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际交往心理学教学大纲学 时:51学时 学 分:3学分理论学时:45学时 实验或讨论学时:6学时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大纲执笔人:方双虎 大纲审定人:心理学系集体审定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人际交往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从课程性质上,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其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

2、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交往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其实践任务是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现实生活服务,为目前的改期开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还要纠正现实社会中某些畸形的人际关系,减少和堵截人际冲突、人际内耗,进而增强群体内聚力,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

3、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通过对人际交往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掌握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现象及问题,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调整人际关系、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三)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改革思路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人际关系现象,指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开展各项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调查和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

4、认识和经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理论素养和水平。此外,还将组织学生对若干重要人际关系心理现象进行讨论。二、本文(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 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二)什么是人际交往心理学二、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性质(二) 人际交往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三) 人际交往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人际交往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2人际交往心理学与社会学、行为科学3人际交往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三、人际交往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二)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实践

5、任务第二节 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一、社会关系的涵义和结构(一)社会关系的涵义(二)社会关系网络层次 二、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一)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三、人际关系的必要性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二)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二、各年龄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一)童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二)少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三)青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四)成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重点与难点重点: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难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思考题1什么是人际关系?什么是人际交往心理学?2如何理解人际关系产生的背景以及与

6、社会心理学的关系?3为什么要研究人际关系?如何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4人际关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一、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二、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三、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第二节 西方的人际关系理论一、人际关系理论(一)符号相互作用论(象征交往理论)(二)场合交往论(三)自我呈现论(四)社会交换论(五)T组理论二、人际特质理论三、人际激励理论(一)需要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2E.R.G理论3成就激励理论(二)归因理论1海德的通俗心理学2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三)期望理论(四)公平理论第三节 苏联的人际关系

7、理论一、群体人际关系层次理论二、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第四节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方法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二、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一)社会测量法(二)参照测量法(三)贝尔斯测量法重点与难点重点: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难点: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方法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自学第二节、第三节思考题1什么是霍桑实验?略加评述。2什么是社会交换理论?以霍曼斯的理论为例详加说明。3如何理解修茨的人际特质理论?4什么是社会测量法?举例说明其应用。第三章 态度及其转变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态度的概念一、“态度”界说二、“态度”的结构三、“态度”的本质(一)态度的功能(二)态度的特

8、性1态度的社会性2态度的具体性3态度的协调性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一、态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一)学习理论(二)认知理论1平衡理论2一致性理论(三)功能主义理论二、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条件(一)个体的需要(二)个体的经验(三)交往的对象、性质(四)个体的自我意识三、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四、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一)人际影响(二)个性心理特征(三)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第三节 态度的转变一、“态度转变”研究的历史1态度转变的经验性研究2态度转变的描述性研究3态度转变的实验研究二、态度转变的理论(一)强化理论(二)认知失调理论三、态度转变的方法 (一)参与活动法(二)登门拜访(三)团体规定法(

9、四)全面宣传法(五)沟通信息法四、态度转变中的沟通(一)沟通者1可信性(1)专长或权威(2)动机或意图2睡眠者效应3. 类似性(二)沟通内容1利用感情(1)好感(2)恶感:激起恐惧2组织沟通(1)理解材料:说服中的理解(2)论证:应该呈现几方面材料(3)呈现观点的顺序:先提出哪一个方面的材料(4)引出结论(三)沟通对象重点与难点重点:态度的形成和发展难点:态度的转变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思考题1什么是态度?如何理解态度的本质?2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3举例说明态度转变方法的应用。4简述态度转变中各沟通要素及其作用。第四章 行动与态度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认知失调概述一、认知之间的关系二

10、、认知失调程度三、减少失调(一)改变认知(二)增加认知(三)改变重要性第二节 认知失调理论的研究一、诱导服从实验(一)费斯汀格及卡尔史密斯的实验(二)诱导服从的一些前提因素1. 自愿选择2. 承诺3. 责任感4. 预期的消极后果 二、努力理由研究三、不足阻碍研究四、决策后失调研究五、认知失调的激起性质第三节 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一、心理治疗二、儿童教育三、消费行为四、决策重点与难点重点:认知失调理论的研究难点: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思考题1.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一般情况下,人们是如何纠正认知失调的?2.什么说服他人从事与原来态度相反的行为,能使原有态度得到改变,试从认知失

11、调理论加以解释。3.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研究有哪些?它们各自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有哪些应用?第五章 印象形成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印象形成概述一、人际印象的定义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个部分(一)行动者(二)知觉者(三)交往情景第二节 印象形成的特点和模式一、印象形成的特点(一)一致性(二)评估性(三)中心特质的作用(四)隐含的个性理论二、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一)累加模式(二)平均模式(三)加权平均模式第三节 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一、对他人知觉的顺序效应(一)优先效应(二)新近效应二、晕轮效应三、定型四、印象形成的结果第四节 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定义和理论(一)印象管理的定义(二)印象管理

