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_第1页
《故乡》教学设计_第2页
《故乡》教学设计_第3页
《故乡》教学设计_第4页
《故乡》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乡哈尔滨市萧红中学 宋阳一、 教材分析故乡是初中教材的传统篇目,离学生的生活较为久远,加之对鲁迅的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本课作为第五册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力图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研读,让学生对故乡,对鲁迅的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二、 学情分析在被流行歌曲,卡通人物充斥视听的今天,学生对鲁迅这样的文学大家知之甚少,对其作品提不起兴趣,更难领略其中的奥妙,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走进故乡,走近鲁迅。三、 设计思路1、 教学目标了解故乡所描述的一段旧中国的历史,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的作品。2、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讨作品的主题。3、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4、 学法指导研

2、究性学习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发散探究、发现探究“点”1 讲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方法。2 阅读呐喊自序,探究鲁迅小说创作的目的。3 探究语言文字的表达规律。4 创意朗读,读法交流。第二课时多元探究,明旨达意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提出问题从小说的特点、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表现手法、语言的精妙性、主题的深刻性等方面探究。2设置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给别人设置问题。十分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十五分钟,小组探究,集中问题十五分钟,上交问题,全班共同筛选。3布置作业:将同学提出的问题整理、下发,各小组课下研读、探究。第三课时自主探究,深入研讨1针对难点,合作学习。2课外延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探究作品的文化

3、内涵。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绘画:画什么? 板书:怎样写? 诗歌、三句半、对联:写什么?课本剧:选取怎样一个片段?不能从头演到尾。小论文:针对某一点谈看法,谈感悟。下发助读材料(呐喊自序孔乙己、社戏(一)教参中提供的有关资料)提供参考书目,运用网络信息,查找需要的资料。成立研究小组课下研读时间是一周,一周后,用一堂课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第四课时 故乡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课(一) 导入在中国近现代文坛中,鲁迅是一位可以“大写”的文学家,他的小说,世人评价极高。记得茅盾曾说过:“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十多篇小说几乎是一篇

4、有一篇的形式。”最近,我们拜读了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那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作者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思索也久久萦绕我们心头。经过近两周的分组学习,课下研读,各小组都跃跃欲试,要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鲁迅这篇小说的理解,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乡,走近鲁迅。”(二) 感知一篇文章,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图画,我们班近十名小画家们组成了绘画小组,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研究成果。有请组长孙征同学。我们小组经过认真地研读课文,决定从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人物形象入手,体现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从大家上交的二十多幅作品中,我们选择了四幅呈现给大家。(崔嘉)少年闰土月夜刺猹图(王洁睿)麻木的中年闰土(

5、孙征)青年杨二嫂,中年杨二嫂。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紫色圆脸(丰满) 脸色灰黄,皱纹很深头戴小毡帽 眼睛红肿颈上银项圈 破毡帽,薄棉衣红活、圆实的手 手粗笨、开裂,像松树皮生机勃勃的小英雄 老实、贫寒受尽生活磨难的木偶人闰土的变化体现了一个旧中国普通农民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的挣扎。 青年杨二嫂 中年杨二嫂 年轻漂亮,坐着 凸颧骨、薄嘴唇 两手搭在髀间(招牌式的姿势) 豆腐西施 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的变化体现了一个城乡小市民生活的艰辛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为了生存的不择手段。请大家评价他们的作品 (肯定优点,提出不足;哪幅最好,好在那?哪幅应该在哪修改)1 缺少神似 中年闰土要再苍老些,眼神态度自卑、谦

6、恭,一脸麻木(抽烟好像挺自在)最好闰土拿着香炉、烛台 麻木,寄希望于神灵 2 (画面的动态感欠佳) 杨二嫂塞着手套,拿着狗气杀,自私贪婪同学们的建议绘画小组作参考。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插图,大家看它描写的是哪个情节:(请大家参照书上的内容为这幅画配上画外音) “我”看到童年的伙伴,忙迎上前去“阿!闰土哥,你来了?”闰土的脸上现出欢喜和悲凉的神情,分明地叫到:“老爷!”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水生,给老爷磕头这是第五个孩子,没见过世面,躲躲闪闪的”你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破毡帽、极薄的棉衣、瑟缩着、提着少一点东西?和我们同学的画相比,还是技高一筹,我们还有待努力。而且它赋予画面以情节

