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 学年天津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 小题,共 50.0 分)1.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 细胞外液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 和 Cl -D.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2. 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消化液A. B. C. D. 3.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的认识,正确的是()A. 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就是细胞的内环境B.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
2、内环境才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人体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D. 细胞质基质不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4. 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 、 、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 种器官或系统, 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内环境与 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C. 表示重吸收作用D. 表示的器官是皮肤5.下列因素中不能促进内环境中的淋巴液增加的是()A. 骨骼肌细胞代谢产物增多,使小动脉舒张B. 肾脏疾病导致大量蛋白尿C. 过敏组织大量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
3、透性增加D. 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6.下列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 憋尿B. 针刺缩手C. 谈虎色变D. 过目不忘7.如图为人体发生某生理反应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第1页,共 56页A. e d c ba是人体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B. c 处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离子和呼吸酶等C. c 处完成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化D. 刺激 d,电流计指针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8.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 的神经被剥离, 蛙心 1 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B. 电
4、刺激蛙心 1 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 蛙心 1 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 改变其节律D. 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 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 收缩的化学物质9.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态,同时K+ 通道开放,膜内K +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B.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 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 电位10.
5、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是活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达靶细胞第2页,共 56页B. 是靶细胞对信息接收的结构基础受体,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C. 若是浆细胞膜表面结构,该过程可裂解靶细胞而彻底清除入侵人体的抗原D. 不通过体液接触信息传递,该结构保证了反射弧中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11.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图中 X 与 Y 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B. 垂体的活动只受下丘脑释放的激素的调节C. 图中 a 与 b 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D. 血液中的
6、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12.如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后,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 则如图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A.B.C.D.13.图 1 是当 A 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 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 为图 1 中 D 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 1 是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效应器F 由神经纤维的细小分枝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B. 针刺手指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所以针刺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 在图 2 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一种递质,与上的受体结合,可能会引起膜电位的变化D. 某人体内一种抗体与
7、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持续舒张,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14.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a、 b、 c、 d、 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 表示突触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兴奋在结构 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相同B. e 的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C.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D.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 b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15. 肌质网是肌细胞内一种特化的内质网。肌质网膜上含有Ca2+-ATP 酶,可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Ca2+泵入肌质网腔中。当机体的某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第3页,共 56页奋传到肌细胞时,Ca2+从肌质网腔中释放出来,引起肌肉收缩。下列有
8、关叙述错误的是()A. Ca2+-ATP 酶是肌质网膜上的重要结构,其形成与核糖体密切有关B. Ca2+泵入肌质网腔的过程体现了肌质网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C. Ca2+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 Ca2+从肌质网腔中释放出来引起肌肉收缩,说明Ca2+ 是一种神经递质16.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 图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手先缩回来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 图中 A 为感受器, E 为效应器B. 未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神经纤维B 处的电位分布为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
9、 痛觉在图中的方框乙处形成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17.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18.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 Cl - 通道开放,使 Cl -内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10、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 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 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D. 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19. 人在不同状态下, 其血糖浓度会有所变化。 如图表示在不同“模拟活动时段”中人体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第4页,共 56页A. 曲线 ab 段,人体内的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多 B. 引起曲线 bc 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C. 曲线 ef 段,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D. 曲线 fg 段的变化情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
11、同作用的结果20.如图表示的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 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 膜岛 B 细胞受损B. 甲状腺被切除C. 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 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21.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是()A. 若 A 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 若 A 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C. 若 A 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和来维持体温恒定D. 若 A 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22.进食可刺激小肠K 细胞分泌多多肽GI
