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动力学性能分析_第1页
纵向动力学性能分析_第2页
纵向动力学性能分析_第3页
纵向动力学性能分析_第4页
纵向动力学性能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第第 五五 章章 纵纵 向向 动动 力力 学学 性性 能能 分分 析析 2 第一节 动力的需求与供应 n 车辆对动力的需求 n车辆行驶阻力 车辆行驶阻力包括车轮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 力、加速阻力(平动分量和转动分量)。 加速阻力转动分量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d tw d a r , a rr M F 3 n 等效转动惯量 等效转动惯量必须考虑所有传动部件的转动惯量,包 括所有车轮。 等效的原则是保持动能一致。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 Tice 2 g 2 0dr 2 0wi iii 车辆对动力的需求 4

2、 n 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定义由车辆参数描述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mv是整车整备质量 车辆的总加速阻力 mc是装载质量 若i大于2,表明用来加速旋转质量的动力需求高于平 动加速。(表5-1) 戴姆勒-奔驰1632K:1档10.12;2档3.18; 8档1.08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1 2 dv i i rm 车辆对动力的需求 xcvia )(ammF 5 n 车辆行驶阻力曲线 车辆总行驶阻力 反映了不同驱动工况下车辆所需的驱动力矩,也称动 力需求特性曲线。 对于高速行驶的乘用车,空气阻力起主导作用。 除空气阻力外,其它阻力分量均与车重成正比。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3、 飞 车辆对动力的需求 2 a DcvRGxcviDem 2 )()(uACgmmfiammF 6 n 车辆的动力供应 驱动力定义为地面作用于驱动轮胎接地印迹内纵向作 用力的的合力。 车辆沿前进方向的动力供求平衡方程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dt0gedHx /riiMrMF 2 a DcvRGxcvi d 0gte 2 )()(uACgmmfiamm r iiM 7 第二节 动力性 n 概述 车辆动力性由加速能力、爬坡能力和最高车速来衡量。 n驱动力平衡图 根据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计算 得到。 表示某工况的动力供求关系。 PNmax为汽车能产生的最大功率 特性曲线。 汽 车 系

4、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8 n 驱动功率平衡图 将某车速下的驱动力和行驶阻 力值与车速相乘得到的 传递至轮毂的功率PH 行驶时需克服的功率PDem 即功率供应和功率需求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概述 9 n后备驱动力Fx,ex 车辆行驶时实际需要的驱动力FDem与车辆所能提供的最 大驱动力Fx的差值。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n 爬坡能力 10 n 爬坡能力 假设车辆匀速行驶,全部后备驱动力都用于克服坡度 阻力,可以得到特定档位车速下的最大爬坡角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gmm F )( sin cv exx, max,G 11 n 加速能力

5、 车辆加速能力用可达到的最大加速度来表示。 车辆要想达到最大加速度,后备驱动力需全部用来克 服加速阻力 若不考虑旋转质量的影响, i=1,加速能力曲线与后备 驱动力曲线一致。 重型货车低速档i较大,对 加速能力的影响也很大。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maxcviexx, )(ammF 12 n 后备功率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uammuFP maxcviexx,ex )( 13 n 传动系统设计方案的影响 在设计传动系统时,必须校核每个档位的加速能力和 爬坡能力。 不同坡度下的驱动力(功率)平衡图 一档能爬上40%的坡度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6、 14 n 换档策略 为实现车辆的最大加速能力,换档的最佳时机应为 发动机达到最高转速; 相邻高档能够提供比当前档位更高的加速度。 各档后备驱动力曲线的交点即代表了相邻两档间的最 佳换档时机。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传动系统设计方案的影响 15 n 下长坡时的行驶稳定性分析 由于坡度阻力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同,导致阻力曲线处于横 轴以下; 为增大阻力,需采用缓速装置 电涡流缓速器能维持更高的稳定车速; 在低速范围内,发动机制动的效果更好。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16 第三节 燃油经济性 n 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单位里程燃油消耗量Btr和单位时间燃油消耗量Btp 根

7、据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可得到燃油消耗率曲线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17 n 该工况燃油消耗率的确定 车辆行驶所需发动机转矩 ML为转矩损失。 所需发动机缸内平均有效压力 Vs为发动机排量,i为每缸每转点火次数。 发动机转速 根据pme和ne确定该工况的燃油消耗率be (g/(kw.h))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L 0g dDem Dem M ii rF M iV M p s Dem me 2 )/(2 d0ge riuin 18 n 计算燃油消耗量 单位时间的燃油消耗量 单位里程的燃油消耗量 对于循环行驶工况,须将过程划分成若干段稳定工况,分别

