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三 章,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 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 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CO2和H2O,O2,能量,ADP+Pi,ATP,热能,生物氧化的概念,* 生物氧化的规律:,物质的氧化方式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有加氧、脱氢、失电子 耗氧量、终产物( CO2和H2O)、释放能量与物质体外氧化相同 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有利于ATP的形成 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 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生物氧化的特点,在活的细胞中(pH接近中性、体温条件下),有机物的氧化在一系列
2、酶、辅酶和中间传递体参与下进行,其途径迂回曲折,有条不紊。 氧化过程中能量逐步释放,其中一部分由一些高能化合物(如ATP)截获,再供给机体所需。在此过程中既不会因氧化过程中能量骤然释放而伤害机体,又能使释放的能量尽可得到有效的利用。,CO2的生成,方式: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转变成含羧基的中间化合物,然后在酶催化下脱羧而生成CO2。 类型:-脱羧和-脱羧 氧化脱羧和单纯脱羧,代谢物在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由相应的氢载体(NAD+、NADP+、FAD、FMN等)所接受,再通过一系列递氢体或递电子体传递给氧而生成H2O 。,例:,12 O2,NAD+,电子传递链,H2O,2e,O=,2H+,H2O的
3、生成,脂肪,葡萄糖、其它单糖,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氧化),蛋白质,脂肪酸、甘油,多糖,氨基酸,乙酰CoA,e-,磷酸化,+Pi,小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共同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乙酰CoA等),共同中间产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脱下的氢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生成H2O,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通过磷酸化储存在ATP中。,大分子降解成基本结构单位,第一节 生物能学简介,体系:研究中所涉及的全部物质的总称。,环境:除规定体系外的物质总称。,体系,开放体系: 能量物质交换,封闭体系:有能量无物质交换,隔离体系:无能量无物质交换,生物体属于开放体系。,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及其周围环境的总能量是一个常数。,热力学
4、第二定律:隔离体系中,一个过程只有当体系和周围环境的熵值总和增加时才能自发进行。,熵(S)代表体系中能量的分散程度,也就是体系的无序程度。,无论能量从体系流向环境或从环境流向体系,体系和环境的总能量不变。,S = S体系+S环境 ,只有S0,过程才能自发进行。,一、 化学反应中的自由能变化及其意义 1、 化学反应中的自由能 自由能:在一个体系中,能够用来做有用功的那一部分能量称自由能,用符号G表示。 在恒温、恒压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产生有用功的能力可以用反应前后自由能的变化来衡量。 自由能的变化:G = H _ TS = G 产物 G反应物 G 代表体系的自由能变化,H代表体系的焓变化,T代表
5、体系的绝对温度,S代表体系的熵变化。,物理意义:自由能的变化能判断某一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即: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注意: 一个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的总热量的变化(H),不能作为此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只有自由能的变化才是唯一准确的指标。 G0仅是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必要条件,有的反应需催化剂才能进行,催化剂(酶)只能催化自由能变化为负值的反应,如果一个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为正值,酶也无能为力。 当G为正值时,反应体系为吸能反应,此时只有与放能反应相偶联,反应才能进行。(P261),二、偶联化学反应G变化的可加性,在偶联的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是可以相加的
6、:例: A = B+C G= + 20.92 KJ/mol B = D G= - 33.47 KJ/mol 则 A = C + D G= - 12.55 KJ/mol,该规则表明一个在热力学上不利的反应,可以与热力学有利的反应偶联进行,即可以被热力学有利的反应所驱动而进行。这在生物化学反应中是很多的。,三、化学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假设有一个化学反应式:aA + bB = cC + dD 1. 恒温恒压下:G=G+ RTlnQc,R-气体常数,8.315J/mol.K T-绝对温度,2. 达平衡时,G=0,则G= - RTlnKeq=-2.303RTlgKeq,计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7、反应的自由能变化,解:,G= - RTlnKeq=-2.303RTlgKeq =-2.3038.315 298 lg19 =-7.3 KJ/mol,G=G+ RTlnQc (Qc-浓度商) =-7.3+ 2.3038.31 298 log0.1 =-13.0 KJ/mol,反应G-1-PG-6-P在250C达到平衡时, G-1-P占5%,G-6-P占95%,求 G0。如果反应未达到平衡,设G-1- P=0.01mol/L, G-6-P=0.001mol/L,求反应的 G是多少?,例题:,四、化学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和氧化-还原电势的关系,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都可以构建成一个原电池。 氧