7、,画面的含义就丰富了。也许你脑海中还有很多生动的影像,但苦于绘画的本领有限,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课下我们可以找一找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画册,插图,影视作品的剧照,看看和你的想法是否一致。(三) 通过绘画小组的同学的作品,我们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表演小组的同学还要让小说的情节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他们会怎样演绎这部作品呢?组长:我们根据小说的内容改编了一出同名的课本剧。编剧:谢嫒雯、王子茜、张翀、尤佳楠、汪碧玉 剧中人物:少年闰土周宏亮 中年闰土詹志鑫 青年杨二嫂梁禹 中年杨二嫂谢钟瑶 少年“我”张群 中年“我”肖宇星 买客姜运哲、宋易卓 母亲郝冰冰第一幕旁白:这是江南一座美丽的小镇,

8、我的家就在镇上一条热闹的大街上,在我家斜对面的豆腐店里终日坐着一位漂亮的杨二嫂青年杨二嫂:豆腐,卖豆腐罗,又白又嫩的豆腐!顾客甲: 走,陪我买块豆腐吧!顾客乙: 买那玩意干什么?昨天刚吃完。顾客甲: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豆腐店有个漂亮的老板娘,人称“豆腐西施”。顾客乙: 原来是这样呀,不早说。走,进去看看。青年杨二嫂:呦,两位来了,买块豆腐吧。这豆腐是又香又滑,保你这回吃了,下回还想来。顾客甲: 好,好,来两块。(掏钱)青年杨二嫂:好喽,您拿好。两位慢走,以后常来啊!(排出钱)太好了,又赚了5文!旁白: 她家的豆腐一向卖得很好,每天来买豆腐的人都络绎不绝。但我所向往的却是好友闰土眼中那个神奇的世

9、界。(闰土奋力向下叉)少年迅哥儿:闰土哥,你捕到了吗?少年闰土: 嘘,别出声。猹这畜生伶俐的很。你一刺它,它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很难抓的。少年迅哥:原来捕猹这么难呀!少年闰土:爹可是捕猎高手。要是他在的话,准能抓倒它。少年迅哥:是嘛。那闰土哥,你带我去捕鸟吧!少年闰土:现在不行,须下了大雪才好。在沙地上扫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我就把系在棒子上的绳子一拉,那可什么都有了。少年迅哥:真的!快点下雪吧!下了雪就能捕鸟了!少年闰土:你要是夏天来这里好玩的就更多了,海边什么贝壳都有第二幕旁白:在外面的世界辗转漂泊了二十年,我终于又回到了这片土地,

10、但这萧索的荒村还是我时时刻刻念着的故乡吗?中年杨二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哈!这模样了!胡子都这么长了!中年我(茫然):这位是中年杨二嫂:呦,不认识了?你小时侯我还抱过你呢,还真是贵人多忘事。母亲: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吧,她就是斜对门漂亮的豆腐西施。中年迅哥:哦,没忘,没忘,原来是杨二嫂呀。中年杨二嫂:你可算记起来了。迅哥儿,现在你阔了,有什么破烂木器不要了就搬我那去,我们小户人家用的着中年迅哥:我哪有阔呀,我还须卖了这些,再去中年杨二嫂:哼,你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大轿,还说不阔?哎,真是越有钱,便越一毫也不放松,越一毫也不肯放松,便越有钱(边说边走,四下看,把桌上

11、手套揣兜里,下场)旁白:二十年不见,真实物是人非了,不知他怎么样了。(闰土上场,我和母亲先闲聊关于闰土的事,看见他后,停一会)中年迅哥:闰土哥,你来了!中年闰土(停顿一会):老爷母迅哥亲:你怎么这会客气起来,先前不是哥弟相称吗?还是照旧,叫迅哥儿中年闰土:哎呀呀,老太太真是那时是孩子,不懂事,对了,水生,快过来给老爷,老太太磕头(回头找),这孩子,又跑哪去了?中年迅哥:哎呀,快别这样母亲:他准是出去玩了,你还管这些礼节干什么?快来看看这些东西,我们也带不走,你捡几样吧中年闰土:也好对了,冬天没什么东西,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尝尝。中年迅哥(对视一会儿):这好吧,我收下,你近来怎

