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避难硐室初步设计方案_第1页
煤矿避难硐室初步设计方案_第2页
煤矿避难硐室初步设计方案_第3页
煤矿避难硐室初步设计方案_第4页
煤矿避难硐室初步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能源有限公司避难硐室初步设计方案xxxxxx科技有限公司二0一0年十二月xxxx能源有限公司避难硐室初步设计方案法 人 代 表:总 工 程 师:项目负责人: 二0一0年十二月附 图 目 录号图纸名称图号比例备注1硐室地质地形及地面总布置图c113-1031:2000新制2硐室平面图c1136-109-11:20新制3硐室机电设备布置平面图c1136-1091:20新制4硐室断面图c1136-1111:20新制5硐室仪器设备布置图c1136-163-11:20新制目 录目 录1前 言1第一章 设计依据.4第二章 矿井概况.5 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6第二节 巷道情况.7第三节 采取布置与

2、采煤方法.11第三章 避难硐室设计参数.12第一节 避难硐室基本参数.12第二节 氧气储备量.13第三节 氧气需求量及有害气体计算.14第四节 避难硐室规模.15第四章 避难硐室基础工程设计.17第一节 避难硐室工程量计算.18第二节 避难硐室工程要求.19第三节 避难硐室工艺及参数.20第四节 避难硐室施工措施.22第五章 避难硐室的设备选型计算.23第二节 避难硐室设备计算.23第三节 避难硐室管路的附属装置.24第四节 避难硐室管路敷设的基本要求.24第六章 避难硐室工程.24第一节 避难洞室位置及硐室建设.24第二节 避难硐室设备及管路安装.25第三节 硐室供电.26第四节 硐室监测监

3、控.27第五节 硐室安全技术措施.27第七章 维护和管理.30第八章 硐室图纸.31附件:1. 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清册;2. 概算书。前 言我国煤矿的自然条件较为复杂,为提高煤矿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减少因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加强煤矿技术管理,保证煤矿安全工程的投入,预防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救护规程和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xxxx能源有限公司要建设安装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是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的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空间,对外能够

4、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也是煤矿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提高煤矿本质的安全度和安全管理水平,保护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我单位受xx能源有限公司的委托,对该矿-370大巷避难硐室建设项目进行初步设计,避难硐室的建设是一项预防性的基础工作,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xxxx能源有限公司是低瓦斯矿井,开采时间长,随着开采的延伸,巷道延长,-370到工作面距离1.3千米,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及规定,需建设避难硐室。该矿积极探索煤矿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措施和手段上采取了

5、“三个转变”:有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由措施型向工程型转变;由被动防御向积极预防转变。树立超前管理、超前治理、超前防范意识,建设安装避难硐室解决煤矿安全问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为煤矿预防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xxx能源有限公司位于罗庄区黄山镇境内。一九八五年九月建井,2007年技术改造为15万吨/年,矿井分两个水平开拓(-140、-370水平),矿井安排7个采掘工作面,矿井三量平衡,采掘接续正常。采用立井开拓,主井进风,南北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采矿设计规模为15万吨/年,目前开采深度在-370左右。为了避免今后煤矿安全和预防工作中出现被动,因此决定建立一套

6、矿井避难硐室。 从目前看,xxxx能源有限公司建立避难系统不仅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而且在山东省地方煤矿中首属第一家,以前没有先例,工程带有很大的风险性;但是让我们感动的是xxxx能源有限公司的领导们,目光长远,不为眼前利益所驱动,决定在临沂矿区闯出一条煤矿安全预防治理的新途径,做到煤矿长治久安。本设计是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山东煤矿设计院设计的xxxx能源有限公司煤矿安全设计说明书,设计人员通过对井下实地勘察,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的相关资料,并结合现场勘测取得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编制成本设计方案。 本方案由于受设计时间限制,其深度与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相

7、比,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建设和安装施工过程中完善、补充相关内容,落实有关安全技术及管理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 本次设计工作中,得到了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鲁南分局支持和关心及xxxx能源有限公司和青岛磐石生命科技密切配合,在此一并感谢! 本次由设计组集体完成。受设计人员经验和水平限制,本次设计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第一章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6、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7、煤矿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定8、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9、煤炭工业设计手册1

