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雷家骕-投管理学年会-修改稿_第1页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雷家骕-投管理学年会-修改稿_第2页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雷家骕-投管理学年会-修改稿_第3页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雷家骕-投管理学年会-修改稿_第4页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雷家骕-投管理学年会-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交互式分析雷家骕,张俊芳(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摘要:本文提出影响企业成长的二维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通过基于国内近200家企业的样本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8个关键因子,作为影响企业成长的共性维度。并采用方差分析在属性维度上对不同 成长阶段、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及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成长性进 行判别分析。进一步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探讨了两个维度的交互作用, 得出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规模时期需要关注的决策重点,以期为我国企业的健康有序成长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关键词:企业成长;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中文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0引言企业成长是企业内在素

2、质逐步提升、外部价值网络逐步形成并优 化、凭借合理的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在同行中逐步形成竞争优势的 过程(雷家骕,2000)。据统计,197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 500强企业,到1983年已有1/3销声匿迹,1990 2000年间超过1/2 企业退出了 500强的行列。究竟是什么内在因素阻止了企业成长的脚 步?企业成长模式是否有其共同特点?对不同企业而言又该如何抉 择战略重点?这些问题不仅在企业界也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兴趣,早在1931年,法国经济学家Gibrat就在其代表作非均衡经济学中对 企业成长与规模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1958年,Edith Pen rose出

3、版的企业成长理论对企业成长问题进行了 系统性研究,成为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性着作。然而,正如Gibrat所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过于复杂,项目背景:2006年北京市软科学课题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环境研究 ;2007年国家公派留学基金项目(2007U02168)。 作者简介:雷家骕(1955-),男,陕西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 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Email:。张俊芳(1978-),女,湖南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无法对其准确预测和把握 1 。为此,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 试图寻找影响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本

4、研究在对前人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 结合企业访谈, 设计调 查问卷,并取得了近两百家企业样本的调查研究。 与传统研究的不同 之处在于, 我们试图构建出企业成长的二维影响因素模型, 区分影响 企业成长的共性因素与属性因素,并形成交互作用模型。为此,本文 首先对前人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对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归 纳;其次,提出我们的研究重点与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第三部 分是针对样本问卷的分析及统计, 分三部分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最 后得出本文的初步研究结论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1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简要文献综述企业成长理论一直是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于企业成 长本质的研究最早可

5、追溯到 AdamSmith 的国富论 (1776) 中对企业 成长的阐释。 而关于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晚, 主要起于上 世纪 70年代。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我们发现由于强调的侧 重点不同,迄今为止,关于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几类:1.1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自 Schumpeter(1934) 提出创新活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来, 企 业家在企业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不少学者从企业家及企业战略层面考 虑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1994) 从企业家、企业和战略 3个方面对以 往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认为企业家的创业动机、 行业背景及管理经 验,企业的产业属

6、性、地域位置及规模,以及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出口 导向等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企业成长 2 。 Cardozo(2000) 通过文献梳 理及对百余家企业的访谈, 提出了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体系, 认为企 业缺乏战略愿景、 创业团队的目标与风险偏好难以统一、 难以识别适 中的经营规模等 7个方面因素制约了企业成长 3 。1.2 融资、资本结构与信息披露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公司治理理论认为, 不完备市场、 以及信息和激励机制问题的出 现会增加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 限制企业的融资能力, 影响企业成长 。Greenwood 和 Jovanovic(1990), Beck(2000), Levine(2000) 以

7、及 Christopoulos 和 Tsionas(2004) 的研究均显示,完善的金融系统 能够促进投资的有效性和生产力,加速企业成长。进一步研究,Beck 等人(2001) 认为企业成长主要受到内部资金与短期负债影响, 而外部 融资影响较小。Ari Hyytinen和 Mika Pajarinen(2005) 在研究中指出,企业的过度成长必然会增加外部融资需求。他们认为,有关企 业信息的披露程度可以影响企业是否按照预期的速度成长, 并为企业 提供预期的、必要的融资市场选择 7。1.3 技术、知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企业内部知识积累的角度探讨企 业成长问题,将知识

