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基础达标1“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故选c项。答案:c2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变化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a废止缠足 b断发易服c新式婚礼 d废止跪拜答案:b31920年,有位晋商到广州购买一批货物,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进出商业公司b随身携带粮票,购买面包c到西餐馆就餐,品尝法国干红d被当地的人称为“先生”答案:b4

2、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新变化的是()a倡导婚姻自由b形成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c“安居工程”d“菜篮子工程”答案:a5右图是上海世博会展示的中国普通城市家庭变迁的场景之一。它所反映的时代应当是20世纪的()a50年代 b60年代c70年代 d80年代答案:d6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济建设屡遭挫折应是在50年代末以后,故选d项。答案

3、: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材料二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问题:(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

4、因。答案:(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是学习西方文明,推行新政(变法)。(2)变化:妇女废止缠足、男性革除结辫陋习(若回答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社会习俗逐步近代化等内容亦可)。原因:西方文化的传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3)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高;思想解放,审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素能提升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留辫子)是

5、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故选c项。答案:c2(改编题)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首选工人老大哥c斗私批修,革命友谊d嫁人要嫁万元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建设,工人阶级地位提升,故b项正确。a、c、d三项分别出现于古代社会、“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答案:b3(2014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近代以来

6、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答案:c4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本来是中国的民族文化,而采用西方的公历为“元旦”,则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故选d项。答案:d5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来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有()当时商品供应匮乏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理

7、解分析能力。注意时间限制为“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题意,违背了人们正常的心理,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答案:c6(2014合肥三模)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账”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它反映了()a计划经济时期国民的消费水平b上海地区市民收入的状况c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d我国妇女勤俭持家的美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时间“1965年到2002年”排除a项,因为20世纪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故c项正确。答

8、案:c7(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庶民地主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的批判文化消费的社会层次下移,市民阶层和村夫野老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文化消费群体的主体力量。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虽然,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

9、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易服者注意: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民国易服,“拿来”洋装材料三任何一个特定的民族习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从总的趋势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鉴、趋同和融合,构成了民俗变迁的主流。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中国近代民

10、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的消费风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俗移”揭示了怎样的“世异”?(2)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在服饰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据材料二,概括推动民国时期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3)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的)三个重要特点”,任选其一进行阐释说明,并举一例予以佐证。(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解析:本题组以社会习俗变迁为主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归纳概括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明代商品经济带来的影响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提炼,联系材

11、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剖析民国时期服饰变化的推动因素。第(3)问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注意角度。第(4)问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要充分利用材料三进行规律总结。答案:(1)特点:过度消费;追逐时髦;违礼逾制。揭示: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着封建社会传统习俗。(2)原因:革除封建习俗,推行新式服饰;倡导西学,追求人人平等。因素:民国政府的推动;先进人士、商人的示范;商家和媒体的宣传。(3)移植性指: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如穿西装、喝咖啡、看电影、握手等在中国的流行。变异性指:中、西习俗文明碰撞、融合,如中西合璧的婚礼仪式、中山装等在中国的流行。传承性:保留并传承中国传统习俗文明,如春节中的传统习俗等的保留。(4)认识:习俗的变化实质上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习俗的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习俗变迁中应注重传承、借鉴、创新;习俗会因时因势而变。(若言之有理,同样给分)喝茶叩手礼的由来据说,乾隆微服下江南,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