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化学教案(第一至第三章)_第1页
实用化学教案(第一至第三章)_第2页
实用化学教案(第一至第三章)_第3页
实用化学教案(第一至第三章)_第4页
实用化学教案(第一至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化学教案(第一至第三章)第一章 原子结构 化学键本章的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三部分。本章的重点:1、原子组成、化学键的基础知识;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递变规律。本章的难点: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排布规律;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第一节 原子核 同位素一、 原子核 (1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质量数(a)和azx的含义;2、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对元素、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理解。复习提问:1、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 2、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导入新课:

2、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就是本节所讲的内容。教学内容:1、原子的构成:原子包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又包括质子(带正电核)和中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一个原子而言)2、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核数。3、相对原子量:用12c的1/12作为原子量标准。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例题一:azx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a-z核外电子数=z azxn+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a-z核外电子数=z-n azxn-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a-z核外电子数=z+n例题二:1、 2311na 质量数=

3、23质子数=11中子数=12核外电子数=11 2、5626fe3+ 质量数=56质子数=26中子数=30核外电子数=23 3、199f- 质量数=19质子数=9中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课堂练习:1、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阴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 b )a、2(x+n) b、2(x-n) c、2x+n d、 2x-n2、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b,其阳离子b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b的质量数为: ( a )a、2(x+n) b、2(x-n) c、2x+n d、 2x-n小结:作业:p5-6 1、8、二、 同位素(1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的

4、概念。教学重点: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同位素、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理解。课前复习:二价锰离子有32个电子,质量数为55的锰原子里中子数为: ( d )a、34 b、25 c、30 d、2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科学实验证明,一类原子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这类原子是我们本节要讲的内容。教学内容: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氕、氘、氚各为一种核素。3、 同位素:那些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因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同

5、一位置,所以互称为同位素。4、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和电子云的概念,明确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规律;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 1 20 号元素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会根据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思想。 科学品质: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科学态度教育。 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问题。 重点、难点 电子云概念;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

6、律; 1 20 号元素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运动着的物体,如: 【软件演示】 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飞行的炮弹;围绕地球作高速运转的人造卫星;遨游在浩瀚太空的宇宙飞船 它们的运动和原子核外电子这样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有什么特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何规律?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观察软件演示的各个运动物体的动画画面,思考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 通过栩栩如生的动画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学

7、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板书】 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设问】 核外电子的运动和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软件演示】 宏观物体运动和核外电子运动的区别: 1宏观物体运动速度和核外电子运动速度相比可忽略不计。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软件演示的有关核外电子和宏观物体相对比的数据,比较宏观物体和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 观察、分析表中数 领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明确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不同之处,培养辩证思维的思想。 运动物体 运动速度( km/s) 汽车 0.03 炮弹 2.00 人造卫星 7.8

8、0 宇宙飞船 11.00 氢原子核外电子 2200.00(约为光速的1) 2核外电子运动范围和宏观物体的运动范围相比可忽略不计。 乒乓球的直径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范围 410 -2 m n10-10m 3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和宏观物体的质量相比可忽略不计。 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 9.1110 -31 kg,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 【提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于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运动速度很大,运动范围又很小所以它和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不同。我们们法描述电子的运动轨迹,也无法指出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它在空间所处的位置。 【过渡】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软件演

9、示】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 结合软件,思考如何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讨论】 怎样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讨论后回答: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这个极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而出现在离核远处,时而出现在离核近处,没有固定的轨道。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 电子的绕核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是不是说电子绕核运动没有规律? 【举例】 日常生活中,蜜蜂在某一朵花附近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东,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但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蜜蜂在花朵附近出现的次数比在

10、远离花朵的地方大得多。 【解释】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这个极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而出现在离核远处,时而出现在离核近处,我们不能精确测定或计算出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但是能从理论上统计出它在原子核外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投影】 氢原子核外电子云示意图。 倾听,领悟。思考如何正确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生活实例中初步认识化学本质。 将抽象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现出来后,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总结】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各处出现的结果,好似一团 “带负电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

