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 进一步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3. 会用平行线的性质或判定进行推理和计算。4. 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 力。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二)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师生互动法。四、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哪些?(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有哪些?提问意图: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
2、一节内容进行回顾,并 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由学生作答,教师指出其中不足或者错误之处并板书:(大屏幕显示)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与学生一致发现性质定理就是把判定定理反过来说,所以不板书教师作图如右:提问:能否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表示判定定理1呢?教师结合左边的判定定理一步一步讲解板书:T/ 1 = / 2 a/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样的将性质定理3用符号语言表示/ a / b/ 3+Z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评析:复习巩固平行线性质、判定定理,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 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数学语言的规范
3、。教师提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到底存在哪些区别呢?什么时候 用判定定理,什么时候用性质定理呢?学生自主思考,允许讨论,最后请学生回答,教师负责肯定学生的回答中正确的地方并指出回答中错误的地方,最后总结出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板书) 判定定理:角的关系t直线平行其中角的关系是已知的,平行是不知道的,是要被说明的。性质定理:直线平行t角的关系其中平行是已知的,角之间的关系是要被说明的。教师在此的讲解一定要突出重点,讲出其中的区别,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 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课的难点。课堂练习:1、请在括号中填写理由: / B= / 3 二 AB / CE() T AB / CE / A=
4、/ 2 () T AB / CE B+ / BCE二 180() T/ A= / 2 AB / CE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形的的能力,还有对于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理解,能区别其中的不同2、如图,填空: T ED / AC (已知) / 仁/C () TDF /(已知) / 2=Z BED () T AB / DF (已知) / 3二/ () T AC / ED (已知)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新课讲解CED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从结论入手去追溯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到 能使结论成立的原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路点拨:“由因导果”。从要说明的问题入手分析
5、,要得到 AE / BD,只 需/ 2二/ AEB,而要/ 2二/AEB,又需要/仁/AEB,而这个条件我们恰恰可以 从已知条件AC / BD推断出,所以问题迎刃而解。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解:T AC / BD (已知)/仁/AE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T/ 1 = / 2 (已知)/ 2=Z AEB (等量代换) AE / B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题中既有性质定理的运用,又有判定定理的穿插,很好的考查了学生对 这两种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区别两者的效果。课堂练习(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3、请结合图形,根据所给定的平行线填入所需的角,并说明理由。(能否找出 所有的情况) T
6、 AB / CD? /二/ (? T AD / BC? /二/ (? T AE / CF? /二/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形的观察能力,能深层次的挖掘出图形中包含的信息 同时也巩固学生对于“三线八角”的认知4、趣味练习: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A、先右转80,再左转100 0B、先左转80 0,再右转80 0C、先左转80 0,再左转100 0D、先右转80 ,再右转80 0此题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说明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同时也说明,生 活中的一些事我们可以用数学方法解答。要解决此题,必须知道“转弯”到底 是个什么样的数学概念,了解了这个信息后那解决类似问题就容易多了。因此 教师要详细的讲解此处“转弯”的意思。5、探究题:如图甲:已知AB /DE,那么/ 1 + Z 2+Z 3等于多少度?试加以说明。当已知条件不变,而图形变为如图乙时,结论改变了吗?图丙中的/1 + Z 2+ /3+Z 4是多少度呢?如果如丁图所示,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吗?1 + Z 2+ Z3+ / n的和又为多少度?(图甲)(图乙)D(图丙)(图丁)(三)小结本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东承担债务协议书范本
- 经销商商合同终止协议书
- 甲醇燃料灶安全协议合同
- 销售烟气喷淋泵合同范本
- 私人购买企业股份协议书
- 燃气委托执法协议书范本
- 绿化苗木劳务分包协议书
- 网络售货服务合同协议书
- 米糊或米粉批发合同范本
- 食堂财产交接协议书范本
- 基础会计-中职课件
- 小学生防性侵安全知识讲座
-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课件
- GB/T 3211-2023金属铬
- 芯烨xp q200驱动及使用说明机功能设置
- 华为公司渠道政策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三年级数学全册练习题及答案
- 《湖南省医疗保险“双通道”管理药品使用申请表》
- 海利普变频器C系列中文说明书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全集(附答案)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