12、样?中年闰土(摇头):哎,非常难,六个孩子虽都会帮忙,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迅哥和闰土边走边说,下场)母亲(摇头):也真难为他了,赶上荒年,孩子又多,吃的都不够,又兵荒马乱的,他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旁白:我就这样别了故乡和故乡的人。夜晚,我躺在船上。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剧 终同学评价表演杨二嫂形象的争议:主创人员解释为什么要把青年杨二嫂创作成这样的形象?71段凭借自己的劳动,凭借自己的美貌来生活,无可厚非。当她失去了美貌,又由于社会

13、的变迁,无法靠劳动养活自己的时候,只好练就了一口灵牙利齿,能要就要,能讨就讨,能偷就偷。通过表演小组同学的演绎,我们再次看到了,曾经是鲜活的、生动的人,二十年间,一个变得麻木得可悲,一个变得泼悍得可恶。使他们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仅仅是岁月的无情吗?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总结: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瓜分,贫苦的中国农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层层剥削,层层欺压。经济极端贫困,精神麻木不仁,一个刺猹的小英雄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只会摇头,说不出苦的木偶人;而长期的被侮辱,被损害,长期的生活艰辛的磨难,已经把漂亮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一个尖酸、刻薄、庸俗、势利的

14、小市民。(四)绘画小组的同学让我们认识了小说中的典型人物,课本剧的表演真的让我们把这篇小说记在了心底。我们再来看看研讨组推荐的几篇小论文,看看对故乡,对鲁迅,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在他们宣讲论文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对某位同学所讲的内容产生疑问,或者有更好的要加以补充,请随时记下来,等他讲完后可以提问、交流。组长刘奕含:我们小组在同学上交的论文中经过认真的评选,和老师共同商量选出了一等论文十五篇,精选其中的四篇供大家交流,下面就由我和于晓彤、王苏毅、张成同学分别来汇报。(下发论文)一言难尽说“闰土”于晓彤时光如梭,岁月飞逝,在二十年后“我”与闰土再带着各自的辛酸相聚时,他的身体中已经失去了当年那个活

15、泼的、跳动着的生命。在他沧桑皱纹下的嘴巴,也如他生命一样干涸了。一声“老爷”加上一声无奈而充满了敬畏之情的叹息,被一长串的省略号带过,闰土的内心是兴奋的,然而封建礼教与多年重压下的苦涩,便是死死封住了他的嘴巴,使他对“我”的思念深深埋在了心里。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像大牢笼一般地囚禁了闰土,也囚禁了千千万万贫苦农民的心。由此,那一层“厚障壁”隔在了两颗带血的心中间,而心中的隐隐呐喊声,又有谁能听得到呢?“啊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麻木的他缓缓蠕动着嘴唇是孩子时可以平等对待,而“懂事”了,又成了不会表达自己感情,说话唯唯诺诺的“木偶人”,其中深意只有让读者从省略号中来反思了

16、。“非常难,又总是吃不够”闰土断断续续的叙述中隐含了多少艰辛,他能说会道的本领已消失殆尽。让我们想想少年的闰土吧,是他让“我”认识到了除“院子里四角的天空”外,还有一个更为深远而神奇的世界。那些夹杂在他滔滔不绝语言中的省略号,更是让我们意犹未尽。那个手持银叉,项戴银圈,一脸神气地站在瓜田里的小英雄,哪去了?而现在站在“我”面前,一脸沧桑的老人,是闰土么?也许其中演变的苦涩过程,真的一言难尽了。相似的景物,不同的心情 刘奕含鲁迅的小说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其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在故乡中看到这样的一段“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我突然想到社戏中

17、也有一处景物描写,它是这样写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是我还以为船慢。”两处景物、景色是那样的相同,同是在船上,同是看着窗外的连山向后退去,但令人感觉两次的景物似乎相同中带有许多不同,仔细一看,原来作者的心情不同。在故乡中,“我”在精神上是孤独的,“我”渴望寻求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但他得到的,却是杨二嫂尖刻的嘲讽以及闰土“老爷”的称呼。当时“我”的心情是凄凉、痛苦的。在这种情况下黄昏中的青山都是灰灰的颜色,没有朝气,作者的辛酸之感完全浸在这句简单而又含义深刻的话里了。而社戏中“我”终于获得了没有大人陪伴去看戏的权力,高高兴兴地去