12、的理论1符号相互作用论2自我表现论3情景认同论二、自我表现(一)自我表现的具体目的(二)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1情景因素2参照群体的认同3其他人的影响(三)成功的自我表现的障碍三、印象管理的作用重点与难点重点:印象形成的特点和模式难点: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思考题1什么是人际印象?人际印象形成过程中有哪三个成分?分别举例说明这三个成分对人际印象形成过程的影响。2人际印象形成有哪些特点?人际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有哪三种,它们分别有何特点?3人际印象形成中会出现哪些效应和偏见?它们对人际关系有何影响?4举例说明自我实现预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5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对人际关系有

13、什么作用?我们应如何注意自我表现?第六章 人际知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际的非言语沟通一、脸部表情二、目光接触三、身体语言四、非言语线索的意义第二节 对人的归因理论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二、相应推论理论(一)非共同效果(二)社会赞许性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四、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五、控制源理论第三节 对人的归因偏见一、行为中民偏见“行为”吞没“场”二、显著性偏见三、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第四节 归因理论的应用一、心理健康二、绩效评价三、冲突重点与难点重点:1.对人的归因理论。 2.对人的归因偏见。难点:归因理论的应用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思考题1人际的非言语沟通方式主要有哪一些?它们对人际

14、交往有何意义?2什么是归因?在人际知觉中,有哪些主要的归因理论?它们各自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试比较这些主要的归因理论。3 在人际知觉中,有哪几种常见的归因偏见?了解这些偏见对我们有何启发意义?4 除了本章所提出的归因理论应用的几个方面之外,你认为归因理论还可用于哪些方面?第七章 自我知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我知觉理论和自我归因一、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二、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三、情绪比较和情绪归因(一)情绪比较(二)情绪归因第二节 自我知觉中的偏见一、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二、自我服务偏见第三节 自我障碍和习得无助一、自我障碍二、习得无助第四节 自我归因的应用一、痛苦归因(一)增加痛苦(二)减少痛苦二、

15、“错误归因”治疗三、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重点与难点重点:1. 自我知觉理论和自我归因 2. 自我知觉中的偏见难点:1.自我障碍和习得无助 2.自我归因的应用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思考题1什么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自我服务偏见、自我障碍、习得无助?2简述自我归因的理论及其研究。3自我归因中的偏见对我们有何启发意义?4举例说明自我归因的应用。第八章 自我导向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我控制一、自我控制的概念二、作为学习行为的自我控制三、改变行为的线索和结果第二节 寻找目标一、确定目标二、选择目标 三、记录行为(一)记录方法(二)记录行为的方式第三节 自我实现一、对自我实现的理解二、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一)

16、摆脱和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二)建立新的行为链三、为一个好的行为结果作准备(一)强化方式(二)选择强化的方式(三)强化方式的运用重点与难点重点:自我控制难点:自我实现建议教学方式 自学思考题1什么是自我控制和作为学习行为的自我控制?2怎样通过改变行为线索来实现行为结果的改变?3如何理解自我导向中目标的寻找和选择?4什么是自我实现?举例说明自我实现过程中强化方式的运用?第九章 人际影响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遵从的概念、理论和范式一、遵从的现象(一)遵从现象(二)遵从的概念与类型1遵从的概念2遵从行为的分类二、遵从的理论(一)个性理论(二)群体理论三、遵从研究的基本范例(一)规范形式的自主运动范例(二

17、)阿希的范例(三)克拉奇菲德技术第二节 影响遵从的因素一、个体的特点(一)总的结果(二)个体的能力(三)性别差异问题(四)文化差异二、群体的特点(一)群体的规模(二)群体的一致性三、任务的特点第三节 服从、偏离和独立一、服从二、偏离和独立(一)研究偏离和独立的意义(二)研究偏离和独立的理论1对抗理论2去个性论3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第四节 感染、模仿和时尚一、感染二、模仿三、时尚(一)时尚的概念(二)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三)时尚现象的特点第五节 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一、社会舆论二、牢骚现象三、社会风气四、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五、社会助长作用(一)社会惰化重点与难点重点:1.服从、偏离和独立 2.感染、

18、模仿和时尚难点:影响遵从的因素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自学第一节、第五节思考题1什么是行为遵从现象?对阿希的实验进行评述。2影响遵从因素包括哪些?3什么是服从?如何理解偏离和独立的理论?4如何理解模仿的意义和机制?5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社会对个人的影响。第十章 利他行为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利他行为概述一、定义二、决策过程第二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一、旁观者效应二、情景的模糊性三、榜样人物的作用四、求助者的特点(一)依赖性(二)亲密关系和吸引力(三)类似性(四)责任第三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一、助人者的心境二、同情和内疚三、责任与承诺四、个性(一)赞同的需要(二)公正的世界的假设第

