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疾病诊治犬猫实验室检查_第1页
宠物疾病诊治犬猫实验室检查_第2页
宠物疾病诊治犬猫实验室检查_第3页
宠物疾病诊治犬猫实验室检查_第4页
宠物疾病诊治犬猫实验室检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 .2 血液一般检查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血液生化检查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 皮肤检查皮肤检查 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 .3 血液一般检查血液一般检查 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 .4 血液生化检查血液生化检查 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 .5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 皮肤检查皮肤检查 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 .6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粪便检查第二节:粪便检查 .7 第二节:粪便检查第二节:粪便检查 一、粪便检查的项目:一、粪便检查的项目: 寄生虫检查寄生虫检查 病毒性传染病检查病毒性传染病检查 潜血检

2、查潜血检查 胰蛋白酶检查胰蛋白酶检查 粪便显微镜检查粪便显微镜检查 .8 第二节:粪便检查第二节:粪便检查 (一)寄生虫检查一)寄生虫检查 1、有那些常见寄生虫?、有那些常见寄生虫? 2、如何检查?、如何检查? .9 1、有那些常见寄生虫?、有那些常见寄生虫?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如何检查?、如何检查? (1)直接抹片法)直接抹片法 (2)饱和食盐水漂浮法)饱和食盐水漂浮法 .23 (1)直接抹片法)直接抹片法 保定技术保定技术 取便技术取便技术 抹片技术抹片技术 显微镜技术显微镜技术 .24 (2)饱和食

3、盐水漂浮法)饱和食盐水漂浮法 保定技术保定技术 取便技术取便技术 饱和食盐收集虫卵技术饱和食盐收集虫卵技术 抹片技术抹片技术 显微镜技术显微镜技术 .25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6 第三节第三节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27 一、红细胞计数(一、红细胞计数(RBC) n红细胞(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 在正常情况下成熟红细胞的寿命平均约为120 天,每天约有1/120衰亡,同时又有1/120产生, 使红细胞数的增加与减少保持动态平衡,无论 是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即可造成各种贫血, 通过对红细胞数量的检查,可对贫血进行诊断 或鉴别诊断。红细胞计数,

4、目前采用的方法有 两种:显微镜目视计数法;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法。 .28 一、红细胞计数(一、红细胞计数(RBC) .29 一、红细胞计数(一、红细胞计数(RBC) .30 生理性变化 n增多:剧烈的体力劳动,由于劳动强度大, 氧需要量增加和大量出汗而致血液浓缩,导致 红细胞增多;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由于气 压低,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高;刚出生的 幼畜,由于处在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 显增高;精神因素,如感情冲动、兴奋、恐 惧、等均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增加。 n减少:幼畜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 原料相对不足;妊娠中后期由于孕畜血容量 增加,使血液稀释而致;老畜由于骨髓造血 功能明

5、显减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31 病理性变化 n增多:相对性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 液中红细胞相对地有所增加,多见于连续呕吐、 严重腹泻、多尿、大面积烧伤等;绝对性增 多: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 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n减少: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 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 急慢性失血:如产后、手术后、消化道溃疡 引起的大量出血,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 慢性肾炎;恶性肿瘤。 .32 异常结果处理 n红细胞增多常提示缺氧或血液浓缩, 应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适当补液, 并可作进一步检查,如血液黏度、尿常 规等。 n红细胞减少常提示贫血,应结合h

6、b、 HCT和Ret综合分析,计算MCV、MCH、 MCHC以区分贫血的表态学分类,必要时 可做骨髓象检查。 .33 二、血红蛋白(二、血红蛋白(HGB,Hb) n血红蛋白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由 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是红细 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细胞赖以携 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血红蛋白测 定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氰化高铁 法:取未梢血压20l;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法:取静脉血12ml,EDTA-K2抗 凝。 .34 n结果判断 在生理状态及某些病理状态下, 血红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数值变化近乎一致。 但在某些贫血,如缺缺性贫血时,血红蛋白的 减少多于红细胞的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时

