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设计总结报告_第1页
别墅设计总结报告_第2页
别墅设计总结报告_第3页
别墅设计总结报告_第4页
别墅设计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者:耿乙鹏 班级:1101建装 指导老师:王老师、陈老师时间:2012.11目录一、 设计准备(一)、项目分析1、建筑概况2、业主概况及要求(二)、设计依据1、原始建筑图2、任务计划书3、设计依据二、方案设计三、施工图规划(一)、规划说明(二)、规划因素(三)、选材说明(四)、施工图纸四、设计总结一、设计准备(一)、项目分析1、建筑概况本项目是位于扬州市郊区的一所别墅,共三层,原始建筑图如下:2、业主概况及要求业主概况:三口之家,夫妻俩三十岁左右,生活富足。比较注重饮食。业主要求:具有混搭装饰风格,休息和娱乐并行。业主热爱运动,空间的布局中,要留有运动空间。(二)、设计依据1、原始建筑图2

2、、任务计划书一、实习目的:此次实习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考察及调研实习。通过在设计项目驱动下对材料市场及施工现场进行调研,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装饰材料、装饰构造和装饰施工;调研建筑装饰市场相关领域、岗位工作状态及要求,可树立敬业爱岗精神,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分析整理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二、实习时间:专业考察调研自2011年 11月05日至2011年11月16日止。三、实习内容、时间和地点安排(一)工程设计1、设计项目名称:某别墅室内装修设计。2、项目设计准备阶段:(1)业主情况调研(人员组成、年龄、生活模式、审美倾向),了解业主对空间的

3、使用功能及审美需求,明确预期造价幅度。(2)建筑结构等情况分析。(3)设计规范调研。3、规划设计阶段(1)分析建筑格局及空间特征,分析功能空间构成布局、分析交通流线;分析室内采光照明、通风空调、声响、视线等因素。(2)绘制平面改造图、平面布置图、顶棚平面图。4、方案设计阶段:(1)设计风格特色分析。(2)手绘效果草图。(3)照片级效果图、设计说明。5、施工图设计阶段(1)装饰材料市场调研(调研目前装饰市场流行材料,为项目选定主要装饰材料,图示并标明材料装饰性、种类、规格、价格、产地)。(2)构造与施工调研。(3)施工图说明及主要材料表。(4)地面铺装图、顶面施工图、平面索引图、立面图、大样图、

4、构造图。(二)参观施工现场 1、 对装饰行业和装饰企业的现状进行认识。要求了解装饰行业的管理机构,了解装饰企业的种类和经营运作方式。2、 对装饰工程项目的运作进行认识。要求了解装饰工程的招投标过程。3、 对建筑装饰企业的机构组成和各工作岗位职能有一定的了解。4、 对装饰设计和表现进行认识。要求了解装饰设计的内容和知识范畴,了解装饰表现的意义、内容和方法。3、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

5、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3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5 厂房;6 仓库;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 可燃材料堆场;10 城市交通隧道。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

6、、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2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层计,其他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1.0.4 建筑防火

7、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1.1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三、四级。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物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5.1.1 的规定。表5.1.1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名称 耐火等级 构件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墙 防火墙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3.00 承重墙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2.00 难燃烧体 0.50 非承

8、重外墙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0.50 燃烧体 楼梯间的墙电梯井的墙住宅单元之间的墙住宅分户墙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1.50 难燃烧体 0.50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 房间隔墙 不燃烧体 0.75 不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 柱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2.00 难燃烧体 0.50 梁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00 难燃烧体 0.50 楼板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

9、.00 不燃烧体 0.50 燃烧体 屋顶承重构件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00 燃烧体 燃烧体 疏散楼梯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0.50 燃烧体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不燃烧体 0.25 难燃烧体 0.25 难燃烧体 0.15 燃烧体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2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吊顶采用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3 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 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确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 的不燃烧体;4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

10、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确有困难时,可采用0.75h 不燃烧体。5 住宅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的规定执行。 5.1.2 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房间隔墙采用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应提高0.25h。5.1.3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 和1.00h。5.1.4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但其屋面防水层和绝热层可采用可燃材料。5.1.5 二级耐火等级住宅的楼板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时,该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5.1.6 三级耐火等级的下列建筑或部位的吊顶,应采用不燃烧体或

