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技术指引_第1页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技术指引_第2页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技术指引_第3页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技术指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技术指引1、总则为贯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 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我市乡村 群众生活生 产条件、创 造良好的人居 环境,有序开展 “美丽家园、清 洁乡村”活动,指导我市 乡村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 处理路线,结合我 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引。本指引适用于宜昌市范 围内区、县(市)、镇(乡)、村(组 )生活垃 圾的分 类、收集、转 运及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的原 则,以保障公共 环境卫 生,防止环境污 染为宗旨。2、术语及定义1、农 村生活垃圾 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或 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 废物,包括厨余垃圾,废旧的纸类、塑料、 金属、玻璃、织 物,

2、砖石、灰渣等垃圾。2、可堆肥垃圾 指农村生活垃圾中适宜利用微生物 发酵 处理 并制成肥料的物 质,包括易腐厨余垃圾和植物 类垃圾等。3、有害垃圾 指垃圾中 对人体健康或自然 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 质 ,包括农药包装物、废农药瓶、废油漆、废灯管、废电 池等。4、可回收垃圾 指可以再生循 环的垃圾,包括 纸类、玻璃、塑 料、金属、织物等。5、其他垃圾 指在垃圾分 类过程中,除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我市农村垃圾主要以城 乡一体化 处理模式 为主,个别偏远地区 可采用就地 规范垃圾处理模式相 结合。生活垃圾城 乡一体化 处理模式即生活垃圾通 过

3、 “户分类、村收 集、镇转运、县 市处理”的方式,纳入县级 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系统来运作的模式。原则 上适用于垃圾 处理厂周边约20公里范围 以内、与城市间 运输道路60%以上具有县级道路标准的镇(乡)及重 点村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 处理模式工作流程原 生 圾 垃可堆肥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天然堆肥或沼气池资源回收点有害垃圾储藏点一 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垃圾桶一垃圾收集点一转运站无害化垃圾处理场4、户分类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 产、生活过程中对垃圾的初步分 类行为。 农村居民应该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可回收垃圾自行处理给有 偿回收机构,可堆肥垃圾直接 进行堆肥处理,每户村民配备6

4、-8升 垃圾容器一个用于盛放其他垃圾,自行 倾倒在各村(组)垃圾屋(池) 内。5、村收集指由村委会 组织或者聘用 专业人员将村庄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 运输到中 转站。垃圾收集工作一般由保洁员负责 ,各村(组)应按照 实际情况,组建清扫、收集保洁队 伍,以50户村民配 备一名保 洁员 为宜。保洁员 主要通 过村规民约、聘用合同等形式明确,负责 公共场 所保 洁 ,清理公共垃圾收集点,将其垃圾运送至垃圾 转运站。6、垃圾屋(池)指专门用于临时存放垃圾的 设施。公共垃圾屋池应 尽量选择 靠 近村民聚居点,远离水源地段,一般 10户左右村民 设立一个,服务 半径 100 米,用于盛放其他垃圾及堆肥垃圾的

5、残渣。如果使用垃圾 斗(箱)等容器,要考虑容积大于 240 升,且作好损毁后的更换储备 工作。7、村(组)用垃圾收集车 指专门用于将各垃圾屋内生活垃圾运 输至中 转站的车辆。各村 (组)应配置专用垃圾收集 车,每辆车 服务半径 2公里左右,服务人 口为 500人左右。车辆 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采用人力或机 动车,要采 取密闭措施,尽量减少遗撒。每台车 配备一套收集作 业工具(铁锹、 扫帚),夏季还应配备消毒设施及药品,定期消杀。8、垃圾转运站指为了减少垃圾运 输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 产生地与垃圾 处 理场之间设置的转运设施。各镇 (乡)垃圾转运站应具备压缩 功能, 或者使用 压缩垃圾车转 运,

6、由密闭垃圾 转运车将压缩 后的生活垃圾 运输至生活垃圾 处理场。垃圾转 运站占地面 积不应小于 100 平方米, 服务半径 5公里,服务人口为 5000人左右,可根据每日垃圾量大小 配备适宜的垃圾 转运车,一般转运站至垃圾 处理场运距在 20 公里 以内,每天垃圾量在 10吨以内的可考 虑配备一台 5 吨转运车辆。9、县(市)处理 从镇(乡)转运到县(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垃圾,由无害化处 理场按照国家 标准、规 范进 行处理。10、乡村卫生考核标准(一)有卫生保 洁人员和制度。(二)合理设置健康教育 设施,卫生与健康知 识宣传材料 进村入 户,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70%(三)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 收集运 输,日产日清, 清运率 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 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四)村容整洁,路面硬化平整,村内无非法小广告,无乱搭乱建、 乱堆乱 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现象。 90%以上城中村的 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五)鼠、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