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嗜热细菌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基因在细胞中总是成对存在的C若一双链DNA中的A+T=40%,则A+G=60%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和0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的培养基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
2、是:RNADNARNA蛋白质3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C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D可通过梯度离心把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4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用3H、15N、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对产生的子代噬菌体进行检测,不能得到的结果是()A可在外壳中检测到15N、3HB可在外壳中检测到32P和35SC可在DNA分子中检测到3H、15N、32PD在DNA分子中检测不到35S5某科研小组财“噬菌体侵
3、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B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C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D若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会增强6分别将含有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混合,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再将沉淀出的大肠杆菌继续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对其释放出的子代T2噬菌体进行检测下列对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选择噬菌体做该实验是因为其结构中头部只含DNA,尾部只含蛋白质
4、B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标记,需进行两次细胞培养C子代T2噬菌体中小部分含35S,大部分含有32PD使用32P标记后,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与其保温时间成正相关7 S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细菌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8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
5、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9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另一种是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菌与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6、A甲实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均可恢复健康B乙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10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图中锥
7、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关键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11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以下哪项描述与该实验不相符()AT2噬菌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与染色体的成分相似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具有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特性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经培养、搅拌、离心后,在沉淀物中出现很高的放射性12下列有关“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杀死经DNA酶
8、处理过的S型菌,将其与R型菌共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死亡B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经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分别添加S型菌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结果都会出现R型菌的菌落1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噬菌体、细菌作为材料的原因是它们均为原核生物,结构简单、繁殖快B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观察它们在遗传中作用14用噬菌体
9、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B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和DNA分子中C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D仅发现于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1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极少数大肠杆菌发生了裂解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16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
10、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17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C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D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DNA分子中相应碱基比为1:1:3:318 DNA组成分析表明下列的相关比值其中有一个是可变的()ABCD19 DNA指纹技术的理论依据
11、是()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CDNA分子具有多样性D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二填空题(共1小题)20在DNA分子中,如果碱基A+T=56%,则其中一条单链中的A+T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若此单链中,G占18%,则在另一条单链中G占该单链碱基数的三解答题(共4小题)21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一) 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材料、用具:S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器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三组实验: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
12、型菌落;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S型菌落;(1)艾里弗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中表达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2)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3)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4)肺炎双球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二)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物质如表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试回答:噬菌体细菌核苷酸32P标记31P氨基酸32S35S标记(1)子代噬菌体中,只含有32P的有个,只含有31P的有个,同时含有32P和31P的有个(2)子
13、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元素,由此说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都含有元素,这是因为;(3)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选取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能否用14C和18O标记?(能或不能)说明理由:22遗传信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如图为其所做实验中的一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含有噬菌体的核酸的部分的是(用图1中字母表示)若将其核酸彻底水解,则其水解产物是(2)在图2实验过程中,经过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3)图2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由实验结果可知,此次实验的标记元素是,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进入了细菌该组实
14、验能否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能/不能),原因(4)若在进行实验时,第一步加入10个含有32P的噬菌体,则经过第二步的培养,培养过程中DNA的复制方式是复制,培养瓶中含有32P的DNA可能有几个?(多选)A10 B.16 C.20 D.40 E.100 F.32023如图所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中所指,回答下列问题:(1)在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盘旋而成(2)DNA分子的和交替连结排在外侧(3)依次写出图中1、2、3、4的碱基符号:(4)碱基配对的方式是(5)该DNA分子片段中有种脱氧核苷酸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DNA分子特异性的原因是(6)
15、DNA复制的方式24图为DNA分子结构的模式图,据图作答:(1)依次写出14的碱基代号,(2)图中5表示一个分子6表示一个(3)图中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20152016年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一)(word 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嗜热细菌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基因在细胞中总是成对存在的C若一双链DNA中的A+T=40%,则A+G=60%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与DNA的关系1【分析】1、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
16、NA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则A+G=C+T(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答】解:A、嗜热细菌具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B、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存在,B错误;C、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整个碱基的一半,因此若一双链DNA中的A+G=50%,C错误;D、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
17、索历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应用;识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实验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和0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的培养基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1