11、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 的难燃烧体:1 医院、疗养院、中小学校、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2 3层及3层以上建筑中的门厅、走道。5.1.7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7 的规定。 表5.1.7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耐火等级 最多允许层数 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 备注 一、二级 按本规范第 1.0.2 条规定 2500 1. 体育馆、剧院的观众厅,展览建筑的展厅,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放宽。2.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

12、应超过 3 层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 三级 5 层 1200 1.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和医院、疗养院的住院部分不应超过 2 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2. 商店、学校、电影院、剧院、礼堂、食堂、菜市场不应超过 2 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楼层。 四级 2 层 600 学校、食堂、菜市场、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院等不应设置在二层。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 500 注: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该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 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

13、的1.0 倍计算。5.1.8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重要公共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5.1.9 当多层建筑物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其建筑面积之和大于本规范第5.1.7 条的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5.1.10 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防火卷帘的

14、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5.3 条的规定;3 中庭应按本规范第9 章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5.1.11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当采用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分隔。采用防火卷帘时应符合本规范第7.5.3 条的规定。5.1.12 地上商店营业厅、展览建筑的展览厅符合下列条件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0m2:1 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建筑内或多层建筑的首层;2 按本规范第8、9、11 章的规定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排烟设施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 内部装修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的有关规定。5.1.13

15、地下商店应符合下列规定:1 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2 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3 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建筑内部装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的有关规定时,其营业厅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2000m2;4 应设置防烟与排烟设施;5 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 时,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火分隔:1)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该室外开敞空间的设置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2)防火隔间。该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

16、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域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3)避难走道。该避难走道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 的有关规定外,其两侧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且在局部连通处的墙上应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4)防烟楼梯间。该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5.1.14 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 厅(含具有卡拉OK 功能的餐厅)、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宜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

17、尽端。5.1.15 当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 厅(含具有卡拉OK 功能的餐厅)、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必须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时,最远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当必须布置在建筑物内首层、二层或三层外的其它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2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 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厅、室的疏散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18、;3 应按本规范第9 章设置防烟与排烟设施。(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1.0.1 为保障建筑内部装修的消防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建筑物火灾的危害,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内部装修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设计。1.0.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妥善处理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的矛盾,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 本规范规定的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在民用建筑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以及固

19、定家具、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固定饰物等;在工业厂房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和隔断的装修。注:(1)隔断系指不到顶的隔断。到顶的固定隔断装修应与墙面规定相同;(2)柱面的装修应与墙面的规定相同。(3)兼有空间分隔功能的到顶橱柜应认定为固定家具。1.0.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2.0.1 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饰材料七类。注:(1)装饰织物系指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等;( 2)其他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20、。2.0.3 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由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确定。B3级装修材料可不进行检测。2.0.4 安装在钢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 B1 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 A 级装修材料使用。2.0.5 当胶合板表面涂覆一级饰面型防火涂料时,可做为 B1 级装修材料使用。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不内含电器、电线等物体时,宜仅在胶合板外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内含有电器、电线等物体时,胶合板的内、外表面以及相应的木龙骨应涂覆防火涂料,或采用阻燃浸渍处理达到 B1 级。注:饰面型防火涂料的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涂料防火性能试验方法及分级标准

21、的有关规定。2.0.6 单位重量小于300G/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做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2.0.7 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饰涂料,可做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的有机装饰涂料,可做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涂料施涂于B1、B2级基材上时,应将涂料连同基材一起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确定其燃烧性能等级。2.0.8 当采用不同装修材料进行分层装修时,各层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复合型装修材料应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整体测试并划分其燃烧性能等级。2.0.9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举例确定。3.

22、1.1 当顶棚或墙面表面局部采用多孔或泡沫状塑料时,其厚度不应大于15mm,且面积不得超过该房间顶棚或墙面积的10%。3.1.2 除地下建筑外,无窗房间的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本章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3.1.3 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其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3.1.4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中央控制室、电话总机房等放置特殊贵重设备的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3.1.5 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配电室、变压器室、通风和空调机房等,其内部所有装修

23、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3.1.6 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3.1.7 建筑物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时,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3.1.8 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其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3.1.9 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3.1.10 建筑内部的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3.1.11 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

24、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3.1.12 公共建筑内部不宜设置采用B3级装饰材料制成的壁挂、雕塑、模型、标本,当需要设置时,不应靠近火源或热源。3.1.13 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3.1.14 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3.1.15 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因特殊要求做改动时,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和法规的规定。3.1.15.A 建筑内部