8、0、煤炭工业设计基础.11、矿山设备安全设计导则1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3、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14、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15、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16、山东省市有关政策、文件及要求。17、xxxx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该矿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上对照图和其它有关资料。18、xxxx能源有限公司设计委托书。第二章 矿井概况一、 矿井基本情况xxxx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位于罗庄区黄山镇境内。一九八五年九月建井,一九八八年十月投产,年设计能力9万吨,2007年技术改造为15万吨/年,现有员工500余人,矿井分两个水平开

9、拓(-140、-370水平),全矿共安排7个采掘工作面,矿井三量平衡,采掘接续正常。采用立井开拓,主井进风,南北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通风方法为抽出式。2010年矿井核定通风能力为49.1万吨/年。矿井开采煤层有二层煤和三层煤,二层煤为烟煤,三层煤为无烟煤,瓦斯涌出量低,矿井连续五年瓦斯鉴定均为低瓦斯矿井。主井安装2米(2jk-2/11.5)绞车一台,负责全井下的提升任务,井下-140、-370水平使用2.5吨和5吨电瓶车运输,各采区下山采用1.6米绞车、jd-55、jd-40调度绞车提升。一水平中央泵房安设200d-43*6水泵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另一台检修备用。矿井总排水能力在

10、560m3/h.矿井实际正常涌水量在50m3/h,最大涌水量85m3/h。井上设有6kv变电所,安装2台变压器,由株柏和汤庄35kv输电线双路回供电。变电所已全部更新了新型高压开关柜,井下设中央变电所和2个采区变电所,形成上、下供电网,井上井下已全部到达了双回路供电。2.1矿井概况1、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xx公司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黄山镇安头村北,东靠205国道,西邻临张公路,黄山镇至李庄镇公路经过矿区,北距临沂市区25km,南距xx县城35km,矿区坐标为东经118103411823 09,北纬34 49 5734 53 2。2、气候条件井田东临黄海之滨,西北倚泰沂山区,雨量较丰富,气候较湿

11、润,属温暖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农业生产。(1)气温:最高39;最低-16(2)封冻期:12月10日到次年1月11日(3)降雨期:7-8月份,最大降雨量382.5mm,最小降雨量184mm(4)风向:冬春季节所谓东北风,风速2.4-3.1m/s,夏秋季节多为东南风,风速小于冬春季。3、井田地形地势井田内地势平坦,地表绝对标高+53m左右,西北略高于东南,井田西南边界附近有黄山,绝对标高+153.1m 4、地震 井田位于我国东部的地震带郯庐断裂带上,据1976年国家地震局公布的地震烈度图,本井田为9度以上。1868年曾发生过8.5级地震。5、井田内小煤矿情况原黄山煤矿二、三号井

12、,已与1999年停产关闭。中间有f1大断层,与现在开采矿井没有任何联系;东部为煤田的下部,没有矿井开采;矿井北邻临沂市凤凰岭煤矿,以第八勘探线为界,各留50m煤柱;边界线清楚,无纠纷,无越层越界现象。矿井南邻临矿集团株柏煤矿,中间有一条落差200m的大断层。边界线清楚,无纠纷。6、井田边界井田范围以第8勘探线为界,南至f23大断层,东部边界为f9,西部边界为f1大断层。井田面积为5.199平方公里。7、矿井储量情况截止2010年底,矿井地质储量256.3万吨,矿井可采储量120万吨。8、矿井瓦斯赋存情况矿井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00m3/t,绝对涌出量为1.94m3

1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5.64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57m3/min.9、煤层自燃倾向性煤科总院重庆分院2006年作的xx公司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指出:采自2煤层21604面的煤样具有二类自燃性,采自3层煤31212平巷的煤样不自燃,矿井从未发生过自燃。10、煤尘爆炸性煤科总院重庆分院2006年作的xx公司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指出:2煤层、3煤层为烟煤,有爆炸性,2层煤爆炸指数为26.56;3层煤为28.34,为无烟煤时无爆炸性,爆炸指数仅为7。11、煤层及顶底板岩性xx公司主要开采2层煤和3层煤,2层煤顶板为砂岩,3层煤顶板大部分为岩浆岩。12、地质构造情况地层走向近南北