8、化-还原物质连在一起,都可以有氧化-还原电势差产生,任何氧还电对都有其特定的标准电势 (E0),电池的标准电势差可用下式计算: 0( E0 ) = E0正极-E0负极 (P262-263),原电池示意图,E0 = E0正极-E0负极=+0.34V -(-0.76V)=+1.10V,负极反应: Zn=Zn2+2e- E0 Zn2+/ Zn= - 0.76V,正极反应: Cu2+2e- = Cu E0 Cu2+/ Cu=+ 0.34V,Zn + Cu2+ =Zn2+ + Cu,Zn -还原剂 Cu2+ - 氧化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自由能的变化与标准电势差的关系如下: G=nFE(
9、n-得失电子数,F-法拉第常数),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物质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基本原理 和原电池一样。,法拉第常数:96485J/V.mol,若干物质的氧化还原半反应电位,例题:计算下反应式G,NADH+H+1/2O2=NAD+H2O 正极反应:1/2O2+2H+2e- H2O E+ 0.82V 负极反应: NADH NAD+H+2e- E- -0.3V G-nFE -2964850.82-(-0.32) -220 KJmol-1,五、能量学用于生物化学反应中的一些规定(P262),1、在稀的水溶液系统中,如果有水作为反应物或产物时, 水的浓度(近似的即活度)为1.0。 2、生物体标准状况的
10、pH规定为7.0(物理化学中规定为pH0)。 3、 G是 pH为7.0时的标准状况下的的标准自由能。 4、根据国际单位制,简称SI单位,热和能量的单位用焦耳/摩尔(J/mol)。,生物系统中的能流,第二节 高能化合物,一、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二、ATP的特点及其特殊作用,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释放出大量自由能(21千焦/摩尔)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高能化合物类型,ATP的特点,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G=-30.5千焦/摩尔)。,ATP4- + H2O AD
11、P3- + Pi2- + H+ G -30.5kJmol-1,ATP在能量转运中地位和作用(p265-267),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ATP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第三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The oxidation system of making ATP,定义: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一定顺序排列的氢递体或电子 递体,与O2 结合生成H2O的完整体系,也称电子传递 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称为呼吸链。,组 成:递氢体、电子传递体,一、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真核细胞中,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12、,1. 呼吸链的组成,四种酶复合体,复合体,酶名称,复合体,复合体,复合体,复合体,NADH-泛醌还原酶,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辅基,FMN,Fe-S,FAD,Fe-S,铁卟啉,Fe-S,铁卟啉,Cu,氧化酶,2e,称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分NADH链和FADH2链。,H2O,1/2 O2,电子传递体,氢传递体,脱氢辅酶 -2H,MH2,辅酶Q,NADH-辅酶Q还原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3复合体,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4复合体,2e,间隙,呼吸链各复合体位置示意图,(1)复合体 NADH-泛醌还原酶,功能: 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泛醌 (ubiqui
13、none),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组成:黄素蛋白(flavoprotein) 含FMN 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 含铁硫簇,FMN: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 铁硫簇(iron-sulofur cluster, Fe-S),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尼克酰胺/烟酰胺,FMN的递氢作用,维生素B2,(半醌中间物),FMN,还原型FMN,泛醌的递氢作用,(醌型),(半醌型),(还原型),唯一不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传递体,Q,Q,铁硫蛋
14、白,Fe2S2,Fe4S4,空间构象,Fe,Fe3+e-Fe2+,复合体的功能,NADH-泛醌还原酶,(2)复合体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组成: 黄素蛋白,含FAD 铁硫中心,琥珀酸,3-磷酸甘油,泛醌,脂酰CoA,延胡索酸,基质,间隙,3-磷酸甘油脱氢酶,脂酰CoA脱氢酶,(3)复合体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功能:将电子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 组成:2种细胞色素(Cytb562 , b566) 细胞色素C1 铁硫蛋白,细 胞 色 素,特 点:以铁卟啉为辅基,催化电子传递,均有特殊吸收光谱而呈现颜色。 分 类:根据吸收光谱不同,参与呼吸链组成的细胞色素有Cyt
15、a、 Cytb、Cytc三类,每一类又因其最大吸收峰的细微差别再分为几种亚类。,比如:复合体III含有两种细胞色素b: Cytb562和b566,一类含铁卟啉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的总称。,细胞色素还原酶,间隙,基质,复合物 I或 II,复合物 III,Q循环(P271),(4)复合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功能: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 组成:Cytaa3 (含2个铁卟啉辅基和2个铜原子),基质,间隙,1.呼吸链的组成,1. 黄素蛋白酶类 (flavoproteins, FP) 2. 铁-硫蛋白类 (ironsulfur proteins) 3. 辅酶 (ubiquinone,亦写作CoQ) 4.