8、维度纳入到企业成长的因素当中。 Keld Laursen 等人(1999) 将企业成长视为企业雇用、培育、激励员工的能力得到 增强的过程。 他们从人力资本、 企业及其部门层面对知识结构和知识流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将知识结构纳入企业成长模型8 。 Audretsch和Lehmann(2005)在Gibrat定律中引入外部知识获取因素,通过德国 281家IPO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外部知识获取对企业成长具有正相关 性9。Michael等人(2000)的研究认为,技术学习在企业取得竞争胜 利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因为技术学习与企业发展、 维持和开拓动态核 心竞争力的能力密切相关 10 。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企

9、业成长是内生性 的,其内在条件 (资源、能力和知识 )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真正基础。1.4 产业特征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产业的性质、进入和退出壁垒、 产业容量以及供求关系都会对该 产业内的企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而基于动态视角的产业演化对企业 成长的作用十分复杂。 Marten Goos(2000) 从产业组织视角研究了劳 动需求与企业成长、产业演化的关系。他在 Gibrat 定律的基础上,构 建了企业用人行为与企业或产业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 分析得出了企 业规模、企业年龄和产业类型的差别, 会增加或减少劳动用工需求这 一基本结论。Fran cesca Lotti 和 Enrico Sa ntar

10、elli (2001) 通过运 用选择机制对一些产业内的企业演化进行了分析, 发现在产业成长初 期企业规模大小的数量分布很不规则, 但一段时间后, 不同企业的规 模会彼此接近 11。1.5 环境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企业是一种契约组织, 是在某种情形下相对于市场更能节约交易 费用时所选择的资源配置方式, 其功能的完善与发挥要受制于特定的 环境因素。 Thorsten 等人(2005) 用45个国家企业层面的调查数据分析 了融资、法律和腐败是否对企业成长率产生实质性影响。 实证分析表 明:小企业最易受到其影响; 企业成长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 多 地 受 融 资 、 法 律 制度 和 高 腐

11、败 率 的 影 响 12 。 Besnik A. Krasniqi(2006) 通过实证研究指出, 中小企业成长障碍主要源于环境 壁垒,包括税收负担、不公平竞争以及不适当的融资方式。也有学者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考察了地域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其主要发现在 于,知识密集型的集群环境更有利于促进企业成长 。1.6 风险与不确定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风险与不确定因素往往对企业成长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 只有那 些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快捷且应对能力较强的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 展。Robert Lensink 和Paul van Steen(2005)运用荷兰 1097家企业的 相关数据考察了企业成长与不确定性

12、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销售不 确定性对不同类型的投资决策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劳动用工环境的变 动也会对销售产生消极影响14。Hyun Han Shin等人(2000)用托宾值Q 来表示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Q会随着企业股票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变化而变化。研究发现,相对而言,大型企业比中 小企业更容易进入资本市场和获取风险管理的规模经济 15。我国学者在企业成长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最早对企业成长做出 专门论述的学者杨杜,他的企业成长论 (1996) 一书,以“经营资 源”为核心概念,从经营资源的数量、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特征四 个侧面来考察企业成长。 强调分析了构成企业成长理论

13、之核心的规模 经济、成长经济和多样化经济, 以及它们的结合状态复合经济 张林格(1998) 对上述企业成长模式进行了修正。 他认为,仅有规模经 济和多样化经营两维是不够的, 应当增加企业竞争能力这一因素, 并 据此提出了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 17 。陈劲等学者 (2001) 对小企业成 功关键因素进行了国际比较,实证得出市场努力、竞争者分析、行业 及发展趋势、资金需求、业主经历及知识、区域 6个方面因素是影响 我国小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18 。李新春等学者 (2002)重点考察了企业 家协调因素, 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实践显示, 企业间经济或生产的 协调实质性地表现为企业家而非管理型协调, 企

14、业家个人的社会网络 关系或社会资本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19 。张玉利 (2001) 认为 克服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需要从内外部两方面努力 20 。其着作小企 业成长的管理障碍 结合天津市小企业成长的实证分析, 对国内小企 业成长的管理障碍进行了识别和归类。2 研究问题提出与模型构建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到大部分学者主要从企业成长决定因素理 论出发, 归纳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共性因素, 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不同 类别企业间的差异;也有研究者将企业自身特征同时视为影响因素, 而忽略了不同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少数学者 (等人, 198321 ;邬 爱其、贾生华, 200322 ) 结合了企业生命周

