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版 语文 九年级(下),第2课时,曹刿论战,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形象,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担当。(重点)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难点),学习目标,学情回顾,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了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原因是什么?史书上是如何记载这一历史事实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品味一下这一段传奇佳话。,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请见,分析讨论,问战,参战,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十年春,齐国、鲁国,齐师伐我,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曹
2、刿的什么精神?,精神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原因 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被迫迎战,曹刿认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鲁庄公认为可以和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曹刿是如何评价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鲁庄公,曹刿,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不足以赢得战争。只有民心向背、取信于民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
3、刿评价说“可以一战。”这是为什么呢?,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将鼓,对比,表现曹刿机敏、持重,未可,鲁庄公,将驰,曹刿,未可,在第二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在士气“彼竭我盈”的时候,发起进攻,一举溃敌。,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既克”而不知“其故”,突出了鲁庄公的“鄙”、不懂军事,引出下文曹刿的论述。,承上启下,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
4、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士气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急着追击,他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这些均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表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时机,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有远见卓识,充分认识到取信于民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因而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政治上,军事上,机敏持重,知“士气盈竭”,善于把握战机,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5、如何看待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寄希望于施行的“小惠”和神灵的保佑,见识短浅,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轻率,接见曹刿,回答“三问”,作战时听取曹刿的意见,礼贤下士,知人善用,战后询问取胜原因,谦虚好学,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之典范。他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作者紧扣“论战”,详写了曹刿的言论,重点叙述曹刿在战前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以及战后论述战胜原因;
6、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情景等一概不提; 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有力地表现了曹刿军事家的形象,突出了文章中心。,写作特色,2.人物对比,形象鲜明 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在曹刿的引导下,认识到要想取得战争胜利,应先取信于民;在作战过程中,鲁庄公盲目地“鼓之”“驰之”,而曹刿则两次阻止他,到时机有利时才说“可矣”;在战争胜利后,鲁庄公不知为何取胜而“问其故”,曹刿一一分析回答。这样便用鲁庄公的“鄙”,反衬出曹
7、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军事才能。,本文通过写弱鲁战胜强齐的过程以及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课文主旨,课堂小结,战前准备,请见原因,政治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战争经过,战后总结,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 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战略思想,(取信于民),战场指挥,(把握战机),战术思想,(后发制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深 谋 远 虑,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
8、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 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 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 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B,2.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 _,_,_。 (2)曹刿认为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追击敌兵 的有利时机是:_,_。,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阅
9、读下面一段文字,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形势紧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 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节选自蹇叔苦师) 注:管:钥匙。 潜:秘密地。 蹇(jin)叔:春秋时秦国大夫。 远主:指郑君。 悖(bi)心: 违逆之心。,拓展阅读,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武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4.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亮,名人名言,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注:原:姬姓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外探险策划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纺织品检测工程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淮安市清江浦区招聘教师笔试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非离子型纤维素醚项目发展计划
- 工程造价暑期实习报告范文
- 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与预案
- 2025年气体检测监控系统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立式加工中心合作协议书
- 医疗培训中的混合学习模式与技术应用探讨
- 数据分析在优化教育机构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 锥坡工程量计算
- 扩张型心肌病病例讨论PPT课件
- T∕CACM 1064-2018 针刀医学临床 通用要求
- 加油站加油机风险告知卡
- 空调设计通用气象参数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下The Camping Trip教学设计
- 概况第5讲:工艺概述
- 直流屏使用说明书(四)
-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 各活动代金券模板(共1页)
- 终止侦查决定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