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1(含答案)_第1页
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1(含答案)_第2页
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1(含答案)_第3页
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1(含答案)_第4页
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1(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 D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一直保

2、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3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 处的速度为)B sCsD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速度为( A6m/s 某物体运动的 ( A B C D)物体在第物体在第物体在 4s 末返回出发点1s 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2s内和第 3s 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5物体在 6s 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 1m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 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 移大小为( )676m/s,16s 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 s,则全程的平均t/ s从某2m/s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 内汽车的位A50mBC

3、 75mD 150m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车厢通过他历时 2s,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 6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A3 节B 6 节C9 节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 取 10m/s 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A5mB 20mCD12节秒内的位移是它落地前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D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正在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 4 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 球点算起,取 g=10m/s2)ABCD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

4、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当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且刚停住时, 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 若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s,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AsB 2sC3sD4s10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 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到了 2m;在第3次、第 489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8m ,由此可以求得( )A第 1 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D从第 2 闪闪光到第 3 次闪光这段时间

5、内质点的位移二、本题共 2小题,共 1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5 分 ) 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量出重力加速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 还有两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处到盘子的高度为 h(m) ,再用秒表测量时间,从第一滴水离开 龙头开始,到第 N 滴水落至盘中,共用时间为 T( s)当第一滴水落到盘子时,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 度为 m,重力加速度 g=m/s 212(5 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

6、 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其中 S1=、S2=、 S3=、S4=、S5=、 S6=,则 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AS1 S2 S3 S4 S5 S6三、本题共 6 小题,共 5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7 分)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 有一辆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经时间 t=停止,量得路面刹车的痕迹长为 s=9m ,若刹车后车的运动看做匀

7、减速直线运动试问这辆车是 否违章14(7 分)为了测量一高楼的高度,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根长为l 的绳两端各拴一重球,一人站在楼顶上,手执绳的上端使小球与楼顶平齐并无初速释放,使其自由下落,另一个人在楼下测量两球落 地的时间差 t,即可根据 l、 t、g 得出楼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 从原理上讲,这个方案是否正 确若测得 l=10m, t=,g=10m/s2,试估算楼的高度158 分)如图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 匀速运动,传送带把 A 处的工件运送到 B 处, A、B相距 L=10m 从 A 处把工件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 =6s能传送到 B 处求:( 1)工件在

8、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2)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168 分)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 ,加 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 称为“竖直高度” 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 =,“竖直高度” h1=;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d2=,“竖直高度” h2=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1710 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从 224m 的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落,最初未打开降落伞,自 由下落一段距离打开降落

9、伞 ,运动员以 s2 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 的速度不得超过 5m/s. ( g=10m/s2).求:(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2)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下几颗后,对BC=20cm 试钢球运动的加速度; 拍摄时 B 球的速度; 照片上 D球距 C球的距离; A 球上面正在运动的球还有几颗18(10 分 ) 从斜面上的某点每隔释放一颗相同的小球,在连续放 正在 斜面上运 动的小球摄得 如图照片 测 得 AB=15cm , 求:(1)(2)(3)(4)测试题答案1 A 2BD3B 4 BCD 5 B6C7C 8 C 9B 10 ABD1

10、1 5h92(N 2)2h9T212aS4S1 S5 S2 S6 S39T213解:刹车后直到停止,车的平均速度9 m/s=6m/s1.5v0又 v 0 ,故 v0=12m/s=h40km./h2 因此,这辆车违章了 14解:从原理上讲,这个方案是正确的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h l 12gt2112g(tt)2联立消去 t 解得 h g2(g2gtt2)2l代入数据得 h=10 5 m/s= m/s63 这说明工件在 6s 内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15解:工件从 A 到 B 的平均速度 v L tv1m/s21)设工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vt1,则 s1 2vt1s2 v(

11、t t1)且 S1 S2=L 联立解得 t 1=2s2)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vt12 2 2 m/s2=1m/s2 216解:用 a 表示跳蚤起跳的加速, v2=2ad2 v2=2gh2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a,高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令 V 表示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 H 表示与此相应的竖直 V2=2ad1 V2=2gH由以上各式可得: H h2d1d2代入数值得: H=63m17解:1)设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为v2v,则 2g22v5H2a2即v20v2 25 2242 12.5解得 v=50m/s此时,运动员离地面的高度h v2 52 5022a52 m=99m 2 12.52)打开降落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vt15sg打开降落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2v53.6s故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 t=t1 t2=18解:(1)由 S=aT2 可得 aST2BC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