15、期理论和企业成长决定因 素理论,指出企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 这类研究已开始从二维的角度 考虑企业成长影响因素问题,但研究中仅考虑到单一企业属性的影 响,而忽视了不同属性间可能产生的交互影响。 本文进一步拓展了前 人研究,构建出二维影响因素模型, 从共性和属性两个维度分别考察 影响企业成长性因素, 并且分析了两个维度间的交互作用, 指出多种 类型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决策重点。其中,关于共性维度的测度,我们采用大规模企业调查的形式, 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其关键因素; 而关于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属性维度的 划分,前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2.1 企业成长阶段 企业成长周期理论认为,可以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

16、度对企业成长 性进行划分。具有代表性的划分如, Steinmetz .(1969) 在研究企业 成长过程时,发现企业成长过程呈 S 形状,将其划分为创业期,成长 期,成熟期,衰退期 23 。我国学者陈佳贵 (1995) 从企业规模变化的角 度出发,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 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 24 。本文研究中,侧重于研究企业成长的过程 性,尤其是能够在衰退期获得二次重生的企业是如何决策的,因此, 我们重点考察企业创业期、 快速发展期、 成熟期与二次创业期四个阶 段,并提出研究假设:H1 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间成长性存在显着差异。2.2 企业规模 不少学者将企业规模

17、视为影响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对企业规模 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定论, Gibrat 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不同规模的企业成长率并不会因为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Eva ns(1987a, 1987b), Hall (1987), Dunne and Hughes (1994), Variyam 和Kraybill (1992), Harhoff等人(1998)分别测度了不同国家企业规模与成长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成长性与企业规模间呈负 相关关系25-30。另一些学者研究则认为,企业成长性与企业规模间存 在正相关关系(Jova novic,Boya n, 198231; Takehiko Y

18、 asuda,2005阳)。在本文研究中,关于企业规模的划分与判别标准,我们分 别选取了传统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划分方法,一是以企业年销售收入为代表的划分标准,二是以人员增长为代表的划分标准。我们在研究中将两类标准分别作为考察对象,关注不同规模企业的成长性间存在的 差异以及与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效果。因此,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2以年销售为判别的不同规模的企业间成长性存在显着差异; H3以企业职工人数为判别的不同规模企业间成长性存在显着差异; 2.3产业类型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成长性可能存在差异,Audretsch等人(1997) 比较了荷兰零售业与医药业,发现企业成长性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 受到

19、产业类型的影响33。陶长琪(2003)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成长性有别 于传统产业,通过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揭示了高新技术企业各成 长阶段特点34。本文研究中,我们重点考察信息业、制造业、服务业, 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4不同产业的企业间成长性存在显着差异;2.4所有制属性尽管关于不同企业所有制属性的企业成长性的比较鲜有研究,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性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在本文中,我们重点考察三种所有制属性: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私营企业, 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5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间成长性存在显着差异。一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影响企业成长的二维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属性维度成长阶段:影响

20、因子一3数据收集、实证分析及结果;本次调查研究历时|1 企业成长性 |6;个月,分三阶段进行。首先是样本企业访谈,共性维度共有十余家企业参与了深入细致的访谈活动;第二阶段是预调查研 究;第三阶段为大规模调查活动,调查对象主要根据业类随机兼均衡” 原则选定,共发放问卷 鼬0份,回收198阀冋收率为其中有效 问卷194份j |总有效率达 %:所有制类型 丨本次问卷填答人主要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占总样本-:%年龄集 中在30-49岁间,占总体%本科本文含究大专)学历占%硕士及以上学 历达到%由此可见,f我国企业领导者有 E向高学历出年轻化发展的趋 势。在有效问卷中,样本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 )福建)、

