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基础知识细胞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 TNF) 可分为TNF a和TNFB两种,前者来自单核巨噬 细胞,后者由活化T细胞产生,是具有重要生物 活性的细胞因子。存在于细胞上的 TNF 受体主 要有两种:TNFRI和TNFRI,血清中存在的是 可溶性的TNFR(s TNFRI , s TNFR I),它们的 相互作用不仅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还 与炎症和发热反应、 关节炎、 败血症及多发性硬 化等疾病有密切关系。1.TNF的产生(1) TNF-a是一种单核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 和巨噬细胞产生,LPS是较强的刺激剂。IFN-丫、 M-C
2、SF GM-CSF对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 TNF- a有刺激作用,而PGE则有抑制作用。前单核细 胞系U937、前髓细胞系HL-60在PMA刺激下可 产生较高水平的TNF-a。T淋巴细胞、T细胞杂 交瘤、T淋巴样细胞系以NK细胞等在PMA刺激 下也可分泌 TNF-a。SAC PMA抗IgM可刺激 正常B细胞产生TNF-a。此外,中性粒细胞、 LAK星状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亦可产 生 TNF-a。(2) TNF-3是一种淋巴因子,抗原和丝裂原均 可刺激 T淋巴细胞分泌 TNF-3。PMA刺激 RPMI仃88B淋巴母细胞可分泌高水平TNF-B。3. TNF的受体(1) TNF-R的分型:T
3、NF-R可分为两型:1型 TNF-R, 55kDa, CD120a, 439氨基酸残基,此型 受体可能在溶细胞活性上起主要作用;型 TNF-R, 75kDa CD120b, 426 氨基酸残基,此型 受体可能与信号传递和 T 细胞增殖有关。两型 TNF-R均包括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浆区三个部 分,胞膜外区有 28%的同源,但在有包浆区无同 源性,可能与介导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TNF-R属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超家族。 TNF-a和TNF-3的受体可能是同一的。TNF-R存 在于多种正常及肿瘤细胞表面, 一般每个细胞受 体数目有103104,如ME-180肿瘤细胞系TNF- a R约
4、2000/个细胞,Kd为2*10-10M。不同细胞 表面TNF-a R的数目和亲和力似乎与细胞对 TNF-a的敏感性并不平行。TNF-a与相应受体结 合后信号传递的机理尚不清楚, 可能与活化蛋白 激酶 C (PKC) ,催化受体蛋白磷酸化有关。(2) 可溶性TNFR TNF结合蛋白(TNF-BP是TNFF的可溶性形式,有 sTNf RI( TNF-BPI)和 sTNFRI( TNF-BRI)两种。一般认为 sTNFR具 有局限TNF活性,或稳定TNF的作用,在细胞因 子网络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Seckiner 1988 年 发现发热患者尿中有 TNF 抑制物,分子量为 33kDa。 Olss
5、on 1989 年在慢性肾功不全患者血 和尿中也发现有TNF-BP TNF-BP可与TNF特异 结合,抑制TNF活性,如抑制其细胞毒活性和诱 导IL-1产生,可促进皮下接种 Meth A肉毒的生 长,可见于正常妊娠尿中。炎症、内毒素血症、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 SLE、HIV 感染、肾功不全 时以及肿瘤时可升高。可溶性 TNFR可有效地减轻佐剂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以及败血症休克。4. TNF的生物学活性TNF-a与TNF-3的生物学作用极为相似,这可 能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受体的同一性有关。 但 有某些生物学作用方面也有不同之处。(1)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TNF在体内、体外 均能杀死某些肿瘤细胞(
