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编辑出版史一、编辑、出版、图书的概念: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传播于社会公众者。出版: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人:清代末年思想家黄遵宪。)图书:图书是以记录和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系统地记录在一定形式载体材料之上的著作物。我国有关方面曾把图书的定义概括为:以记录和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系统地记录在一定形式载体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均称为图书。图书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
2、的集合。广义的图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中国编辑史研究的图书是广义的图书。 二、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科体系中国编辑出版史以我国历史上的编辑出版活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编辑和出版事业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其一,是编辑出版内部诸方面的相互联系;其二,是编辑出版事业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研究任务:1.重要文化典籍编辑、出版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2.著名编纂出版机构的创办、发展及其历史地位3.杰出出版家的重要业绩及其历史影响4.重大编辑出版技术与制度的产生、完善及其历史作用5.编辑出版活动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历史经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科学地认识编辑出版工作的产生与
3、发展进程。2. 编辑出版与理论课、技术方法课鼎足而立,共同支撑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构架。3.借鉴和继承我国编辑出版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 。注重图书质量,讲求精校精审。4.深刻认识编辑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加强图书出版事业的建设,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文化的进步,都与编辑出版有密切关系。5.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的因果关系,探讨其发展规律 。补充: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缺憾 在编辑著述方式上,编纂注疏等形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学术文化带有极大的保守性、排他性和禁锢性。在图书内容上,尽管类型丰富,量忽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收集整理。在生产技术上,印刷术在我
4、国发明虽然很早,但改进迟缓,活字印刷术未能普及推广。在图书流通上,中国古代公私藏书楼重藏不重用,将收集来的图书束之高阁,有如禁锢,与图书传播知识文化的职能大相径庭。在图书保护上,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对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的文化典籍实行禁毁和遏制,致使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三、中国书籍制度的演变书籍制度:主要是指书籍书写材料的品质和规格、装帧的工艺和形式,以及出版的方式。书籍制度:上古到汉代为竹帛并行时期,图书形式为简牍制度。 简策就是指书写在竹木之上的书籍,在长达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简策在书写工具、材料规范、刮治缮写、削改标号、题记编连等技术处理方面,形成一整
5、套制度,史称简策制度。从魏晋到唐五代为纸写本时期,图书形式为卷轴制度。从宋代到近现代为印本时期,图书形式为册叶制度。唐末、五代以来,雕版印刷的书籍开始由单页书纸积累装订而成,其生产制作的工艺规程形成了新的制度,史称册叶制度。四、文字产生的过程:结绳记事(用绳子打成结来帮助记忆)契刻(在竹、木、陶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用以记事帮助记忆)图画(是对文字最有影响的阶段。演变为图形文字,象形文字)距今34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是十分系统、发展成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五、图书的起源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
6、头。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六、构成图书的要素1.要有被传播知识信息,知识信息是构成图书的基本因素。2.要有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信号,只有使用文字、图画 才能较精确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并跨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来传播知识。3.要有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图书的形成不仅