21、山东)、广东)四省,其他地区占%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划分为国有企业 ) 外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及其他);按企业所属行业划分为信 息业)、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按企业成长阶段划分为创业 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二次创业阶段);按以 在岗职工人数划分规模的企业划分为100人以下)、100-500人)、500-2000人) 2000-5000人) 5000人以上);按以年销售收入 为标准的企业规模划分为 1000万元以下)、1000-5000万) 5000 万-3亿)、3亿-10亿)、10亿以上)。总体上,不同类型企业分布 较为均匀,回收问卷情况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实证研究分为三部

22、分:首先,在文献梳理和企业访谈的基础上设 计问卷,通过样本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影响企业成长的共性因 子。其次,构建企业属性维度,采用方差分析法判别企业成长性的内 在属性影响因素。第三部分考察两个维度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多元方差检验共性影响因子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作用差异。3.1共性维度一一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根据现有文献研究及预调查研究,我们设计了 49项与企业成长相 关的影响因素,请参与调查的企业领导者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符 合程度用7级量表打分,问卷分析由SAS及SPSS进行统计。(1)因子分析适用条件检验及影响因子提取SPS软件提供了因子分析适用性的 KM和巴特莱特(Bartle

23、tts) 球体检验。研究中的kmO检验结果为,远高于的最低判别标准;Bartlett检验通过,拒绝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的零假设。因此, 估计样本组通过检验,并且因子分析效果良好。进一步,我们采用SAS 软件的因子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过程,得到各项影响因子及其贡献率 (略),其中,特征值“ 1”的因子共有8项,累计贡献率为%因此, 我们选取了 8个因子替代原有的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解释了勺信息量,解释力度较好。(2)因子分析结果及其经济学解释为了更进一步解释因子意义,采用Varimax对其进行旋转并得出 因子负载矩阵(略)。通过因子负载矩阵,我们将评价指标按负载权重 重新归类,归纳出影响企业成长的8

24、类关键因素,并赋予经济学意义。 其主要包含指标及因子贡献度见表 1。表1 企业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指标Table 1 Th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 business growth主要评价指标企业愿景产品独特性客户资源管理融资能力组织结构产品质量产业链中位置政企关系核心价值观技术整合能力服务质量资源外取能力管理制度产品成本业务集中度地域环境企业文化研发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现金流业务流程管理产品结构多元化能力产业环境企业品牌核心技术市场拓展能力奖惩分配制度风险管理能力运行成本供应链管理环境适应能力诚信意识技术领先市场不确定性应对能力股权结构生产能力战略联盟政策与法律环境市场需

25、求把握文化融合能力建立技术标准领导团队素质能力战略规划组织学习能力战略执行力提取因子及因子贡献度企业文化技术创新市场把握融资与组织与生产管理产业结构环境与战略能力与应变力资本结构风险管理能力与联盟与政策根据各评价指标分类可以看出,第一类评价指标主要用于反映 企业文化与战略能力,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与战略因子;第二类评价 指标主要用于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学习能力,称为技术创新能力因 子;其后的因子依次反映了企业市场把握与应变力、融资与资本结构、企业组织与风险管理、生产管理能力、产业结构与战略联盟以及环境 与政策影响共8类因素。根据每个因子贡献率,得出企业成长性评价 的因子贡献函数模型:0.168F

26、i 0.155F20.14仆30.13仆40.130Fs 0.110F60.099F70.066F83.2属性维度一一不同类型企业成长性差异的方差检验这部分研究用以验证模型中提出的5条假设,以判别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企业内在特征。我们以企业成长性评价的因子贡献函数模型 作为因变量,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方差检验判别方法进行检验。(1)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得出5类企业成长性差异的显着性分析结果 (见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不同成长阶 段的企业成长性存在显着差异,以销售收入划分的不同规模的企业成 长性存在显着差异,而以职工人数划分的不同规模企业、不同产业类型企业、

27、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成长性均不存在显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企业属性而言,企业成长阶段和企业规模(以销售收入划分)是影响企业成长性的更为本质的因素。表2 不同类型企业成长性的单因素方差检验Table 2 Sin gle-factor varia nee test of en terprise attribute企业类型Type I ssType III ssF值PrF企业成长阶段H1*企业规模(年销售收入)H2*企业规模(在岗职工人数)H3企业所属行业H4企业所有制性质H5而言,企业在二次创业期的成长性最好,其次是快速发展时期,而在 初创时期的成长性最差。对不同规模企业而言,企业的成长性