6、 cytolytic action) , 或抑制增殖作用( cytostatic action )。肿瘤细 胞株对TNF-a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TNF-a对 极少数肿瘤细胞甚至有刺激作用。 用放线菌素 D、 丝裂霉素C放线菌酮等处理肿瘤细胞(如小鼠 成纤维细胞株L929)可明显增强TNF-a杀伤肿 瘤细胞活性。体内肿瘤对 TNF-a的反应也有很 大的差异,与其体外细胞株对 TNF-a的敏感性 并不平行。同一细胞系可能有敏感株和抵抗株如 L929-S和L929-R。此外,靶细胞内源性 TNF的 表达可能会使细胞抵抗外源性 TNF 的细胞毒作 用,因此,通过诱导或抑制内源性TNF的表达可 改变细胞
7、对外源性TNF的敏感性。巨噬细胞膜结 合型TNF可能参与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TNF杀伤肿瘤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与补体或穿 孔素( perforin) 杀伤细胞相比, TNF 杀伤细胞 没有穿孔现象, 而且杀伤过程相对比较缓慢。 TNF 杀伤肿瘤组织细胞可能与以下机理有关。 直接杀伤或抑制作用:TNF与相应受体结合后 向细胞内移, 被靶细胞溶酶体摄取导致溶酶体稳 定性降低,各种酶外泄,引起细胞溶解。也有认为TNFN激活磷脂酶A2,释放超氧化物而引起DNA 断裂,磷脂酶A2抑制剂可降低TNF的抗病效应。 TNF可或改变靶细胞糖代谢,使细胞内 pH降低, 导致细胞死亡。 通过TNF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
8、节作用,促进 T 细胞及其它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TNF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或导 致血管功能紊乱, 使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 造成 肿瘤组织的局部血流阻断而发生出血、缺氧坏 死。(2)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过氧化 物阴离子产生,增强 ADCC功能,刺激细胞脱颗 粒和分泌髓过氧化物酶。TNF预先与内皮细胞培 养可使其增加 MHQ类抗原、ICAM-1的表达,IL-1、GM-CSI和IL-8的分泌,并促进中性粒细 胞粘附到内皮细胞上, 从而刺激机体局部炎症反 应,TNF-a的这种诱导作用要比 TNF-3为强。TNF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IL-1,并调节 NHQ类抗原的表达
9、。( 3)抗感染:如抑制疟原虫生长,抑制病毒复 制(如腺病毒型、疱疹病毒U型),抑制病毒 蛋白合成、 病毒颗粒的产生和感染性, 并可杀伤 病毒感染细胞。TNF抗病毒机理不十分清楚。(4)TNF 是一种内源性热原质,引起发热,并 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TNF引起发热可 能是通过直接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刺激 巨噬细胞释放 IL-1 而引起,还可通过 IL-1 、TNF- a刺激其它细胞产生IL-6。(5) 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如 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 ML-1、单核细胞白血病细 胞U937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机理 不清楚。TGF-B可抑制TNF-a多种生物学活性,
10、 但不抑制TNF-a对髓样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诱导 作用,甚至还有协同效应。(6) 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TNF促进T细胞NHC I类抗原表达,增强IL-2依赖的胸腺细胞、T 细胞增殖能力,促进IL-2、CSF和IFN- y等淋 巴因子产生,增强有丝分裂原或外来抗原刺激 B 细胞的增殖和Ig分泌。TNF-a对某些肿瘤细胞 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并协同EGF PDG!和胰岛 素的促增殖作用,促进EG隈体表达。TNF也可 促进c-myc和c-fos等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原癌 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周期由Go期向G1期转变。 最近报道INF- B( LT)是EB病毒转化淋巴母细 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抗LT抗体、