7、需要用来记录知识的符号体系,还需要使用一定的材料将这些符号、记录留存下来。甲骨、青铜器、竹木简牍、纸张等。4.图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产生图书的基本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刻画、传抄、印刷、复印等记录、复制技术;二为搜集、整理、编撰、翻译、策划等编著技术与工艺。此外,还包括图书储藏技术等。5.图书的装帧形式,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是编简成策的简牍式,汉代发明造纸术后,装帧形式就发展到卷轴式,印刷技术发明后,装帧形式发展为册页式。生产技术上的进步,使图书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七、图书产生的时代在夏这一历史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完成了由文字到文献典籍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
8、而殷墟甲骨文是系统成熟的文字。八、 早期的文字载体1.陶器款识2.甲骨卜辞,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甲骨文,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系统成熟文字。3.青铜器铭文,刻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称青铜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商代到春秋的铭文多为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征伐、赏赐、盟誓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4. 玉石刻辞。我国正式的石刻文字始见于商代妇好墓所出石磬刻文。确证金石记事大体同步,至迟在商代已经有了。唐初在天兴三峙原出土的十个石鼓,上刻文字,是现存实物中最早发现的石刻。5. 竹木简牍。简牍起源于商代,与甲骨、金石载体同时,春秋战国时使用更为广泛,是春秋
9、至秦汉三国时期书籍的主要形式。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九、原始的编辑活动商周典籍的编辑管理活动:1.材料加工,修整龟甲兽骨,以作占卜材料。2.编次成册,卜辞如果一块甲骨容纳不下,可以刻在若干块甲骨上,编辑成册。3.集中典藏,集中有目的的收藏,为王室服务。各以其物入于龟室。 4.分类管理,甲骨与其他文献严格分开。5.行文格式,甲骨文已经具备较为固定的行文格式,是最原始的“编辑规范”。汉字字序由上到下,由左至右的行文格式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确定,并对后世出版物产生了深远影响。6.反复使用,反复使用历书;频繁省视验证;查阅参考引用。十、春秋战国时期的编辑活动史官:中国
10、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 。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学在官府:为了管理国家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握,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之为“学术官守”,并由此而造成“学在官府”。原因:1.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只有官府才具有制作书册的财力和人力。 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西周时期的礼、乐、舞、射都是重要的学术,在教育上,也是学习的重要学科。学习这些学科,不能仅是口耳相传,而且要有器物设备,才有条件进行实际演习。 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11、,由于学术官守,为官之人,学有专守,不传他人,只教其子。子入官府,各从父学,称为畴人子弟。这种情况,就是畴人世官,各从父学,造成了学术的垄断。私学兴起: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和各国内部的政治斗争都十分激烈。旧有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乱,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衰落,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教育形式私学开始兴起 官学教育的衰废,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旧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革,政治权力的频繁转换,对新型的人才及文化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以孔子、墨子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知识分子就以新的办学形式,聚徒讲学,从而成为创办私学、传播学术文化的先
12、驱。私学兴起的重要意义:1.冲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2.私学是专门的教育场所,这就打破了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的旧官学教育制度,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3.私学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4.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练。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孔子的编辑活动孔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
13、创始人。 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诗书礼乐易春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仪礼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周易上古的占筮之书。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乐经,乐是与礼相配为用的。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借由记载各诸侯国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诗书礼乐易春秋当时称“六艺”
