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介绍.doc_第1页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介绍.doc_第2页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介绍.doc_第3页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介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介绍 摘要:经方非独为外感而设,其治疗内伤杂病亦有良效,临床体会运用经方必须在抓主证、明辨阴阳前提下方能取得满意疗效,并介绍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三则。 关键词:经方;脾胃病;经验 经方配伍严禁,经过千余年临床实践检验,备受医家推崇。不仅适用于外感病,治疗内伤病亦有良效,笔者临床中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疗效满意,兹择数则验案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李某,女,58岁。反复近剑突下隐痛8年余。初起剑突下疼痛作胀,反酸嗳气频频,心电图正常,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萎缩3+、肠化2+、异型增生+、hp3+,行hp根治治疗后反酸稍轻,余症不减,转投中

2、医。来诊时剑突下隐痛,时觉胃胀,嗳气频频,口干口苦,胃纳尚可,大便粘腻,小便如常,剑突下压之疼痛转剧,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略滑。证属湿热中阻、胃气不降。治以化湿清热,斡旋气机,方选小陷胸汤加减,黄连12 g,制半夏12 g,全瓜蒌30 g,炒枳壳12 g,柴胡9 g,煅瓦楞(先)30 g,太子参9 g,炙甘草3 g 7剂。二诊,剑突下隐痛基本消失,食后稍觉胃胀,口干口苦略减,上方加苏梗12 g以增强降胃功效,再进7剂。如此加减调治3个月,已无明显不适症状。半年后复查胃镜:慢性胃炎。病理示萎缩1+、肠化-、异型增生-、hp-。随访一年未发。 按:小陷胸汤见于伤寒论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3、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功能除痰热,开气结。余以该方化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总结其临床适应症必须具备:病位必须以剑突下为主;剑突下有压痛,压痛阴性者不可用之;必须兼有湿热征象。正如成方便读云此则因痰热互结,未成胃实。观其脉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夏之辛温散结豁痰,栝楼之甘寒润燥涤垢,黄连之苦寒降火泄热。此方以之治伤寒亦可,以之治杂病亦可,即表未解而里有痰热者,皆可兼而用之。 2小建中汤合黄土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案 周某,女,82岁。因纳差伴胃脘隐痛3年余来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纳不振,胃脘隐痛。行胃镜检查示胃角胃窦多发溃疡,病理未见恶性病变。长期服用制酸剂,后两次复查胃镜均见溃疡灶未完

4、全愈合。证见纳谷不馨,进食少量半流质,胃脘隐痛绵绵、畏寒喜暖,乏力明显,口干不欲饮,夜寐欠佳,大便努挣难出,小便尚调。舌暗,苔少,脉沉细。证属中焦虚寒、气血两亏。治以温中健脾。方选小建中汤合黄土汤:太子参15 g,炒白芍15 g,桂枝12 g,饴糖20 g,灶心土(包)30 g,黄芩12 g,熟地黄12 g,炒白术15 g,炮附片6 g,阿胶(烊)12 g,炙甘草6 g 14剂。1剂/次,早晚各1次口服。服后胃脘畏寒稍减,仍有乏力,加生黄芪15 g,续进14剂。调治6个月,复查胃镜溃疡已愈合。 按:伤寒论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虚劳里急,

5、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黄土汤温中养血。二者相合温中健脾、阴阳并补,对气血阴阳俱虚者效佳。伤寒明理论谓脾者,土也,处四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荣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脏,是以建中名之焉;健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以胶饴为君,甘草为臣;桂辛热,辛,散也,润也,荣卫不足,润而散之;芍药味酸微寒,酸,收也,泄也,津液不逮,收而行之,是以桂、芍药为佐;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甘辛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是以姜、枣为使。金

6、匮要略论注(黄土汤)以附子温肾之阳,又恐过燥,阿胶、地黄壮阴为佐;白术健脾土之气,土得水气则生物,故以黄芩、甘草清热;而以经火之黄土与脾为类者引之入脾,使脾得暖气,如冬时地中之阳气而为发生之本。 3大柴胡汤治疗胆道结石案 陈某,男,32岁。主诉反复胁肋部胀痛3个月。查b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症见胁肋部胀痛不适,口干口苦,胃脘胀满,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属肝胆气滞、腑气不通。以疏肝利胆通腑为法。方选大柴胡汤,柴胡12 g,黄芩15 g,川楝子9 g,龙胆草3 g,栀子9 g,浙贝母12 g,瓜蒌仁15 g,枳实12 g,生大黄6 g,厚朴12 g,制半夏10 g 7剂。二诊胁肋部胀痛

7、明显减轻,胃胀稍作,仍有口干口苦,加用虎杖15 g,金钱草30 g续进7剂。调治1月余,诸证消失。复查b超正常。 按:伤寒论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合病热实证而设,临床运用必须以少阳证与阳明证并见方可,少阳证见或往来寒热,或胁肋疼痛,或口干口苦;阳明证必须具备大便干或不通,大便正常者用之多无效。医宗金鉴明言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之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也;少加大黄,所以泻结热也;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4体会 经方多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伤寒杂病论为医家必修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其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喻嘉言赞其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