11、,电子出现机会多的地方,这团“云雾”就显得浓密些,在电子出现机会少的地方,这团“云雾”就显得“疏淡”些。这团“带负电的云雾”被形象地称为“电子云”。 结合投影,理解电子云的概念,并复述电子云的概念。 在老师的帮助下,真正认识核外电子运动本质,形成电子云的概念。 【板书】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不同。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不同的电子在核外运动时离核的距离相同吗? 思考并猜想:能量不同的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时,离核的距离是不同的。能量低的电子由于核对它的引力较强,只能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则在离核远的

12、区域运动。 【讲述】 科学上形象地把能量不同的电子运动的区域称为电子层。离核最近的称为第 1电子层,也叫k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称为第2电子层,也叫l层;由里往外依次为第3,4,5,6层,也叫m,n,o,p层等等。这样不同能量的核外电子就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 倾听,领悟。 由提问引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板书】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设问】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哪些规律? 【软件演示】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总是从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起,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如:h和he的原子核外分别有1和2个电子,这1和2个电子就排在第一个电子层里。请画出

13、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每个电子层只能容纳一定数目的电子,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只能容纳2n 2 个( n为电子层数)。即k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l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而第3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请判断元素 3 l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展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使之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新规律,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1 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请判断 19 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判断后回答:

14、应该是( a)。 判断后回答:应该是( a)。 判断后回答:应该是( b)。 通过分析、判断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投影】课堂练习 1请画出质子数120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质子数为13,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是( )。 ( a)符号:al 结构示意图: ( b)符号:al3+ 结构示意图: ( c)符号:al 结构示意图: ( d)符号:al3 + 结构示意图: 3k电子层和m电子层电子数目 相同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利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画出 1 h 20 c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对2、3、4题作出判断。 同桌学生互评。 帮助学生在感知、再现、

15、思考、概括、记忆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电子层结构和氖原子相同的-1价阴离子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为( )。 思考、辨认、判断。 思考、辨认、判断。 通过学生的辨别,使他们掌握原子、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不同。 【总结】 实际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远比以上三点要复杂得多。我们只要求掌握以上三点规律。但要 注意:以上三点规律是相互联系的,必须同时遵守。 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 【作业】 课本第 128页第1,2题。 【随堂检测】 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原子的符号是( )。 ( a)n(b)b(c)p(d)al 2

16、l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相同的+1价阳离子的符号是( )。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已知x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n,x 2- 离子和 y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原子的质子数为( )。 ( a)n+1(b)n+2 ( c)n+4(d)n+5 46 有 a x n+ 和 b y m- 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b-a=n+m(b)a-b=n+m ( c) b-a=n-m(d) a+b=n+m 检测学生对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附 1 : 课堂练习答案 1 (略) 2 ( d ) 3 ( c ) 4

17、 ( b ) 随堂检测答案 1 ( a ) 2 ( c ) 3 ( d ) 4 ( b ) 第三节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一、 元素周期律(1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2、掌握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性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复习:1、下列关于电子云的叙述正确的是( b)a、 电子云是带负电的云雾b、 电子云是指电子运动时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c、 电子云密度大的区域电子多d、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中运动的轨迹2、写出钠、磷、钾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式。导入新课: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对研究元素的化学性质

18、有着重要意义。本节将探讨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教学内容:1、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各种元素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是有规律的。(1) 从h到he,只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从1个增加到2个,he达到外层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2) 从li到ne,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从1个增加到8个,ne达到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3) 从na到ar,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从1个增加到8个,ar达到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4) 18号以后的元素,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同样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情况,只不过增加的情况要复杂一些。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

19、间隔而基本重复出现前面情况的现象叫周期性。2、 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1)310号元素,从活泼金属li过渡到最活泼的非金属f,以ne结尾。 11-18号元素,从活泼金属na过渡到最活泼的非金属cl,以ar结尾.(2)前8种元素(310号)与后8种元素(1118号)的最高价氧化物及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3)从化合价看:310号元素和1118号元素(氧、氟除外),最高正化合价都是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从+1价递增到+7价,而负化合价从-4价递增到-1价,结尾的ne和ar的化合价为0。(4)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同样具有每隔一定数