14、,后世尊为“六经”。特点:u 有明确的编辑意图,孔子编书是在明确的编辑思想下进行的,他希望通过教材的编选,文字的加工,传播自己的政见和理想,同时也考虑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和书籍的社会效益。u 科学的编辑方法 ,孔子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较为科学的编辑方法,即述而不作、多闻阙疑、无征不信、排斥虚妄。u 充满理性的编辑思想,“子不语怪、力、乱、神”,即对他没有见过的超自然现象,以及他自己无从探究、无法理解的事物尽量不去提及,在编辑过程中也是这样。孔子充满理性的编辑思想,是一种先进的编辑思想。意义:孔子编辑“六经”,使文化知识得以在社会中下层广泛传播,有效地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史资料,对中国的文化
15、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实践中所形成的良好编辑作风与科学的编辑方法对后世的编辑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宋、元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和治理天下的风格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对
16、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认为这些不同的思想应当统一起来。编辑特点1、有明确、务实的编辑意图2、兼收并蓄,集众家之长3、有所取舍,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4、编排有序,体系严谨、结构完整。十一、竹帛并行与简牍制度;竹木简牍的时代,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对后来书籍形制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帛书的优点及影响:1.易于书写、携带、收藏、阅读。体积小,容量大,可随意根据内容剪裁。2.表面洁白,使书写内容更清晰。克服了竹木简牍的缺点,是书写材料的飞跃。3.缺点是成本高,价格昂贵十二、秦汉时期的编辑活动两汉时期编辑出版事业的奠基:l 开放的文化政策1、废除“挟书律”,挟书律是在秦始皇在进行焚书时实行
17、的一项法令,除了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书外,民间和个人一律不得藏书,它正式废止了西周以来延续了七八百年的官书垄断传统,使得书籍可以自由收藏、自由复制、自由流通,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各种思想和文化艺术得以正常发展.。2. 大规模征书、献书活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皇家征书,即汉武帝刘彻“开献书之路”。3.隶书的繁盛汉隶 ,隶书的起源秦隶,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l 两汉的图书编纂机构1.兰台与东观皆是藏书、著述之处,兰台令史与东观校书郎又都在东汉负责掌管图籍,校定文书,典校秘书。都
18、对汉代的典籍整理传承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我国第一个主持图书校著的专门机构秘书监。东汉延熹二年(159年)始置秘书监。属太常寺,典司图籍。东汉创置秘书监,我国第一个主持图书校著的专门机构 。l 汉代系统的编校活动: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编校工作 刘向、刘歆的编校别录七略 特点:1.取本参校 2.编次定名 3.撰写叙录 4.杀青缮写 5.分类编目意义:别录七略,为我国目录学、校雠学、文献学之创始之作,奠基之作.。对保存先秦古籍、对后世图书目录的编纂,有深远的影响。刘向、刘歆长期精心校勘整理图书,使先秦的许多古籍得以流传,大大推动了当时的学术研究。别录、七略奠定了中国目录学的基础,
19、影响极其深远。 2、东汉对儒家经典的大规模校正熹平石经。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一称“汉石经”。起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书籍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但各家经文皆凭所见,并无供传习的官定经本。皇家藏书楼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却由于腐败而遭偷改。蔡邕主持校定六经工作结束后,以小字八分将校正的经文书于石碑,因始刻于熹平四年,故称熹平石经,又称“一体石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并公羊传、论语。熹平石经的影响:提供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 ;开我国历代石经之先河,与佛、道等诸家的石经构成我国独有的石刻书籍林;石经产生导致捶拓方法的发明,捶拓技术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l 字书 :
20、以解释汉字形体为主,兼及音义的书。 1、尔雅,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书。一部历经先秦,成于汉代的集体著作“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2、说文解字,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字典 ,首创部首法;集中、系统地阐述并应用了“六书”理论。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推究六经之义,分部类从,至为精密。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3.方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言词典,书中收录的语言包括古今的方言和通行普通话,为西汉扬雄编撰。l 史记: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1.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
21、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2.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3.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4.有效地解决了先秦古书编次不明的问题,从而使古代书籍的编纂体例更趋完善,在古代书籍编辑史上影响深远。l 班固与汉书:我国最早的记传体断代史。1.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l 东观汉
