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环境污染_第1页
专题15环境污染_第2页
专题15环境污染_第3页
专题15环境污染_第4页
专题15环境污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向一环境污染1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环境污染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水污染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影响工业生产、人民 生活,危害人体健 康,破坏生态,影响 动植物繁殖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 放、建污水处理厂、合 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 环保意识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 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 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 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 加重大气污染危害人畜健康,污染 土壤、水体、生物, 腐蚀建筑物节约和提咼能源利用效 率,开发新能源;发展 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 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 加强绿化等固体 废弃 物污染人类在二常生活中排放 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 产活动排出

2、的生产垃圾污染大气、水体、二 壤,占用耕地,影响 环境卫生,危害人类 健康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 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 等2.酸雨干扰人们的正常生 活和工作,损伤听 力,诱发各种疾病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 制,接受者的保护(1)来源:工业生产释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酸性气体。niH!i!(2)吸收:植被覆盖率低。(3)气象条件:降水多及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危害:酸化殖,乃至大量死亡;土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地酸化,造成养分流失,使二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腐蚀树木,影响树木生长,造成大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

3、桥梁、港口设施和文物古迹的损坏。3赤潮(1) 水体富营养化。湖面一水花或水华、藻花,海 西一赤潮。(2) 形成过程:工农业生产的废水、生活的污水含 有氮磷营养元素大量排放,大量进入水体中,藻类大 量繁殖,遮蔽水体,使水体缺氧,加之水生生物死亡 的腐殖质增多,水质恶化,湖泊沼泽化。(3) 危害:遮蔽阳光,使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藻类本身有毒,自己生长繁殖及死亡分解需要 大量氧气,导致鱼类缺氧、中毒死亡;危及人类身体 健康;导致湖泊沼泽化;影响海洋、湖泊、航运业、 旅游业的发展。,、大气污染1 .污染物:粉尘颗粒、有毒气体、光化学烟雾。2污染原因(1) 自然原因: 气象条件: 气温低,或出现

4、逆温,对流运动弱;风力微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降水少,不利于大气污染 物的沉降。 地形条件: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尘。(2) 人为原因:工业废气、农业农药、交通尾气、 活排放、工业、3影响危害(1) 破坏大气环境: 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等。(2) 危及生物生存。(3) 腐蚀各种事物。(4) 危害人身健康。4防治措施(1)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2)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不断的监督管理。行。(3)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风能等清洁能源;绿色出行;限号出(4) 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减少污染物 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5)

5、具体措施: 使用清洁能源;清洗煤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 技术 (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提高生产工艺 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 发展公共交通;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 减少交通拥堵。 加强污染气体的净化; 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加强城市绿化 (吸收),提高植被覆盖率。 回收利用: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覆盖阻挡;对地面的垃圾进行洒水、覆盖、遮挡。 区域联合:跨区域的需要加强区域联合进行解决。、水污染1污染原因 :排放多,吸收少,净化弱。(1)自然原因自净能力:水量(水域)大小、气温高低、流动快慢、水草多少、与外界水域交换的程度。(2) 人为原因:工业污水:无节制或处理

6、不到位、不彻底的排放。生活污水: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垃圾、粪便。 农业污水:被化肥、农业等污染的农田退水或随雨水入河。2影响危害(1) 影响饮用水安全、危及人身健康;(2)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3) 导致水污染,造成水资源缺乏。 3防治措施(1)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2)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不断的监测、管理;(3) 严禁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关停相关污染企业;(4) 降低排放的毒性废弃物;(5) 重复利用、循环利用;(6) 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进行废水的回收利用;(7) 提高工艺,净化污水,少排、不排废水;(8) 完善城市的净化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9) 搞好城市绿化工作

7、;(10) 引水调水,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11) 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固体废弃物污染1污染原因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 (可回收 的和不可回收的 ),废弃物中可能析出污染气体、 污水, 从而污染大气、水体、2影响危害(1) 污染大气; (2)污染水源; (3)污染耕地 (土壤 );(4) 占用土地 (耕地 );(5)影响人类身体健康。3防治措施(2)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加强不断的监测、管理;(3)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1)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生,如自带绿色购物袋, 减少一次性筷子、餐盒的使用等;(4) 尽量回收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5) 焚烧法

8、(发电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填埋法、堆 肥法。、湿地1形成条件(1)纬度高,或者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2) 地势低洼;(3) 来水丰富;(4) 多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3破坏原因 湿地萎缩、湿地污染(1)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冰川退缩,水量减少。(2) 人为原因:环境污染、围湖 (海 )造田、围海养殖,填海造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排水 开荒、各种建设占用、植被破坏造成的土地荒漠化。4影响危害气候恶化、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减弱;旱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

