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情境为啥“没趣”_第1页
有趣的情境为啥“没趣”_第2页
有趣的情境为啥“没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趣的情境为啥“没趣” 教惯了低年级的我,今年当上了两班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角色定位”问题。有经验的老师告之:低年级孩子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高年级学生则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我牢牢记住了:学会幽默!然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仅幽默不行,学生似乎并不领情,现举两例。 开学第一节数学课数的世界,早已滚瓜烂熟的开场白在我激情高昂的语调下,自认为极具感染力:“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你能举例来说说吗?”学生争相回答,很不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小明家的水果店瞧瞧,好吗?” “”没反应? 如果在低年级,“好”的回答声一定响彻云霄,看来五年级的“大孩子

2、”不习惯回答这类太“小儿科”的问题,我赶紧收住:“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看一看,在商店里你发现了哪些数?”“直接翻开书不就行了,我们又不是小朋友”有两个同学在小声嘀咕。我愕然。 数的奇偶性一课,这时我已明白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真正激发他们的兴趣,平时他们很喜欢挑战,就来改编一个生活中的智力故事来导入:“淘气的爷爷是个摆渡人,他们家就住在北岸,淘气天天给爷爷送午饭。有一天,爷爷摆渡11次后,淘气把饭送到了岸边,这时他能看到爷爷吗?” 片刻安静后有学生举手“老师,你的问题实际上是问小船靠在北岸还是南岸吧!” “对呀” “啊?原来是这个问题呀, 我还以为是脑筋急转弯呢?” “我也以为是” “脑筋急转弯

3、?”我摸不着头,怎么创设的情境成了脑筋急转弯? “爷爷不管在哪里,淘气都能看见呀!”大多数学生表示赞许。绞尽脑汁编了许久的“有趣”情境就这样泡汤了 两节的导入我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为啥弄巧成拙呢?(郑小兰) 反思这两个教学环节,不难看出教师在创设情景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但是收效甚微,原因何在呢?不得不说是我们教师自身的问题,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试说第一个片段,教师显然想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生活化,但是学生却根本不领情。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从数学情景的创设来看,我们当前的数学教学遵循这一条重要的理念:数学生活化。现行每个教学内容都离不开生活情景的创设。这其实容易

4、导致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由生活引入,从具象的情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十分可贵。可是,是否所有的内容都需要由实际生活中引入,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再则,我们成人理解的生活化,是否就是孩子们眼中的生活化。其实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是非丰富的,远远超乎我们成人的想象。在他们眼中,神话、童谣、童话、故事甚至卡通,都是他们的生活,他们对这些的关注比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关注的多,感兴趣的多。比如有一个在加拿大接受过教育的孩子帮我翻译了一道数学题: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更宽更广的角度,从学生的视角去定位和理解数学生活化。 二是因为五年级的孩子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5、他们已经“长大”了,至少他们已经有了长大的迫切希望,他们有了一种强烈要求外人认可自己长大的意识。此时如果我们还把他们当作小孩子来看待,还用一些“小儿科”的语言和情景来“忽悠”他们,是对他们现状的一种否认和不认可,甚至是一种漠视,学生反映淡薄就在预料之中了。 这其实是中国教师的一个误区,甚至是我们现行教育的弊病和悲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往往担忧中国的孩子没有西方国家的孩子那么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这其实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系,在我们眼里,学生就是孩子,我们是把他们当作小孩来看待的。这其实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在这种意识的“庇护”下,好多的自己能做的事情可以不必亲自去作,好多能通过思考

6、解决的问题可以不去思考,好多可以锻炼的活动可以不必去尝试,“以小卖小”,不需要长大,那么永远长不大。试问,这样教育熏陶下的孩子的独立人格从何而来。其实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尊重,我们的意识里,还没有真正的把学生当作“人”来看。 记得哪位教育家说过,“人过你把小孩当小孩,你就比小孩还小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妨充分的相信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找标准的来“熏陶”学生(不是要求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即使是学生暂时不明白不理解不能达到,通过这样的“熏陶”和希望,有利于激起学生成长的内需。从这个层面来讲,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 在第二个情景中,教师花了很多心思,创设的情景

7、非常的巧妙,但是遗憾的是教师的设问不是很恰当,“淘气把饭送到了岸边,这时他能看到爷爷吗?” 如果学生理解为 “爷爷不管在哪里,淘气都能看见呀!”也不无道理,显然,指向不明是这个情景的缺陷,学生要揣摩教师设问得意图,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学生认为是脑筋弯弯转也就不奇怪的。但是通过独立思考,“片刻安静后”,有学生明白了“实际上是问小船靠在北岸还是南岸”,可以说学生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认识到的,然而教师似乎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对呀”的一句反问,觉得学生本来就应该这样认识和理解,显然又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一种不欣赏和不承认,还是没有“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学生在劳动没有得到承认的情况下,走向教师的对立面是非常自然的。试想,如果教师在此时能明白自己创设的情景有缺陷,学生意识到“实际上是问小船靠在北岸还是南岸”时,能来一句“嗯,对呀,你真聪明,这么弯弯转的题目都能明白意思,不简单。”的话来挽救一下,学生的情绪会发生什么变化可?能课堂上是不会有“啊?原来是这个问题呀,我还以为是脑筋急转弯呢?”这样的话出现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