22、记:东观汉记是记载东汉光武帝到灵帝时期的一部史书,采用纪传体,名字得自官府的修史馆所在地东观。该书并非一次修成,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合成的。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写成之前,东观汉记和史记、汉书共称“三史”,是当时人学习的主要书籍。l 科技著作1.天文、算术类著作周髀算经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2. 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
23、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要注意的是九章算术没有作者,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l 医药学著作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2.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
24、 3.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4.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l 两汉时期的图书贸易:1.图书商品的萌芽:社会形成普遍重视书籍的风气;社会图书生产量不断增长;图书交换的社会中介机构出现2.书肆的诞生:最早的书肆槐市,中国西汉时期长安买卖书籍的集市。两汉的民间书肆。书肆一词出于扬雄法言。 3. 佣书:中国
25、古代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者。古代得书不易,读书要靠自己抄写。东汉初期,经师开馆较普遍,读书人多,对图书的需求量也扩大了,逐渐出现以抄书为业的人。佣书人在长期的缮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l 秦汉时期的图书形制与纸的发明:1.秦汉竹木简牍与帛书。从战国后期秦至东汉时期的竹木简牍帛书,我们称之为秦汉简帛书。2.造纸术,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扩大了造纸原料范围。改进了造纸工艺。提高了纸的质量。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十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编辑活动l 思想文化状况1玄学与清谈之风,老子、庄子、周易是玄学家最喜欢谈论的三部书,习称“三
26、玄”。正始玄学以王弼(著论语释疑)、竹林玄学(以嵇康、阮籍、向秀为代表,著阮步兵集、嵇康集、庄子隐解)、西晋玄学(以裴頠、郭象为代表,注庄子注)东晋玄学(以张湛为代表,注列子)2.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相对安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不断吸引北方文人学士南下,南北方文化上的差异在这种人员流动中,不断交流与发展并导致融合。3.北方游牧诸族与汉文化的融合,五胡族人杂居内地之处,就开始接受汉文化的教育熏陶,先后与汉文化融合,具体表现为改用汉姓,使用汉语。北魏留下三部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杨衔之洛阳珈蓝记。4.禁书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连续出现了多次国模较大的金属活动,呈现两
27、大特点:禁绝对象主要为宣扬迷信、妖言惑众的谶纬之书和与儒家思想相对的佛道经典;禁书的发生地大都在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l 魏晋南北朝的政府编纂机构及编辑活动1.图书编纂机构:秘书监,秘书监的长官基本上都受命整理国家藏书,并编制国家书目。古代四部分类法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形成,与秘书监制度的确立和图书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密切关系。2. 编修史书:本时期的史书编纂具有两大特点:私家修史成风,史书数量剧增。这些史书从编纂性质上讲,大部分是由具有史职的官员编纂的,虽然以撰者署名,但仍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晋初,著作郎陈寿撰三国志,记载魏、蜀、吴三国历史。由此,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3.编纂类书,类书:是
28、一种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在体例上,区分门类,事类相从;在内容上,巨细毕举,靡所不在。它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渊薮,客观上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文献范围的知识汇总,与百科全书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类书起源于三国曹魏时期,最早的类书是皇览。l 图书品种的变化与四部分类法的确立1.图书品种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史书的大量出现,尤其是杂传类(主要是一些没能进入正史列传,而其人行事确有可传的人物的传记集)、谱系类(人物传记、家族谱系类书籍的兴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在史学编纂上的突出反映)、史部地理类。医术的激增2.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29、,魏朝时期秘书郎编修中经,或已采用四分法。西晋初秘书监革新六分法,首次采用甲乙丙丁四部分类。东晋著作郎对四部中内容做了对调,经史子集四部的顺序自此固定。l 纸的广泛使用与之本书的制作1.三国时期,书写材料是竹简、缣帛和纸并行,到晋代纸张得到普遍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很快在使用中被发现,于是社会需求量大增,而产量跟不上,所以出现供给不足、纸价上升的现象,这促使部分有条件的人设法自制纸张,以满足自己的需求。2.纸写本在晋代已经相当流行,其制作从染纸、抄写到装帧逐渐形成一定的制度,为隋唐时期卷轴装的成熟奠定基础。l 图书编纂1.总集:是指汇集两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2