11、sTNf R以及 TNF-a能抑制EB病毒转化淋巴细胞的增殖。IL-1、IFN- 丫和GM-CSI对TNF的生物学作用有 明显的增强作用,可能与增加细胞TNF受体的表 达有关。已报道一种抗 TNF-a单克隆抗体,可模拟TNF-a的某些生物学作用,这种现象在其 它因子中还尚未见到。IFN- y973 年 Younger 和 Salvin 发现来自淋巴细胞培 养上清中存在一种IFN,但抗原性不同于发现的 IFN,遂命名U型IFN, 1980年统一命名为y干 扰素。诱导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的合成。1IFN- 丫可,后者参与色氨酸分解代谢,使色氨 酸转变为犬尿氨酸,使血液中色氨酸的水平下 降,可
12、能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有关。IFN- 丫诱导巨噬细胞可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产生,促进NO的合成,IFN- y还可诱 导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的iNOS产生,可能与中 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的发生或保护作用有关。 IFN 在完全没有内毒素时不能刺激 IL-1 转录, 反而在转录水平抑制 IL-1 自身诱导的 IL-1 产 生,但IFN- y可增加LPS诱导的IL-1转录翻译 和分泌。bcl-2B 淋巴 细 胞瘤 -2 基 因简 称 bcl-2 ( B-cell lymphoma-2) , 是细胞凋亡研究中最受重视的癌 基因之一。自从 1972 年 Kerr 提出细胞凋亡 ( apoptosis
13、)的概念至今,人们对细胞凋亡现 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凋亡的分子 和生化机制迄今尚未彻底明了, 而已形成的初步 认识大多源于对 Bcl-2 基因家族的研究。已知, 凋亡进程可分为三个时相: 诱导期, 效应期和降 解期。在诱导期,细胞接受各种信号从而引发各 种不同的效应; 进入效应期后, 经过一些决定细 胞命运(存活 / 死亡)的分子调控点,细胞进入 不可逆的程序化死亡, 这些调控分子包括一系列 原癌基因和抑制癌基因的产生, 其中 Bcl-2 家族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降解期则产生可见的凋亡现 象。Bcl-2基因(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是一种原癌基因, 它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
14、, 并且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已开始揭示这一作用的机制。 目前已经发现的 Bcl-2 蛋白家族按功能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像 Bcl-2 一样具有抑制凋亡作用, 如哺乳动物的 Bcl-XL、Bcl-W、Mcl-1、A1、线 虫Ced-9、牛痘病毒E1B119kD等,而另一类具 有促进凋亡作用,如 Bax、 Bcl-Xs 、 Bax、 Bak、 Bik/Nbk 、 Bid 和 Harakiri 。最初在血液淋巴细胞中发现 Bcl-2 能抑制细胞 死亡,随后陆续在其它一些细胞中也发现 Bcl-2 的这种作用。 但近年来研究发现, 除这些之外尚 存在 Bcl-2 不敏感的凋亡途径。敏感凋亡Bcl-2 可以
15、抑制由多种细胞毒因素所引起的细胞 死亡。 Bcl-2 的过度表达能增强所观察细胞对大 多数细胞毒素的抵抗性。 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 凋亡的各种信号转导途径有一个共同的通路或 交汇点, 而该通路或交汇点受 Bcl-2 调节。实验 表明,Bcl-2可增强细胞对大多数DNA损伤因子 的抵抗性,抑制大多数化疗药物所引起的靶细胞 凋亡,但其本身并不能抑制这些因素对细胞的损 伤;同样地,它也不能促进 DNA修复。p53蛋白 是DNA损伤的一个分子传感器,已证实Bcl-2能 抑制 p53 介导的凋亡, 但不能抑制 p53 向核内转 位或者 p53 介导的生长停滞, 可能 Bcl-2 的作用 是在DNA损伤后
16、,阻止激活凋亡机制的信号到达 其靶分子;在细胞毒性T细胞中,由颗粒酶B激 活Caspases家族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蛋白酶 所诱导的凋亡不依赖于Bcl-2,颗粒酶B可能仅 作用于凋亡路径中 Bcl-2 调节位点的下游。 以上 结果表明在凋亡途径中 Bcl-2 的作用位点是在 信号分子和效应蛋白酶之间的位置。Bcl-2 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以下几种作用有 关: 细胞催抗氧化作用以往研究表明,在去除生 长因子所诱发的凋亡中,活性氧损伤(ROS是 促发细胞死亡的主要诱因: Bcl-2 的过度表达可 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 提 示 Cai 等4 的实验表明 Bcl-2 的抗氧化作用是