25、装修不应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设计所需的净宽度和数量。3.1.16 建筑物内的厨房,其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3.1.17 经常使用明火器具的餐厅、科研试验室,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本章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3.1.18 当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下简称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室内装修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装修的顶

26、棚、墙面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1.0.1 为了在建筑照明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建筑功能,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维护管理方便,实施绿色照明,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公共和工业建筑的照明设计。1.0.3 建筑照明设计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规定。3.1.1 按下列要求确定照明方式:1 工作场所通常应设置般照明;2 同一场所内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时,应采用分区一般照

27、明;3 对于部分作业面照度要求较高,只采用一般照明不合理的场所,宜采用混合照明;4 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应只采用局部照明。3.1.2 按下列要求确定照明种类:1 工作场所均应设置正常照明。2 工作场所下列情况应设置应急照明:1)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设置备用照明;2)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设置安全照明;3)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3 大面积场所宜设置值班照明。4 有警戒任务的场所,应根据警戒范围的要求设置警卫照明。5 有危及航行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上,应根据航行要求设置障

28、碍照明。3.2.1 选用的照明光源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3.2.2 选择光源时,应在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条件下,根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等的效率、寿命和价格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3.2.3 照明设计时可按下列条件选择光源:1 高度较低房间,如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及仪表、电子等生产车间宜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2 商店营业厅宜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或小功率的金属卤化物灯;3 高度较高的工业厂房,应按照生产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亦可采用大功率细管径荧光灯;4 一般照明场所不宜采用荧光高压汞灯,不应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5 一般情况下,室内

29、外照明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在特殊情况下需采用时,其额定功率不应超过1OOW。3.2.4 下列工作场所可采用白炽灯:1 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的场所,使用其他光源技术经济不合理时;2 对防止电磁干扰要求严格的场所;3 开关灯频繁的场所;4 照度要求不高,且照明时间较短的场所;5 对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场所。3.2.5 应急照明应选用能快速点燃的光源。3.2.6 应根据识别颜色要求和场所特点,选用相应显色指数的光源。3.3.1 选用的照明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3.3.3 根据照明场所的环境条件,分别选用下列灯具:1 在潮湿的场所,应采用相应防护等级的防水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

30、;2 在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的场所,宜采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若采用开敞式灯具,各部分应有防腐蚀或防水措施;3 在高温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4 在有尘埃的场所,应按防尘的相应防护等级选择适宜的灯具;5 在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振动、摆动较大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振和防脱落措施;6 在易受机械损伤、光源自行脱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护措施;7 在有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8 在有洁净要求的场所,应采用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9 在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应采用隔紫灯具或无紫光源。3.3.4 直接安装在可

31、燃材料表面的灯具,应采用标有 标志的灯具。3.3.5 照明设计时按下列原则选择镇流器:1 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2 直管形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3 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用电子镇流器;4 采用的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3.3.6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符合产品的要求。3.4.1 本标准采用房间或场所一般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简称LP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常用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第6章的规定。3.4.2 本标准规定了照明功率密度的现行值和目标值。

32、现行值从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目标值执行日期由主管部门决定。6.2.1 房间的采光系数或采光窗地面积比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6.2.2 有条件时,宜随室外天然光的变化自动调节人工照明照度。6.2.3 有条件时,宜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6.2.4 有条件时,宜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7.1.1 一般照明光源的电源电压应采用220V。1500W及以上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电源电压宜采用380V。7.1.2 移动式和手提式灯具应采用类灯具,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其电压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 在干燥场所不大于50V;2 在潮湿场所不大于25V。7.1.3

33、 照明灯具的端电压不宜大于其额定电压的105%,亦不宜低于其额定电压的下列数值:1 一般工作场所95%;2 远离变电所的小面积一般工作场所难以满足第1款要求时,可为90%;3 应急照明和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的照明90%。7.2.1 供照明用的配电变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电力设备无大功率冲击性负荷时,照明和电力宜共用变压器;2 当电力设备有大功率冲击性负荷时,照明宜与冲击性负荷接自不同变压器;如条件不允许,需接自同一变压器时,照明应由专用馈电线供电;3 照明安装功率较大时,宜采用照明专用变压器。7.2.2 应急照明的电源,应根据应急照明类别、场所使用要求和该建筑电源条件,采用下列方式之一:

34、1 接自电力网有效地独立于正常照明电源的线路;2 蓄电池组,包括灯内自带蓄电池、集中设置或分区集中设置的蓄电池装置;3 应急发电机组;4 以上任意两种方式的组合。7.2.3 疏散照明的出口标志灯和指向标志灯宜用蓄电池电源。安全照明的电源应和该场所的电力线路分别接自不同变压器或不同馈电干线。备用照明电源宜采用本章7.2.2所列的第1或第3种方式。7.2.4 照明配电宜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结合的系统。7.2.5 三相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衡,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7.2.6 照明配电箱宜设置在靠近照明负荷中心便于操作维护的位置。7.