12、P,GIP 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促进葡 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1-4 代表细胞膜上的不同结构)。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1-4 结构为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信息交流功能第5页,共 56页B. 胰岛素受体只分布在脂肪细胞膜上, 而 GIP 受体在胰 岛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都有分布C. GIP 和胰岛素都属于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即被灭活D. 口服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释放量多于静脉注射葡萄糖23.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B. 营养不良可导致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
13、. 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速率减慢D. 机体能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从而维持稳态24.如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之外,还能导致胃灼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B. H+/K +-ATP 酶将 H + 泵到内环境中会增加胃液酸性C. 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D. 组织胺抑制物和 H+/K + -ATP 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25. 在抗震救灾中, 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
14、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 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C. 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D. 幸存者体内因严重缺水,体内渗透压升高26. 某成年人从 25 C 环境来到 10 C 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6页,共 56页A.C.a? b 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c? d 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B.D.d?e 段的产热速率大
15、于a? b 段bc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7.如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B. 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C. 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D. 图三可表示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28.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严重感染或者肿瘤而非艾滋病病毒的侵染B.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 过敏是由于机体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过强导致的29.下
16、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 细胞、 B 细胞、效应T 细胞三种B. 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摄取、处理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 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有吞噬细胞和T 细胞的参与30. 为探究某种药物 Q 对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是否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有关,某科研小组将 患细菌性疾病的小鼠随机分为 a、 b、c 组, a 组注射一定量的药物 Q, b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c 组注射等量的免疫增强剂,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吞噬细胞仅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药物 Q 能够增
17、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C. 药物 Q 可通过促进小鼠T 细胞数量的增加来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D. 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31. 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第7页,共 56页A. 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B. 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C. 效应 T 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D. 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32.艾滋病( AIDS )是由于感染HIV 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 后体内 HIV 浓度和 T 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18、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曲线 AB 段, 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 曲线 BC 段, 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 曲线 CD 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 曲线 EF 段, T 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33. 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 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图中甲、乙、丙、丁是相关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过程是体液免疫所特有的,丙过程是由浆细胞完成的B. 乙过程为 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 细
19、胞,随后B 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C. 丁过程只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D. 哮喘发生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34. 如图表示人体某种病的致病机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 细胞能不断增殖B.C. c 物质是淋巴因子D.b 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该病是自身免疫病35.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8页,共 56页A. 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种免疫系统疾病B. 激索 A 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 合成增加C. 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索B 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 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36.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
20、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甲为 T 细胞,需要B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B. 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 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抗体的结合物D. 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37. 睾丸吞噬细胞是专门针对精子防御的免疫细胞。精子从青春期开始出现, 它们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从而导致某些类型“死精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吞噬细胞不具特异性识别功能B. 吞噬细胞不会参与细胞免疫C. 精子细胞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D. 上述“死精症”是自身免疫病38. 为检验某制剂对机体免
21、疫机能的调节作用,用含不同剂量该制剂的饲料饲喂健康小鼠,一段时间后给小鼠注射绵羊红细胞,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针对绵羊红细胞的抗体,能导致其溶解)的含量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实验中用到的绵羊红细胞相当于抗原B. 溶血素其实是由浆细胞合成的特异性抗体C. 溶血素能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这个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 中剂量的该制剂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增强作用较大39. 媒体报告一大学生在 1000 米的体质检测后倒地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大学生乃至青少年体质的讨论检测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内环境成分是否维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22、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 pH 有下降趋势B.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 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体温急剧升高引起的,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第9页,共 56页关D. 长期不吃早餐,虽然通过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40. 生长素可以通过极性运输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下面关于生长素运输的叙述, 正确的是()A. 极性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B.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才会出现极性运输C. 生长素只能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D. 极性运输的方向是从植物的上端运往下端41. 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与