17、 间接的,即可能在于抑制超氧阴离子的产生而不 是直接清除活性氧。 细胞色素 c( cytochrome c, Cyt c )作为呼吸链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它从 线粒体内膜上的释放会阻断电子向下游传递体 危及呼吸链的功能并导致超氧阴离子的加速产 生;而 Bcl-2 可以抑制 Cyt c 的释放,从而抑制 了超氧阴离子的产生。此外, Bcl-2 还可以增加 胞内的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剂,升高 NAD/NADH勺比值,抑制和凋亡相联系的GSH降低,促进GSH进入核内,从而影响细胞的氧化还 原状态。但也有证据表明, 在没有自由基的情况 下 Bcl-2 也能抑制凋亡。因此, Bcl-2 的性质远 非
18、仅仅是一种抗氧化剂。 抑制钙离子跨膜流动 Lam 等曾报道钙泵特异 性抑制剂 Thapsigargen (TG 诱导的 WEH17.2 等细胞的凋亡可被 Bcl-2 所抑制,其原因是 Bcl-2抑制了 Ca2啲跨膜流动,提 示Bcl-2可 通过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来调节凋亡。然而 Wei 等在神经元细胞 GT1-7 中发现 Bcl-2 中发现 Bcl-2可抑制由TG所诱导的凋亡,但并不能抑 制TG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Jason等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5AHSmy(中去除细胞 内贮存Ca2+后发现过度表达的Bcl-2仍可抑制 凋亡,提示Bcl-2对胞内Ca2+浓度的调节作用 也只能是其抑制凋
19、亡的机制之一。 离子通道蛋白和吸附 / 锚定蛋白最近 Reed7 提出 Bcl-2 蛋白可能具有双重功能: 离子通道蛋 白和吸附 / 锚定蛋白,提出 Bcl-2 抑制凋亡的部 分新机制。 -1 离子通道蛋白 体外实验证实, Bcl-2 、 Bcl-X1 和 Bax 能在线粒体上形成离子通道,提 示它们可能参与调节一些与凋亡有关的细胞现 象,如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巨孔形成)和线粒体 释放凋亡蛋白本科激活因子 Cyt c 和凋亡诱 导因子(AIF)。过度表达的Bcl-2能抑制线粒体 通透性改变,并影响巨孔的形成, 从而抑制凋亡。 但也有实验发现即使线粒体通透性未改变, Cyt c 等凋亡激蛋白也可以
20、释放到胞液中从而诱发细 胞凋亡,因此这种观点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在所观察的细胞系及多种情况下, 凋亡的发生都 伴有 Cyt c 从线粒体释放,继而伴有 Caspases 激活,而活化的 Caspases 降解底物后,其蛋白 降解产物又引起线粒体通透性改变, 并最终导致 凋亡发生。 Yang 等与 Kluck 等发现 Bcl-2 可以 通过抑制线粒体释放 Cyt c 来抑制凋亡,继而 Rosse 等和 Zhivotovsky 等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证 明了即使 Cyt c 已经释放入胞浆, Bcl-2 仍能延 迟细胞死亡,这是由于 Bcl-2 抑制了活化的 Caspases 对 线 粒 体 释 放
21、的 上 游 和 下 游 都 有 Bcl-2 调节凋亡的作用点。AIF 作为一种线粒体来源的效应蛋白酶,在分离 在胞核中能诱导凋亡, 同时还能激发线粒体通透 性改变,诱导线粒体释放 Cyt c 和 Caspase-9, 并在体外切割和激活其底物半胱氨酸蛋白 酶CPP32体外研究发现,Bcl-2过度表达可能 阻止 AIF 从分离的线粒体上释放, 但它并能影响 AIF 的产生,同时也不能影响 AIF 促凋亡的功能。-2 吸附/ 锚定蛋白 在正常情况下 Bcl-2 通过 其 C 端疏水残基的伸展而锚定在细胞内膜上, 作 为吸附 / 锚定蛋白,可把胞液蛋白固定在膜边, 或是引导胞液蛋白与别的膜蛋白相互作
22、用。Bcl-2 可与 Bcl-2 家族的 Bcl-X1 、Bcl-Xs 、Bax、 Bcl-2 、Bad 和 Mc1-1 形成同源的蛋白二聚体, 而特定的蛋白二聚体则可作为在细胞死亡信号 通路上的分子开关。例如,Bcl-2可与促凋亡Bax 形成二聚体,如果Bax相对量高于Bcl-2,则Bax 同二聚体的数量增多, 从而促进细胞死亡; 而如 果Bcl-2相对量高于Bax,则促进形成Bcl-2/Bax 异二聚体, 并使 Bcl-2 同二聚体的量增多, 从而 抑制细胞死亡;而促凋亡分子和 Bad 和 Bcl-Ss 则竞争结合细胞死亡抑制分子如 Bcl-X1 或 Bcl-2,由此替换了 Bax并促进B