19、四节 利他行为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二、社会规范理论(一)社会责任规范(二)回报规范三、学习和模仿理论(一)改变利他行为的概率(二)利他行为作为强化来源(三)奖励和代价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2. 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难点:利他行为的理论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学生做一次调查或实验思考题1什么是利他行为。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含义?2利他行为产生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每一决策步骤包括哪些重要影响因素?3哪些情景因素和潜在的助人者个体因素会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4综合评价生物学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学习和模仿理论对利他行为的解释。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际吸引理论

20、一、强化理论二、相互作用论三、得失理论四、相等理论第二节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情境因素(一)时空距离1距离2交往频率(二)结群(三)体验二、个人特质因素(一)外表和容貌(二)才华和能力(三)个性品质三、类似和互补(一)类似性(二)互补性第三节 人际吸引的其他现象一、自我暴露(一)回报与自我暴露(二)喜欢和自我暴露(三)社会赞同与自我暴露(四)非语言行为和自我暴露(五)自我暴露的速度二、喜欢的回报和得失现象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难点:人际吸引理论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自学第三节思考题1如何理解人际吸引的理论?2什么样的个人特质才具有吸引力?3为什么类似和互补会导致人际吸引?4怎样把

21、握人际交往中自我暴露的“度”?第十二章 人际合作与冲突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际合作与冲突的理论和类型一、社会交换理论二、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一)社会两难情景(二)囚徒两难情景第二节 合作的形成一、合作的理论二、影响合作的因素(一)回报(二)对他人动机的知觉(三)沟通(四)威胁(五)群体规模(六)个人倾向性第三节 人际冲突一、冲突的定义二、冲突的形式(一)个人内部的冲突1接近接近型2回避回避型3接近回避型4双重接近回避型(二)人际冲突1“零总和”冲突2“非零总和”冲突 三、冲突的原因(一)对稀有资源的竞争(二)归因(三)报复(四)信息沟通不良四、冲突的管理和解决(一)威胁的作用1伊奇和克劳

22、斯的模拟研究2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1)个性(2)挽回面子(3)冲突的强度(二)协商(三)仲裁(四)建立超越冲突双方的共同目标重点与难点重点:1.合作的形成 2.人际冲突难点:人际合作与冲突的理论和类型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思考题1研究合作与冲突有什么意义?心理学家是如何对合作与冲突进行研究的?2什么是合作?影响合作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冲突?冲突有哪些类型?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冲突的产生?4我们应如何正确地对待冲突,管理和解决冲突?第十三章 人际侵犯和暴力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侵犯行为概述一、侵犯的定义二、侵犯行为的分类第二节 侵犯的理论一、把侵犯作为一种内在倾向(一)本能理论(二)生物理论(

23、三)社会生物学理论二、把侵犯作为引发的驱力三、把侵犯作为一种对厌恶事件的反应四、把侵犯作为一种社会学习行为第三节 影响侵犯的因素一、影响侵犯的社会因素(一)挫折1挫折侵犯理论2对挫折侵犯理论的修正(二)直接的挑衅(三)大众媒介的影响1关于大众媒介对侵犯和暴力的研究2大众媒介中的侵犯和暴力影响的原因(四)侵犯诱因(五)激起二、影响侵犯的个人因素(一)有关侵犯的个性理论(二)A型性格(三)对他人仇视意向的知觉第四节 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一、惩罚二、宣泄三、认知的干预四、非侵犯性榜样五、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六、利用积极感情七、为社会儿童社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影响侵犯的因素。 2.

24、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难点:侵犯的理论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思考题1.什么是侵犯?侵犯的定义对我们理解人际交往中的侵犯行为有什么意义?2.各种倾向的理论是如何解释侵犯行为的?在解释侵犯行为时,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3.影响人们侵犯和暴力行为有什么主要因素?你认为影响人们侵犯和暴力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4.预防和控制侵犯的方法有哪一些?你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第十四章 群体行为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群体的一般概念一、群体的定义二、为什么个体要加入群体三、群体的发展四、群体的分类(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二)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三)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第二节 群体的目标和规范一、群体的目标与个体的目标二、群体目标的追求(一)目标追求与信息反馈(二)对群体失败的反应三、群体的规范(一)群体规范的定义和性质(二)群体与偏离者第三节 群体的沟通一、信息沟通的特点二、群体沟通的特点三、沟通的分类(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四、群体的沟通网络重点与难点重点:群体的目标和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