23、单侧光照射。 如图所示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A.B.C.D.4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 P 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A. 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B. 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C. 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D. 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43. 在植物细胞中, 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 温度会影响吲哚乙酸的合成C. 吲哚乙酸具有催化作用D. 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44.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
24、 2,4-D )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组别12345672, 4-D 浓度清水10-15-13-11-9-7-5( mol/L )1010101010平均生根条数 (根)2.03.89.420.39.11.30A.B.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 2, 4-D 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浓度为 10-5mol/L 的 2, 4-D 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 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缩小24-D浓度梯度作进一步实,验D. 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第10 页,共 56页45.“先春抽出黄金芽”的
25、诗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 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B. 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C. 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46. 如图所示, a、b、 c 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 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 图 a 中植物向光弯曲生长B. 图 b 中植物直立生长C. 图 c 中植物向光弯曲D. 图 d 中如果将植物固定不动,仅纸盒旋转,则植株向光弯曲生长47. 甲图是某
26、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的曲线图, 乙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示意图。下列对实验及图示的分析叙述中,正确的是()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 浓度为 cB. 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 生长素由移向,所以处生长速度比快D. 生长素由移向,由移向48. 如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第11 页,共 56页A.B.图甲中, a、b、 c、 d 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 c,d b图乙中,生长素浓度范围在F A 时促进生长,在A D 时抑制
27、生长C. 若图甲a点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乙的B点,则c点对应浓度在F E对应的浓度区间D. 若图甲b点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乙的F点,则d点对应浓度可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49. 用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紧贴在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 X 和 Y 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将向左弯曲生长B.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将弯向光源生长C. 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D. 的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50.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生长素“两重性”作用特点的是()A. 茎的向光性
28、和背地性B. 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C. 免耕法抑制杂草滋生D. 无子番茄的形成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50.0 分)51.科学家研究发现胰岛素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由胰岛B 细胞产生后,经过_运输到脑部的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第12 页,共 56页_,存在电位差,能够成为胰岛素起作用的靶细胞,其结构基础是_。( 2)据图分析可知,胰岛素作用于神经细胞后,可以_,从而保证神经细胞内的能量供应。胰岛素还可以延长神经细胞的寿命,其主要机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二是 _。( 3)图示生理过程能够反映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某种
29、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 _。52. 回答下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 -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 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 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将电表接于B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 _ 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
30、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则 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 神经元,原因是 _。 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流行,有人“自学成才”,加入盗墓行列,结果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 大叫一声“哎呀 ”。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 、E、M 、N 为反射弧上位点,D 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 、C 类似的 突触。据图作答。( 3)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 区。( 4)若对 A 施加一强刺激, 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_;若刺激图1 中 M 点,则 A 点 _ (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字母
31、)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盗墓人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或 _。( 5)由于伤口过深,医生担心盗墓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根据下图所示免疫过程回答。第13 页,共 56页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_ ,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 磷脂的细胞器有 _ 。( 6)盗墓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 _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 医生给盗墓人注射抗毒素血清时,他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 _的调控。53.2016 年 3 月 11 日,济南市公安局侦破特大非法经营疫苗案
32、,作案者将12 种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 个省市, 涉案金额5.7 亿元。 图甲是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 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 图乙是某志愿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周内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_ 。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细胞_(填相关字母)有关。( 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作为_,大多数要经过图甲中的A 细胞的摄取、处理、呈递,并接受T 细胞产生的 _作用,才能促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_ ,进而发挥
33、免疫效应。( 3)如果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的第 15 天感染了乙肝病毒, 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 _( 4)写出两种注射未用冷链保存的疫苗的危害:_。54. 植物激素调节黄豆种子破土萌发时,幼嫩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弯曲向下生长形成“顶端弯钩”,如图 1A 破土而出以后,其下胚轴会向光弯曲生长如图 1B上述两种弯曲生长现象均与生长素的调节有关。第14 页,共 56页( 1)黄豆植株中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有_(多选)。A茎尖B嫩叶C根尖D发育的种子( 2)图 2 表示生长素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据图可知,生长素对下胚轴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 _特点。( 3)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因运输而导