18、、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
19、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均不含35S,但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比例为=,B正确;C、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C错误;D、噬菌体是D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中心法则及发展,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识记DNA分子复制方式,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能写出噬菌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3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
20、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C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D可通过梯度离心把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实验时要求在大肠杆菌裂解前进行分离,A错误;B、DN
21、A和蛋白质都含有N元素,不能用N元素标记DNA,应该用P元素标记DNA,B错误;C、噬菌体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这样DNA和蛋白质就自然的分开了,C正确;D、通过梯度离心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大肠杆菌菌体分开,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4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用3H、15N、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对产生的子代噬菌体进行检测,不能得到的结果是()A可在外壳中检测到15N、3HB可在外壳中检测到32P和35SC可在DNA分子中检测到3H
22、、15N、32PD在DNA分子中检测不到35S【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后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32P,而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解答】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可在子代噬菌体
23、的外壳中检测到15N、3H,A正确;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且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不含P元素,B错误;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32P,C正确;D、DNA分子不含S元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元素组成;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再根据题干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5某科研小组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
24、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B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C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D若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会增强【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分析曲线图:细菌的感染率为100%;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20%左右,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解答】解:A、经离心后,重量较轻的噬菌体位于上
25、清液,重量较重的细菌位于下层沉淀物中由图可知,细菌的感染率为100%;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20%左右,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若细菌发生裂解,上清液中32P的百分比会上升,不会保持不变,所以被侵染的细菌基本上未发生裂解,故A正确;B、搅拌2分左右放射性达到最大,所以适宜搅拌时间为2分左右,故B正确;C、由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可知,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故C正确;D、被侵染的细菌不会下降到90%,故D错误故选ABC
26、【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6分别将含有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混合,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再将沉淀出的大肠杆菌继续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对其释放出的子代T2噬菌体进行检测下列对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选择噬菌体做该实验是因为其结构中头部只含DNA,尾部只含蛋白质B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标记,需进行两次细胞培养C子代T2噬菌体中小部分含35S,大部分含有32PD使用32P标记后,
27、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与其保温时间成正相关【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DNA进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组装和释放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噬菌体的头部有DNA,也有蛋白质外壳,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标记,需进行两次细胞培养,即先用含有
28、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这样才能获得两条链都被标记的DNA分子,B正确;C、子代T2噬菌体中不含35S,少部分含有32P,错误;D、该实验要求短时间保温,若保温时间过长,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出现放射性,因此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与其保温时间成负相关,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及结论7 S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细菌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R
29、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解答】解:
30、A、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可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A错误;B、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B正确;C、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C正确;D、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31、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
32、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通过与不加DNA酶的实验组进行对照,从而得出结论,DNA如果被水解,就不能发挥遗传物质的作用【解答】解:A、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目的是为了证明DNA的作用,A错误;B、DNA不是细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B错误;C、不能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C错误;D、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
33、A,并使DNA水解,结果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的水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另一种是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菌与R型菌进行下
34、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甲实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均可恢复健康B乙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解答】解:
35、A、甲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所以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不能恢复健康,A错误;B、乙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因而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B正确;C、由于R型菌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所以不能转化出PenrS型细菌,C错误;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没有PenrS型细菌的生长,但R型菌的菌落能正常生长,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
36、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关键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繁殖过程
37、: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都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都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B正确;C、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由于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内不需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C错误;
38、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也可能是离心过早,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没有进入细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以下哪项描述与该实验不相符()AT2噬菌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与染色体的成分相似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具有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特性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经培养、搅拌、离心
39、后,在沉淀物中出现很高的放射性【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T2噬菌体的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的组成为DNA和蛋白质,A正确;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
40、体的遗传特性相同,B正确;C、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中不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C错误;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由于DNA进入细菌内部,故沉淀物中含有较高放射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2下列有关“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杀死经DNA酶处理过的S型菌,将其与R型菌共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死亡B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经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分别添加S型菌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结果都会