23、ax同二聚体形 成,诱导凋亡。另外, Bcl-2 还可与 Bcl-2 家族外的 11 种蛋白 质结合,包括蛋白激酶 Raf-1 、蛋白磷酸酶 Calcineurin、GTP酶、R-Ras 和 H-Ras、p53-BP2、 朊蛋白 Pr-1 、 Ced-4、 BAG-1、 Nip-1 、 Nip-2 和 Nip-3 ,并由此实现其抗凋亡作用。不敏感Bcl-2 抑制凋亡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例如在细 胞毒T细胞杀伤作用中,特定的淋巴因子撤离以 及某些TNF受体家族介导的凋亡途径中Bcl-2不 能抑制凋亡, 其原因右能是这些凋亡诱导剂作用 于 Bcl-2 下游或是独立于 Bcl-2 的其它凋亡路 径。
24、最近Scaffidi等发现,Jurkat等细胞(U 型细胞)中Bcl-2可抑制TNF受体家族中的CD95 ( Apo-1/ F as )信号通路介导的凋亡, 而在 SKW6.4 等细胞(I型细胞)中Bcl-2则不能抑制这种信 号通路介导的凋亡。其结果表明,凋亡途径对 Bcl-2 敏感与否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进一步研 究发现,这种差异取决于线粒体是否参与这种凋 亡途径,在I型 细胞中线粒体则未参与该凋亡 途径。因此, Bcl-2 可能只抑制依赖于线粒体的 凋亡途径。更进一步研究发现, 来源于牛痘病毒的细胞因子 应答修饰体A (crm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剂( serpin )类分子,能抑制
25、一些 Caspases 的 功能。而来源于杆状病毒的P35蛋白也能抑制一 些Caspases的功能,而且它比CrmA具有更广泛 的 Caspases 抑制特性。在组织培养体系中或转 基因鼠的T淋巴细胞中CrmA表达能抑制CD95(Fas/Apo-1 )和p55TNF受体I诱发的凋亡,但 对另一些诸如生长因子撤除,DNA损伤等细胞毒 因素引起的凋亡则无能为力, 而这些由细胞毒因 素引起的凋亡现象则可被 Bcl-2 及其同系物所 抑 制 , 但 是 Bcl-2 又 不 能 抑 制 由 CD95(Fas/Apo-1 )和TNF受体介导的凋亡。由细胞 毒因素及 TNF 受体家族介导的凋亡都可有效地 被
26、 p35 所抑制,提示这些通路都依赖于 Caspases 的激活。 上述结果表明, 在细胞中不同的凋亡激 活途径同时存在,其一是需要对 CrmA 敏感的 Caspases 参与但又不能被 Bcl-2 所抑制;而另 一 个 则 是 Bcl-2 可 抑 制 的 凋 亡 途 径 , 其 中 Caspases对p35敏感,但对 CrmA则不敏感。 总结 目前 Bcl-2 是凋亡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靶分子。 随着对 Bcl-2 以及凋亡本身研究的日渐深入, Bcl-2 的作用机制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最终被阐 明,从而提高对与凋亡有关的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水平。B-cell CLL/lymphoma 2 在哺乳动
27、物细胞中, 调节线粒体外膜通透性, 大 多数定位在线粒体外膜上, 或受到信号刺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膜上。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两组:Bcl-2, Bcl-xl, Bcl-w 等 抑 制 细 胞 凋 亡 ; Bax,Bak,Noxa 等促进细胞凋亡。关于 Bcl-2 家族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机制, 假说之一是,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促凋亡因子Bax和Bak发生寡聚化,从细胞质中转移到线粒 体外膜上,并与膜上的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相互 作用,使通道开放到足以使线粒体内的凋亡因子 如细胞色素 c 等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 引起细胞 死亡。GAPDHGAPDH或 G3PDH是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
