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阅读鉴赏整理汇总_第1页
小说的阅读鉴赏整理汇总_第2页
小说的阅读鉴赏整理汇总_第3页
小说的阅读鉴赏整理汇总_第4页
小说的阅读鉴赏整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小说情节1、概括情节(结构思路)什么时地 什么人(主要从主人公的角度) 什么事 结果影响等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一般而言,一个场面一个情节)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情节叙述方式与作用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

2、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平叙的方式有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3、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便于抒发情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

3、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4、情节安排的评价A 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B 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C 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D 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E 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F 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标题、反复出现的句子。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因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5、

4、线索的作用: 结构上,结构清晰、紧凑; 人物形象上,丰富、突出人物形象; 揭示、丰富、深化主题 双线结构,暗线有丰富人物、深化主题、展示广阔时空等作用。6、小说中某个情节的作用【思路】主要从三方面考虑:结构上(呼应上文某个情节、为下文某个情节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上(突出了人物的某方面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上(怎样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丰富文章内容(补充了什么情节、有哪些丰富的含义)效果上(读者层面)A 小说开头(重要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句段结构上的作用: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开门

5、见山、点明主旨,总领全文、领起下文) 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a设疑法(悬念法):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b写景法: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心情、性格,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暗示社会环境,再现自然风光等。B 中间句段结构上的作用:照应,埋下伏笔、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过渡(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领起下文,突转、巧合、对比、抑扬C 结尾句段结构上的作用:深化主旨,呼应,含蓄委婉、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余味无穷,(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主

6、旨)。出人意料式。(项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突转、巧合、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补叙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式。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令人感伤式。(药杜十娘)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上,突出人物性格、形象;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增强悲剧色彩。大团圆式。(柳毅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7、,耐人寻味。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7、 反复出现句子的作用: 结构上,线索、呼应; 内容上,突出主旨、强化情感等;修辞上,强化情感、韵律美等。8、重要语句的含义: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主旨义(情感义)。二、揣摩人物形象、性格与作用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

8、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注意作者或文中人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2、 描写人物常用手法:(1)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2)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环境对人物的衬托,尤其社会环境影响人物的身份地位,为人物打上时代的烙印;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评述)突出人物。(3)、对比等。3、形象与性格:(1)分析性格特点:是指一个人在对人、对事、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热情或冷漠等。若答成“命运不幸”“

9、人生坎坷”等就不恰当了。(2)分析形象特点:既包括性格,还指人物的外貌、气质、嗜好、地位、阶层、职业、身份、经历、处境等非性格的因素。策略 : a.立足作品描写 b.准确概括特点,一般不少于三个 c.举例说明,即用原文材料证明观点 d.先主要特征,再次要特征4、人物的作用:(1)主要人物: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等;主题上,反映社会现实、寄托情感,凸显作者写作意图,带来某种启示等。(2)次要人物:人物形象上,展现自我形象,衬托主要人物;结构上,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主题上,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主题;环境上,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3)“我”的作用:叙述者:线索作用,将情节串联起来; b见证者/亲

10、历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之感; c参与者:若作为作为次要人物出现,有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d代言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便于抒发情感使。5、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对人物: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对情节结构,预示情节发展,推动情节发展;线索,铺垫,构成对比;引起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对环境:营造氛围,创设美感、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对主题: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3、 环境描写:1、 常见题型: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

11、环境描写。2、 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气氛。 奠定情感基调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有时作者选取与人物心境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而展现人物的心情,以“乐景”写“哀情”为“反衬”。比如祝福),暗示人物命运。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3) 环境描写整体而言:指向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

12、间、地点、背景,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指向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线索、勾连情节;指向人物: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性格;体现人物身份、地位;暗示人物命运指向主题:情景交融,象征意蕴,揭示或深化或暗示主旨。3、 表述格式: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4、 场景描写作用: 给全篇定调 渲染氛围、营造意境 引出人物出场 揭示人物性格作为一种象征5、 细节描写(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13、作用:情节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上:展示人物性格、形象、心理 主题上:表达情感,深化主题,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等 环境上:6、 景物描写的手法:(1) 描写角度:时空角度(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感官角度(两种以上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正面、侧面角度(主要看有没有侧面衬托)(2) 描写方法: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白描、细描 (3)各种修辞(对比、比喻、拟人、夸张) (4)其它表现手法(渲染、象征)四、标题:1、标题的含意(如何理解):表面含义 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 主旨义(情感义)。2、标题的作用:内容上:点明时间