9、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生物种类减少;矿化度升高,水质变坏。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停止围垦、退耕还湖或还沼、还林;疏通河道与湖泊;严禁各种 建设占用湿地资源;流域上游建设水土保持林;引水 入湖;严禁污染排放;治理污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 区;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严禁森林、草地 破坏等。四、沙漠化1形成原因F旱;动力条质疏松,多疏(1)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件:多大风;物质条件:植被少,土 松沙质沉积物。(2)人为原因:人口激增(根本);过度樵采(最主要方式);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2影响危害

10、、儿。(1) 造成土地肥力退化,影响农牧业生(2)造成土地裸露,形成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3) 掩埋村庄、道路、各种交通线及水库和灌渠, 影响经济的发展。(4)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气候干旱,湿地萎缩等 ); 生物多样性减少。(1)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 (绿洲区 ):改进耕作制度和灌溉技术, 推 广节水农业,培育耐旱品种。牧区:减少水井的数量。干旱区:加强水资源上、I合理分配。NIR!1!(3) 具体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最有效的措施)I绿洲外缘:封沙育草;n绿洲前沿:乔、灌木结合;m绿洲内部: 建设农田防护林网; 保护好现有植被, 严禁采伐植被。工程

11、措施:设置沙障工程。草方格沙障法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防止铁路或农田被 风沙侵袭和掩埋;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于固沙植被的成活。还有石方格沙障法;建设阻沙工 程高立式挡风墙(4)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放牧;适度开垦;退耕还林、退耕还牧(草);建设人工草场。(5) 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推广省柴灶(6) 工、矿建设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五、水土流失1形成原因(1)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地形: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土质:质疏松,或岩石破碎。(2)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陡坡开垦;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造成的植被破坏严重。2

12、影响危害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 影响农 湖、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蓄洪调洪能力减弱,进而诱发洪涝灾害;形成沟谷,破坏土层结构,影响交通和耕;涵养水源少,水资源缺乏;影响航运;水质变差,水生生物减少。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平整土地,改坡为梯,HE禁陡坡开垦;也可以修建鱼鳞坑或蓄水池, 减少流速, 起到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沟谷处打坝淤地 (建坝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形成肥沃土地;减少下游洪涝灾害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修建排发生;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植作物,缓解人地矛盾,水渠等水利设施;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模式;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等。、亠六、壤

13、 (次生 )盐碱化1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海上升,海水倒灌。大水漫灌或只灌(2) 人为原因:不排;或者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围垦养殖导致 的海水入侵 (海水倒灌 )。2影响危害河水、地下水、湿地咸化, 盐度上升,水质恶化,影响生产生活用水,影响人类身体健康;附近表土盐碱化,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减少;腐蚀各种建筑设备。旱季利( 1 )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拦水、防渗等。科学灌溉;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用井水灌溉,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盐分降低; 同时可增加地下水蓄水容量,有利于缓解夏季洪涝灾 害;严禁过度开采地下水,合理进行围垦养

14、殖。种、(2) 农业改良措施:改良耕作,轮作、间种套等高播种;地膜覆盖。(3) 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碱耐盐植物和牧草,植 树种草。七、石漠化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地形崎岖,坡度陡;降水量大 且集中;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薄。(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陡坡开垦 )、不合理的农业结构; 过度开垦与过度放牧;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开矿、建厂、修路等各 种建设。2影响危害造成土地退化,耕地减少,影响农业产量与质量,缩小人类生存发展空间。壤移置搬迁 (喀斯3治理措施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严 禁陡坡开垦和过度砍伐;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 严格管理,恢

15、复自然植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转 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 (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 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 );生态移民;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 当经济补贴 (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 ),解决农民的生活性。吸引社会力量,用粮、用柴等问题, 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 (如手工业、 第三产业等 ),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 植被。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 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某区域生物入侵的分析思路1形成原因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性强,耐性强,入侵潜力大;外来物;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对资源的竞争能力强,能抗干扰,且干扰后恢复能力强;缺乏天敌;当地利用的较少。2影响危害HE(1)会挤占其他物种的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资源, 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2) 会减少其他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分。(3) 会妨碍其他物种的生长,导致物种结构变化。(4) 直接或间接影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公布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方法清除或控制其繁殖;(3) 把外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