14、,两端和断层附近有偏转和扭曲现象,倾向东,倾角28-48,大多在30-37之间。断层较发育,主要是近南北走向断层,而且多是低角度断层,落差大,延展远,还有近东南向高角度正断层和逆断层,构成了本井田复杂地质条件。井田内共有24条断层,其中走向14条,斜交10条,按落差大小划分,50m以上的有13条,50m以下的11条,其中f23打断层位井田南部边界,f9为井田的东部边界。13、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地表水系:井田内有武河、沂河流过,武河为沂河分洪道,流向西南,经本井田入江苏省,该河水量及水位受分洪闸的控制, 1957年7月19日最大分洪量为3380m3/s,水位标高为+55.001m.含水层:本井田主

15、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流沙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第三层石灰岩,第十层灰岩,本溪组第十四层灰岩和奥陶系石灰岩。第四系流沙含水层广布整个井田,覆盖各系地层之上,厚度1.0-19.61m,平均厚度8.21m。流沙层底部有卵石层,含水层和卵石层为本井田主要潜水层,受降雨后河流补给,最高潜水为标高+49.55m,最低潜水位标高+47.17m,一般潜水位变动不大,流沙涌水量在400-500m3/h.第三层石灰岩为裂隙溶蚀含水层,全井田发育,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大,0-29.05m,平均厚度9.55m。在浅部(垂深100m以上)属中到富含水层,深部(垂深100m以下)属弱到中含水层。第十层灰岩为裂隙溶蚀含水层,全区发

16、育,较稳定,平均厚度10.08m,该层灰岩浅部裂隙溶蚀发育,深部裂隙减少,裂隙中充填方解石脉,属中一富水层。第十四层石灰岩为裂隙溶蚀含水层,全区发育,稳定,厚度20.15-27.28m,平均24.08m,浅部裂隙溶蚀发育,深部裂隙减少,裂隙中充填方解石脉,属中一富水层。 奥陶系石灰岩为裂隙同时含水层,厚度大,裂隙溶蚀发育,为富含水层。 第八、九层石灰岩经井下实际揭露在浅部(垂深100m以上)裂隙发育,属中一富含水层,深部属弱水层。 2层煤顶板砂岩含水层为裂隙含水层,浅部强风化带内裂隙发育,受流沙水补给,含水丰富,随着深度增加,裂隙逐渐减少,但局部含水丰富。为本矿井主要涌水水源。相邻矿井生产对矿

17、井水的影响:xx公司矿井北邻临沂市凤凰岭煤矿,边界煤柱100m,南邻临沂矿务局株柏煤矿以f23大断层为界,边界相距360m。两矿的生产不会给矿井造成影响。2.1.2矿井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1、开拓方式矿井为立井开拓,三个立井井筒,主井位于工业广场内,用于提升和进风。北风井井筒位于井田北翼,南风井井筒位于井田南翼。2、水平划分井下分为两个水平,第一水平设在-140m,现已回采完毕;第二水平设在-370m,现正开采-370m水平。3、采区划分及巷道布置井下现有采区3个,十二采区、十五采区、十六采区,主要大巷布置在3煤层,井下每一个水平,每一个采区都至少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18、相连接。所有采煤工作面均布置有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另一个通到进风巷,出口高度均大于1.6m。 在用巷道的净断面均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设置安全生产设施的需要,其中矿井主要巷道净高自轨面起均能满足2m的要求,采区上下山和平巷道净高均能满足1.8m的要求,回采工作面出口20m内巷道净高均能满足1.6m的要求。4、采煤工艺采煤方法为走向壁式采煤法,单体液压支柱支护。5、提升系统主井安装2jk-2/11.5绞车一台,负责全矿井下的提升任务,保险装置和深度指示器装设齐全。水平提升采用1.6m绞车,各采区下山采用jd-55、jd-40和jd-25调度绞车提升。6、排水系统井下中央泵房安设