14、地点 创设故事背景 渲染环境氛围 表明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 体现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如智取生辰纲) 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某种个性化特征,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手法上:双关(既指,又指)、象征、比喻(如,荷叶母亲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赞扬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结构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线索(如背影),贯穿全文。效果上(读者层面):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五、小说的多主题性1、【思路】小说主要通过人物自身的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对人物的作用来表现主

15、旨,但常常具有多主题性,它们都是作者的情倾向。(1)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看小说的主题;(2) 从作品的典型事件看出社会的普遍现象;(3) 从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4) 找对象明方向,多角度思考主题。2、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3、概括作品主题的一般答题模式:小说通过写,刻画出了形象,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引发了现象/性格/情感/思考。6、 语言鉴赏品味1、 思路:从用词的选择,句式长短、整散的选

16、择,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角度思考2、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3、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鉴赏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化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4、鉴赏语言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a. 从修辞格角度分析。b. 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 整句散句的运用善用长句(叙述清楚完整);善用短句(精炼、紧凑、活泼);善用整句包括排比、对偶(音韵和谐、气势贯通);善用散句(错落有致、自

17、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音韵和谐,具有典雅美,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等)C.从词语角度:动词形容词(准确、精炼、生动、形象、传神),叠词,反复(突出强调、感染力)等 叠词好处:生动形象,富有绘画美; 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 突出某种感情色彩 ;富有建筑美d. 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 口语:诙谐幽默,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地方色彩浓厚,给人亲切的感觉,具有生活情趣。 书面语:较为正式,庄重典雅,严谨周密等。e整体的语言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5、效果:语言运用

18、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语言服务于人物,服务于主题,服务于读者的感受。用词特点(富有表现力):考虑叠词(音韵美),动词(准确、生动),形容词(形象、生动)结合内容,举例说明4、句式的特点:善用长句(丰富流畅);善用短句(精炼、紧凑、活泼);整句包括排比、对偶(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美)5、语言风格:(豪放洒脱、朴实自然、轻快明丽、简洁凝练、含蓄蕴藉,华丽典雅,轻柔婉转)6、音韵美叠词、反复、整句、对偶,押韵7、语体色彩书面语(文言文):庄重典雅;口语、

19、方言:生动活泼,地方色彩浓厚,具有生活情趣。七、鉴赏捕捉写作技巧可能出现的题型: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明确各种描写(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的特点和作用。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八、阅读写作涉及的表达技巧汇总(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分类】(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20、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线索】时间线索、事件线索、感情线索。(2)【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描写按内容分:【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

21、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角度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点面结合(具体与概括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按角度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侧面

22、描写: 人物烘托、景物烘托、事件烘托描写按特征分:【细节描写与白描手法 】【细节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白描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如湖心亭看雪用 “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就是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

23、雪图!(3)【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4)【议论】议论是对人或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见解主张,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论证的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证的

24、方式】 立论、驳论【论证的方法】a、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b、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c、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e、引用论证(理论论证),具有权威性,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化内涵;富有文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按逻辑思维分,包括

25、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5)【说明】是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成因、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二)常用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并提、互文、反语等。(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

26、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源源不断”。(2)【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如“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4)【设问】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

27、,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反复(重现)】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7)【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8)【对偶】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

28、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9)【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10)【通感】就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11)【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白居易的“主人下

29、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13)【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反语】反语就是用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表示讽刺的反语: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屡血痕抹杀了。 实在是标致极了;又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语:几个女人有一点失望,也有一点伤心,各人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但是:反语的表里意思是相反的;双

30、关的表里意思是相关的。(三)【狭义的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融情于景 、直抒胸臆、以动衬静 、对比衬托 、联想想象 、寓情于景 、渲染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虚实结合、抑扬手法、白描手法、借古讽今、设置悬念等。【象征手法】如 “红豆生南国”(相思王维)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托物言志】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借景抒情】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柳永)【叙事抒情

31、】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借物喻人】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再别康桥徐志摩)【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以动衬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对比衬托】对比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衬托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联想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寓情于景】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王维)【渲染与烘托】渲染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写登高之所见闻。天高气爽,风声猎猎,峡中哀猿长啸,江渚清水环绕,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群鸟迎风飞翔,诗句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