20、目的元素重复由大逐渐变小的规律。3、 元素周期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课堂练习:1、从11号元素钠到17号元素氯,下列各项中按顺序递减的是:( d)a、最外层电子数 b、最高正化合价 c、元素的非金属性 d、原子半径2、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号元素的以下问题:(1)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3)最高正价和负价绝对值之差等于4的是 。小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特别是和外层电子排布有关。既然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那么元素性质必然

21、呈周期性变化。作业:1、元素的哪些性质具有周期性的变化?2、元素周期律的意义是什么?二、 元素周期表(1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结构、性质、位置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三者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元素的结构、性质、位置的相互关系。复习:元素的哪些性质具有周期性的变化?导入新课:本节将学习元素周期表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忆口诀)七横十八纵,三短加三长,第七尚未满,有待我们装;七主分两边,七副中间站,零族排末尾,八族括三纵;镧锕单独列,每系占一格。3、 周期表中元素性

22、质的递变规律(1) 同一周期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第三周期为例:*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递增到8个*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由+1逐渐增加到+7,而负化合价从第四主族开始,由-4增加到-1,最后一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稀有气体,化合价为0*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缩小。(2) 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小,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大,则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非金属性依次减弱。课堂练习: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5,其气态氢化物中r的质量

23、分数为82.35%,r的原子核内由7个中子,则(1) r为什么元素?(2) 推断r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 推断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小结:作业:p2627 1、7、10。第四节 化学键和分子的极性一、 离子键(1课时)教学目标 与要求:知识技能: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 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 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 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 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

24、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固体和水的样品。 【设问】 1食盐是由哪几个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氯化钠?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水分子? 思考、回答: 食盐是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猜想。 宏观展示,引入微观思考。 从原子结构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 【引言】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

25、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 领悟。 从宏观到微观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键 【讲解】我们知道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想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温度高达 2000,它的分解率仍不到1,这就说明在氢分子里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领悟。 为引出化学键的概念做铺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如果要破坏这种作用就需消耗 436kjmol的能量。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两个原子间,也存在于多个原子间。 【板书】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引言】根据构成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不同,我们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

26、价键等类型,现在我们先学习离子键。 分析概念的内涵及关键词: “相邻的”、“强烈的”。领悟 培养学生准确严谨的科学态度。 【板书】二、离子键 【软件演示】 【提问】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分析、叙述当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带正电,氯原子得到了钠失去的电子,成为带负电的氯离子,阴、阳离子的异性电荷相吸结合到一起,形成氯化钠。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从原子结构入手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本质,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组织讨论】 1在食盐晶体中na + 与 cl - 间存在有哪些力? 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

27、中和呢? 【评价】对讨论结果给予正确的评价,并重复正确结论。 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1阴、阳离子之间除了有静电引力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2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达到了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所以所谓阴、阳离子电荷相互中和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 加深对静电作用的理解,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用 “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问题。 【小结并板书】 1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记录后在教师点拨引路下分析离子键的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路】成键微粒: 相互作用: 成键过程: 【讲述】含有离子

28、键的化合物就是我们初中所学过的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的盐、碱、低价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它们都含有离子键。 【设疑】要想形成离子键、就必须有能提供阴、阳离子的物质,那么哪些物质能提供阴、阳离子呢? 【讲解】不是只有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才能形成离子键,如铵离子与氯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钠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 阴、阳离子。 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分析回答出活泼金属提供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提供阴离子。领悟。 加强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突破难点。由个别向一般的科学方法的培养。 深入掌握离子键的形

29、成条件,理解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引言】从上可以看出原子成键是和其最外层电子有关,那么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呢?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化学用语 电子式。 【板书】 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举例并讲解】 原子电子式: hna 离子电子式: na+ mg2+ 【投影】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s br br - s2- 领悟。 理解。 领悟。 总结电子式的写法。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非金属阴离子电子式要做到 “二标”即标“ ”和“电荷数”独立完成: 初步掌握原子及简单离子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引言】用电子式