35、2.7 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25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不宜超过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应超过30A。7.2.8 插座不宜和照明灯接在同一分支回路。7.2.9 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有条件时,宜设置自动稳压装置。7.2.10 供给气体放电灯的配电线路宜在线路或灯具内设置电容补偿,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7.2.11 在气体放电灯的频闪效应对视觉作业有影响的场所,应采用下列措施之一:1 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2 相邻灯具分接在不同相序。7.2.12 当采用类灯具时,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7.2

36、.13 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应采用安全隔离变压器,其二次侧不应做保护接地。7.2.14 居住建筑应按户设置电能表;工厂在有条件时宜按车间设置电能表;办公楼宜按租户或单位设置电能表。7.2.15 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配电线路的保护,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7.3.1 照明配电干线和分支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分支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7.3.2 照明配电线路应按负荷计算电流和灯端允许电压值选择导体截面积。7.3.3 主要供给气体放电灯的三相配电线路,其中性线截面应满足不平衡电流及谐波电流的要求,且不应小于相线截面。7.3.4 接地线截面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7.4.

37、1 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7.4.2 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候车厅等公共场所应采用集中控制,并按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7.4.3 旅馆的每间(套)客房应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7.4.4 居住建筑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走道的照明,除应急照明外,宜采用节能自熄开关。7.4.5 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每个房间灯的开关数不宜少于2个(只设置1只光源的除外)。7.4.6 房间或场所装设有两列或多列灯具时,宜按下列方式分组控制:1 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2 生产场所按车间、工段或工序

38、分组;3 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7.4.7 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下列控制方式:1 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按该场所照度自动开关灯或调光;2 个人使用的办公室,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灯;3 旅馆的门厅、电梯大堂和客房层走廊等场所,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置;4 大中型建筑,按具体条件采用集中或集散的、多功能或单一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8.1.1 应以用户为单位计量和考核照明用电量。8.1.2 应建立照明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1 应有专业人员负责照明维修和安全检查并做好维护记录,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照明运行;2 应建立清洁光源、

39、灯具的制度,根据标准规定的次数定期进行擦拭;3 宜按照光源的寿命或点亮时间、维持平均照度,定期更换光源;4 更换光源时,应采用与原设计或实际安装相同的光源,不得任意更换光源的主要性能参数。8.1.3 重要大型建筑的主要场所的照明设施,应进行定期巡视和照度的检查测试。8.2.1 程设计阶段,照明设计图应由设计单位按本标准自审、自查。8.2.2 建筑装饰装修照明设计应按本标准审查。8.2.3 施工阶段由工程监理机构按设计监理。8.2.4 竣工验收阶段应按本标准规定验收。(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1.0.1 为了贯彻国家节约能源的政策,扭转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大、热环境

40、质量差的状况,通过在建筑设计和采暖设计中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水平,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新建和扩建居住建筑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暂无条件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其围护结构宜按本标准执行。 1.0.3按本标准进行居住建筑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4.1.1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4.1.2建筑物体形系数宜控制在及以下;若体形系数大于,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4.1.3采暖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和外廊应设置门窗;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41、为的地区,楼梯间不采暖时,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应采取保温措施;在以下地区,楼梯间应采暖,入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4.1.4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表规定的限值。 4.2.2当实际采用的窗户传热系数比表规定的限值低及以上时,在满足本标准规定的耗热量指标条件下,可按本标准3.0.13.0.3条规定的方法,重新计算确定外墙和屋顶所需的传热系数。4.2.5设计中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窗户(包括阳台门),其气密性等级,在层建筑中,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定的级水平;在层建筑中,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级水平。 4.2.6在建筑物采用气密窗或窗户

42、加设密封条的情况下,房间应设置可以调节的换气装置或其他可行的换气设施。 4.2.7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其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并减少附加传热热损失。 4.2.8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的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以及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其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表规定的周边地面传热系数限值。在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算起范围内,地面的传热系数不应超过/ (m2 )。 4.2.9 居住建筑的采暖供热应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在工厂区附近,应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 5.1.2城市新建的住宅区,在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和工