28、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se )的英文缩写。 该酶是糖酵解反 应中的一个酶,由4个30 - 40kDa的亚基组成, 分子量 146kDa。该酶是糖酵解反应中的一个酶,由 4 个 30 40kDa的亚基组成,分子量146kDa。该酶基因为 管家( house keeping )基因,几乎在所有组织 中都高水平表达, 在同种细胞或者组织中的蛋白 质表达量一般是恒定的, 且不受含有的部分识别 位点、佛波脂等的诱导物质的影响而保持恒定, 故被广泛用作抽提 total RNA ,poly(A)+ RNA , Western blot 等实验操作的标准化的内参。常 用的内
29、参有,ACTB(3 -actin、B -肌动蛋白)、 GAPD或18S等。目的是在于避免RNA定量误差、 加样误差以及各PCR反应体系中扩增效率不均 一、各孔间的温差等所造成的误差、 这些都是管 家基因, 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稳定, 其中 18S同整个基因谱有关(负责装配),它在总RNA 中占的比例最高。GAP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是参与糖酵解的 一种关键酶,由 4 个 30-40kDa 的亚基组成,分 子量146kDa,检测条带大约在36kD& GAPDH基 因几乎在所有组织中都高水平表达,广泛用作 Western blot蛋白质标准化的内参。因为 GAPDH 作为管家基因在同种细
30、胞或者组织中的蛋白质 表达量一般是恒定的,因此在使用GAPDH内参抗 体时,将每个样品测得的目的蛋白含量与本样品 的GAPD含量相除,得到每个样品目的蛋白的相 对含量,然后才进行样品与样品之间的比较。GAPDH的分子量约为37kd.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 MHC)MHC 是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定位于动物或 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其编 码的分子表达于不同细胞表面,参与抗原递呈, 制约细胞间相互识别及诱导免疫应答。不同种类 哺乳动物MH(及其编码产物的名称各异。小鼠的 MH(称为H-2复合体。人类的MH
31、C!常称为HLA 基因或HLA复合体。其编码的分子表达于白细胞 上,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cocyteantigen , HLA)。人类的 MHC因 为要和基因区分,所以常称为HLA分子或HLA抗 原。基本类型MHC又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是存在于大部分 脊椎动物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家族,与免疫系统 密切相关。共分成三类:第一型: MHC class I(MHC I)位于一般细胞表面上,可以提供一般 细胞内的一些状况,比如该细胞遭受病毒感染, 则相病毒外膜碎片之氨基酸链( peptide )透过 MH(提示在细胞外侧,可以供杀手T细胞等辨识, 以进行扑杀。第二型:MHlass
32、 n( MHCn )只位于抗原提 呈细胞(APC上,如巨噬细胞等。这类提供则是 细胞外部的情况, 像是组织中有细菌侵入, 则巨 噬细胞进行吞食后,把细菌碎片利用mhC提示给 辅助 T 细胞,启动免疫反应。第三型:MHC class皿(MHC皿)主要编码补 体成分,肿瘤坏死因子(TNF),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 21 羟化酶基因(CYP21A和 CYP21B) 研究简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系编码主要组织 相性抗原的基因群, 是早期从组织器官移植实验 中发现的, 也是当今免疫遗传学的主要内容。 已 发现,在人群或同种动物不同个体间进行皮肤移 植时出现的排斥反应, 具有记忆性、 特异性
33、和可 转移性等免疫反应的基本特征,故从廿世纪 40 年代起就确认移植排斥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免疫 现 象 。 引 起 排 斥 反 应 的 抗 原 称 移 植 抗 原 ( transplantation antigen)或组织相容性抗原(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此等抗原存在于细胞表面, 无器官特异性, 不同个体间其 抗原特异性互不相同, 但同卵双生及纯系动物不 同个体之间,其抗原特异性完全一致。 组织相容性抗原包括多种复杂的抗原系统。 凡能 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反应者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系统,引起慢而弱的排斥反应者称为次要组 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若供者、 受者双方的