19、2000-43*6水泵三台,矿井总排水能力在560m3/h。现在矿井实际正常涌水量在50m3/h,最大涌水亦不超过85m3/h,能保证井下水的正常排出,每年在雨季来临前进行三台大泵的联合试运转。-370m水平泵房,安装三台d155-30*10排水泵,配备三台200kw电机,敷设两趟排水管及双回路高压供电。7、通风系统矿井设一个主井为提升和进风,两个副井作风井回风。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北风井布置在主井筒以北800m.,地面高程为+57.00m,北风井深76m,安装fbcdz-6no15型主要通风机两台,布置合理,与周围矿井无联通。南风井布置主井筒以南1300m,地面高程为+57.00m,深度

20、为38m,南风井安装bdk62-614型主要通风机2台。矿井总进风量为2286m3/min,矿井总回风量为2397m3/min。目前井下7个采掘工作面全部实现了分区式通风,矿井负压北风井为1400pa,南风井1450pa,矿井总等积孔为1.2m3,矿井通风良好。8、运输系统-140m水平使用2.5吨电瓶车运输,-370m大巷采用5吨电瓶车运输,其他为人力推车。9、供电系统 井上设有6kv变电所,安装2台(400kva、250kva)变压器,由株柏和汤庄35kv输电线双回路供电。井下设中央变电所和2个采区变电所,形成上、下供电网,每年雨季进行电气试验。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型均符合防爆要求,井下三

21、大保护齐全,实现了三专双闭锁,双回路供电。10、矿井通讯办公楼安装有tcla868程控交换机一台,用于井下、上生产调度和行政管理。地面安装桌式电话机38台,井下设矿用防爆电话机15台;另外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已安设到井下各个工作地点。移动电话和程控电话多部,监控室安装了电话录音系统。11、压风系统压风系统采用sa120w型空气压缩机2台,配用电机功率分别为120kw,2010年5月安装,目前运行良好,满足生产需要。、12、除尘系统井下除尘系统齐全,充分利用矿井供水系统灭尘,防尘管路6800多米,各工作地点及主要巷道防尘设施齐全,满足生产需要。矿井共布置2个采煤工作面和5个掘进工作面,分布在矿井在十

22、二、十六采区,采掘部署合理,三量平衡。矿井在职员工526人,特殊工作人员210人,均持证上岗。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合理,人员充足。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营业执照齐全完善。第三章 避难硐室设计参数总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煤矿井下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的要求,结合xxxx能源公司的实际情况,-370避难硐室设计最大避险避容纳人员是55人。一下设备及救护器材按照55人标准配备。第一节 井下避难硐室开凿的位置一、 位置测算书该矿避难硐室应设置在地址构造简单,围岩稳定的进风巷道。尽可能设置在岩层中,-370大巷距工作面980米处,符

23、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的要求。避难硐室应采用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支护;净高不低于2m,深度满足无灾害状态下扩散通风的要求(如果避难硐室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孔或有其他通风措施,可不按此要求),长度根据额定避难人数确定,且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1.0m2。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机构、以形成风障。隔离门不低于反方向风门的标准;隔离门墙不低于防水防爆墙的标准,且具备足够的气密性。本硐室设计最大避险壁容纳人员55人,避难硐室净高2500mm,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长度28970mm,宽2600

24、mm,其中生活硐室,宽2600mm深度22000,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1.0m2的面积。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项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和硐室中部设计各2个单项排气管。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避难硐室应设计12个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分别安装:检测仪器避难硐室外20米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风障。抗冲击压力不低于0.3兆帕,高不小于1.5m,宽不小于0.8m。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隔

25、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或保护距离在避难硐室设计中明确,但至少不得低于200米。避难硐室应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aq1017-2005标准要求。二、硐室供电电压等级及电气设备类型井下供电电压共有660v、380v、127v三种。井下电气设备全部为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三、井下供电电缆井下动