43、业余热,废热可资利用的情况下,应建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集中锅炉房的单台容量不宜小于,供热面积不宜小于万m2 。对于规模较小的住宅区,锅炉房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在新建锅炉房时应考虑与城市热网连接的可能性。锅炉房宜建在靠近热负荷密度大的地区。 5.1.3新建居住建筑的采暖供热系统,应按热水连续采暖进行设计。住宅区内的商业、文化及其他公共建筑以及工厂生活区的采暖方式,可根据其使用性质、供热要求由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2.1 在设计采暖供热系统时,应详细进行热负荷的调查和计算,确定系统的合理规模和供热半径。当系统的规模较大时,宜采用间接连接的一、二次水系统,从而提高热源的运行效

44、率,减少输配电耗。一次水设计供水温度应取,回水温度应取。 5.2.2在进行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按户热表计量和分室控制温度的可能性。房间的散热器面积应按设计热负荷合理选取。室内采暖系统宜南北朝向房间分开环路布置。采暖房间有不保温采暖干管时,干管散入房间的热量应予考虑。 5.2.3设计中应对采暖供热系统进行水力平衡计算,确保各环路水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室外各环路及建筑物入口处采暖供水管(或回水管)路上应安装平衡阀或其他水力平衡元件,并进行水力平衡调试。对同一热源有不同类型用户的系统应考虑分不同时间供热的可能性。 5.2.4在设计热力站时,间接连接的热力站应选用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使用

45、寿命长的换热器。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宜大于或等于/(m2 )。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热力站均应设置必要的自动或手动调节装置。 5.2.6 锅炉房总装机容量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锅炉房总装机容量();锅炉负担的采暖设计热负荷();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一般取。 5.2.7新建锅炉房选用锅炉台数,宜采用台,在低于设计运行负荷条件下,单台锅炉运行负荷不应低于额定负荷的。 5.2.8锅炉用鼓风机、引风机与除尘器,宜单炉配置,其容量应与锅炉容量相匹配。选取设备的功率消耗宜低于或接近表规定的数值。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 5.2.9一、二次循环水泵应选用高效节能低噪声水泵。水泵台数宜采用台,一用一

46、备。系统容量较大时,可合理增加台数,但必须避免“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一次水泵选取时应考虑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的可能性。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水锅炉水质标准()的要求。锅炉容量较大时,宜设置除氧装置。 2.2.10设计中应提出对锅炉房、热力站和建筑物入口进行参数监测与计量的要求。锅炉房总管,热力站和每个独立建筑物入口应设置供回水温度计、压力表和热表(或热水流量计)。补水系统应设置水表。锅炉房动力用电、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应分别计量。单台锅炉容量超过的大型锅炉房,应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 5.3.1设计一、二次热水管网时,应采用经济合理的敷设方式。对于庭院管网和二次网,宜采用直埋管敷设

47、。对于一次管网,当管径较大且地下水位不高时可采用地沟敷设。 5.3.2采暖供热管道保温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中经济厚度的计算公式确定。 5.3.3当供热热媒与采暖管道周围空气之间的温差等于或低于时,安装在室外或室内地沟中的采暖供热管道的保温厚度不得小于表中规定的数值。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工厂、核电站及飞机库等特殊功能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1.0.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密切结合保护对象的功能和火灾特点,积极

48、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设计采用的系统组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并经国家固定灭火系统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合格。1.0.5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变更用途时,应校核原有系统的适用性。当不适应时,应按本规范重新设计。1.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标准。7.1.1 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利于均匀布水的位置。当喷头附近有障碍物时,应符合本规范7.2节的规定或增设补偿喷水强度的喷头。7.1.2 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

49、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并不应大于表712的规定,且不宜小于2.4m。7.1.3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7.1.4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应符合表714的规定:7.1.5图书馆、档案馆、商场、仓库中的通道上方宜设有喷头。喷头与被保护对象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喷头溅水盘与保护对象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715的规定:7.1.6货架内置喷头宜与顶板下喷头交错布置,其溅水盘与上方层板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713条的规定,与其下方货品顶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