34、多个次 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匹配, 同样会迅速发生明显 的排斥反应。现已证明,MH(不仅控制着同种移 植排斥反应, 更重要的是与机体免疫应答、 免疫 调节及某些病理状态的产生均密切相关。因此, MHC勺完整概念是指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 调 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基因群。关于MHC勺发现、基因组成和功能的了解,多基 于小鼠实验。因此,从廿世纪 30 年代起已确定 小鼠的MHC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称为H2复合 体。H2复合体由K区、I区、S区和D区组成, 其中 I 区又分为 IA 和 IE 两个亚区,其基因编码 产 物 称 为 I 区 相 关 抗
35、原 (Iregionassociatedantigen;IaantigenI )。1958年 Dausset 等发现,多次接受输血的患者、 多产妇和用同种白细胞免疫的志愿者血清中, 存 在不同特异性的白细胞抗体, 用这些抗体鉴定出 许多不同特异性的白细胞抗原, 称为人类白细胞 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 通过家系和人群遗传分析发现,人类MH(位于第6号 染色体上, 称为 HLA 复合体。 各种脊椎动物都有 自己的MHC除了人的HLA和小鼠的H2外,恒 河猴、黑猩猩、狗、兔、豚鼠、大鼠和鸡的 MHC 分别称为 RhLA ChLA DLA RLA GpLA
36、AgBI (H-1 I )和B。本章主要介绍人类 HLA复合体 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及HLA抗原 检测在医学上的意义等内容。MHC吉构特点 多基因性 多基因性:基因复合体由多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座 位组成,其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例如:小鼠H-2: 17号染色体:6号染色体短臂 (6P21.31),全长 3600-4000kb , 224 个基因座 位( 128个功能基因, 96 个假基因)。多态性多态性:群体中在同一个HLA基因座位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等位基因。HLA的遗传特点:高度多态性;单体型遗传;连 锁不平衡。1)复等位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称 为
37、等位基因( allele );由于群体中的突变,同 一座的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HLA复合体的 每一座存在为数众多的复等位基因, 由于各个座 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 故人群中的基因型可达千 万之多。复等位基因和共显性导致了 HLA的多态性。2)共显性表达 一对等位基因同为显性称为共显性。 在杂合子状 态下,等位基因均表达出相应产物。共显性大大增加了人群中HLA表型的多样性。MHC多态性的意义:1 . 扩大种群对抗原肽的提呈范围,有利于维持 种群的生存与延续。(HLA产物的多态性主要表现在抗原结合槽的氨 基酸残基在组成和序列上不同)2 . 不利于器官移植中供体的选择。MHC勺生理意义MH(抗原最
38、初是作为移植抗原而被发现的,是引 起移植排斥的主要抗原系统。 这种抗原不合, 即 可引起受体的免疫应答,排斥移植的供体组织。 70年代后证明MHC分子还具有重要的免疫生理 功能。MH(分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参与抗原识别。70年 代R.M.津克纳泽尔等在小鼠实验中发现杀伤 T 细胞在杀伤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时, 只能杀伤同系 感染靶细胞, 而对不同系的感染靶细胞则无杀伤 作用,称这种现象为遗传限制性。 随后证明杀伤 T细胞与靶细胞的MH(必需一致才有杀伤作用, 因此又称此现象为MHC限制性。这揭示了 MH(在 T细胞识别异种抗原中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证 明T4的T细胞在识别异种抗原时受 MHCH类分
