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方案对比_第1页
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方案对比_第2页
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方案对比_第3页
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方案对比_第4页
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方案对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方案对比1.方案介绍兆瓦级箱式逆变站解决方案: 1MW 单元采用一台兆瓦级箱式逆变站, 内部集成 2 台 500kW 并网逆变器 ( 集成直流配电柜 ) 、交流配电箱等设备 , 该箱式逆变站箱体防护等级可达 IP54, 可直接室外安装 ,无需建造逆变器室土建房。兆瓦级箱式逆变站解决方案集中式解决方案 : 1MW 单元需建设逆变器室 , 内置 2 台 500kW 并网逆变器 ( 集成直流配电柜 ) 、 1 台通讯柜等设备。现场需要建造逆变器土建房。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组串式

2、解决方案 : 1MW 单元采用 40 台 28kW 组串式并网逆变器 , 组串式逆变器防护等级 IP65, 可安装在组件支架背后。2.方案对比2.1 投资成本对比组串式解决方案:集中式解决方案: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兆瓦级箱式逆变站解决方案:备注 : 以上价格来源于各设备厂商及系统集成商 , 此报价仅供参考。 设备数量均按照 1MW 单元计算。2.2 可靠性对比( 1) 元器件对比集中式解决方案: 1MW 配置 2 台集中式并网逆变器, 单台设备采用单级拓扑设计,共用功率模块6 个 , 2 台并网逆变器共12 个。单兆瓦配置设备少、总器件数少 ,发电单元

3、更加可靠。 另外 ,集中式逆变器采用金属薄膜电容, MTBF超过10 万小时,保证25 年无需更换。组串式解决方案: 1MW 配置 40 台组串式并网逆变器, 单台设备采用双级拓扑设计 , 共用功率模块 12 个, 40 台并网逆变器共 480 个。功率器件电气间隙小 , 不适合高海拔地区。组串式逆变器采用户外安装 , 风吹日晒很容易导致外壳和散热片老化 ;且单兆瓦配置设备数量多、 总器件数多 , 可靠性低 ; 采用铝电解电容 , MTBF 仅为数千个小时 , 且故障后无法现场更换。( 2) 应用业绩对比集中式解决方案: 集中式并网逆变器在大型地面电站中应用广泛, 国内当前99%的光伏电站均采

4、用该类型并网逆变器, 市场占有率高 , 认可度高。组串式解决方案: 组串式并网逆变器在大型地面电站中的应用极少, 国内当前只在青海格尔木有4MW的运行业绩, 市场占有率低, 认可度低。根据全球最权威的光伏逆变器行业研究机构IHS截至12 月的统计,容量在5M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W 以上的光伏电站中 , 全球约 2%的电站采用了组串式方案接入。 各代表区域市场里面 , 比例最高的德国市场 , 采用组串式方案的比例为 12%; 近年市场容量排名第一第二的中国和美国市场 , 采用组串式方案很低 , 比例不到 1%。( 3) 谐波及环流问题集中式解决方案 :

5、1MW 电站仅需 2 台并网逆变器 , 接入双分裂变压器 , 交流侧无需汇流设备 , 完全不用考虑环流问题和谐波叠加问题 , 更加可靠。组串式解决方案 : 1MW 多达 40 台组串式并网逆变器 ,单台设备在额定功率下的谐波含量远高于集中式逆变器 , 且 40 台逆变器并联后 , 会在并网点造成谐波叠加问题 , 而且较难抑制。另外 , 因交流输出侧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 多台设备间的环流问题严重。单台设备额定功率下的谐波电流对比( 数据来源于CQC 检测报告 )( 4) MPPT 跟踪技术集中式解决方案: 集中式并网逆变器采用单路MPPT 跟踪技术 , 单级拓扑,无BOOST电路 ,完全适用于大

6、型地面电站无遮挡的环境中, 可靠性更高。组串式解决方案: 组串式并网逆变器采用多路MPPT跟踪技术, 双级拓扑,配备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BOOST 升压电路 , 主要针对分布式及小型电站设计 , 而大型地面电站因其组件种类单一、 朝向角度一致、 无局部遮挡 , 无需配置多路 MPPT 逆变器。( 5) 故障设备数量假设组串式逆变器故障率为1%, 集中式故障率2%, 电站容量按照100MW 计算。集中式解决方案: 100MW 共需 200 台集中式并网逆变器, 按照故障率2%计算 ,故障设备为4 台 , 按照每台更换一半元器件的极端情况考虑, 共需要花费

7、30万。组串式解决方案: 100MW 共需4000 台组串式并网逆变器, 按照故障率1%计算 ,故障数量为次, 共需花费40 台 , 按照组串式整机更换的维护理念61.6 万元。, 共需人工更换逆变器402.3 设备性能对比( 1) 逆变器效率对比为什么组串式并网逆变器的效率相比集中式低呢? 原因主要在于常见的组串式并网逆变器采用DC-DC-AC 双级拓扑 , 而集中式逆变器采用DC-AC 单级拓扑 ,正是因为多一级直流升压电路从而导致逆变器整机效率下降, 一般单级变换要比两级变换效率高0.4%以上 , 而组串式逆变器厂家对外宣称的效率一般是在高直流输入电压下测得, 相当于关闭DC-DC 逆变

8、电路 , 但实际应用中母线电压不可能时刻保持在高电压下, 因此组串式逆变器宣称效率远低于实际效率。按照100MWp电站 (以西北各省平均日照小时数均在3000小时以上,折算成峰值日照小时数约为1650 小时 ) ,参考当前电网电价0.95 元/度 ,则 25 年可增加发电收入为1650(万元)。100( MW) 1650( 小时 ) 25( 年 ) 0.95( 元/度) 0.4 =1568( 万元 )( 2) 功能对比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集中式并网逆变器具备更加全面的功能, 例如夜间无功补偿( SVG) 、零电压穿越、 无功调节、功率因数校正等, 适应

9、多种电网环境及大型地面电站的技术要求,同时能够响应电网的各种调度指令。组串式并网逆变器因针对分布式电站和小型地面电站设计, 其单体功率小, 应用在大型地面电站中则需要的设备总数巨大, 单台逆变器虽能够实现零电压穿越功能 , 但多机并联时 , 零电压穿越、无功调节、有功调节等功能实现较难。多台设备是否能够同时应对电网的各种故障, 还有待实践考验。( 3) 拓扑对比集中式并网逆变器采用单级拓扑, 功率器件少、控制系统简单 , 技术成熟 , 大规模应用在大功率并网逆变产品中。组串式并网逆变器采用两级拓扑, 功率器件多、控制系统复杂、驱动繁琐 , 主要应用在中小功率逆变器中。单级 vs 双级 :资料内

10、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组串式拓扑vs 集中式拓扑 :( 4) 过载能力对比集中式并网逆变器过载能力高达120%, 能够匹配更大容量的光伏阵列, 在光照条件良好的情况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收益。组串式并网逆变器过载能力仅为110%, 因组串式逆变器受到防护等级的限制在设计时需将散热部分和发热元件采用单独封装的方式分开, 冷空气无法直接,经过主要发热元件, 造成散热效率较低, 因此过载能力受限。2.4 可维护性对比集中式并网逆变器采用模块化前维护设计, 控制系统、散热风机、功率模块等均采用模块化设计, 待专业的售后服务人员定位故障后, 可在20 分钟内完成更换, 十分方便。组串式并网逆变器采用直接更换的维护方式, 因设备数量较多, 现场故障定位较为繁琐 , 依然要与逆变器厂家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