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_第1页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_第2页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_第3页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_第4页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高考一轮复习,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曲线图,三角坐标图,四边形统计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柱状图,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常见的类型有柱状图、曲线图、三角坐标图、四边形统计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3,人口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读图名:图名隐含了统计时间、统计范围和统计对象。例如: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2.看图例、坐标:图例隐含丰富的信息,对统计对象进行进一步分类。利用图例可进行有效的信息提取,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判读和对比分析。理解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注意坐

2、标单位。,3.读数据,析数据。特别注意极值、最值、拐点。曲线的走势、陡缓(变化的快慢)。,4.结合题目,运用原理,进行图表与知识的转换,解决问题。,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例题6.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题,1.曲线图的判读,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第1步:读图名,例题6.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

3、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本题图名隐藏在题干中。这里面有三个信息:统计年限(19782008年)、统计范围(我国四城市)、统计对象(人口变动)。,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第2步:看图例、坐标,本题没有设置图例,四条曲线分别用甲乙丙丁明确标出。 横轴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纵坐标人口迁移差额率的含义,隐藏在题干中。人口迁移差额率大于零,表示该时段以人口迁入为主;人口迁移差额率小于零,表明该时段以人口迁出为主。,例题6.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常见人

4、口统计图的判读,第3步:读数据,析数据,甲城市人口迁移差额率由负值变为正值,且数值不断加大,说明城市人口迁入大于迁出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同时甲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升高,即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人口迁移差额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大因素都在升高,则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乙城市的人口迁移差额率始终为正值,表示人口迁入始终大于迁出,应为人口净迁入区;,丙城市人口迁移差额率由正值变为负值,应该是由人口净迁入区转为净迁出区;丁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是其人口迁移差额率后期为正值并呈上升趋势,说明该城市后期为人口净迁入区,所以其人口增长速度不明确。,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第4步:结合题目,运用原理,进行图表与知识的

5、转换,解决问题,本题涉及到人口增长的两种形式: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结合上述分析,对题目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得出正确答案为A。,(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A,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9,2.三角坐标图的判读,由三个坐标系组成,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 图中数据表示相对量,即“比重” ,不表示绝对量; 坐标图中每个点在三个坐标轴上读取的数值和为100%,(1)三角坐标图的构成特点,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平面直角坐标的判读,如何读取A点的

6、坐标?,(,),如何表示点的位置: 1、过点作y轴的平行线,与x轴的交点上对 应的数就是点的横坐标 2、过点作x轴的平行线,与y轴的交点上对 应的数就是点的纵坐标 有序数对就是点的坐标,x,y,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X轴,Y轴,0,4,X轴,Y轴,0,2,非直角坐标系如何读取点的坐标,三角坐标图读取数据的方法总结: 1.找原点,确定坐标系,找辅助轴。与需要读取某数据的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条坐标轴即为辅助轴。如图1中,要读取X轴的数据,Y轴与X轴原点相交,则Y轴为X轴的辅助轴,Z轴没有与X轴构成坐标系,不是辅助轴。 2. 做辅助轴的平行线:要读取某点在该坐标轴上的数据,可以过这点作辅助轴的平行线

7、,平行线与该坐标轴的交点所对应的数值即为我们所要读取的数据。,图1,图2,Z轴,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例7:读A点第一、二、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40%,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30%,例7:读A点第一、二、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40%,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30%,例7:读A点第一、二、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40%,30%,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2,a.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 b.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不一致)。,c.

8、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甲,0-14岁人口比重:20% 15-64岁人口比重:60% 65岁以上人口比重:20%,例题8.分别读出甲点0-14岁,15-64岁及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另外两边共同表示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读数按照直接坐标系的读取方法读取;自然增长率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 如右图A点出生率大约为47 ;死亡

9、率大约为37 ;自然增长率为10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18,例题9.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 B. C. D.,D,C,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021/4/16,19,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直观地表示了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

10、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人口年龄组划分 0-14岁少年儿童 15-64岁为青年 65岁以上为老年,4.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0,1.读构成.可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重及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2.定类型. 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判断参考:014岁占40%以上,65岁及以上占4%以下 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判断参考:014

11、岁占3040%,65岁及以上占4%7%。 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判断依据:014岁占30%以下,65岁及以上占7%以上,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3.析变化 (1)正常变化。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而转变。,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图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图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2)异常变化: 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2,例题10.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