30、.总集的编纂,一般是以晋代杜预的善文、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为先。文选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选集性总集,南朝萧统所编。萧统的选文标准强调文质并重,内容形式都好。文选以总集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文学观念,并精选大量代表作品,为后人提供了诵习和研究的方便。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近则由选者的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名作家的作品。3.韵书:是一种按照声、韵调三者关系来编次汉字的字书,在编纂上以分韵编排为特点,以审音辩韵为目的。古代最早初的韵书是曹魏时期李登所编的声类和西晋吕静所编的韵集。韵集奠定了后世韵书的基本体例,是古代字书编辑体例上的重要创新。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31、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开创性专业论著,其领域涉及文艺批评、农学、医学等各个方面。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为南朝刘勰所著。分别叙述各种文体的特征与渊源流变,并系统探讨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原则方法,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文学借鉴等问题,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诗品为专论五言试创作的诗论专著。古画品录和书品是书画艺术的批评专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为贾思勰所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术都有相同的特点,即它们是在广泛搜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整理编纂而成的。 4.旧有编著形式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史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及玄学的兴起,学者注书的重点开始由经书转移
32、到史学巨著。名家名注本迭出,成为这一时期编辑活动的一大特色。三大名注:裴松之三国志注(开创史书作注的新例)、郦道元水经注(我国6世纪前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和刘孝标世说新语注。 5.在编辑出版史上,书籍因编辑体例上后出转精而得以流传久远的事例,比比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促使编辑校注工作者更加重视编辑体例的创新,编辑出版活动也因此获得了持久、旺盛的活力。l 社会传播的扩大1.书籍的社会传播具体表现为佣书业的发达、社会书籍收藏量的扩大、佛经翻译和传播活动的加强。2.民间佣书业兴旺,佣书者众多,政府同样设有专职抄书之员。3.魏晋南北朝时期书铺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书贾
33、已经开始走南闯北,主动走出去推销图书。4.私人藏书在数量、品种和规模上都已创造了新纪录,并出现万卷以上的藏书之家。私人藏书是衡量社会图书出版、传播状况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藏书大家的出现,说明当时社会书籍的抄录条件和传播环境相对比较优越。5.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广泛使用,为佛经翻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佛经翻译事业在很大层度上推动了当时佣书、书铺等图书传播交流中介环节的发展,甚至对雕版印刷的发明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十四、 隋唐五代图书编辑出版活动l 图书文化政策1.禁书,禁止私撰国史,使得国史的修编,完全处于封建统治者的严格控制之下。这一制度确保统治者的思想在史书编纂中得到体现,所以成为后
34、世历代政府修史的定制和传统。2.重视藏书建设,隋唐时期,国家藏书建设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形成隋唐,尤其是盛唐文化繁荣局面的重要支柱。3.国家图书的整理,隋唐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图书的搜集和整理,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征书和抄录活动,图书事业蓬勃繁荣、光彩夺目。l 政府编校机构的活动1.政府编纂机构秘书省作为图书管理与编纂的职能机构,弘文馆、贤院和史馆三个藏书机构合称三馆,成为政府的主要编纂机构。2编纂类书,唐代的四大类书:隋代虞世南北堂书钞、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3.刊定五经,隋唐五代时期,由朝廷组织对儒家经典的校勘、注疏活动一直持续开展,其
35、中唐太宗在位时诏令进行的勘五经文字、撰定五经义疏的编纂活动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编撰的五经定本和五经义疏,在古代编纂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汉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经学作了总结,并为唐代科举考试确定了试题范围和向天下应明经科的士子提供了标准的经义。4政典,首创政书体制,开元年间在典章制度方面的编纂成果,尤其是刘秩所编政典的诞生奠定了编纂学方面的坚实基础。5.通典,作为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典体通史,通典在编辑方法,如体裁、取材、编次各方面都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尤其重要的是,杜佑通过编辑手段,宣示了自己的编辑意图,表明了体例创新背后的指导思想,从而起到了正确引导世人使用的作用。6.地志的发展,这类著述的编纂出现了
