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浙教版_第1页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浙教版_第2页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浙教版_第3页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浙教版_第4页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1 地 球 上 的 水一、教材分析1. 内容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一 节,本课是“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 2人类生存的地球 中的地球上的水体与 “物质科学” 中的主题常见的物质中的 “水”有密切联系,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它对自然环境的形成 和人类的生活、 生产活动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也是学生容易体验 和领会的,因此教材以“水”为主题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章节,本 节先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循环, 知道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 严重危机, 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树立要保护水资 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

2、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 力。(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 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 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 的积极心向。(2)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 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3.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二、学情分析学生

3、在生活中对水的体验十分丰富, 对于“水在哪里?哪里 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 且在第一册中曾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 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 系等知识。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 的学习基础。从水在哪里f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存在的?它们怎么转化?是什 么力量促使它们转化?从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对生命有 多重要呢?这些问题在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情境被提出来, 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头脑中关于水 的零碎知识将链接起来, 并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 对各类水体 的存在及其转化和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水 这一课题有了一个

4、整体的感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二、设计思路1. 设计理念:通过启发学生原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深刻理会水的重要性和树立节约用水 的习惯。2. 教法运用:启发性教育法、观察思考法、阅读法3. 学法指导:本节内容承载了很多信息,有些信息离学生的生活 很近,如水无处不在,水很重要,任何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也有的信息离学生很远,如水体的分布和储量,地球上水循环的过 程和动力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量 PowerPoint图文和动画,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激发学生产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欲望和乐趣。四、教学资源1.器材准备多媒体课件、冰块、烧杯2.自制教具(如果

5、没有,可不阐述)五、授课过程教学 环节 导 入师生互动设计意出示几幅 西南特大干旱 的图片(投影)问:为什么会这样?通过现 实生活 中的实 际例子来引入生答:新课,出示幅地球图片(投影)能激发问:在太空中看地球,为什么有些看起来是学习兴蓝色的、有些看起来的白色的?其中地球表面大趣,并部分面积是什么?很快切生答:蓝色的是海洋、白色的是陆地。地球 表面大部分面积是海洋。讲述:地球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球。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板书: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入主题新一、水的存在通过实授问: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际例子答:海洋、河流、湖泊、土壤、空气、生物来引出体内水资源总结:可见我们生活里,自然界中,几乎

6、处分布的处都有水。不均投影出示资料:衡,引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至导学生1 9 9 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要节约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6 0 00到3.5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 成的后果而死亡。用水。从几个问题引提问:地球表面 分布了那么多水,为 什么还会出现水危机 现象?各小组交流讨论可能会出现的原因分析:1、淡水少,大多数分布在海洋2、水污染严重3、人口的急剧增加用水量的增加总结:由此可见世界水体分布是不均匀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水体的分布图,从图中你能获 取哪些信息。生获取信息:1、海洋水占地球水量的绝大部分,总储量为96.53%;其次

7、是陆地淡水,占 2.53%;最少是 的陆地咸水,占0.94%。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 蓝色就是这个原因。2、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提问:为人类提供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 水是哪部分的水体?导学生 学会看 图表并 从中获 得信息让学生 认识到 分类是 进行科 学研究 的基本 方法通过实 验、经 验事 实,让 学生知 道空气 中是含 有水分 的。生:陆地淡水。强调:陆地淡水中大部分是冰川水,可利用通过实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 0.3%。际例子提问:看了这则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感触?让学生生:我们应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明白水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地球上的水的重要进行分类?性。(生答)根据分布:海洋水、

8、陆地水、大气通过各水、生物水种例子根据含盐:淡水、咸水来说明根据是否污染:清洁的水、污染的水对生水物的重根据状态: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要性。师:水在液态、固态水、气态二状态之间是创设情如何相互转化的?境,通生:过古诗师: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存在,各种形词来引式的水随温度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入水的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师: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或说明我们周围 的空气中也有水呢?1、早晨植物叶子上的露珠。2、棒冰冒的“白气”。循环。通过多媒体中的图 片、动3、饼干放在空气中受潮了4、冰块放入烧杯中,烧杯外壁有水等等。 教师演示冰块放入烧杯中,烧杯外壁出现水珠的 实验。并请学生解释

9、原因。二、水与生命创设情景:投影出示图片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遇难者被埋在地下125小时,却幸存下来,你猜他是怎样活下来的? 生:靠喝水活了下来。与生命师: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生物体的生 命活动离不开水。谈谈人类以及动植物哪些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你有哪些这方面知识可以与同学分享。生:1、动物生长需要水分。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3、血液里有大量的水,如果没有水 就不能流动4、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涤、 农业、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等。(展示资料)生物体的含水量画和对 自然现 象的观 察,使 学生能 确定水 循环的 内因和 外因, 突破教 学难点说明:人体质量的2/3是水。如果人体减 少水份10%,

10、便会引起疾病,减少2 022%就要死亡。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约2.5升的水。提问:有同学可能会说“我天中几乎不 喝开水,也相当健康,相当正常。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水?生:我们食物中有大量的水分。可以通过直接摄入和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通过获得水。问:沙漠中缺少水,动植物极少,但也有 少量的生物能顽强生活着,如仙人掌、骆驼。它 们有什么法宝对抗干旱,赢得所需水分?生答:1、仙人掌的根发达,叶成针刺状。2、骆驼在穿越沙漠之前储存足量 的水,并可关闭毛孔。(说明)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物 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 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三、水的循环李白将进酒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有没有科学道理呢?用图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观看水循环图片 并思考:假如你是一个水分子,你将参加怎样的旅行?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请四五个学生描述自己的旅行。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整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三个部分。大循环:海陆间水循 环:海洋大气陆地小循环 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一陆地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一海洋用图片分别展示海陆、陆间、海间循环。提问1:从这里我们看出各类水体通过哪 些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相互转 化?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 或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不断地相互转化。提问2:水循环动力来自于何处?生:内因:水的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水循环有哪些重要性?预期答案:水体更新;给陆地输送淡水资源; 把大气、水、岩石和生物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水循环也使得各水体在不断地更新,但更新 周期各不相同,见表(投影)拓展训练: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 环节可 以施加影响?(回答)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图片展示)总结: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常 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 程。结课小结:起回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