28、随着规 模的增大而递增,对年销售收入 3-10亿的大型企业而言,企业成长 性达到,而小型企业仅为,但当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以后,其成长性反而略有下降。这在某种程度表明,大企业更易获得发展的规 模效应,但过于庞大的企业往往受到增长的限制。(2)多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我们采用多因素方差检验企业成长阶段与企业规模(以 销售收入划分)两者间是否存在共同作用。分析显示在5%勺显着性水平下,模型的总效应显着,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成长性存在显着差异, 而不同企业规模的企业成长性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均不显着(见表3)。结果表明,在企业规模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成长 性存在显着差异;而对于相同成长阶段

29、的企业而言,不同规模的企业 成长性并没有显着差异。表3 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的双因素方差检验Table 3 Multi-factor varia nee test of en terprise attribute样本来源F值PrF总效应*企业成长阶段*企业规模(年销售收入)交互效应注:*为样本在5 %显着性水平下显着,*为样本在1湿着性水平下显着整体而言,企业成长性同时受到共同影响因素与企业自身特征两 个维度影响。进一步研究将考察两个维度间的交互作用,寻找造成企业成长性差异的内在原因及各阶段决策重点。3.3交互作用企业特征因子与共性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多元方差分析根据前文研究,这部分将重点考察企业成

30、长阶段、及企业规模(以 销售收入划分)这两类属性维度与共性维度间的交互作用,对其他情 况下的交互作用仅做概括性分析。(1)企业成长阶段与企业成长共性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而言,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双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均表明,企业成长性存在显着差异。我们进一步采用多元方差分 析,以提取的8个关键因子作为因变量,统计结果表明,在5%显着性水平下,企业成长因子总效应影响显着。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各因子的评价均值统计如下。表4 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各项影响因子均值统计Table 4 The means of evaluation values for factors in different g

31、rowth stages创业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二次创业阶段企业文化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把握与应变力融资与资本结构组织与风险管理生产管理能力产业结构与联盟环境与政策整体而言,各因子得分在企业的创业阶段出现显着差异,在成熟稳定阶段得分相对集中,且处于均值水平;而在快速成长与二次创业阶段,由于企业面临着快速成长与重要变革, 各项分值均显着提高。横向比较各因子发展趋势, 融资与资本结构因子在企业初创时期的重要 性最高,而随着企业走向成熟稳定重要性下降,但到了二次创业时期再次成为企业重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市场应变能力因子同融资与资本结构因子的趋势相同,但重要程度均有所减弱。企业创新能力因子在初创时

32、期的重要性非常低,但随着企业成长重要性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我们对各项影响因子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对重 要性进行了比较(见表5)。可以看出,在创业阶段,企业最为关注的 因子为企业融资与资本结构,其次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相关 政策环境的影响,而很少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而对于快速发展阶段而 言,各项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均得到了显着提高,企业尤其关心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与获取战略联盟的能力。 成熟与稳定阶段的企业,各项 因子权重均有所下降,并且因子间差异不明显,企业主要关注自身生 产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而其融资需求处于相对下降的地位。最后, 对于二次创业的企业而言,各因子权重明显提升,企业尤其关注

33、环境 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表5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各影响因素重要性比较Table 5 The comparison of importance for factors in different enterprise stage创业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二次创业阶段至关重要一般程度不太重要融资与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联盟生产管理能力环境与政策市场把握与应变力企业文化与战略环境与政策组织与风险管理环境与政策组织与风险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与联盟生产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把握与应变力企业文化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生产管理能力产业结构与联盟技术创新能力组织与风险管理融资与资本结构企业文

