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美澳加四国媒介素养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 英美澳加四国媒介素养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literacy and the problems in uk usa canada and australia 【摘 要】 媒介素养研究兴起于xxxx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媒介素养从理论走向了实践,成绩斐然,而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四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xxxx年代,我国学者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时至今日,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对西方四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媒介素养研究和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本文以英美澳加四国xx
2、xx年,英国学者利维斯(frlea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汤普森(denys thompson)出版了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culture and environment: the training of critical awareness)一书。该书论述了大众传媒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直言英国的精英文化 在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大众文化的“腐蚀”下岌岌可危。因此,他最早提出了“媒介素养”这一命题。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媒介素养”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或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解构媒介文本,展现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或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扩大了“文化”一词的外延,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或从
3、媒介研究的角度出发,展现媒介本身对文化和受众的影响;或从受众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受众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除了在理论研究上的如火如荼,在实践领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四国也发展迅速。 进入21世纪,“媒介素养成为了一种帮助公民追求生活、获取自由和快乐的素养。”? 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媒介素养的发展方向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素养中心(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发布了 “voices of media literacy:international pioneers speak”采访集,本文也正是建立在采访实录之上。该文集收录了 自x
4、xxx年期间对英美澳加四国xxxx年之前,他们的观点不仅揭示了媒介素养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展现了这一领域的现状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表达了他们对媒介素养未来的期许。 1 西方四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路径及成就 1.1 加拿大 xxxx年代,电影发展成熟为一种主要的大众媒介,成为每个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 60年代,美国电视发展也十分迅速,其在世界电影电视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被形象地比喻 为“大象身边的老鼠”的加拿大受到了美国电影电视的冲击。一方面,这些节目背后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对加拿大造成了冲击。巴里邓肯(barry duncan)在回忆自己投身媒介素养领域的动因时指出:“60年代,民权运动
5、和越战充斥着美国电视。伴随着美国电视的进入,隐含在节目背后的意识形态也涌入了加拿大。”?另一方面,电影电视的繁荣也动摇了传统印刷文化的地位,“视觉文化”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克里斯沃斯若普(chris worsnop)认为:“新的媒介建构了一种新的文化。现代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印刷文化,而视觉性的文化的比重大大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加拿大开展媒介素养是基于地缘关系、媒介环境变迁和文化变迁等因素。 在媒介素养发展的早期,草根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巴里邓肯(barry duncan)于1978年在安大略省创立了媒介素养协会(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经过巴里邓肯(
6、barry duncan)等人的努力,媒介素养教育被纳入到了安大略省6年级至12年级的课程中,这对其他省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后,各种民间协会陆续在其他省份创立。1991年,加拿大成立了全国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协会,即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media education),集中了各方力量。随着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进,教材的开发也日趋紧迫。巴里邓肯(barry duncan)等人共同编撰了媒介素养资源指南(media literacy resource guide)一书,该书成为全国性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资料,为推动媒介素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源于多
7、伦多大学的媒介环境学派为媒介素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思想。麦克卢汉开辟了另一个观察世界的视角,即从媒介本身的角度来考察世界,由此将文本研究转向了媒介研究和文化研究。巴里邓肯(barry duncan)作为他的学生深受其影响。可以说,环境学派为加拿大的媒介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养分。 1.2 澳大利亚 在开展媒介素养的国家中,澳大利亚的初衷和英国、拉丁美洲和美国各不相同。在英国,媒介素养只是为了区分高雅文化(high culture) 与通俗文化(low culture);在拉丁美洲,媒介素养是为了保护本土的社会观念(social
8、values);在美国,媒介素养主要是为了应对媒介的负面效果。罗宾奎恩(robyn quin)指出:“对于澳大利亚而言,兴起于70年代的媒介素养更多地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即学生在学校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而大量学生没有进入高校学习的打算,这造成了很多为大学阶段学习做准备的课程对他们而言没有相关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媒介研究被引入了课堂。”?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外来移民对课程中古典文学所宣扬的传统英国价值观没有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西澳大利亚一个小镇的英语老师,巴里麦克马洪(barrie mcmahon)开始将电影引入课堂。但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最开始并没有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
9、,因此,开展起来很困难。其实,这与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息息相关。巴里麦克马洪(barrie mcmahon)指出:“在澳大利亚,州政府牢牢控制着教育,西澳大利亚州尤为严重。”?因此,他们成立了屏幕教育协会(screen education association),积聚民间的力量推动其发展。从两位先驱的经历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最初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而新生事物刚开始总是遇到各种障碍,而障碍之一便是教育体制。 随着人口的增长,已有的媒介素养教育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但媒介素养教育仍然受到来自当权者和部分老师的反对,师资力量和经费严重不足。8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终于被纳入了教育系统
