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的新茶品种概述_第1页
小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的新茶品种概述_第2页
小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的新茶品种概述_第3页
小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的新茶品种概述_第4页
小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的新茶品种概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论文,值得推荐小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的新茶品种概述摘要介绍了近年新建立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总结该体系云山点引进的3个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以期为国家茶叶体系其他站点的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茶;良种;引进1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是:农业院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科研单位进行研究,省、县、乡3级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负责推广。这种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最大的弊端是拥有先进技术成果的人没有推广任务,而负责推广的人又没有技术成果,使推广与科技成果处于分离脱节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于2008年12月,启动了包括茶叶在内的40个主要农产品的现代化农业

2、技术体系工作。农业部和财政部,对每个主要农产品的现代化技术体系资助2000万元,建立国家创新团队。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于2009年4月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成立启动,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2个机构构成。目前,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内设“育种及改良、病虫害防治、营养与栽培、机械设备、茶叶加工、产业经济”6个功能研究室。选定了首席科学家,选聘了25位岗位专家,并已开始工作。2云山点引进茶树品种介绍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内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综合试验站),在全国主要茶区共设了22个。

3、陕西茶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的争取下,承担设立了“国家茶叶技术体系汉中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汉中站)。汉中站经过研究决定在2010年早春建立南郑县云山茶树良种引进示范点,面积为3.33hm2,引进示范“中茶108、中茶102、中茶302”3个新育成的茶树无性系优良品种。由汉中云山茶业公司承担。2.1中茶102该茶属“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是中茶所从龙井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为国家审定的品种(审定编号:gb2002014),现已在浙江、江苏、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份栽培。该茶树品种植株大小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

4、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一芽三叶的百芽重39.0g1-2;品质优,适制绿茶。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8%、茶多酚18.7%、咖啡碱3.1%、酚氨比4.92。制绿茶有花香;制龙井,品质优良;制蒸青、品质优。该品种发芽早,一芽一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育芽力强,耐采摘,产量可达3300kg/hm2。在省级区域试验的小区平均产量,比对照的国家级良种“迎霜”增产21.68%。在国家区域试验,比对照中“福鼎大白茶”增产1.91%102.17%;抗性良好,抗寒和抗旱性均强,适应性强,扦插繁殖力强;在长江南北绿茶区种植适宜单行或双行条植。http:/www.gwyoo.com 2.2中茶108该茶属“

5、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是中茶所从龙井43辐射诱变株中,经单株选育而成。已完成全国区试,正准备申请国家品种鉴定,现已在浙江、四川、贵州、湖北、江苏等省份栽培。该茶树品种植株大小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形呈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叶质较薄;芽叶黄绿,茸毛少,尤适制绿茶。早春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2%、茶多酚23.9%、咖啡碱4.2%,酚氨比5.69。该品种萌发特别早,一般3月上、中旬萌发,一芽一叶期在3月中、下旬;产量高、育芽力强,比国家级茶树良种龙井43增产22.88%。抗性良好,抗寒抗旱性较强,抗病性亦强,尤其抗炭疽病,适宜在长江南北绿茶区种植。江北茶区注

6、意不能种在风口,宜单行或双行条植3-4。2.3中茶302该茶属“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是中茶所以“格鲁吉亚6号”为母本,“福鼎大白茶”为父本,采用杂交法育成的。已完成全国区试,正准备申请国家品种鉴定,现已在浙江、四川、贵州、湖北、江苏等省份栽培。该茶树品种植株大小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形状为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多,芽叶茸毛为金黄色;品质优,适制绿茶。早春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3%、茶多酚23.8%、咖啡碱3.5%,酚氨比5.61。该品种适制绿茶,品质优,尤其适制单芽或烘青类名优绿茶5。制烘青茶肥壮嫩绿,茸毛披露,香气清高。该品种发芽早,产量高,育芽力强。抗性特好,抗寒和抗旱性强,抗病性强。尤其耐贫瘠能力较强。适宜在长江南北绿茶区种植,宜单行或双行条植。3参考文献1郭桂义,王荣献,杨洁,等.茶树新品种中茶102在江北茶区的适应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4):32-33.2杨亚军,杨素娟,曾建明,等.王玉书茶树新品种“中茶102”选育研究报告j.中国茶叶,2004,26(6):14-15.3方志宏.几个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