34、化与战略融资与资本结构企业文化与战略市场把握与应变力组织与风险管理市场把握与应变力产业结构与联盟环境与政策融资与资本结构生产管理能力(2)企业规模与企业成长共性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我们采用了同样的检验方法。研究结果 表明,在5%显着性水平下,企业成长因子总效应影响显着。其中, 微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及巨型企业间差异性显着, 其不同规模企业的各 因子的评价均值统计如下。表6不同企业规模的各项影响因子均值统计Table 6 The mean statistics for affect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s with different size企业规模(

35、年销售收入:千万)微型100企业文化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把握与应变力融资与资本结构组织与风险管理生产管理能力产业结构与联盟环境与政策整体而言,对微型企业而言,各因子权重差异性较大,并且重要程度相对较低;随着企 业规模的增大,影响因子间的差异程度有所减少,且整体重要程度得到提高。其中,企业文化与战略因子以及企业创新能力因子随着企业规模增大而重要性显着提高;环境政策因子以及融资与资本结构因子对小企业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大企业。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在中型企业与超大型企业中的重要程度较高。进一步分析,我们对企业在不同规模情况下的各项影响因子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见表7)。研究发现,对于微型企业而言, 影响

36、最大的因子是环境与政策因子,其次是处在产业链 中的位置以及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小型和中型企业间的差异统计上不显着,主要关心企业生产管理能力与组织与风险管理,其次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与财务融资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更加关注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战略联盟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其次是企业组织与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而环境的影响与生产能力均处于相对下降地位。对超大型企业而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战略文化的地位明显上升,而企业的融资与资本结构相对处于不太重要的地位。表7不同企业规模的各影响因素重要性比较Table 7 The comparison on importance of fact

37、ors for enterprises with different size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巨型至关重要一般程度不太重要环境与政策组织与风险管理生产管理能力产业结构与联盟企业文化与战略产业结构与联盟市场把握与应变力融资与资本结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把握与应变力融资与资本结构环境与政策组织与风险管理生产管理能力融资与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联盟企业文化与战略市场把握与应变力产业结构与联盟生产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融资与资本结构环境与政策技术创新能力环境与政策组织与风险管理企业文化与战略市场把握与应变力组织与风险管理生产管理能力市场把握与应变力环境与政策融资与资本结构企业文化与战略

38、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与联盟生产管理能力组织与风险管理(3)对其他分类情况的说明对于其他企业类型的情况下各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分析,各模型总效应在5%显着水平下均不显着,各因子影响效应的判别情况列于 表8中。可以看出,对企业所属行业的划分,多元方差检验统计结果 表明,在10%勺显着性水平下,环境政策因子和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影 响显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同行业的成长性的差异主要源于环境 政策影响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对于按所有制划分的企业类别而 言,企业文化与战略因子在10%显着水平下显着,表明造成企业成长性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源于企业文化与战略上的差异。最后,对于按人数划分的企业规模而言,各项因子影

39、响效应均不显着。表8 企业属性与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显着性统计Table 8 Significance statistic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attributes and common factors按行业划分PrF按所有制划分PrF按规模划分(人数)PrF企业文化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把握与应变力融资与资本结构组织与风险管理生产管理能力产业结构与联盟环境与政策*注:*为样本在10%显着性水平下显着4基本结论本文在理论上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性总结, 提出了影响企业 成长性的二维交互模型,并通过对我国近 200家企业的调查研究得出 一些有益的启示,其基本结论

40、归纳如下:首先,影响我国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可归纳为8个方面:企业文化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把握与应变力、融资与资本结构、组 织与风险管理能力、生产管理能力、产业结构与联盟以及环境与政策 影响因素。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而言,企业成长性有所不同。采用单 因素和多因素方差检验发现,企业成长阶段特征是影响企业成长性的 本质属性,企业在二次创业期的成长性最好,其次是快速发展时期, 而在初创时期的成长性最差。同时,单因素方差检验发现以销售收入 划分的不同规模的企业成长性存在显着差异,整体上,企业成长性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递增,但对超大型企业而言,其成长性略有下降。 此外,以职工人数划分的不同规模的