16、细胞色素类 (cytochromes),NADH,辅 酶 Q(CoQ),Fe-S,Cyt c1,O2,Cyt b,Cyt c,Cyt aa3,琥珀酸等,黄素蛋白(FAD),黄素蛋白(FMN),细胞色素类,铁硫蛋白(Fe-S),铁硫蛋白(Fe-S),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FADH2,Fe-S,琥珀酸等,复合物 II,复合物 IV,复合物 I,复合物 III,NADH-辅酶Q还原酶,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2、电子传递链中各中间体的顺序,琥珀酸,NADH链,FADH2链,1,Q,C,2,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顺序呢?,Q,C,H2O,O2,延胡索酸,
17、FADH2,FAD,NADH+H+,NAD+,3,4,3,4,提问:原电池反应中电子传递的方向是由什么 决定的?,答案:电极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E0。 (电子流动终点)正极反应Eo 负极反应Eo (电子流动起点),O,H2O,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确定,依据各传递体的氧化还原电势和电子传递抑制剂的应用 1.下面考查呼吸链的电位: NADHFMNCoQbc1caa3O2 -0.32-0.30+0.045+0.077+0.22 +0.25+0.29+0.35+0.816 (参见书P272),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时自由能的下降,FADH2,2e-,NADH,G=-69.5kJ/mol,G=-112kJ/mo
18、l,G= -2.9kJ/mol,ADP磷酸化需要的自由能=30.5kJ/mol,G=-36.7kJ/mol,鱼藤酮(rotenone)、杀粉蝶菌素(piericidin A)、安密妥(amobarbital)等与复合体中的铁硫蛋白结合 抗霉素A(antimycin A)、二巯基丙醇(dimercapto-propanol)抑制复合体中Cytb与Cytc1间的电子传递 CO、CN-、N3-及H2S抑制复合体,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作用位点,概念: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利用专一呼吸链抑制剂选择性阻断呼吸链中某个步骤,再测定各组分氧化-还原的状态,可研究呼吸链组分的排列顺序。,2. 呼吸
19、链抑制剂,鱼藤酮 杀粉蝶菌素A 安密妥,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CO、CN-、 N3-及H2S,参见 P272 图10-13,小结: 电子传递链位于原核生物的质膜上,真核生物中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电子传递链主要包括黄素蛋白、辅酶Q(CoQ)、细胞色素b、c1、c、a,a3及一些铁硫蛋白。 电子载体的标准势能G o /是逐步下降的,电子沿着电势升高的方向流动。其中有三个部位的势能落差G较大,足以形成ATP(ADP磷酸化需要的自由能=30.5kJ/mol.)。这三个部位正好是氧化磷酸化部位。 细胞内供能物质的彻底氧化产物是CO2和H2O。其中CO2主要是在三羟酸循环中产生,水是在电子传递过程的最后
20、阶段产生。,二、氧化磷酸化 (P272)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定义:代谢物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呼吸链传递,逐步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是相偶联的。,1、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释放的能量可将质子(H+)从 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外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H+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1961年提出),线粒体结构特点,化学渗透假说示意图,H+,H+,H+,H+,NADH+H
21、+,H+,H+,H+,ADP+Pi,ATP,高质子浓度,H2O,2e-,+ + + + + + + + +,_ _ _ _ _ _ _ _ _ _,质子流,线粒体内膜,外膜,内膜,4H+,4H+,2H+,pH梯度,膜电势,ATP合成由质子动力所驱动,ATP合酶,F1(亲水部分) 由3 3 组成 催化生成ATP F0(疏水部分) 由6个亚基组成质子通道,质子通道,膜间隙,基质,F1(亲水部分),F0(疏水部分),ATP合酶的工作机制,催化亚单位的三种构象: O 开放型 L 疏松型 T 紧密结合型,“结合变化机制”,2、磷氧比( P/O ),呼吸过程中无机磷酸(Pi)消耗量和分子氧(O2)消耗量的
22、比值称为磷氧比。由于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传递一对电子消耗一个氧原子,而每生成一分子ATP消耗一分子Pi ,因此P/O的数值相当于一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至分子氧所产生的ATP分子数。,1. NADH-泛醌还原酶、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都具有质子泵的功能,把基质质子泵到间隙。据当前最新测定,每对电子传递过程中,它们泵出质子数为4、4和2。,2. 合成一个ATP分子由3个H+通过ATP合酶所驱动,多余的1个H+用于将ATP从基质运往细胞质。,4H+,4H+,2H+,NADH+H+,FADH2,1 分子NADH经过电子传递,泵出质子数为10分子H+,产生ATP数=10/4=2.5分子ATP 1分子FADH2经过电子传递,泵出质子数为6分子H+,产生ATP数=6/4=1.5分子ATP,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呼吸链抑制剂: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 鱼藤酮(rotenone)、杀粉蝶菌素A(piericidin A)、安密妥(amobarbital) 抗霉素A(antimycin A)、二巯基丙醇(dimercapto-propanol) CO、CN-、N3-及H2S,1.氧化磷酸化抑制剂,解偶联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委托印刷合同范本3篇
-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养护招标3篇
- 建筑外墙保温劳务合作合同2篇
- 工程索赔中的合同解释与适用
- 工伤处理委托
- 户口办理特别授权委托书3篇
- 劳动合同解除企业合规操作指南3篇
- 方便烤肉生产考核试卷
- 烟草制品零售库存风险控制考核试卷
- 科技会展城市形象宣传与推广考核试卷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知识复习提纲
- 2025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答案200题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健康教育技能试题及答案
- 机车车辆试题及答案
- 地理澳大利亚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 常用施工规定和技术要求1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南昌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健合集团笔试在线测评题
- 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