36、两个特点:地图与地志合刊并行;形成了地理总志的新体式。地理总志是出现在唐代的一种属于地记的著述体式,在内容上通常比正史地理志更为丰富详尽。l 修史制度的确立1.隋唐时期,中央集权政治在图书编纂方面的反映,就是严禁私人修史,设置史馆,确立官修史书、由宰相大臣监修的制度,以确保朝廷对修史活动的控制。2.史馆制度,设史馆于门下省,开设我国设馆修史之例主要职责是受命编修前代史书和本朝国史、典志。3.编修史书,包括:梁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4.意义:在古代史书编纂史上,唐代确立史馆制度,并依靠这一制度编修了大量重要的史籍,对后世的史书编撰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l 雕版印刷术的
37、发明1.条件:纸作为书写材料得到广泛使用,文化技术因素是石刻与摹拓技术。2.雕版印刷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一种,也叫整版印刷术。它是一种将文字反刻在一整块木板或其他质料的板上,制成版,然后在版上加墨印刷的方法。雕版印刷术是活字印刷术的先驱,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印刷术的发明,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3.印刷术发明的意义: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化知识传播活动进入了印刷新时代。印刷术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图书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产业化、出版业逐渐形成,图书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动了书籍编辑业务的进步、装帧样式的革新和
38、图书广告的发展。社会文化传播规模的扩大,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交流。当雕版印刷术应用于书籍印刷时,使得装帧形式自然过渡到册页制度的蝴蝶装。l 编辑出版事业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刻书业的初步形成,是我国历史上的出版业从写本时代编辑、传录不分的状况中正式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书籍生产行业;而科举制度的最终确立,又使编辑活动获得了来自大规模社会需求的强大动力。l 图书贸易1.隋唐时期,经济文化事业高速发展,社会上图书的需求量和收藏量大幅度上升,古代写本书的生产进入鼎盛时期,致使图书流通和贸易活动不断扩张,逐步发展。2.唐代社会图书生产和交流贸易的情况,大致以人工手抄为主,交流和贸易活动可
39、能是互相或雇人传抄和书肆买卖两种形式平分秋色。前者涉及的图书品种以四部书为主,后者以日用生活类杂书和通俗文学读物较多。唐代是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唐王朝与周边邻国日本、印度、朝鲜的交流尤其密切。3.图书贸易的方式及书价:直接售卖;实物交换; l 图书形制:l 1.隋唐时期的图书形制处于卷轴形式向册页制过渡阶段;2.卷轴装的形式在唐代后期发生了变化;3.经折装和旋风装都是从卷轴装发展演变过来的,它们比卷轴装有所改进,但仍保留着卷轴的某些特点。十五、宋、辽、金、元时期的图书编辑出版活动l 宋代统治者的文化政策:1.宋王朝的建立与社会经济的恢复2.加强中央集权,恢复社会经济3.重
40、文轻武的国策使学术空气活跃,重用文人,扩大科举崇尚儒家思想,大兴书院,崇尚儒术、提倡理学,学术活动活跃 4.统治者重视出版事业并严格管制。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黄金时代。l 宋代的图书编纂机构和编纂活动图书编纂机构:1.崇文院及三馆 2.秘书监及著作局、太史院、会要所。编目活动:1.校勘四部典籍。经部:五经正义七经义疏。史部: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子、集、医书:南华真经列子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2. 校雠日课与条例。3. 整理编目。l 图书编纂的重要成果1.宋初四部大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2.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编修史书的目的是“以史为鉴,
41、资以治道”。资治通鉴编辑方法创新:(1)编纂步骤:编制丛目;组织长编;全书统稿。(2)辅助之作: 资治通鉴目录 、资治通鉴考异等。l 宋代的图书出版事业:1.官、私、坊三大系统 官刻;指中央或地方政府机关所刻。王国维五代两宋监本考。中央官刻:秘书省、国子监。地方官刻:路、州、县。官刻以中央国子监和地方公使库刻书最多,影响最大2.寺观和书院刻书:寺观刻书,是指佛寺道观刊印本教典籍的出版活动。有佛藏、道藏。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私学性质的教育组织,书院刻印学术著作是其藏书来源之一。3.蜀浙闽三大刻书中心 : 四川:成都、眉山;浙江:杭州;福建:建阳、福州。l 宋代图书形制及印刷技术1.早期册页制印本特
42、征及装订形式。我国最早的册页装订形式:蝴蝶装 2.特点:将书页面对面相对折齐,在书叶反面版心的地方用浆糊粘连,再用较厚的纸包裹作为书皮;从外表看,厚皮包背,与现代的精装书相似;翻阅时候,书叶两边展开,如蝴蝶双翅,故称“蝴蝶装”,简称“蝶装”。 3.特征:从字体上看,多采用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书体上版。l 辽金元的图书事业:1. 辽代:契丹耶律阿保机建国。设秘书监、昭文馆,管理图书典籍。兴宗重熙23年,设藏书之府“乾文阁,世所仅存的辽版书籍蒙求l 2.金代:中国北方刻书事业的初步繁荣,政府的重视与收集:设秘书监,下辖著作局、笔砚司、书画司、司天台。金代刻书中心平阳(今山西临汾),金
43、代刻书除官刻监版之外,私人和坊肆刻书也很发达和广泛。赵城金藏以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于金皇统九年前后开雕3.元代的编辑出版事业 元朝的文治措施:设国子监 设立地方书院。 元代的图书编辑:修史文献通考与通志,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 通志是一部采用纪传体写成的通史,郑樵撰。 元杂剧: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代的出版事业:刻书系统:元代的刻书事业,分官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三大系统 刻书中心,山西平阳,建宁民间,杭州 刻书内容:除了当时士大夫 诵读必需的经、史以外。由于政府提倡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大量收集、编纂农业书籍
