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工匠精神”筑就新时代的“制造梦”2016-07-19 14:22:21 中国商报本报记者 潘广韬“工匠精神”是当下社会的“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巨大 共鸣,是因其契合了现实的需要。 “工匠精神”的内涵丰富,它是高度集中、追 求完美、诚信正义、精益求精的时代象征。说起工匠精神, 人们眼前会立刻浮现出从古到今身怀绝技、 凝神铸魂的工匠 大师们,从解牛不碰筋骨的庖丁,到“一口清”、“一抓准”的原北京市百货大 楼售货员张秉贵;从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鲁班,到高铁飞驰,视安全、速度、 质量为生命的配线、焊接、组装的大国工匠这可歌可泣的工匠精神失去着中 华民族的不断前行。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也是世
2、界的财富。 说起工匠精神, 我们无法避 开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相隔甚远, 但生产的产品都有共同的特点, 就是质量一流。德国的产品与德国的思辨文化一致严谨;日本的产品与日 本的生活习惯相融细致。让德国制造全球领先的首要因素,当属标准化。 99 年前德国成立的标准化 协会专门制定上千个行业的人员行为准则及产品质量标准, 80% 以上被欧洲各国 采用,从而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 德国制造业的标准化思维影响了生活的 方方面面,医生用药量精确到毫克, 主妇下厨用量具做饭, 连几年粉刷一次外墙都有规 定而标准主导一切的背后,是有效的执行。在教育上,德国始终不忘记制造强国的领跑地位, 对培养高技能
3、技术人才十 分重视,把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摆在同一个层面上, 很多高中生毕业后都会选择 先到企业当学徒, 接受职业培训, 且职业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 企业实践培训费 用由企业承担。 因此,德国之所以能制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曾任德国博世集团 董事会主席的菲润巴赫给出了答案: “持续性”,既有学徒到员工培养的持续性, 又有承诺、责任、研究成果的持续性,所有的持续性中人才是核心。日本以精细闻名世界, 追踪溯源正是工匠精神的文化底蕴, 让日本赢得了制 造强国的美誉。说起日本工匠精神的代表,非 稻盛和夫 莫属。创建了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就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从未标榜过自己的
4、成就,也没有炫耀过自己的身份。他说: “企业 家要像工匠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简单 的一句话,显露出匠心打造的非凡气度。在日本,工匠对工作,从来都有一份难 以割舍的情结, 绝不会过一天算一天。 在内心深处, 他们将工作视为用一生去完 成的天职,这种情结被视为“燃性”。匠心筑梦。我们中华民族是匠心精神厚植的民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 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工匠精神是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的安身之本;是企业的金色名片,更是社会品格、国家 形象的荣耀写照2015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 规划,明确提出制造
5、业是国 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这个战略机遇期,国家对 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技能人才尤其高技术人才将 成为“中国制造 2025 ”重要的核心力量。为尽快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 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的大国工匠, 我们必须补齐职业教育的短板, 那就是职业教育要推动劳动者自身可持续的职业 发展,而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不断产生, 也将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 座。通过创新,职业教育要紧贴结构调整,密切服务城镇化和中小企业发展,蹲 在车间里、守在机床旁、站在田埂上,做到农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弹 性学制模式等方式, 培厚人才资源的土壤
6、, 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实践的精准 结合。“工匠精神“的孕育和传承,需要制度土壤和文化环境,倡导和实践“工匠 精神”的先决条件便是如何改变人们的观念, 如何尊崇工匠地位、 建设工匠制度, 以及创造工匠文化。工匠精神本就包含着“时代要求”,在全球范围,第四次工 业革命早已蓄势待发。 德国的工业“4.0 ”,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 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在这样的时代, “工匠精神”绝不止于一砖一瓦的手 艺,更不意味效率低下的作坊。而是指向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 为追求的现代工业新版本。 创新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 所以真正的工匠精神 不是回到传统,而是从传统出发,在
7、当代的现实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价值。“工匠精神”代表一种坚守,一份责任,不仅企业需要“工匠精神”,领导 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领导干部的“工匠精神”要表现在实干兴邦 的观念里, 体现在脚踏实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 像工匠对产品而把 细节和质量结合起来, 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付出的是心血, 产生的是精品。培育弘扬工匠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是爱岗敬业的力量源泉。 历史证明, 任何科技的发展都不能取代劳动者的双手, 中国梦的实现仍需要工匠 精神,工匠精神永远是世界的财富。经济新常态呼唤新时代的“工匠精2016-11-10 08:35:25 中国经济时报“工匠精神”
8、 契合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同时,其在“精 益求精”等基本含义上赋予了许多新的价值内涵, 直接连接当下社会新的生产方 式和组织形式, 精准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及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 业文明和高境界的服务文化,塑造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优化制度供给, 培育时代工匠精神。智库观点张占斌 孙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价值诉求理念,其背 后蕴含的是对产品细节极致完美的追求, 彰显的是一种永不满足、 不断超越的职 业文明和创新精神, 这种精神契合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转变经济
9、发展方式、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同时, 其在“精益求精” 等基本含义上赋予了许多新的价值内涵, 直接连接当下社会新 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精准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及价值取向。 2016 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 创品牌的重大政策举措。可见,培育时代的“工匠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呼唤“工匠精神”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 破解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精益求精、 追 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一)发展方式向集约转型需要“工匠精神”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 实
