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_第1页
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_第2页
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_第3页
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_第4页
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升学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评估的欠科学,致使基础教育的目标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升学第一”取代了“人才第一”,“应试教育”代替了“素质教育”,流弊所及,基础教育越来越背离教育方针,常规的教学理论失落,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已变得畸形。学校等级分化严重,教师劳动价值不平等。凡此种种,制约着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从1977年开始恢复的全国高校统一考试制度,是遭10年文革摧残后教育战线的第一次拨乱反正,它基本规范了人才培养的制度,使教育重新走上了“以学为主”的轨道。通过10多年的努力,在不少领域弥补了10年浩劫所造成的人才断档。

2、并且通过升学制度的推广与普及,学校教育也由原来的无序走向有序。 但也毋庸讳言,在强化升学制度的同时,我们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升上高等学校者毕竟只是人才基数中的极小一部分。就算这极小部分都能成为社会精英,也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要。况且,由于“应试教育”替代了“素质教育”,使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普遍。而那些在升学考的独木桥上被挤下的人数庞大的青少年却因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而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句话,我们的基础教育正逐步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虽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如增加职技校数量,放松对教材的一统制,增加试题的灵活度和增设劳技课等),但因强大

3、的惯性和教育体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学基础教育和总体现状仍在恶化着。 另外,由于缺乏较为科学而有效的评估制度,又加剧了教育目标的偏差程度。较长一段时期来,教育部门 及社会考察学校和教师业绩的标准偏重于升学的多寡、分数的高低,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升学为第一目标”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为了达到升学目的而采取的(或存在的)一切活动不管是合理的 还是不合理的都无形中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教育部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几乎都卷入了“升学唯一”的怪圈中。 我国的教育有下列这些问题: 首先,“素质教育”的落实困难重重。由于“应试教育”替代“素质教育”,致使国民的总体素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4、要求很不适应。每年除考入高校学生外,有95以上的同龄人已经或正在走向社会。这些“劳动大军”是由于文化考试的不合格而被淘汰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学校并没有学到多少跨入社会所需的各种知识。近些年,社会民工潮愈涌愈高,打工妹(仔)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可有些企事业单位却为招不到合格的工人而犯愁。据有关资料统计,这些民工以年轻人为主,而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干些极简单的体力活。试想,这么一支越来越庞大的低素质的劳动大军怎么去实现现代化? 还有那么一部分青少年,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加上原来生活的养尊处优,有的已变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社会渣滓,成为当前社会治安严重恶化的源头之一。公安部门每年公布的青少年犯

5、罪率上升的统计表已说明了问题。虽然这不能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学校不重视“素质教育”应是一个原因。至于那些升入高校的“ 天之骄子”是否都真正成为合格的人才呢?出现于许多报端杂志上的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能力、文化素养的报道表明,有一部分是不尽人意的。完全可以这么说,“应试教育”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的同时,也制造出了大量与现代化要求不适应的社会废品。一个在低素质国民充斥的国家,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很难的。 其次,学生道德水准严重滑坡。由于思想教育内容、手段陈旧,管理方式单一,学校的道德教育疲软乏力,学生道德水准严重滑坡。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普遍存在着“要求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实践太少,

6、测评太虚”等弊端,教育效果不佳,而对考分的长期追逐则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成绩好,一好百好;成绩差,一无是处。“三好生”的评定标准更是“智育第一”,家长、社会的心理合力更强化了这一标准。这样,学生的心理发育就很不健全,甚至到了畸形的地步,小小年纪就患得患失,于个人有利的就争着去,于集体有益的则学会躲。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道德滑坡的直接表现是个体意识的无限膨胀,排他情绪的充分显露。我们深知,自私、冷漠的个体心灵是无法构成温暖火热的精神世界的;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国民是缺乏振兴民族的干劲的。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道德滑坡不仅是青少年成长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国家未来的头等大事,我们绝不能等

7、闲视之。 第三,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健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智能发挥,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青少年时期是最富想象力的,如果学校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欲望,再加上知识引导,就会学得更好,并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可是目前的基础教育,把学生一律捆绑在升学的战车上,学生的身心受压抑,活泼的天性被束缚,想象力被抑制,于是不管上大学或入社会,往往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学生体质下降,技能明显低下。由于过分强调智育,许多学校的学生除了上课、看书、做作业外,基本上没有体育锻炼和音美等技能训练。 第五,农村教育呈滑坡趋势。首先,乡镇中学生源的大量流失,成绩较好的一类流向城镇中学,成绩极差的一类流向社会

8、。在校生,也不知要学什么,能学多少,只知要学三年。其次,教师积极性严重受挫。生源流失,待遇低下,工资拖欠固然是原因,更主要的是由此导致教师本身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令大量教师感到寒心 。农村教育的滑坡,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是巨大的。结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为我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但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我们应当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教育兴国更好的实施! 彭涛委员:您在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5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一)从罪犯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

9、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剧的主人翁作案手法,逞“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便三、五成群,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有的模仿影视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青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寻求精神刺激而实施暴力。(三)从犯罪身份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四)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于低龄化。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对青少年心灵的腐蚀。一是社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

10、工作,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上学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就业困难,使一些青少年整日无所事事,久而久之走上邪道;三是互联网,影视传播暴力,淫秽等不健康的东西;四是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青少年造成的人格障碍。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婚等行为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非打即骂,造成青少年心理畸形;三是父母行为不检点(如赌博、酗酒)、不务正业,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四是溺爱孩子,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五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三)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

11、展的良好环境。一是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二是缺少法制教育,很少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三是缺乏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进行抑制;四是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犯错误的学生成“后进生”,或变相体罚,或人格侮辱,或放任自流,致使一些学生厌学、辍学、弃学,进而流浪社会。(四)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向歧途。一是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二是易在经济方面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三是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有“尝试”心理。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一)完善立法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得根本途径。国外有少年法、少年法庭法,许多国家都是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我国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而不易操作。因此进一步、完善立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成为必然。(二)社会是保障,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三)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