41、出现R型菌的菌落【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主要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R型细菌没有毒性,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S型细菌有毒性,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会死亡【解答】解:A、高温杀死经DNA酶处理过的S型菌,其DNA没有被破坏,所以将其与R型菌共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仍会死亡,A错误;B、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主要是未标记的噬菌体外壳,B错误;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用分别添加S型菌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不论R型菌是否发生转化,其
42、结果是培养基中都会出现R型菌的菌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DNA是遗传物质”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噬菌体、细菌作为材料的原因是它们均为原核生物,结构简单、繁殖快B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观察它们在遗传中作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
43、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则在子代噬菌体中不能找到32S的蛋白质2、被感染的细菌(含有子代噬菌体的细菌)在下层的沉淀物中,噬菌体颗粒的质量较小,在上层的上清液中3、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而且注入的过程可以将蛋白质和DNA分离,进而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各自的作用【解答】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结构简单、繁殖快,A错误;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B错误;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的DNA,侵染细菌后经过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
44、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C错误;D、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在遗传中作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14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B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和DNA分子中C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D仅发现于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内,并作为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的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能量、场所等均由细菌提供
45、)组装释放【解答】解: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H元素噬菌体侵入细菌后,会利用细菌中的原料来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因此待细菌解体后,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都含有3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组成和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含有H元素,合成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极少数大肠杆菌发生了裂解B32P标记的
46、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P是DNA的特征元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A正确;B、P是DNA的特征元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B错误;C、不论离心时间多长,上清液中也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C错误
47、;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则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6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
48、A分子的复制1【分析】本题综合考察与DNA分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具体分析【解答】解:A、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几个密码子都可以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一个碱基突变后,可能其氨基酸还是不变的,这样性状不会改变;如果突变发生在内含子或者发生隐性突变等等,生物性状也不会改变,A正确;B、根据题干A:T:G:C=1:2:3:4,设这是第一条DNA单链,则A1:T1:G1:C1=1:2:3:4,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二条链的碱基比例为:T2:A2:C2:G2=1:2:3:4,所以两条链中的A:T:G:C=3:3:7:7,则腺嘌呤所占的比例,该DNA
49、分子中含有腺嘌呤的数目是60,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221)=180个,B错误;C、根据B项分析:两条链中的A:T:G:C=3:3:7:7,C正确;D、总共有400个碱基,则每一条链上的碱基总数是200个,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200种,D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7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
50、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C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D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DNA分子中相应碱基比为1:1:3:3【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分析】本题是对DNA分子结构的考查,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分布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碱基对之间的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解答】A、在双链DNA中,一条链上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配对,相等,一条链上的T与另一条链上的
51、A配对,相等,因此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数目也相等,A正确;B、一条链G、与C分别与另一条链上的C与G配对,因此一条链G与另一条链上的C相等,一条链的C与另一条链上的G相等,故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B正确;C、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一条链上的G与另一条链上是C相等,一条链上的T与另一条链上是A相等,因此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C正确;D、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一条链上的A与另一条链上是T相等,一条链上的G与另一条链上是C相等,因此,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也是A:T
52、:G:C=2:1:4:3,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相关的碱基计算,对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与应用的解题的关键18 DNA组成分析表明下列的相关比值其中有一个是可变的()ABCD【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分布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碱基对之间的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解答】解:由于在DNA分子双链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有A=T,C=G故、和的值都为1,是一个不可变的值,而在不同的DNA分子比
53、值一般不同,是一个可变的值故选:C【点评】对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9 DNA指纹技术的理论依据是()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CDNA分子具有多样性DDNA分子具有特异性【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使得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
54、判断【解答】解: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不同DNA分子都相同,A错误;B、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与环境共同作用,B错误;C、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C错误;D、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DNA指纹技术利用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身份识别,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特异性,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共1小题)20在DNA分子中,如果碱基A+T=56%,则其中一条单链中的A+T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56%,若此单链中,G占18%,则在另一条单链中G占该单链碱基数的26%【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临时彩钢活动房租赁合同范本3篇
- 2024碎砖再利用工程采购合同书3篇
- 2024消防无人机系统采购合同
- 2025年度鲜蛋养殖户互助合作供销合同范本(2025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项目部承包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合同2篇
- 2024版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参考范本
- 2025便利店品牌升级商品采购合作协议3篇
- 2024简单的家政服务合同协议
- 2025年度私人住宅买卖合同(含社区服务)3篇
- 2025年河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Unit3 Sports and fitness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农发行案防知识培训课件
- 社区医疗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案
- NB/T 11536-2024煤矿带压开采底板井下注浆加固改造技术规范
- 2024年九年级上德育工作总结
- 2024年储罐呼吸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除氧器出水溶解氧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
- 冲击式机组水轮机安装概述与流程
- 新加坡SM2数学试题
- 毕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