30、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原子之间是怎样结合的以及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键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3用电子式表示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举例并讲解】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设问】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与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有何不同? 【指导讨论】请同学们归纳小结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注意事项。 请其他组对上述发言进行评议。 【评价】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正确评价,并注意要点。 根据左式描述其意义。 领悟各式的含义及整体的含义,区别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和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的不同,并与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领悟书写方法。 讨论。 一个小组的代表发

31、言: 1首先考虑箭号左方原子的摆放,并写出它们的电子式。 2箭号右方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写时要注意二标:标正负电荷、阴离子标 。另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3箭号左方相同的微粒可以合并写,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写。 4在标正负电荷时,特别要注意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通过分析比较,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讲清重点做准备。为突破难点做准备。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重复要点。 【投影】课堂练习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过程 的下列各式,其中正确的是( )。 逐个分析对、错及错因。正确为( c)。 强化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达到熟练书写;同时培养学生

32、认真观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 结合学生总结,加以完善。 【作业】课本第 145页第1、2题,第146页第3题。 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内容。 训练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 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 c)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 d)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bacl 2 naf mgs k 2 o 3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ab 2 型

33、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 ab 2 的形成过程。 考察本节所学概念。 考察本节重点掌握情况。 针对优秀学生。 附:随堂检测答案 三、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2课时)教学目标 与要求: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概念;通过对几种简单非极性分子结构的分析,了解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揭示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化学现象。 科学品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合作、进取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抽象思维,向学生进行由微观到宏观

34、、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方法的渗透。 重点、难点 :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 1什么是共价键? 2下列物质中(放投影),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学式是_(填序号)? ( a)naoh(b) nacl(c)nh4cl ( d)h2s (e) cl2 ( f)hcl ( g)co2 ( h) na2o 回答: 1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2d,e,f,g。 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知识。 【引入】已知 h2s、cl2、 hcl、co2 的分子中均存在共价键,这些共价键的种类是否相同?这些分子是否有极性?这是本

35、节课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板书】 第二节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思考,记笔记。 置疑引入,激发创设问题意境。 【设问】 h2和 hcl都是靠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其共价键是否相同呢?请同学们从结构入手,按投影片中的提示,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一段、第二段。阅读完毕后,请按四人一组分别进行讨论。 【投影片 2】 1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一段、第二段内容。2按投影片提示进行讨论。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项目 实例 h2hcl h2hcl 特 征 组成 同种原子 不同种原子 原子吸引电子对能力 相同 不同 共用电子对位置 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

36、子一方 成键原子电性 不显电性 aa 显电性 ab 结论 非极性键 极性键 【小结】请学生阐述各组讨论的结果,并 视情况给以追问和补充,加以引导。 每组选一名学生做中心发言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补充。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展示】用复合投影片展示讨论结果。 【板书】一、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请学生 举例说明什么是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极性键:h2o、h2s、co2 、 nh32非极性键:cl2、 o2 、 n2回答举例:记笔记。 通过举例巩固所学概念,渗透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 规律的教育。 【投影片 3】反馈练习:下列物质中,1 含离子键的物质是( );2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

37、); 3含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 )。 ( a)kf、(b)h2o、(c) n 2、( d) f 2、( e)cs 2、( f)cacl2、( g)ch4、( h)ccl4、( i) br 2、( j) ph3分析思考后回答: 1(a)、(f) 2(c)、(d)、(i) 3(b)、(e)、(g)、(h)、(j) 及时反馈,掌握本堂课所学知识。 【设问】某些分子中的共价键无极性,其分子是否一定无极性?某些分子中的共价键有极性,其分子是否一定有极性?既然共价键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之分,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七至八页,并结合投影片的提示,分组进行讨论。 思考,带着问题阅

38、读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的有关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展示】 co、2 ho2、h 2的分子模型,请同学们传看。 【投影片 4】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观看思考并讨论填写下表:纳、总结的学习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类别 非极性分子 极性 分子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定义 电荷分布均匀对称的分子 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 特征 共用电子对 不偏移或对称分布 偏移,不对称分布 电荷分布 对称 不对称 分子空间构型 对称 不对称 实例 h2、 cl2、 co2、 cs2hcl、 h2o、nh3 等 请学生代表发言,用复合投影

