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猜想中验证感悟中深化_第1页
在猜想中验证感悟中深化_第2页
在猜想中验证感悟中深化_第3页
在猜想中验证感悟中深化_第4页
在猜想中验证感悟中深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猜想中验证,感悟中深化乐成七小 张丹英【案例背景】抽屉原理这节课的内容,本身现象并不复杂,但思维含量却比较高。教材先通过例1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问题”,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个物体。它呈现的是两种思维方法:一是列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二是假设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通过例1两个层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例2在例1的基础上说明: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例2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尽量平均分”,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但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奥数辅导中已有一定的基础,在

2、具体分的过程中,都会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就一个具体问题得出结论。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情况,他们并不理解。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所以他们可能会认为至少的情况就应该是“1”。因此我们往往使学生停留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而无法从数学思考的层面引领学生进行挖掘,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一大难点。本课时的教学,主要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从而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加以解决,从而提升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深化数学思维,体验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案例描述】片段一:1、创设情景,感受建模。师:同学们,我们

3、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在这5个同学没坐下来前,我先来猜测一下:、 “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着两个同学。”学生抢坐椅子验证,结果如老师所说。 师:我说的对吗? 生:对! 师:我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我的思考: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作为铺垫和建模 “抢椅子”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抽屉原理,体验5个同学抢坐4把椅子,无论怎么坐,结果是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着两个同学。学生亲身参与游戏活动,亲自见证老师说的结论,会像老师给出的结论一样去总结,极大地激发了学

4、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了铺垫和建模。)片段二:动手操作,理解原理课件出示题目:有3枝笔,2个盒子,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3,0)(2,1)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那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你发现了什么?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师:“总有”是什么意思?生:一定有。师:“至少”有2枝是什么,意思?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师:就是不能少于是2枝。(结合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是这样吗?谁还

5、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多指几名学生说说)师:那么,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实际实际放放看。(四人小组合作摆放,师巡视了解情况。(4,0,0)(3,1,0)(2,2,0)(2,1,1)。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生:没有了。师:你有什么发现?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把这些不同的放法一一列举出来,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这种方法就是列举法。师:如果把6枝笔放到5个盒子里又会怎样呢?(课件出示题目)你能直接告诉我吗?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师:那么,怎样证明这个结论是对的呢?(组织小组讨论

6、后)师:谁来说谎自己的想法?生:(边说边演示)先每个个盒子放一枝,放完5枝,最后剩下一枝不管放进哪个盒子,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师:对吗?还有谁想说?( 多指几名学生说说)师:刚才他这种分法,实际就是怎么分?生:平均分。师:实际上这种方法就是假设法,先假设每个盒子都放一枝,剩下一枝随便放进哪个盒子即可,这也是列举法中的一种。那么平均分如果用算式可以怎样表示?生:65=11。师:这样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笔。师:那么把9枝笔放进8个盒里呢100枝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生:师:这么大的数字都能快速得出得出结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吧?生:只要笔的枝笔比盒子的个数多1,总有一个盒子里

7、至少有2枝笔。(我的思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操作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3枝笔放进2个盒子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继续探究:把6枝笔放入2个盒子,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那么把9枝笔放进8个盒里呢100枝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片段三:讨论探究,归纳总结。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笔的枝数比盒子的个数多1,如果笔的枝数比盒子的个数多2,多3又会怎样呢?如把5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

8、至少有几枝笔?生1:至少有3枝笔,因为53=12,12=3枝。生2:不对,余2枝可以再放进2个盒子;里,这样至少是2枝,而不是3枝。生3:对,商不能加余数。生4: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请同学们针对以下问题,结合学具操作研究一下。课件出示题目:把5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枝笔?把7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枝笔?把9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枝笔?把19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枝笔? (小组讨论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汇报:生:把5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如果每个盒子里先放1枝,还剩2枝,

9、再把这2枝笔又可放进2个盒子里,因此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师:2枝是怎么得到的?能用算式表示吗?生:53=1枝2枝,11=2枝。同上方法可得出:74=1枝3枝 2枝 (商1加1)94=2枝1枝 3枝 (商2加1)74=4枝3枝 5枝 (商4加1)师:研究到这儿,观察板书看看有什么规律?生: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笔的枝数等于商1。师:还有谁认为是“商余数”的吗?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板书课题)。“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

10、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此令人惊异的结果。(我的思考:本环节以题组的方式呈现,创设一个研究的氛围,从“余数是1”跳跃到“余数大于1”的变式研究,从而让学生从表面感知真正过渡到本质理解。这个环节的目标很明显,在探讨方法时,产生两种结论进行研究。“商+余数”还是“商+1”,这正是本课的一大知识难点和混淆点。我注重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错误的过程,而不是灌输式的赐予,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了提升,彰显了思维的高度。)片段四:游戏结束,首尾呼应。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

11、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生:同种花色的至少有2张,因为54=11,商1加1等于2。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师:这儿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生:符合,因为至少2张就有可能多于2张。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2加1等于3。(我的思考:以生活中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导入,又以学生猜扑克牌的游戏结束,首尾呼应,富有情趣。)【课后反思】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要充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是只着眼于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充分解读文本。从新课标

12、的角度解读文本,做到充分的预设。这样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不管在教学中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围绕教学内容灵活机动处理,化被动为主动。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做以下的反思: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欲望。首先设计学生喜欢玩的“抢椅子”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不管怎么的一种现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初步感知抽象抽屉原理,从面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的教学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我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样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急于探究的欲

13、望,也为本课时的教学活动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二、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本课时无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相应的铅笔、盒子,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操作:第一,先安排简单的操作,即同桌商量着摆放,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由于受到课前“抢椅子”游戏的启发,学生们个个能亲自动手,在同桌的互相提醒下,很快有人主动举手上来,把自己的摆法演示给同学们看。第二,稍复杂的操作交给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放法?四人小组中有的摆放;有的记录;有的观察;有的质疑。第三,把6枝笔放进5

14、个盒子里又会怎样?你能直接告诉老师吗?9枝笔放进8个盒子呢?100枝笔放进99个盒子呢?就这样,先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进行摆放和探究,化难为易,让学困生也能参与进来。再逐步加大数据和难度,通过广阔的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规律。在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学生发现了问题,再探索了问题 ,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要放的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总有一个盒子里放进2枝笔。三、自主参与,开放探究空间。“自由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具备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为了保证探究的实效,而不是走过场,为了不把学生当“操作工”,而是真正的“探究者”,我充分开放课堂

15、,让学生去猜想,并自己想办法验证猜想,主动云获取、发现、巩固、深化知识。特别是片段三的教学,主要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形式表示出来,我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进行自由猜想、各抒己见,然后再抛出问题,让他们自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很好地理解了如果把笔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盒子,看每个盒子里能分到几枝笔,余下的笔不管放到哪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比平均分得的笔的枝数多一枝。特别是对“某个盒子至少有笔的枝数”的除法算式中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适时提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从猜想到验证,再到总结规律,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顺利突破了教

16、学时的难点。而教师在此时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或指导,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四、回归生活,体验学习乐趣。数学知识有原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才能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展示其学习水平,才能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源于生活,让数学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归于生活,学生们会自觉注意到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数学关系和数学,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柔化了数学的刻板和刚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用、有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以生活中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导入,又以学生猜扑克牌的游戏结束,首尾呼应,富有情趣,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规律,最后又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