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明光市包集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
2、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项。a项和b项知识错误,d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绝对,故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运用比较论证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分封制。2.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奖励军功推行县制什伍连坐制重农抑商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史实的记忆与理解的能力。题中考查的是变法中对官僚制度的影响。依据改革的史实,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按照贡献给予官职,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有同样作用的还有推行县制,故a项
3、组合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历史作用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 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 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直接属于王室c. 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 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强化导致的,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选项表述正确,排除。4.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
4、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故a项中“专管军务”、d项中“专理邢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中“设有官衙”的表述由题目中无法看出。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光绪谕军机大臣凡有旨皆书于册议大政得旨则与”可知清朝的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但无决策权,得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军机处。5.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aa. 政治体制的产物b.
5、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 频繁改革的结果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解析】在古雅典,公民大会最主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雄辩的演说是政治家赢得公民支持得主要方式.所以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产物,故选a。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雅典民主政治。6.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 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 妇女的
6、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 妇女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答案】b【解析】题中所述“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正是因此妇女才开始获得或掌管财产。故选b。【考点定位】必修一:罗马法。7.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 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d【解析】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专制统治,但并无意发动激进的变革,如改朝换代或建立共和国。而从法理上,在否定了詹姆斯二世晚年所生的儿子的继承权(因为信仰天主教)之后,詹姆斯
7、二世的大女儿玛丽就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因此拥戴二人为王有助于加强所建立的君主制政权的合法性。故选d。其它选项决不是目的。【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光荣革命。8.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联邦议会由各邦选出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代表由普
8、选产生,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帝国政府对皇帝负责。由此可知bcd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定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9.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答案】d【解析】题干数据显示,全国有15个省的最高长官,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政权具有很强的妥
9、协性,所以选d。辛亥革命依靠的是新军和资产阶级上层,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考点定位】辛亥革命10.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 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 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 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的关键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左倾一般是指比较激进或过激的思想倾向。建议本题使用排除法,c选项属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10、;bd选项是正确的方向,d选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0年代前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左”倾错误领导人混淆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否认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也有加入统一战线的可能,联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史实,判断a。【考点定位】新民主主义革命11.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 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 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 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 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削弱了地主的
11、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抗战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两个政权并存的史实,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判断d项正确。其他三项是对材料的曲解。【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抗日战争12.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
12、局【答案】d【解析】a项应发生于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应开始于1949年建国以后,d项应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由题目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急增的信息可知,此现象打破了建国初期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本题应选d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3.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 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 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 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
13、和平与发展d. 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选项题,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只有c项最为贴切,且范围最广,最不易引发争议。故选c。【考点定位】必修一: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选修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4.下图漫画的名字是“大资本家支配下的世界”。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 新航路开辟时期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罗斯福新政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因此出现材料中的“大资本家支配的世界”的现
14、象最早出现在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c选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尚未产生垄断组织,ab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d选项排除。15.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 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 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 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 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答案】c【解析】材料中“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反映了服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故选c项。a不是材料主旨;b中统一标准不符合题意;d中说法
