腓计中肌)消化系统1)没有牙齿,减轻体重2)直肠短,不贮存粪便3)消化能力特别强,消化迅速 呼吸系统1)鸟类的肺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的彼此互相吻合的网状管逍系统。2)肺部有9个气囊3)进行双重呼吸:吸气和呼气时,气体在肺内单向流动。气囊:是呼吸辅助系统. 双重呼吸:无论在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交换的呼吸方式。

16、 气囊的功能:1)参于双重呼吸2)减轻比重,增加浮力3)减少肌肉及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4)降低体温 循环系统1)心脏分为四腔:二心房,二心室,为完全的双循环2)静脉窦完全消失3)不具左体动脉弓4)心脏大:重疑约占体重的,在脊椎动物中占首位5)心跳速率快,血压高,血液循环速度快这些结构和功能使鸟类保持高水平的新陈代谢 泄殖系统1)排泄物为尿酸,可以固体状态排出。2)不具膀胱,不贮存尿液3)鸟类右侧卵巢及输卵管退化4)生殖腺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神经1)大脑纹状体奇度发达,是鸟类的“智慧”中枢,使鸟类具有复杂的本能和学习能力。2)中脑视叶发达3)小脑发达,分化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卷,与鸟类飞翔

17、时运动的协调和平衡有关。 感觉系统1)视觉发达,具有瞬膜(防止异物伤害眼球)、巩膜柠(防止眼球变形)、柿膜(增加对移 动物体的识别能力)2)听觉:单一的耳柱11和雏形的外耳道,夜行性鸟类听觉发达。3)嗅觉退化第十二章哺乳纲(1)哺乳纲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髙级动物类群。(2)哺乳:幼仔在产出后依靠母体乳腺所分泌的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乳汁取得营养的现象。(3)绝大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时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 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排泄物送入母体内。 胎盘:胎盘是胚胎的绒毛膜和尿

18、囊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分类:蜕膜胎盘造成大量出血,如人;无蜕膜胎盘无大量出血现象,如牛、羊。 胎生为胚胎发冇提供了营养、安全及恒温的发冇条件,使外界环境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减 少到最小程度,大大提高了胎儿的存活率。 哺乳使后代能在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的保护下迅速成长,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 体形1)前肢肘关节向后转,后肢膝关节向前转四肢位于身体的腹侧下方,使躯体离开地面,大大提高了身体的支撑和弹跳能力。2)体形多样化:曽形(陆生,四肢发达,有尾,适合奔跑)、鲸形(躯体流线型,鱼形,四 肢退化,呈浆状,水生)、蝙蝠形(前肢特化成翼,具皮膜,能飞翔)。适应辐

19、射:来源于同一祖先的生物在扩大生存范用和占领生态位的过程中,受不同环境条件 的影响,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特征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皮肤1)表皮角质层发达,真皮加厚,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感觉末稍,能感受温度、 压力和疼觉。2)皮下脂肪层发达,有隔热保温作用。3)毛发为哺乳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4)皮肤腺特别发达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生长层,有4种类型:皮脂腺、汗腺、味腺、乳腺。 卅骼:骨骼系统发达,支持,保护,运动。1)具7节颈椎:除极少数种类,哺乳动物都具有7节颈椎(海牛6节)2)具两个枕牒3)下颌由单一齿计组成,自接式。具频弓.以上三点是哺乳动物忖骼的鉴别特征 肌肉1)具膈肌:膈

20、肌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肌肉,有辅助呼吸作用。2)皮肤肌发达表情肌,是面部的皮肤肌肉,由表情肌的收缩来表现喜怒哀乐。3)咀嚅肌发达(師肌和咬肌) 消化1)牙齿为再生齿、槽生齿和异型齿2)具肉质的唇3)唾液腺分泌消化酶(有3对唾液腺)4)直肠以肛门直接开口体外,无泄殖腔 呼吸1)喉部具声带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和气管。长颈鹿无声带2)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3)进行腹式(靠膈肌的收缩)和胸式呼吸(靠肋间肌的收缩) 循环1)具左体动脉弓2)静脉系统趋于简化:成对的前后主静脉变成单一的前、后大静脉肾门静脉消失成体腹静脉消失静脉系统简化缩短了循环路径,有利于提高