18、看戏,就连黑色的山峦也像兽脊似的静中有动,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有生气,我也随着船的波动,心旷神怡,心情得到放松,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慰。原来,语言可以这样精妙,相似的景物,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字斟句酌,意韵无穷王苏毅在自序中,鲁迅总是说自己写的小说不像小说,只是为了唤起民众。可我认为,他的小说却是非常优秀的。尤其是词语的斟酌和使用更是堪称一代典范。当“我”刚入故乡时,便见“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里的“横”字便是鲁迅运用的一个出色的动词。这一个“横”字,便把故乡那凄凉的景色尽露无遗。与这个“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个词,“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这里的“捏”字,是突出了闰土那“轻轻”

19、的行为,这个“捏”字亦可换为“拿”“握”,但如果真的换了,却显不出闰土的小心的意味了。再看这样一句描写。“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里的“飞”字,可以说用的是非常精妙,用了拟物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再者,就是一个“闪”字,这是“一幅神异的画像闪进了我的大脑”。这个闪字,突出了这幅画像出现之快,犹如闪电一般,从而让人了解到闰土在“我”的记忆中的深刻。动词对突出人物形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开两脚”这里的一“搭”、一“张”,非常有力地把一位尖酸自私,夸张的杨二嫂摆在了我们面前。由其是这个“张”字,把杨二嫂的厌烦又增加了一分。好的动词可以为文章起到

20、画龙点睛的作用。看鲁迅先生的字斟句酌,更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对比中体现变化 张成读过故乡之后,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小说中景色、人物的对比,运用的十分巧妙。记忆中的故乡是美丽的,回乡之前对它充满了向往,而回乡之后,却发现故乡的景色是如此的萧条。记忆中的闰土是一个紫圆脸、头戴小毡帽,项戴银项圈的天真活泼的小英雄,而现实中的中年闰土却是一个脸色灰黄,眼睛红肿、凄凉、迟疑对生活麻木不仁的木偶人,回忆中我和闰土的关系是那么的亲密无间,和现在我们之间却被一座无形的墙封建等级制度隔膜起来了。回忆和现实之间的反差是如此之大,大的如此骇人,大的让“我”都无法接受。二十年间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呢?作者只是简单的做

21、一下比较吗?不是的,作者是希望以这样的比较来揭示当时的社会形态和人民的生活情况。社会怎样?是一个军阀各霸一方,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动荡不安的黑暗社会。人民又怎样?被封建等级严重束缚,收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重重压迫,生活日益贫困,已变得麻木不仁了。鲁迅用对立,一个十分常见的写作手法就表现了社会的变迁,人民的苦难,使人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封建主义的黑暗,足以证明语言大师功底的深厚和那令人不得不敬佩的才华。请大家来点评:1 *于晓彤同学抓住了省略号的使用,来谈闰土形象的塑造,非常地巧妙,我的论文中谈的也是闰土,但我就没有找到一个太好的角度,感觉写得非常多,说得还不透彻。(他在写作方法上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一

22、定要选好一个突破口,面面俱到会让人感到没有重点。)*同样是语言描写,闰土是断断续续,有苦说不出,而我注意到文中另外一个人物杨二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喋喋不休,话语中为什么也有很多省略号?(是吗?大家看看书。46段、52段)*省略了很多诬陷别人的话,讨东西的理由,更突出了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小市民形象。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鲁迅小说中还有很多典型人物,比如:孔乙己、阿Q、祝福中祥林嫂他们 个个形象鲜明,鲁迅塑造人物主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2 *刘奕含同学提到的相似的景物,不同的心情其实这一课还有一处,我们讨论过的两处“深蓝的天空中圆月的图景”,一次出现在我的回忆中,明朗愉快的气