15、绝对。16.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 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 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冷战指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材料反映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对抗,以“切断交通”、“空运物资”的形式进行,这体现了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特征,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双方针对德国而采取的对抗方式,故a、b、d
16、三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17.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 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 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 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 国人所办报纸市场需求极大【答案】c【解析】时务报是由维新派创办,用于传播维新思想的近代报刊,a项所说的“通俗性”是在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普及的效果;b项国人办报的先例是昭文新报;d项与史实不符,文化没有普及,大部分国人还不识
17、字,更别说读懂文言文了。故选c。【考点定位】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选修一:戊戌变法。18.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c.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可知体现的是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权力,因此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b选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时期,a选项
18、排除。材料未体现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c选项排除。现象不存在的说法有误,d选项排除。19.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 经济地位优越b. 政治地位低下c. 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 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知 a 项表述正确;“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说明官员对商人的歧视仍未改变,商人的政治地位依旧地下,b项正确;商人骑装饰华丽的马
19、就受到政府的限制,说明其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d项正确;题目只涉及统治阶层对商人的限制态度,未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故 c 项中“全社会”的说法过于绝对。c 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宋代商人地位20.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
20、知识的运用能力。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洋纱的进口日多问题。从洋纱的销售范围看,到了川楚之地,由此可知a表述错误;bc在题干材料信息中史实不足,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21.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 企业尚未适
21、应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材料可知,在计划经济时期,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即销售由国家统一管理,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要按照市场需求自己负责生产和销售,而不适应此种变化的企业必会出现“茫然”的表现,故选d。我国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放宽对企业的限制,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已经到了20世纪90年代,早已不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相符;达仁堂与其分号脱钩是在上世纪50年代,
22、与90年代中期的变化无直接关联,故排除c。【考点定位】新中国成立以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22.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协议b. 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基础知识,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胡佛“对经济的有限干预”“ 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a项措施不是对经济的干预。b项提高关税没有被罗斯福借鉴。c项不是干预
23、措施。d项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且被罗斯福所借鉴,过选d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罗斯福新政背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3题9分,第24题23分,第25题24分,共56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因此宰相无法专权,皇帝也不能完全独裁。”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52页材料二 贞观三年,“太宗谓群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得论议。比来但睹顺从,不闻违异。但行文书,谁不可为!房玄龄等皆顿首谢。故事:凡军国
24、大事,中书舍人各书所见,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事。”资治通鉴卷192材料三 则天垂拱三年,凤阁侍郎刘袆之尝谓:“不经凤阁鸾台宣过,何名为敕!”(则天闻之大怒)刘竟以此赐死。钱穆国史大纲注:武则天当政时,中书门下改称凤阁鸾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三,对材料一的观点进行评析。【答案】材料一认为三省六部制体制之下,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在三省六部制体制之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在三省体制之下,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加强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制史的成熟。但是在三省体制之下,如果皇帝越过三省决策程序的话,在当时是被认为是违
25、制的,臣下有权拒绝执行,因此三省六部制不光削弱了相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可知材料一认为三省六部制体制之下,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需要从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流程及特点进行分析即可。24. (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
26、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
27、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分)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
28、济繁荣,(1分), 资本主义萌芽。(2分)(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解析】(1)回归教材,归纳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局限性和男耕女织的特点;根据所学高度概括“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即一段时间有益,一段时间有害;仔细研读材料,高度提炼其变化即可。(2)阅读材料及所学分析问题,千万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必须材料、课本双管齐下,并结合时代
29、大背景作答即可。(3)注意题目给的要求“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来分析问题,即从侵略(弊端)和社会变化(益处)作答即可。详见参考答案。【考点定位】 必修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必修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和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似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李育民中国废约史材料二 订立天津条约之初,桂良奏报咸丰:“此时英、佛(法国)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
30、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材料三 同治五年三月,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奏请朝廷:“惟每遇中外交涉案件,该推官或有意延搁,或含混了事,甚有任意妄断,因小事而激生他事。推原其故,皆因不明条约,且有未经目见者。饬下各省将军、督抚、府尹,转伤两司暨该管道府,将各国条约,重新刊刻,颁发各府厅州县,咸使知悉,如遇接替时,亦必移交后任。”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材料四 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以丧失领土、主权严重,表示坚决“不允”,拒绝签字用宝。但是,以慈禧为首的投降派,密谋策划,威逼光绪画押。5月2日,奕、奕劻、徐用仪、孙毓汶四人在朝廷上,集体向光绪发难,要求光绪批准条约。“上(光绪帝)犹迟疑,问各国回电可稍后否?济宁(孙毓汶)坚以万不可恃为词,恭邸(奕)无语,乃议定。众枢在直立候,上绕殿急步约时许,乃顿足流涕,奋笔书之”。翌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