8、 计算燃油消耗量,再求和。 若发动机处于不稳定工况,则只能求近似解。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feetp /PbB atptr /uBB 19 n 减少油耗的途径 车辆燃油消耗量 减少燃油消耗量的途径 发动机的工作状况 传动系统效率 车辆行驶阻力 MT车辆变速器传动比和主减速比的设计及换档时机的 选择,AT车辆的换档控制策略对燃油消耗率有很大的影 响。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 tfDemetr FbB 20 n 水平路面匀速行驶的燃油消耗曲线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减少油耗的途径 考虑变速器的增矩作用和传动系的功率损失

9、,将随车速 变化的滚动阻力曲线转换到发动机万有特性图上。 21 n 有级变速器车辆的油耗状况 相同车速下,高速档的燃油消耗量少; 常用档位的燃油消耗量曲线应当尽量靠近最省油的工 作点。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减少油耗的途径 22 n 不同动力总成匹配方案的工作特性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减少油耗的途径 CVT系统可以根据所需功率控制传动比,在发动机特性图 上任意选择工作点,使发动机总是工作在最省油的工况。 23 n 车辆燃油消耗量的影响因素 轿车车辆参数变化对燃油消耗量的影响 对于货车,整车质量对滚动阻力和耗油量起决定作用。 常以最高车速行驶,调整空气动力学

10、参数更为重要。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减少油耗的途径 24 第四节 驱动与附着极限和驱动效率 一、车辆所受的垂向力 车辆所受的垂向载荷Fz由静载Fzs、动载Fzd、坡道分量 Fzg和空气动力学分量FL组成。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25 二、车辆所受的纵向驱动力 前轮驱动车辆所需的驱动力 换算到驱动轮上的当量转动惯量,应包括车轮、制动盘等 所有相关旋转部件的转动惯量。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sincos( sin )( 2 GGRx 2 d r xG 2 w a D Rrra,ta,GDxf L h L b mgfa r mamguuAC

11、FFFFFF 26 三、前后轴的附着率 驱动附着率f定义为纵向驱动力与法向力的比值。 p附着率与附着系数不同,是车辆所需驱动力与法向载荷的比 值,是附着系数中已经利用了的部分。 p附着系数是车辆能得到的最大驱动力与法向载荷的比值。 不同行驶工况,附着率是不同的; 驱动轮才有附着率,教材表5-4。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zr xr r zf xf f , F F f F F f 27 四、由路面附着限制的加速或爬坡能力 若潜在的附着力全部用于克服加速或上坡阻力,则可 列出平衡方程。 计算出车辆在不同驱动形式和行驶工况下的各项性能 表达式。(表5-5) 前轮驱动汽车在水平路面的起

12、步加速能力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g )hf(L fab a R , f ,max 28 五、驱动效率 1、定义:驱动轴静载与整车重量的比值 2、驱动效率决定着车辆的驱动能力和附着极限 3、驱动效率与车辆质心位置相关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WF / zs 主要取决于发动机 位置和装载情况; 与动态载荷的转移 和上坡时轴荷转移有 关。 29 第五节 制动性 一、制动性的评价 1、车辆制动性能的评价 制动效能 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 连续制动时保持一定制动效能的能力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不跑偏、不侧滑、不失去转向能力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13、马 天 飞 30 2、制动强度与制动效率 制动强度定义为车辆制动减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是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 制动时,前、后轴的制动附着率分别定义为其制动力 与相应轴荷的比值。 将车轮将要抱死时的制动强度与附着率之比定义为制 动效率。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制动性的评价 ga/z xb zrbrrzfbff /,/FFfFFf brzrrrbfzfff /,/FzFfzEFzFfzE 31 二、直线制动动力学分析 忽略坡度和空气对轴荷的影响,有 车辆制动时能得到的最大制动强度等于路面附着系数。 为了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得到最好的制动效果, 需合理的分配前后轴制动力。

14、理想制动强度与前轴制动力的关系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zFmaF zsxbb gaz/ maxxb,max h L F F h b h b z z bf 2 22 32 n 理想的前后制动力分配关系 曲线形状取决于车辆质心位置和车辆装载情况。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直线制动动力学分析 z bf z bf 2 z br 22F F h L F F h b h b F F 33 三、制动稳定性分析 后轮抱死时,在侧向干扰力的作用下,前轮侧向力将 产生不稳定力矩,使车辆侧偏角增加。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34 四、转弯制动动力学分析 车辆在转弯制动时,轮胎必须提供足够的纵向力和侧向力。 直线制动时的最佳制动效能,转弯时不一定能达到。 当转弯加剧时,制动减速度(制动效率)将减小。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35 n 车辆转弯制动时的受力状况 转弯制动时,车辆的纵向减速度、侧向加速度和车身侧 倾都会使各个轮胎的垂向载荷发生变化。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转弯制动动力学分析 36 n 转弯制动工况下各轮制动效率的计算 根据车辆制动力分配特性求出制动管路压力,计算每个 车轮的制动力,进而求出总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