10、现发展方式 由粗放向集约转型,需要追求完美、耐心专注、一丝不苟和不走捷径的 “工匠 精神”来引领。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优势正在衰减,粗放式、高 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必须依托 “工匠精神”培育以质量、 技术、品牌、标准、服务等方面的新 竞争优势 ,进而实现向高效型、集约型、技 术型的现代增长方式转型。(二)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需要“工匠精神”当前,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强国,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产品附加值不高, 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故此, 中国 经济需要以“工匠精神” 内化的追求卓越、 不断精进的品质引领高端制造业和现 代
11、服务业发展,淘汰粗制滥造的落后产业和“僵尸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需要“工匠精神” 引领企业精致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 进而推动产业在全球价值 链分工体系中迈向中高端。(三)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需要“工匠精神”在经济新常态下,技术创新的增长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工匠精神”是制造 业“干中学”实践中的创新,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大批基层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既是创新的构思者, 也是创新的践 行者。与此同时, “工匠精神”的不断追求、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持续催生着新 的技术、新的服务、新的标准和新的品质,直接推动着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和产 品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发
12、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工匠精神”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诸多行业存在无效和低端产能, 中高端产品供应 严重不足, 供给端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中高端消费需求, 造成大量购买力向 海外流失。这就客观上需要弘扬“工匠精神”,重塑产品自身独特的专业品位和 专业价值, 让企业根据客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对产品精心设计打磨, 对品牌精 心培育维护, 让职工对工作一丝不苟、 追求卓越的品质渗透到每一件产品, 实现 产品升级到品牌升级,也就扩大了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2025 年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需要时代的“工匠精神”来支撑,需 要“工匠精
13、神”的隐性特质展示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 国服务和中国自信等五个层面的价值取向。(一)“工匠精神”展示的是“中国质量”“工匠精神”是一种精致化生产的要求,不惜花费时间精力,不断精进,反 复改进产品,追求完美和极致,把 99 提高到 99 99 ,不断提高产品档级, 其目标就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目前,尽管中国有一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 但总体水平依然不高, 与国内外消费者的期望以及制造强国的地位相 比,尚有明显差距。如国内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特种设备等 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精密性不高,使用效率较低。据统计显示, 德国 和日本等国 家质量优势赢得竞
14、争占比高达 56 ,甚至是 65 ,而中国商品近 80 是以价 格优势来赢得市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产品的质量升级需要 “工匠精神” 注入强劲动力,需要“工匠精神”展现中国质量。 华为、海尔等少数中国企业的 产品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场站住脚, 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非常注重卓越的质量管 理。(二)“工匠精神”展示的是“中国品牌”品牌是一国制造业和国家竞争实力的象征, 世界级品牌的溢价能力、 竞争优 势不言而喻。以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推崇的是速度和规模, 缺乏的是质量、 服务 和技术创新, 导致制造业品牌建设严重滞后, 世界知名品牌数量及影响力与发达 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据 2015 年福布斯
15、全球品牌价值 100 强排行榜显示, 中 国品牌依然是空白,与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制造强国的需要极不相称。然而, 拥有 8000 万人的德国,就有世界知名品牌 2300 个,可见差距之大。在经济新 常态下,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 多元化、品牌化特征日趋明显, 中国迫切需要 “工 匠精神”中的精雕细琢、 精进技艺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培育世界品牌, 需要专注执 着、深耕细作和追求完美的精神锻造品牌,需要“工匠精神”展示中国品牌。(三)“工匠精神”展示的是“中国创造”“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企业不断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不断吸收最前 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并举,是在
16、 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可以说,创造创新是“工匠 精神”的一种延伸和拓展。目前,中国诸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材料、 核心零部件、 先进工艺、 产业技术基础研究严重滞后, 已成为制约中国工业转型 升级和结构优化的瓶颈。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 70到 80 的高档数控机床至 今仍主要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 90 依赖进口,高端机器人 依赖进口, 国产机器人所需的精密减速器、 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 多 数直接采购国外产品。中国制造 2025 要求到 2025 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 列,需要时代“工匠精神”引领中国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四)“工匠精