39、片将 讨论结果映出。 代表发言,其余补充、修 正。 记笔记。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已学的共价键构成的多种构型分子,按照投影片中的提示,分别举例填写,从中把握规律。 投影片 5 分组讨论并填表。 填下表 通过设问,创造思考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种类 构型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 n2 、 h2 hcl、hbr 三原子分子 co2 、 cs2h2o、h2s 四原子分子 nh3 、 ph3 五原子分子 ch4 、ccl4 请学生发言并补充和修正。 【讲述】 1四原子分子中的非极性分子 bf 3 、 bcl 3 的对称结

40、构(用投影片展示它们平面三角形对称结构); 2五原子分子中的极性分子ch 3 cl的四面体不对称结构。 代表发言,其余补充或 修正。认真听讲并记笔记。 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和表达 【讲述】以上从理论上探讨了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这个结论是否属实呢? 这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 的科学态度。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 1】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30ml蒸馏水,夹在滴定管夹上,并在滴管下方放一个大烧杯。打开活栓,让水缓慢下流如线状。把摩擦带电的玻璃棒或塑料棒接近水流,观察水流的方向有无变化。 【实验 2】用ccl4代替水,做上述实验,观察有

41、何变化。 观察、思考。 【引导】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描述:实验1 水流发生偏移;实验2 ccl4液流不发生偏移。原因是:由于 h2o为极性分子,而ccl4 是非极性分子,当电场存在时,h2o发生偏移,ccl4 不发生偏移。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和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布置作业:课本第八页第一题和讨论题。 代表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学习体会。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随堂检测】在下列物质中: 1含离子键的物质是_;2含有共价键化合物的是_;3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是_;4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是_(填序号

42、)。 ( a)cl2 、( b)nal、(c) h2s、(d) co2、 ( e) cacl2、(f) n2、(g)ccl4 、( h) na2o、(i) nh3 、( j)hbr 附:随堂检测答案 1 ( b )( e )( h ) 2 ( c )( d )( g )( i )( j ) 3 ( d )( g ) 4 ( a )( f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本章的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 2、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3、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本章的难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理论解释。第一节、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摩尔

43、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掌握摩尔概念,理解物质的量跟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结构微粒之间的关系,摩尔质量跟分子量或原子量之间的关系及区别,并能熟悉地进行它们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 摩尔概念以及有关摩尔的计算。 教学难点 摩尔的概念。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物质的量 一、课题引入 如: c + o 2 = co 2 + q ( 1 )、先说明物质见的反应不是按等质量或等体积反应,而是按一定的微粒数比相互反应。 ( 2 )、说明微粒极小,极轻,参加反应的微粒数又极其庞大,无法一个个计算或称量。(一滴水含有十五万亿亿个水分子) 为了方便,就必须采用一个把粒子数目与可称量的物质联

44、系起来的物理量,即“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的 7 个基本单位之一) 二、讲授新课 为了纪念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 1971 年 10 月第十四届国际计量会议规定: “ 12 克 碳c 12 原子中所包含的碳c 12 原子的个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12 克 / 1.993*10 -23 = 6.02*10 23 个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 、如果某一种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构成这种物质的基本微粒,这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就是 1 摩尔。 2 、物质的量:是表示某种指定物质含有构成这个物质基本微粒的多少,并且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作为微粒的计算单元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 口述: 1 摩 c

45、 原子、 1 摩 cl 原子、 1 摩水分子、 1 摩氧分子、 1 摩 na + 、 oh - 所含的微粒数。 由此可知: 任何 1 摩尔物质,基本单位不管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或其他微粒,都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构成这种物质的微粒数。(即: 6.02*10 23 mol -1 ) 反之亦然: 某种物质的基本单元数为 6.02*10 23 个,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 注意: 1 摩氧原子(原子两字不能省) 1 摩水分子(分子两字不能省) 练习: 1 、 1 摩尔水中有多少个微粒?是什么微粒?微粒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这些水中有多少个氢原子?相当于多少摩尔氢原子?氧原子? 2 、含有 9