10、中。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澳大利亚政府又推出了名叫post-compulsory for schooling的改革方案。该方案立足于学生的将来的工作生活需要,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的平等性。这间接地从政策上和理论上鼓励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在澳大利亚,媒介素养的推广过程也是教育系统不断改革的过程,媒介素养最终进入了教育系统。时至今日,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完备。除各级学校教育外,政府部门还提供专门的教育基金以培养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专长。各地的教师团体也积极地通过政府鼓励机制,进行系统切多元化的研究来发展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1.3 英国 英国是媒介素养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早的国家。1933年,利维
11、斯和他的学生汤普森出版了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后来该书被认定为媒介素养的开山之作。莱恩马斯特曼(len masterman)认为:“利维斯对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怀有敌意,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该书成为了教师如何使用媒介和分析广告等内容的经典教材。”?早期的媒介素养教育被打上了保护主义的烙印。 60年代,莱恩马斯特曼(len masterman)将媒介素养引入了“屏幕教育”阶段。他认为:“媒介素养的一个重大转变是将关注媒介内容的视角转向关注媒介本身,而再现(representation)无疑是媒介素养的核心概念。”?莱恩马斯特曼(len masterman)将 电视看作为一个符号系
12、统,他采用符号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解密电视,旨在展现电视节目背后的意识形态。“屏幕理论要求学生抛开其主观反馈和快乐,转而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以揭示隐藏在媒介背后的意识形态,从而将他们从媒介的影响中解放出来。”? 大卫帕金翰(david buckingham)认为莱恩马斯特曼(len masterman)忽略了学生的媒介经验,而事实上,学生比我们想象中的知道的更多。xxxx年代,媒介素养教育被认为是一门激进的学科,给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式带来了冲击,特别是莱恩马斯特曼(len masterman)的“teaching about television” 一书的出版。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格格不入。”
13、?此后,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 是方式上,教师的自主权受到了控制。1983年,政府组织了一批老师考察流行电视和在校学生的关系,并发布了一个报告。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性文件,为一些学校开展媒介素养实践开辟了一条道路。1988 年,英国教育部将媒介教育纳入正式教学体系中, 并规定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要进行媒介教育。 1.4 美国 美国媒介素养专家罗伯特卡比(robert kubey)曾不无遗憾地感叹地说:“美国在媒介教育这一重要领域里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在谈到原因时,kubey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与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相比,作为文化输出大国,美国并没有受到外来媒介文化的威胁,缺乏动力。第二,在媒介
14、素养研究中缺乏定量的研究,如对参加了媒介素养课程的学生进行“前测”与“后测”以展示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这导致了媒介素养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难以推广。第三,教师不愿意将其纳入已有的课程中。伊丽莎白托曼(elizabeth thoman)指出美国的教育系统也阻碍了媒介素养的发展。因此,美国媒介素养在美国开展的时间比较晚。 xxxx年代,电影电视已经成为美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时期,媒介的负面效果开始显现出来。伊丽莎白托曼(elizabeth thoman)认为在日益媒介化的世界中长大的孩子更加需要老师告诉他们如何应对媒介。罗维(marieli rowe)认为处在一个媒介环境中,媒介素
15、养是一个健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接受关于媒介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终身的教育,并且越早开展越好。因此,从60年代起,美国各地先后展开了媒介素养教育。 在发展过程中,美国不断引进其他国家的媒介素养理论和教学方法。受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和莱恩马斯特曼(len masterman)的影响,美国的媒介素养开始转向再现分析。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开始运用“再现理论”媒介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伊丽莎白托曼(elizabeth thoman)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电视节目。这一时期的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更好地
16、理解 媒介。而到了90年代,美国媒介素养转向了新的阶段,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从最初的民间发展到国家政府层面的肯定,美国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kubey和baker(1999)的调查显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进步非常明显;截至1999年,全美国50个州中至少有48个州的课程中包含了一种以上的媒介教育内容。? 根据xxxx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给出的,“媒介 素养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之路,它提供了一个框架,用来近用、分析、评估、创制讯息,不拘媒介形式?从印刷到影视到电脑络,民众的媒介素养是基础,在于了解媒介的社会角色,并拥有民主社会公民所需的质疑和自我表达的基本能力。”?这一概念描述了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对信息的反应机制。renee cherow-oleary认为:“媒介素养需要同当前的新媒体(new media)和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紧密联系,我们需要考察新媒体给文化带来的影响。”? 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认为新媒体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样式,即参与式文化。他认为媒介素养应该更加着重培养公民的在新媒体中的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应该包括协同创作的能力、分布式认知的能力和尊重多元价值观的能力。除了在理论层面的探讨,我们也应该采用实证的方式去研究公民媒介接触习惯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术才不至于像空中楼阁,而这无疑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二,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涂料产品绿色认证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数据中心承建与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合同4篇
- 2025年度农业保险产品定制服务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苗木养护与生态园林景观优化合同3篇
- 2025版门岗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产业投资入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牛羊肉产品研发与技术转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促销员权益保护及纠纷处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货车出租及运输服务合同3篇
- 红色革命故事《王二小的故事》
- 《白蛇缘起》赏析
- 海洋工程用高性能建筑钢材的研发
- 苏教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五)含答案与解析
- 英语48个国际音标课件(单词带声、附有声国际音标图)
- GB/T 6892-202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 冷库安全管理制度
- 2023同等学力申硕统考英语考试真题
- 家具安装工培训教案优质资料
-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社团活动有效开展及策略 论文
- envi二次开发素材包-idl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