17、神”展示的是“中国服务”“工匠精神”形塑的是一种高境界、高度责任感的职业文明和服务文化,是 一种商业伦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是一种精心打磨、 专注精细的奉献精神, 顾客 价值最大化是其服务的最高境界和价值取向。 德国制造业中追求精致、 创新、完 美、标准和精确服务文化精髓,切实能让“工匠精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日本 丰田 精益文化,把规范服务和精细管理成功融入企业价值观, 推动丰田品牌持续 享誉世界。我国过去由于缺乏企业服务文化理念的塑造,服务品牌的意识淡薄。 “山寨”制造、假冒伪劣时有发生。故此,我们强调“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民 间手艺的传承和技术创新的突破,呼唤的是对职业“一以贯之”的敬畏
18、、对顾客 “敬若神明”的尊重和对产品“止于至善”的追求,展示的是一种隐性修养和行 业服务文化的品牌。(五)“工匠精神”展示的是“中国自信”“工匠精神” 的自信理念表现为从容独立、 踏实务实、摒弃浮躁、 精致精细、 宁静致远和执着专一, 传递的是一种品质自信、 技术自信、工艺自信和服务自信。 在全球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工匠已不再是一种技艺传承和机械重复的劳动者, “工匠精神”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代表着一个时代行业的严谨、一丝不苟、 耐心、专注、坚守、专业、敬业的气质和自信。实现制造大国迈进制造强国,必 须通过弘扬时代 “工匠精神”展示中国自信,需要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工 业文化精神培育等
19、层面踏踏实实的下功夫, 不好高骛远、不贪多求快、不惜余力、 不怕费事的精耕细作精神,引领中国制造坚守自信、不断精进、走向精致。优化制度供给培育时代“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文明和高境界的服务文化, 塑造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持续优化制度供给,培育时代“工匠精神”。(一)搞好制度顶层设计,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根据 诺斯的观点,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和实施特征, 正式制度 包括政治(司法)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制度包括行事准则、行为规范 以及惯例等。据此,优化制度供给培育时代的 “工匠精神”,必须搞好制度顶 层设计。一方面注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协同并举。
20、 诺斯认为, 由非正 式制度、正式制度和实施特征所组成的混合体共同决定选择集合和最终结果, 尽 管正式制度只是形塑选择约束的很小一部分,但正式制度是非正式制度的基础, 可以强化和补充非正式制度的有效性。也可以说在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建 立健全各种配套的制度体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同时,也应注 重法律、制度、契约的保障激励作用与日常行为规范、行事准则、企业文化和价 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的引导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 重点抓好非正式制度的建设和 塑造。非正式制度普遍存在与社会行为和经济交换之中,在培育“工匠精神”中 发挥着主导作用。 诺斯指出,嵌入在习俗、 传统和行为规则的非正式约束
21、是刻意 的政策所难以改变的, 这些文化约束不仅将过去、 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 而且 是我们解释历史变迁路径的关键所在。 故此,应重点抓好非正式制度的培育和建 设,通过行为准则、文化熏陶、习俗惯例、价值诉求和尊重认可的 “软激励” 来培育时代“工匠精神”。(二)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制度的“适应性效率”制度“适应性效率”理论,是考虑一个经济体随时间演进方式的各种规则, 它有助于一个社会去获取知识、 去学习、 去诱发创新, 去承担风险及所有有创造 力的活动, 以及去解决社会在不同时期的瓶颈意愿。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制度约束 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交换的能力。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建立健全 各
22、种制度的同时,忽视了制度的“适应性效率”,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增加了不确 定性和交易成本。当前,塑造“工匠精神”必须有一整套高效率的制度体系来保 障,使企业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制度创新和“干中学”养成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 惯升华为“工匠精神”。因此,政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减制度的臃肿之身、低 效之身、弊端之身,提高制度的适应性效率。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 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利用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来激发企业和职工追求极致、 奋斗创新、尽善尽美的价值取向。(三)完善育人用人体制机制,培养一流的“工匠”队伍培育“工匠精神” 的关键是创造高效宽松的育人用人体制机制。 一方面应围 绕中国制造 2025 战略实施,围绕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中国服务、中国制 造和中国自信等着力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优化人才结构, 通过中国制造标准 规范体系建设,完善制造强国需要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鼓励企业培养符合 “延伸服务链条” 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 尤其是高端 技能人才。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满足个性化、 定制化服务环节和柔性化生产环节 的多层次需求,使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供给与中国创造需求有效对接 另一方面,深化教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化模具设计与工程实践》教学大纲
- 教案概率大题(文) 文科高考汇编 大小题都有
- 玉溪师范学院《酒店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弧度制课件中职
- 会考地理复习教案
- ECharts数据可视化 教案-教学设计 第1、2章 初识ECharts、折线图和饼图
- 《人力资源管理》课件
- 2023年洗面奶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训练(五)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北大培文学校高三第四次月考(4月)数学试题数学试题
- 孔子与《论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曲阜师范大学
- 汽车维修结算单
- GA 1811.1-2022传媒设施反恐怖防范要求第1部分:媒体机构
- 医学原虫的检验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检验
- JJF 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 GB/T 7095.4-2008漆包铜扁绕组线第4部分:180级聚酯亚胺漆包铜扁线
- 《中药竹罐治疗颈椎病的应用进展综述【3000字论文】》
- GA/T 1567-2019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指南
- 第六章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 年度取用水计划申请表
- 二年级生命安全教育7《攀爬高处有危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