23、氛,烘托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热爱;一次出现在结尾我离开故乡的想象中,体现了我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也要细心地体会。)3 *文中还有许多比较经典的词语体现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的,比如把杨二嫂比喻成“圆规”,把闰土说成“木偶人”都非常形象。4 *王苏毅这篇文章里,列举了一些鲁迅先生用得比较好的动词,但这样的词在文章中毕竟只占少数,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倒觉得鲁迅先生并不是一个非常注重文采的作家,他更注重作品的内涵,如文中59段的句子“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终于”“分明”两个词都用得非常普通,但却体现了闰土见到我由喜悦到自卑的过程,以及我听到他叫“老爷”的震惊

24、。还有文中87段,“我现在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话说得都很普通,但我们只有深刻了解文章的内涵才能把握它的含义。(有不同的意见,他说鲁迅先生不太讲究用词,更注重内涵。大家怎么看?)(鲁迅先生的文章的确没有很多华丽的词藻,但鲁迅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注重内涵的同时,他的语言功底还是非同一般的,而且和他极其认真的写作态度是分不开的。我们下发助读材料中,有一篇小说孔乙己,我们初四会学到,它最初发表在1919年新青年杂志上,编入文集时,鲁迅先生又作了很多修改,这些修改既有大到整句话的增删,也有小到一个字、词、甚至一个标点的改换。我们来看

25、这样一处改动,原文是这样写的:“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吃喝。”修改之后,把吃喝改为坐喝,坐既与短衣帮的站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二者地位的差别,也形象地写出了长衫主顾喝酒时的悠闲自在。”鲁迅先生的字斟句酌可见一斑。)5 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故乡情景的前后变化对照,反映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对照,反映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我”和闰土前后关系的对照,反映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于逾越。*闰土前后的巨大变化(小英雄木偶人),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照(豆腐西施圆规),“我”的生活变化(小少爷谋食者)他们三个人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三个阶层,贫苦农民城市手工业者知识分

26、子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窘迫,反映黑暗社会病入膏肓;闰土与杨二嫂两个典型的对照,(作者在故乡中塑造的两个典型人物贫苦农民的代表闰土,小市民的代表杨二嫂,他们两个之间有没有对比?生活的态度,为人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闰土的同情,对杨二嫂的憎恨? (麻木张扬) (忠厚、老实、善良尖酸、刻薄、势利)*“憎恨”谈不上,偷走的东西并没有要回来。痛心、无耐。) *“我”和闰土的关系与宏儿和水生关系的对照,反映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小时亲密无间,长大却隔了厚障壁;文中还有一对伙伴,他们小时如何,将来又如何呢?)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对故乡,对鲁迅,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五)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同学们都没有正面涉及,

27、书后练习为我们列出了这样四种理解,你如何来看?(讨论)1 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2 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3 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4 渴望理想的人与人关系(怎样的关系?消除等级观念。仅仅是这样吗?还是像闰土那样缺吃少穿,还像杨二嫂那样讨人家东西。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主题再引申一步呢?希望宏儿和水生有新的生活)1对新生活的强烈的渴望和憧憬。怎样体现? 希望的图景,路的比喻。2 旧中国广大民众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的挣扎。怎样体现挣扎? “我”闰土、杨二嫂三个人生活的变化。 3 对旧中国社会愚昧、贫穷、落后的剖析。故乡的变化,人变,景变,根源?作者在文章中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种种病态,揭示病痛的目的是什么?以

28、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以唤醒像闰土一样麻木的广大民众。这就是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的促使自己弃医从文那张照片,(日俄战征期间,一个中国人被当作俄国的侦探,被日军斩首,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神情麻木。)这张照片唤醒了沉睡的的鲁迅,作者在故乡中的“呐喊”,是否也唤醒了沉睡的国人呢?文中的“我”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除了以上汇报的三个小组,我们的板书小组,对联小组也上交了很多优秀作品,邱子薇同学编写了一段三句半,顾卓新、陈健男同学还为我们写出了宏儿和水生后传,总之,这次对故乡的研究性学习,同学们都抱以很高的热情,每个人都有很有收获,回去以后我们要举办一个“故乡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展”,展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故乡为我们打开了了解鲁迅的一扇窗子,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在我们班掀起一股研究鲁迅的热潮,同学们除了阅读鲁迅的小说以外,还可以看看他的杂文、散文、诗歌,下学期,我们召开一个“鲁迅专题研究”的报告会,希望你能有更大的收获。教学反思 新课程,给学生创造了一片研究学习的空间,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