39、子限制,而 T8 的 T 细胞识别异种抗原时受 MHC I类分子限制。这种限制性的机制是:T细胞通 过其抗原识别受体, 可同时识别异种抗原决定簇 和自己MH(分子形成的新的复合抗原决定簇。 人们还发现外周血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非T细胞 在体外能诱导某些自身反应性 T 细胞发生增殖 反应,称这种现象为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AMLR),并证明这是由非T细胞上MH类抗原 引起的。这种自身反应性 T 细胞在体内可能具有 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借以维持机体的免 疫稳定性,因此MH(分子也参予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证明,MH(分子对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 熟过程也起重要作用。体外研究发现 : 去除胸腺
40、 中MHCI类抗原阳性的基质细胞,贝U T4T细胞的 发育受阻,在胸腺培养细胞中加入抗 MH类抗 原的单克隆抗体,也能阻止T4T细胞的发育。目 前认为MH(分子在T细胞自身耐受的形成和T细 胞库的产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HLA研究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大约4000kb 范围内,由一群密切连锁的基因组成。HLA复合体是迄今已知的人体最复杂的基因体系。 从着丝 点一侧起依次为口类基因、川类基因和I类基因 区域所在。I类基因区包括HLA?A B、C位点的等位基因, 编码HLA?A抗原、B抗原和C抗原等经典的I类 抗原(分子)。近年来相继发现大量与I类基因 结构相似的基因,已被正式命名的有
41、HLA-E、 F、 G H J、K、L。其中HLA-E F、G基因可编码 非多态性的I类样抗原(或非经典I类抗原),但它们的确切功能尚未清楚。HLA-H、J、K、 L则属于假基因。H类基因区十分复杂,主要包括 HLA-DR DQ DR三个亚区和新近确定的 DN DO DM等3个亚区。该区的基因是以它们所编码的 肽链(a、3)直接命名,女口 DRA DRB 1 DRB2 等。已知该区至少存在 7个编码a链和16个编 码3链的基因, 其中有的基因有表达功能, 有的 功能不明,有的属于假基因。现在证明,在U类基因区内存在与内源性抗原处 理和递呈相关的基因,即 LMR和TAR LMP又称 蛋白酶体相关基因(proteasome?related gene),由LMP2和LMP7两个基因组成,其编码 产物 LMP(low molecular mass polypeptide or large multifunctional protease )与内源性抗 原的处理有关。 TAP 为多肽转运体基因,包括 TAP1 和 TAP2 两 个 基 因 , 其 编 码 产 物 TAP(transporter of antigenic peptides)与抗原肽的转运有关。HLA复合体I类和U类区基 因名称见表 5.1 。皿类基因区内已定位的至少有 36个基因,其中 与免疫系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兴安岭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双碟砂纸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锦绣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七年级地理下册 8.4法国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手递纸式平压压痕切线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卧式灭菌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工业系统细粒度权限控制-深度研究
-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35kV输变电工程(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建设)技术方案
- 数学史简介课件可编辑全文
- 中学安全办2024-2025学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数学试题 (解析版)
- 2024年乡村振兴(产业、文化、生态)等实施战略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入门教程
- AI智慧物流园区整体建设方案
- 2024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无痛人工流产术课件
- 心力衰竭业务学习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