26、力电缆除井底车场使用u-1kv矿用橡套电缆外,其余全部使用uz-xr-1kv矿用阻燃橡套电缆。四、硐室井下照明避难硐室及其附近、-370大巷的交叉点等地点均设固定照明。避难硐室及其附近的照明电源引自井下中央变电所,其他地点照明电源就近引用。照明灯具为dgs35/127n型,照明电缆采用uz-500v矿用橡套电缆。五、接地保护装置硐室保护接地装置应遵照煤矿安全程规第482-487条的有关规定设置。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下于5mm耐腐蚀钢板制成的主接地极。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每个低压配电点、连接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等地点,均应安装局部接地极。所有电器设备的接地保

27、护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极装置,均应与主接地极连成一个总接地网。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总接地电阻值不超过2欧姆。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欧姆。六、监测监控系统 该系统由地面中心站、地面分站及井下分站、电源箱、传感器、信号电缆等组成。进行实时采集与处理、信息传输、超限报警断电、远方控制等,以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监测监控系统应符合mt/t899-2000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的标准要求。监测监控系统的主干电缆经井口房(设有避雷装置),由副井引至井下。电缆采用4芯pryvr39-4*1*1.38

28、型阻燃信号电缆。大巷采用4puyvr-6*2*7/0.52型阻燃信号电缆。硐室内采用4芯puyvr-6*2*7/0.52型阻燃信号电缆。 硐室增加监控系统设备配置情况见表10-5-1。 表10-5-1 硐室监控系统设备配置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分站kfd-36风门传感器kce82检测防爆门状态开停传感器kgt85检测董事设备状态甲烷传感器kj101-452检测硐室内外瓦斯浓度温度传感器kj101-432检测硐室内外温度一氧化碳传感器kj101-432壁挂式气体检测装置1检测避难硐室各种气体七、通讯系统地面通信线网直埋敷设。井下通信经副井井口房安全耦合器,沿井筒敷设两条30对mhya32型矿

29、用阻燃型通信电缆至井底车场电缆分线盒,以保证井下电话用户通信的畅通和安全。 本矿井至附近电信电缆交接箱敷设一条10对电话电缆,以满足对外联系的需要。八、硐室用电参数硐室机电设备年工作日365天,其设备运行负荷率0.8,同时率0.7维修时间内设备需要系数0.84。在停产日期间,设备需要系数0.65,负荷率0.7,同时率0.6。九、硐室供电序号负荷名称电压kv设备数量设备容量(kw)需要系数用电负荷最大设备容量(kw)全部工作全部工作有功(kw)无功(kva)视在(kva)1led照明0.1272氧气生成装置0.1273防爆排气扇0.1274二氧化碳过滤装置0.1275硐室内外检测系统0.1276

30、矿用红外摄像机0.1277隔爆饮水机0.1278安全监控9辅助服务系统十、硐室内氧气需求量计算按照要求井下避难所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供氧量不低于0.5m3/min,氧气浓度在18.5%-23.0%之间,并保证避难所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始终处于不低于100pa的正压状态,同时能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本硐室设计容纳人员是55人,生存时间是120小时,同时,入矿井压风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面罩式供给压风气体,为使避难所防护失效后避难人员能够逃生,避难所内应配备隔绝式氧气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配备数量不低于额定

31、人数的1.2倍。井下避难所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于co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对于co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400ppm/h,保证在额定防护时间内,舱内co2低于1.0%、ch4低于1.0%、co低于24ppm,空气温度不高于35、湿度不高于85%。所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应做真空包装。井下避难所应具备所有内外环仅参数检测仪器(壁挂式多种气体检测装置),至少应对避难所内co、co2、o2、ch4,避难所外的co、co2、o2、ch4、温度等进行监测或检测。井下避难所应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并有通讯方式失效的情况下的信息交流方法;宜采

32、用特殊措施,最大限度保证灾区期间的通讯安全可靠。井下避难所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食品配备不少于5000kj/人天、饮用水1.5l/人天(如果避难所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孔,可以通过钻孔输送空气、食品和饮用水,可不配备)。井下避难所应有清晰、醒目的标示,避难所内应有必要的照明、应有急救箱、工具箱、灭火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避难所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十一、有害气体处理井下避难所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于co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