7、, 红细胞数减少多于血红蛋白的减少。 n异常结果处理 n大部分Hb降低者伴有RBC减少,为贫血的重要 指征,常结合RBC、HCT、Ret综合分析。 二、血红蛋白(二、血红蛋白(HGB,Hb) .35 三、红细胞比积(三、红细胞比积(HCT) n红细胞比积又称红细胞压积(PCV),也称血 细胞比容(HCT),就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 的体积(L/L)。红细胞比积与红细胞数量和大 小有关,临床上常用于诊断贫血的严重程度及 鉴别贫血的原因,对相对性或绝对性红细胞增 多症的论断及疗效观察也有重要价值。红细胞 比积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温氏法:静脉 采血12ml,双草酸盐抗凝。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法:静脉采

8、血12ml,EDTA-K2抗凝。 .36 三、红细胞比积(三、红细胞比积(HCT) .37 n结果分析 n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 量呕吐、腹泻和大面积烧伤时。临床上 常测定红细胞比积,其目的是了解血液 浓缩程度,作为补液量的计算依据。 n减低 常见于各种贫血。 三、红细胞比积(三、红细胞比积(HCT) .38 n异常结果处理 n在治疗贫血过程中,HCT可作为监测疗 效的重要指标,如治疗过程中逐渐提高, 表示治疗有效,若变化不大,应考虑改 变治疗方案。 三、红细胞比积(三、红细胞比积(HCT) .39 n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 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

9、白浓度(MCHC)是在同一标本中同时测定 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和血红蛋白三个数 据后,通过间接的计算得出的。然后根据 这三个平均值,对病人的红细胞形态特征 进行分析,有助于贫血的鉴别。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平均红细 胞血红蛋白含量(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平均红细胞血 红蛋白浓度(红蛋白浓度(MCHC) .40 n结果判断 MCV、MCH、CMHC数值的 变化,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细胞的病理 改变,根据它们的变化情况,可将贫血 分为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低色素性 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及单纯小细胞性 贫血,其诊断标准及导致该类贫血的病 因

10、见下表。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平均红细 胞血红蛋白含量(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平均红细胞血 红蛋白浓度(红蛋白浓度(MCHC) .41 贫血形态 学分类 MCV (fl ) MCH (pg) MCHC (g/l) 常见病因 正常细胞 性贫血 82 95 27 31 320 360 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 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 性贫血、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 贫血 9531320 360 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引 起巨幼细胞性贫血、恶 性贫血等 单纯小细 胞性贫血 8227320 360 慢性感染、炎症、尿毒 症、恶性肿瘤、风湿性 疾病等

11、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 血 8227320 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 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42 n异常结果处理 由于三种红细胞参数平 均值是计算得出的,故与RBC、HB、 HCT的变化相关,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 诊断。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平均红细 胞血红蛋白含量(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平均红细胞血 红蛋白浓度(红蛋白浓度(MCHC) .43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n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反映血 液中红细胞体积变异的参数,常以所测 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CV%) 来表

12、示。它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 不均的观察更加客观、准确。 .44 结果判断 根据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 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两项指标的变化,可将 贫血的分类更加完善。 n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地 中海性贫血。 n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 ,RDW增大,如缺铁 性贫血。 n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正常,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急性失血。 n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 缺铁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 n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慢性再 生障碍性贫血。 n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增大,如巨幼

13、 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45 n异常结果处理 n常需结合MCV结果综合分析,以确定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指导正确纠正贫血。 n常需同时检测血常规、血小板、网织 红细胞等项目。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46 六、血小板计数(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nPLT来自骨髓巨核细胞系,在血液循环中, 血小板不与其他细胞发生作用,而是沿 着毛细血管内壁排列,维持其完整性, 它具有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和血 块收缩功能。当血管局部受到损伤时, 血小板的止血兼不机械性堵塞伤口和生 物化学的黏附,聚集作用。 .47 六、血小板计数(六、血小板计数(PLT,

14、PT,BPC) .48 n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可发生血栓或血栓性并发症;骨髓增 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等;争性 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 脾切除手术后。 六、血小板计数(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49 n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骨髓 造血功能受损而致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再 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和放射治 疗、化疗后,骨髓纤维化等;血小板破坏或 消耗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 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进行体外体循环手术等;

15、服用某些药物 可使血小板减少:如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 磺胺类药、阿司匹林、氯丙嗪、抗甲状腺药物 等。 六、血小板计数(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50 n异常结果处理 nPLT显著增多,必须警惕发生血栓,应 在医师指导下降低血液黏度。 nPLT显著减少,必须防止出血,应在医 师指导下输血或输注血小板,尽可能避 免手术治疗。 六、血小板计数(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51 七、白细胞计数(七、白细胞计数(WBC) n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均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 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