44、。 元代刻书的特点:书口多为黑口;字体多用赵孟頫体;多用简字、俗字。 元代书籍装帧:带图封面的出现和创新, 其装订形式已由蝴蝶装演进到包背装. 元代刻书的字体特点:刻书字体多用赵体字元版书中无讳字,即不避讳书中多用简体字或俗字。 元代印刷技术的发展:王祯和他的木活字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 十六、 明清时期的图书编辑出版活动l 政府编纂机构:主要编纂机构为翰林院,清代常设的编纂机构还有起居注馆,因修书活动频繁,其编修任务经常由特设机构承担。l 类书的编纂1.永乐大典:我国最大的类书,编成于永乐年间,由于自身独特的编辑体例和史无前例的浩 大规模,把中国古类书的编纂形式发展成为百科全书的形式,具有他书无
45、法比拟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保存了大量的古书;雅俗兼收,开编辑史上敕撰书籍绝无仅有之例。2.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篇幅最大的类书,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其编辑形式和方法与前代类书多有不同之处,在顾大编辑出版史上具有特殊地位。l 丛书的编纂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清初以前的各类重要文化典籍。其工作程序为:甄别,区分罕见之书、寻常之书,剔除琐碎无当、违碍之书校阅,初步甄别的书籍,由总裁分发给纂修官作详细考校,包括版本鉴定、辨伪、考证提要,在上述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撰写提要。四库全书的重要意义:系统保存了古代重要
46、的文化典籍,并扩大了这些典籍的传播流通。 对传统学术作了全面的总结评价 四库全书的不足之处:重视儒家著作,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轻视科技著作,除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l 明代的图书出版事业l 官刻:内府刻书内府十二监的司礼监负责印刻书籍,称为经厂本;国子监刻书有明一代,南监、北监 都刻书,而南监刻书大多利用元代旧版,总体明代国子监所刻图书质量整体不高;藩府刻书明代各地藩王的所刻图书,官刻本中质量最佳官刻特点:(1)官刻部门多 (2)数量大、内容广 (3)刻书质量不一l 私家刻书:汲
47、古阁主毛晋是明代乃至中国古代版刻史上最负盛名的民间出版家,世称毛刻本,毛晋刻书的文化意义:1.影响了研究、刊书的风尚,汲古阁本的刊行流传对小学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2.保存了大量珍稀古籍足本,一改汇刻丛书随意删削节取之风,求取善本、全本刊入l 民间书坊刻书的特色:1.专业性强,传统的四部典籍与新兴的通俗文学类书籍是明代坊刻的两大系列 2.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异地设肆经营的新情况(意义:我国的雕版印刷的新技术 金属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等,都是在连锁书肆的积极投入和实验下得到成功推广的,由此创造出了许多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印本新品,为读者喜闻乐见,为市场争相接纳,极大地丰富了明代的书业市场,存
48、进了社会文化传播的进一步深入扩展。)明代刻书三大中心:以金陵为中心的吴地,以杭州为中心的越地,以建阳为中心的闽中l 民间坊刻的特点:1.文人与民间书业合作刻书,这一现象的形成是以江南经济的发展和人文思潮的涌动为前提 2.社会上说部丛书刊行成风 3.随着通俗文艺类书籍的大量推出,刻书中版画插图成为时尚,开始出现结构复杂、形体美观的牌记l 明代刻书的文化意义:明清时期通过通俗文艺书籍向世界传播的中国社会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信息是巨量的。此类主要是来自私家书坊广泛刊行的书籍,既推动、促进古代通俗文艺思潮的发展,又记录了大量有关资料,并成功地与全世界交流,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盛
49、行于明中叶以后的通俗文艺和说部丛书,对社会文化的广泛传播、古代图书市场的兴旺繁荣、雕版印刷技术的提高发展等,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l 清代前期的刻书事业1.武英殿刻书:清初康熙以来,官府大张旗鼓地刻印书籍。官府刻书,武英殿、国子监、官书局三管齐下,而以武英殿为最。2.私家刻书:以考据学的丰硕成果,在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考据学的研究,首先在于恢复古代文献资料的本来面貌,校刊古籍自然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于是,学者、藏家竞相刻书,甚至成一代风尚。3.书坊刻书:民间书坊以及所刻书籍应该具有相当大的数量,清中叶以后书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l 晚晴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1.西学东渐思潮中的艺术活动:晚清译书的艺术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传教士译书、官方译书和民间译书三大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避震知识培训
- 2024年度仓库安保服务承包合同
- 2024年度产品技术合作与转让合同
- 2024年出租车股权转让合同书
- 2024年度某公司与物流公司关于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的合同
- 2024年度农庄智能灌溉系统开发合同
- 2024年度别墅区垃圾分类处理合同
- 2024年度文化艺术展览合作合同范例
- 04版城市废弃物分类回收承包合同
- 2024年泉州客运从业资格证2024年考试题
- 校车驾驶人安全教育培训知识
- 曲臂登高车管理与维护
- 手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护理课件
-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五种表达方式及区分
- 你画我猜题目
- 医疗器械设计更改评估报告
- 医保药品目录培训课件
-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
- 2024初一半期家长会
- 《管制刀具认定》课件
- 安全之门学校安全教育打开幸福未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