21、血压,加快循环速度3)红细胞不具细胞核,体积小,呈双凹形。不具细胞核:降低红细胞自身对氧的消耗,提髙输送效率体枳小,数量多,及双而凹陷都大大增加了红细胞与02的接触面积 排泄哺乳动物的后肾卵圆形,排泄物主要为尿素肾小体肾脏肾单位(肾小勺集合小管哺乳多I物尿的生成侑肾小体的 神经和感觉肾小球肾球囊近曲小管远曲小管滤、肾小管的重吸收及集合管的调节三个阶段1)大脑的体积增大,皮层加厚,表面出现皱褶(沟和回),新脑皮为高级神经活动中枢找2)形成以下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耕腮体、小脑皮层、脑桥3)嗅觉特别发达4)听觉敏锐,具有发达的外耳道和耳売,中耳具三块听骨(槌计、砧竹、橙竹) 生殖哺乳动物生殖器官发达

22、,除原兽亚纲外,全部胎生。(5)分类原兽亚纲后兽亚纲(有袋亚纲):胎生,但不具真正的胎盘真曽亚纲:为哺乳动物的高等类群第十五章保护生物学一、物种灭绝机制1、外部机制 影响物种生存的外部因素包括生物学机制、物理学机制和人为活动。生物学机制(1)物种灭绝与种间竞争(2)物种灭绝与捕食者猎物动态的关系(3)物种灭绝与病菌及病害的流行病菌常常是导致物种火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4)物种灭绝中的第一冲击效应例:松鸡的灭绝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松鸡的生存从未有过的强烈冲击,即人类大量、无度的捕杀。该阶段使松 鸡的地理分布范围迅速缩减。第二阶段则始于1916年,即一系列接踵而来的生物学和物理学事件,

23、使该种最终龙向 灭绝。如果没有第一次远远超过苴适应能力的突如其来的强烈冲击,一个已建立起完善的适应 体系的物种很难迅速灭绝。由此看来,当一个强烈的冲击使一个物种的地理分布或其他适应体系支离破碎时,该物 种就很容易在一系列偶发事件中走向灭绝。二、阿利效应与外来种入侵阿利效应:个体适合度的任何一个成分和它们同种的数量或密度的正相关关系。阿利效应适合小种群动物保护的理解:1)被捕食的机率下降,当捕食者数目不变,个体数目增加,有利于个体数存活。2)个体数目增多,发现天敌的警觉度增强。3)个体数目增多,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的能力增加。4)个体数目增多,降低近交程度,提高种群成活率,遗传多样性,适应环境生存

24、能力增强。三、迁地保护1、就地保护:指保护在野外的自然群落和种群。是生物多样性长期保护的最好策略。2、迁地保护或易地保护:指在人类控制的条件下维持种群个体。许多物种在野外火绝了, 但还存活在笼养侨居地。例如麋鹿和野马。3、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比较的局限性:种群规模、学习技能、遗传变异性、持续性、集中 性四、迁地保护与小种群问题对迁地种群进行遗传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在繁育配对时尽可能将无亲缘或亲缘关系较疏的个体配对;(近交系数)让每一对繁殖个体产生数目大致相当的后代;(等数留种)保持繁殖群的相同性比。五、物种的濒危等级1、灭绝:一分类单元如果没有理由怀疑其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即可列为火绝。2、野生灭绝:一分类单元如果已知仅生活在栽培和圈养条件下或仅作为一个(或多个) 驯化种群远离英过去的分布区生活时,即为野生火绝。3、极危:一分类单元在野外随时火绝的几率极髙,符合极危的标准,即可列为极危。第十六章动物的地理分布一、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耐受区限:动物的栖息地经常处于相对稳左状态,但又是时刻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当英变化一旦 超过动物所能耐受的范用,动物将无法在原地继续生存下去和进行繁殖,这个范用就是动物 对环境适应的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