16、除过敏原和参加机体的 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白细胞计数方法目前使用的有两种:显微镜 目视计数法:取未梢血20l,于定量白细胞稀 释液中。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取静脉血 12ml,EDTA-K2抗凝。 .52 七、白细胞计数(七、白细胞计数(WBC) .53 七、白细胞计数(七、白细胞计数(WBC) .54 n生理性变化 n增多:日间变化:早晨较低,下午较 高;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 和进食后较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 恐惧、冷水浴后,白细胞总数可显著增 高;年龄:幼龄白细胞数高;妊娠 末期、分娩期、月经期、白细胞总数增 加。 七、白细胞计数(七、白细胞计数(WBC)

17、 .55 n病理性变化 n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 性失血、手术创伤后、尿毒症、血液病、中毒、 严重烧伤等。减少:多见于病毒感染、伤寒、 副伤寒、黑热病、疟疾、自身免疫性疾病、脾 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X线照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 瘤化疗药物等。 七、白细胞计数(七、白细胞计数(WBC) .56 n异常结果处理 n若WBC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有炎症存在, 应进一步查明感染存在的部位,及时选用适当 的抗生素治疗。 n若WBC异常增高,应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及 形态学改变,及时请专科医师诊治。详见白血 病相关内容。 n若WBC显著减少,应作骨髓检查,以明

18、确减 少的原因。 七、白细胞计数(七、白细胞计数(WBC) .57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八、白细胞分类计数(DC) n目前在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上的分类结果,只能起到筛选作用,不 能完全代替将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于 显微镜下,按白细胞形态特征逐个分别 计数,得出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的目 视计数法。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可间接求出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 对值。 .58 (一)中性粒细胞(N) n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0.500.70(50%70%)。 n结果判断 n生理性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白 细胞数量一日之内也有波动,下午比早晨高; 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状

19、态 下,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 时都可见白细胞增高。 .59 (一)中性粒细胞(N) .60 (一)中性粒细胞(N) .61 n病理性变化 n增高: n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常见疾病有中耳 炎、脓肿、疖痈、阑尾炎、肺炎、扁桃体炎等; n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 死、手术创伤等; n急性大出血:常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等; n急性中毒:常见于化学药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时,如 安眠药、有机磷中毒、昆虫及蛇毒素等;代谢性酸中 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n恶性肿瘤:如某些肝癌、胃癌等。 (一)中性粒细胞

20、(N) .62 n减少: n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流感、 肺结核、脓毒血症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伤寒杆菌感染时,也可使白细胞数降低; n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恶性 组织细胞病等; n慢性理化损伤:如长期接触放射线和应用某些化学 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n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的增加和减少与疾病的关系是很 密切的。 (一)中性粒细胞(N) .63 (二)嗜酸性粒粒细胞(E) n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少见, 仅为0.0050.05(0.5%5%)。 n结果判断 n生理性变化 时间:嗜酸性粒细胞白 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

21、下午 比较稳定;在劳动、寒冷、饥饿、精 神刺激等情况下,可使外周嗜酸性粒细 胞减少。 .64 (二)嗜酸性粒粒细胞(E) .65 (二)嗜酸性粒粒细胞(E) .66 n病理性变化 n增多: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 物过敏、变应性肺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某些皮肤 病:湿疹、疱疹样皮炎等;寄生虫病:如蛔虫病、 钩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囊虫病等;某些传 染病:如猩红热等;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n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手术后严 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后。 (二)嗜酸性

22、粒粒细胞(E) .67 (三)嗜碱粒细胞(B) nB数量很少,在正常动物外周血中,用一 般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很难见到, 占白细胞00.01(01%)。目前常用 直接计数的方法有两种;甲苯胺蓝法和 中性红法。这两种方法操作完全一致, 将血液稀释成一定倍数,用显微镜进行 计数,即可直接求得每升血液中嗜碱性 粒细胞数。 .68 (三)嗜碱粒细胞(B) .69 n结果判断 n增多 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慢性溶血 性贫血、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n减少 没有临床意义。 (三)嗜碱粒细胞(B) .70 (四)淋巴细胞(L) n成处动物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为 机体的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有骨髓、淋巴结 和其他淋巴组织性中心发育成熟者,称B淋巴 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0.150.30 (15%30%)。B淋巴细胞寿命短,一般为 35天,参与体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