46、.03*10 23 个二氧化碳分子 , 相当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 ? 3 、“ 0.5 摩尔氢气含有 3.01*10 23 个氢原子”这句话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怎样说才是正确? (二)、摩尔质量 1 、摩尔质量: 1 摩尔某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克 / 摩尔 6.02*10 23 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数出物质中所含的微粒个数,而只能称取或量取它们的质量或体积。从“摩尔”定义可知: 12 克碳c12 所含的原子个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6.02*10 23 个),即为 1 摩尔,也就是说 1 摩尔碳c 12 的质量为 12 克。 结论: 1 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

47、,数量上等于该种物质的相对原子量(或分子量) 求出: 1 摩尔 p 、 nh 3 、 co 、 cuso 、h 2 o 、质子的质量?(学生一起回答) 2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 物质的质量 / 摩尔质量 = 物质的量 例1:90 克水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90 克水中有多少摩尔水分子? 解:水的摩尔质量是 18g.mol -1 所以,水的物质的量 = 90 克 / 18( 克 / 摩尔 ) = 5 摩尔 例2: 90 克水中有多少摩尔氢原子? 98 克磷酸中有多少摩尔氢原子?多少个磷原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由上题可知: 90 克水中有 5 摩尔水分子 因为, 1 个水分

48、子中有 2 个氢原子 所以, 1 摩尔水分子中 2 摩尔氢原子 因为,磷酸的分子量是 98 ,磷酸的摩尔质量是 98 克 / 摩尔 所以, 98 克磷酸中有 1 摩尔磷酸分子 又因为 1 个磷酸分子中有 3 个氢原子, 1 个磷原子, 4 个氧原子 所以 98 克磷酸中有 3 摩尔氢原子, 6.02*10 23 个磷原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4 摩尔。 由此可知:对同量的物质,当指定微粒不同时,物质的量的数值可以是不同的。 与学生一起讨论: 物质或微粒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 物质的质量 微粒数目 有多少摩尔氢原子 36 5 克 hcl 36.5g/mol 1mol 36.5g 6.02*10 2

49、3 1mol 340 克 h 2 s 34g/mol 10mol 340g 6.02*10 24 20mol 1 7 克液态 nh 3 17g/mol 0.1mol 1.7g 6.02*10 22 0.3mol 9 03*10 22 个 nh 4 + 18g/mol 0.15mol 2.7g 9.03*10 22 0.6mol 总结: 1 、物质的量:物理量 摩尔:是一种单位 2 、两个基本关系式,即可知微粒数及质量如何求物质的量。 作业: 51 页: 2 、 4 、 5 、 6 、 7 、 9 、 11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 (2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50、、 理解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 理解质量作用定律的意义及适用范围4、 通过实验巩固关于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理论解释复习:1、 摩尔质量的概念?2、 什 么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导入新课: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怎样使一个进行锝较慢的反应变快,怎样使一个进行锝较快的反应变慢?这些都涉及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用v表示。 vi=c/t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5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当其他外界条件相同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增大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会减小反应速率。 v=kcca(a)cb(b)(2) 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力影响反应物的浓度,因而影响反应速率。增大压力,反应速率增大,降低压力,反应速率减小。(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很复杂。一般化学反应在反应物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小。(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显著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5)其他影响因素:如固体粒子直径、搅拌、光、x射线、激光等。课堂练习:p5758 1、2、3、4、5、6、7

52、。小结:作业:p5759 15、16、17、18。第三节 化学平衡(2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基本概念2、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 掌握浓度、压力、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4、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初步掌握化学平衡计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以及浓度、压力、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化学平衡的移动复习: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2、 质量作用定律的数学表示式是什么?教学内容:1、 可逆反应:几乎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到底的反应。不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可以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2、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状态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v正=v逆。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注意: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3、化学平衡常数:任何一个可逆反应aa+bb cc+dd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平均浓度幂的乘积与反应物平均浓度幂的乘积之比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kc=cc(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