34、致的不均匀分布有关。已知图 1A 中生长素由 a 侧运输至 b 侧,导致 b 侧浓度高,解释黄豆幼苗顶端弯钩形成的原因:_。( 4)若图 1B 下胚轴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10-6 ,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断理由是 _。55. 金露梅是种重要的闶林花卉, 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但由于结实能力差, 繁殖困难,速度及慢。本实验以金露梅插条为试材,探究NAA 和 IBA 在促进其扦插生根方面的作 用,以期为加快金露梅的繁育提供科学方法。淸水为对照组,NAA 和 IBA 分别设 100、300、400、500mg/L ,共 5 个浓度。每组20 根插条,重复3 次。插条浸泡在相应 浓度溶液中3 小
35、时后扦插,一个月后记录生根情况,如表:试剂浓度0100200300400500( mg/L )生根率( %)407387803333生根NAA 数(条 9.518.124.216.814.013.8/株)生根率( %)408093808733生根IBA 数(条 9.612.731.628.726.524.9/株)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如果不用浸泡的方法,还可以用 _法,但该方法对浓度的要求是比 较 _(高、低)。( 2)本实验在确定设置上述5 个浓度之前,需要做一个 _,这样可以为 _,也可以 _,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每组
36、20 根插条,并重复3 次的目的是 _ 。( 4)综合实验结果,应选择_处理金露梅,繁殖效果最佳。第15 页,共 56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A【解析】解:A 、渗透压指细胞外液渗透 压是指溶液中溶 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A 错误;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 盐、蛋白质含量有关,B 正确;C、细胞外液渗透 压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C 正确;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 压,D 正确。故选:A。渗透压:1、细胞外液渗透 压是指溶液中溶 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 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 浓度越
37、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 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 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 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 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 压的90%来源于 Na+和 Cl-本题考查 内环境的理化性 质,重点考查细 胞外液渗透 压,要求考生识记 渗透压的概念,明确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 质微粒的数目;识记与血浆渗透压相关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 识准确判断各 选项2.【答案】 D【解析】解: 体液包括 细胞外液和 细胞内液, 正确; 血浆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 正确; 淋巴属于 细胞外液,属于体液, 正确; 组织液
38、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 正确; 消化液不是 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属于体液, 错误 。第16 页,共 56页故选:D。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 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 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 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本题主要考查人体体液的 组成,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液的识记、理解与运用3.【答案】 D【解析】解:A 、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 组织液中,少数细胞生活在血 浆或淋巴中,A误;B、体内细胞要通过内环境及各种器官和系 统的共同协调配合才能与外界境进
39、行物质交换,B 错误;C、人体代谢中的化学反 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D、细胞质基质不是人体 细胞生活的内 环境,D 正确。故选:D。错环人体内所有液体 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 液、血浆 和淋巴组 成。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连,不属于体液。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试题难度一般,理解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 B【解析】解:A 、内环境与呼吸系 统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 细胞血管壁,A 正确;B、血浆中的葡萄糖 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穿 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 层膜)、组织细
40、胞的线粒体膜(2 层膜),共2+1+2=5 层膜、10 层磷脂分子,B 错误;第17 页,共 56页C、 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 C 正确;D、表示体内物质经皮肤排出体外的途径, D 正确。故选:B。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 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 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 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 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 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人体 细胞与外界 环境之间进行
41、物质交换的过程,能进行体内外物 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这说明是呼吸系 统;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 结构,表示消化系统,表示吸收;III 表示泌尿系 统, 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表示体内物 质排出的途径,为皮肤。本题结合人体细胞与外界 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 组成,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5.【答案】 D【解析】解:A 、骨骼肌细胞代谢产物增多,使小动脉舒张,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毛细淋巴管回收水分增加, A 正确;B、蛋白尿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形成组织水肿后最终使淋巴液增加, B 正确;C、过敏反
42、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 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 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 肿,淋巴液会增加以吸收水分, C 正确;D、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不会 导致淋巴液增加, D 错误 。故选:D。第18 页,共 56页体液是由 细胞内液和 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 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 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 经系统和体液的 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的相关知 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 B【解析】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
43、分 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需要高 级神经中枢(大脑)参与。憋尿、谈虎色变和过目不忘都属于条件反射。针刺缩手是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与大 脑皮层无关。故选:B。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 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 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 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本题考查 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意在考 查学生了解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7.【答案】 C【解析】解:A 、分析图示可知:a感受器 b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构成完整的反射弧,是人体完成反射的 结构基础,A 错误;B、c 为突触,其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中含有神 经递质、离子等,但不含呼吸酶,呼吸酶分布于细胞内,B 错误;C、在c 突触处完成的信号 转化为: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C 正确;D、刺激 d 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b 传入神经,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D 错第19 页,共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健康日教案课件
- 公司文件会签管理办法
- 公司外来发票管理办法
- 医疗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 信托转型资产管理办法
- 关于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 勘察测绘安全管理办法
- 利用外国贷款管理办法
- 公司物流发货管理办法
- 公司联营项目管理办法
- 德育培训课件
- 2025年企业管理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版2025-2030中国天然火山灰市场深度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
- JHA工作危害分析专项培训
- 18CrNiMo7-6齿轮钢渗碳工艺优化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 2025年环境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创新与机制优化分析
- 《肾脏解剖》课件
- 2025年中国头孢克肟开环侧链酸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丽江地区2024-2025学年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