41、企业成长性不存在显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成长的本质更应该表现为“质”的成长,而 不仅是“量”的增多。而以所属行业划分的企业成长性和以所有制类 别划分的企业成长性均不存在显着差异。最后,文章重点考察了企业发展的阶段特征、规模特征与共性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 同规模情况下的重要程度显着不同,文中指出了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 需要关注的决策重点。研究同时指出,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因子与“环境与政策”因子可能是影响企业成长性差异 的主要来源;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而言,“企业战略与文化”对企业成长性有一定影响。本文提出了影响企业成长的二维分析模

42、型,是对我国企业成长性 进行评价及管理的有益尝试,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但由于模 型的局限性以及篇幅限制,文中仅对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判别分 析,以及简要的讨论,而对于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及机理的探讨,仍 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Gibrat , Les Inegalites EconomiqueM . Paris:Librairie Du Recueil Sirey, 1931.2 David J . Storey et al ., The Remuneration of Non-owner Manager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UKEnterpri

43、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4, (31) : 553-568 .3 Richard N. Cardozo, A Model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rocessJ . 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 , 2000, (8) : 103-119 .4 Myers ,SC and NS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information t

44、hat investors do not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 (13) :187-221 5 Christopoulos ,DK and EG Tsio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panel unit root and cointegration test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4, (73) :55-74 6 Beck , T, A Demirg u c -Kunt , R Levine a

45、nd V Maksimovic .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development : Firm , industry , and country evidence . In A Demirg uc -Kunt and R Levine (eds .),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of Banks , Markets , andDevelopment , 2001: 189-241Cambridge , MA and London , Engla

46、nd : The MIT Press 7 Arihyytinen , Mikapajarinen , External Finance , Firm Growth and the Benefit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 Evidence from Finland J 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005, (19) : 69-938 Keld Iaursen , et al , Firm Growth form a Knowledge Structure PerspectiveJ Working paper,

47、1999: 98-103 9 DavidB Audretsch , Erik ELehmann, Mansfield s Missing Link :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pilloverson Firm Growth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 2005, (30) : 207-210 10 Zahra , Shaker A;Hitt , Michael A,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by newventure firms : internationaldiversity , modeof marke

48、t entry , technological learning , and performanceJ Academyof ManagementJournal , 2000, (43) : 925-950 , Linking knowledge to productivity: A Germany-Italy11 Francesca Lotti , Enrico Santarelli comparisonJ 2001 , 28(3) : 29312 Thorsten Beck , Asli Demirguc-Kunt, Ross Levine , SMEs, Growth , and Pove

49、rty : Cross-Country, 2005, (10) : 199Evid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Small13 Besnik A Krasniqi , Barriers to entrepreneurship and SME growth in transition : the case of Kosov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 2007, (12) : 71-94 14 Robert Lensink , Paul van Steen , Elmer Sterken , Unc

50、ertainty and Growth of the FirmJBusiness Economics , 2005, (24) : 38115 Hyun Han Shin , Luc A Soenen, Liquidity management or profitability-isthere room for both?J AFP Exchange, 2000, (20) : 4616 杨杜企业成长论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7 张林格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 J 南开经济研究, 1998, (5) : 45-49 18 陈劲,S. K Chawla .小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跨

51、国度比较J.中国管理科学,2001, (5) : 68-73 .19 李新春,王珺,丘海雄,张书军 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企业家理论与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综述 J 经济研究, 2002, (1) : 89-92Harvard Business20 张玉利,任学锋 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21 Churchill,N CLewis,V L ,The Five Stages of Small Business GrowthJReview, 1983, (61) 22 邬爱其、贾生华、曲波企业持续成长决定因素理论综述 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5)

52、: 13-1823 Steinmetz , LL Critical stages of small business growthJ Business Horizons , 1969,(12) : 29-36 24 陈佳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 J 中国工业经济, 1995, (11) : 6-1325 Evans , David 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Growth , Size , and Age : Esimates for 100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

53、conomics, 1987(a) , 35(4) : 567-581 26 Evans , David S, Tests of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Firm Growth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 1987(b) , 95(4) : 657-674 27 Hall , Bronwyn 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Size and Firm Growth in the US ManufacturingSector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87, 35(4) : 583-60628 Dunne, Paul and Alan Hughes, Age, Size , Growth and Survival : UKCompanies in the 1980sJ The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4, 43(2)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