50、于150mm。7.1.7货架内喷头上方的货架层板,应为封闭层板。货架内喷头上方如有孔洞、缝隙,应在喷头的上方设置集热挡水板。集热挡水板应为正方形或圆形金属板,其平面面积不宜小于0.12m2,周围弯边的下沿,宜与喷头的溅水盘平齐。7.1.8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应设置喷头。719 当局部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与相邻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连通的走道或连通门窗的外侧,应设喷头。7.1.10 装设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喷头应布置在顶板下。7.1.11顶板或吊顶为斜面时,喷头应垂直于斜面,并应按斜面距离确定喷头间距。尖屋顶的屋脊处应设一排喷头。喷头溅水盘至屋脊的垂直距离

51、,屋顶坡度13时,不应大于0.8m;屋顶坡度13时,不应大于0.6m。7.1.13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配水支管上的喷头间距、喷头与两侧端墙的距离,应按喷头工作压力下能够喷湿对面墙和邻近端墙距溅水盘1.2m高度以下的墙面确定,且保护面积内的喷水强度应符合本规范表501的规定。7.1.14直立式边墙型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OOmm,且不宜大于150mm,与背墙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并不应大于1OOmm。水平式边墙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且不应大于300mm。7.1.15防火分隔水幕的喷头布置,应保证水幕的宽度不小于6m。采用水幕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

52、3排;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2排。防护冷却水幕的喷头宜布置成单排。7.2.6 边墙型喷头的两侧1m及正前方2m范围内,顶板或吊顶下不应有阻挡喷水的障碍物。8.0.1 配水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0MPa,并不应设置其他用水设施。8.0.2 配水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并同时符合本规范1.0.4规定的涂覆其他防腐材料的钢管,以及铜管、不锈钢管。当报警阀入口前管道采用不防腐的钢管时,应在该段管道的末端设过滤器。8.0.3 镀锌钢管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丝扣或法兰连接。报警阀前采用内壁不防腐钢管时,可焊接连接。铜管、不锈钢管应采用配套的支架、吊架。除镀

53、锌钢管外,其他管道的水头损失取值应按检测或生产厂提供的数据确定。8.0.4 系统中直径等于或大于100mm的管道,应分段采用法兰或沟槽式连接件(卡箍)连接。水平管道上法兰间的管道长度不宜大于20m;立管上法兰间的距离,不应跨越3个及以上楼层。净空高度大于8m 的场所内,立管上应有法兰。8.0.5 管道的直径应经水力计算确定。配水管道的布置,应使配水管入口的压力均衡。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中各配水管入口的压力均不宜大于0.40MPa。8.0.6 配水管两侧每根配水支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8只,同时在吊顶上下安装喷头的配水支管,上下侧均不应超过8只。严重危险级及仓库危险

54、级场所均不应超过6只。8.0.8 短立管及末端试水装置的连接管,其管径不应小于25mm。8.0.9 干式系统的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1min;预作用系统与雨淋系统的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2min。8.0.10 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的供气管道,采用钢管时,管径不宜小于15mm;采用铜管时,管径不宜小于10mm。8.0.11 水平安装的管道宜有坡度,并应坡向泄水阀。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准工作状态不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4 。10.1.1 系统用水应无污染、无腐蚀、无悬浮物。可由市政或企业的生产、消防给水管道供给,也可由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并应确保持续喷水时间内的用水量。10.1.

55、2 与生活用水合用的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其储水的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标准。10.1.3 严寒与寒冷地区,对系统中遭受冰冻影响的部分,应采取防冻措施。10.1.4 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没有2 个及以上报警阀组时,报警阀组前宜设环状供水管道。10. 2. 1 系统应设独立的供水泵,并应按一运一备或二运一备比例设置备用泵。10.2.2 按二级负荷供电的建筑,宜采用柴油机泵作备用泵。 10.2.3系统的供水泵、稳压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方式。采用天然水源时水泵的吸水口应采取防止杂物堵塞的措施。10.2.4每组供水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2根。报警阀入口前设置环状管道的系统,每组供水泵的出水管不应少于2根。供水泵

56、的吸水管应设控制阀;出水管应设控制阀、止回阀、压力表和直径不小于65mm的试水阀。必要时,应采取控制供水泵出口压力的措施10.3.1 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高位消防水箱,其储水量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消防水箱的供水,应满足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和喷水强度。10.3.2不设高位消防水箱的建筑,系统应设气压供水设备。气压供水设备的有效水容积,应按系统最不利处4只喷头在最低工作压力下的1Omin用水量确定。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设置的气压供水设备,应同时满足配水管道的充水要求。 10.3.3 消防水箱的出水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止回阀,并应与报警阀入口前管道连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