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1页
最新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2页
最新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3页
最新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4页
最新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1 掌握缓和曲线的作用:( 1)曲率变化缓和段:从直线向圆曲线或从大半径圆曲线向小半径圆曲线变化;( 2)横向坡度变化的缓和段:直线段的路拱横坡渐变到至弯道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或圆曲线之间不同横坡度的过渡;( 3)加宽缓和段:直线段的标准宽度向圆曲线部分加宽段之间的渐变。2 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考虑的因素。 1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2 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3s 。3 超高渐变率不过大3行车视距的标准规定及其应用。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停车视距V tV2S3。超车视距 : 四部分。SS1S2S3254 (3.6)会车视距 ,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视

2、距标准的采用1 高、一级公路应满足S 停。因有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故不存在会车问题。且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均在4 个车道以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2) 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S 会 。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 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3)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4 平、 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及其组合设计要点。1 在视觉上自然诱导驾驶员保持视觉连续性2 平纵面线性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性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3 合成纵坡组合得当,利于排水和行车安全4 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

3、的配合。( 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1)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包竖 ”。2) 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R平: R竖=1:10203) 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4) 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2)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1 )设计车速40km/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2 )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3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4 )平面转角小于7 的平曲线不宜与坡度角较大的凹形竖曲线组合在一起。5 )在完全通视的条件下,应极力避免长上(下)坡路段的平面线形多次转向形成蛇形的组合线形。(

4、3)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直线上一次变坡是较好的平、纵组合,从美学观点讲以包括一个凸形竖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形线次之。应避免:1)长直线配长坡。2)直线上短距离内多次变坡。3)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4)在长直线上设置坡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5)直线上的纵断面线形应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者视觉中断的线形。5 新建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在横?断面上的位置的规定对路基设计标高,1 新建公路: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和加宽路段时则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2)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以采用中央

5、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3)城市道路:一般指车行道中心标高。6. 超高的设置要点。超高坡度1)最大超高坡度(极限最小半径时)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由平曲线半径计算公式(3 1) 可得 i cV时,在产生滑移的极限状态u= y 时 故受横向滑移当 0127 R限制ic y2)最小超高坡度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坡度值应与该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一致。3)超高坡度的确定(任意半径时)(各圆曲线半径所设置的超高坡度值应根据 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经计算确定。3)超高方式1 )公路无中间带的公路a绕内侧缘旋转b绕中线旋转有中间带的公路a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b 绕中央分隔

6、带边缘旋转。c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分离式公路超高过渡方式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的公路分别予以处理。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 超高缓和段 。 Lc 设于圆曲线的两端。b ( iC ig )B/i2P为了 行车舒适 和利于排水 ,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LCPb iCP注意:超高缓和段长度应采用5 的倍数,并不小于10m ;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曲线时,横坡度由2%(或1.5% )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但当超渐变率过小时(为保证排水、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而只设在该回旋线的某一

7、区段范围之内。7加宽的设置要点。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250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公路加宽值表3.15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 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 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 类加宽值。加宽缓和段当平曲线R 250m 时,一般在弯道内侧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全加宽。为了使路面和路基均匀变化,设置一段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的过渡段,称为- -加宽缓和段。加宽过度方式两种高8. 平纵面一些重要指标在制定标准时是考虑的因素,如极限最小半径 1 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

8、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注意下述问题: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行驶更易导致高速度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 、 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2 )直线的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同向曲线 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A.当 60km/h时,直线(以km/h计)为宜B.当 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反向曲线(reverse c

9、urve)-指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A.当60km/h时,直线(以km/h计)为宜精品文档精品文档B.当 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C.特别困难四级15 m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圆曲线半径Y22由横向力系数vihV的定义式:gRihG127 RV2(m)可得: R127 (i h )3)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当和i h (最大超高)都得到最大值。一般最

10、小半径: 指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值。统计9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是指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靠轮胎与路面间的摩阻力就足以保证汽车安全稳定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 这时路面就可以不设超高。公路按=0.035, ih -0.015 。城市道路按=0.06,i h -0.015。4)圆曲线最大半径10000m为宜 。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来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 公路按6s 行程长度控制;条件许可的按9s 控制:S: LY: LS:1:1,才能使其线形美观、顺畅。L2)小转角时的平

11、曲线长度当公路转角小于或等于7 时,曲线长度往往看上去较实际长度为短。因为在曲线两端附近的曲线部分被误认为是直线,只有在交点附近的部分才能看出是曲线,这就会给驾驶员造成急转弯的错觉。(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 8 倍或超高为2 4 的圆曲线半径;( 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4)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 5)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 6)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