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导读》课件.ppt_第1页
《诗经导读》课件.ppt_第2页
《诗经导读》课件.ppt_第3页
《诗经导读》课件.ppt_第4页
《诗经导读》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 经 导 读,新闻与传播学院 谭少茹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国风齐风东方未明,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鄘风相鼠,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

2、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经邶风泉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诗经基本知识 第一节诗经的产生、流传与研究 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第二章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概述 第

3、一节 天文地理 第二节 衣食住行,第三章诗经与古代社会风貌 第一节 祭祀 第二节 男女交往 第三节 战争 第四节 农事 第五节 其他,参考书目,1诗经新注聂石樵主编齐鲁书社 2007 2心得刘绪义 东方出版社 3诗经讲座夏传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还原诗经远古的回声 雷抒燕 昆仑出版社2008 5诗经论集 周示行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6国学大讲堂:诗经导读陈子展、杜月村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7诗经十二讲章太炎、朱自清等 华夏出版社2007 8诗经里的世界杨善群、郑嘉融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9诗经研究 闻一多著 李定凯编 巴蜀书社2002 10中国古代社会何兹全著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一章 诗经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诗经的 产生、流传与研究,一、诗经的产生,诗经305篇作品,大约产生于商周之交,中经周的盛衰,至春秋中叶或稍后这段时间,即公元前11世纪至6世纪之间,为时约五六百年这样一个漫长的年代。,(一)诗经产生的时代,1颂诗年代考: 商颂五篇(那、列祖、玄鸟、长发、殷武)是商朝晚期的颂歌。 周颂起自西周初年,下至昭王以后的作品。 鲁颂是鲁僖公时代(春秋)的作品,在颂诗里是最晚出的。,2雅诗年代考: 大雅是西周的作品,有歌颂周民族历史兴起的,如生民、公刘;有暴露政局动乱的,如板、荡等。 小雅主要是西周时代的作品,也有一些东周初年的作品。 3风诗年

5、代考: 国风多数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早的作品是豳风破斧,它和东山一样,是西周时代的作品。最晚出的作品是唐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诗经唐风无衣,(二)诗经产生的地域,十五国风,就是思想、风格各异的、不同声调的十五个地区的乐歌。这些诗主要产生于黄河流域,也远及于长江、汉水和汝水一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区。,大雅

6、的作品,以其都是出于统治阶级不同阶层士大夫乃至巫史之手,其产地不外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西周的镐京(今西安)及其城郊周围这些地区。 小雅 除部分作品产生于西周镐京之外,另一部分作品,大致在周王朝东迁之后,出现于东都洛邑(今洛阳)及其城郊周围这些地区。,颂诗是上层贵族们宗庙殿堂的祭祀歌舞乐章,出现于这些贵族们聚居的首都。商颂出之于商王朝的都城朝歌,约当今天的河南淇县西北地区。 周颂出于周王朝都城镐京。 鲁颂出于鲁国首都曲阜。,(三)诗经时期的社会状况,继夏、商二代之后而建立的西周王朝,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周人作为一个古老的部落,在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上有着许多不平凡的经历

7、,出现了像文王、周公那样的政治家、军事家。西周的分封诸侯和“制礼作乐”,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西周初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诗经中的不少西周诗歌和长达数百字的西周铜器铭文,是历史上文化艺术的精品。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加剧,出现了像厉王、幽王这样的昏君、暴君,导致西周王朝的灭亡。,1夺取天下的艰难历程,姜原,后稷,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

8、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诗经大雅生民(节选),2巩固王朝统治的有力措施,(1)分封,(2)制约,(3)完善国家机构,3经济与文化的长足发展,(1)农业,(2)手工业和商业,(3)文化,4昏君暴君肆虐导致王朝覆灭,西周王朝从公元前1046 年武王克商开始建立,到公元前771 年幽王被杀而灭亡,共传11 代,有12 个王相继登位,前后约经历275 年。幽王死后,申侯等拥立太子宜臼为天子,他就是周平王。由于镐京残破不堪,又处在西边戎狄的控制下,平王乃将都城东迁洛邑,于是开始了长达五百多年的东周列国诸侯混战时期。,5分崩离析的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所

9、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今洛阳)。因洛邑(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从前770年-前447年,后面称为战国。,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幽王,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 周平王因为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得罪了当时强国郑国,不得不与郑庄公互换人质,将儿子王子狐送到郑国当人质,史称“周郑互质”。 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

10、,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以上两个事件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左传,1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总结:,2诗经反映了时代的变迁,3诗经记载传承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一)诗经题解,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诗被列为儒家 “六经”之一,但并未获得后世那样受尊崇的地位。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

11、博士,诗于是被官方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圈,称为诗经。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为政),二、诗经的流传,(二)诗经的流传,东汉以后,三家诗逐渐衰落,而毛诗兴起。著名经学家马融、郑玄等人都研究毛诗,郑玄并作毛诗笺,因此毛诗取代三家诗而独传。流传至今的诗经本子,因为是毛亨、毛苌所传,故诗经亦称毛诗。,诗经研究简介,唐开成石经毛诗拓片,监本诗经,(三)诗经作品的来源:“采诗”与“献诗”,采诗之说,始于汉代 * 礼记王制篇说:“天子五年一巡守(视察诸侯所守之地)。岁二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 汉书艺文志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

12、得失,自考正也。” * 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献诗之说,见于国语 * 国语周语上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而后王斟酌焉。” * 国语晋语六也说:“古之言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蒙蔽)。”,“孔子删诗” 说,通过采诗与献诗两个渠道收集诗歌创作,最后集中于管音乐的周太师。所汇集的诗歌数量一定是很多的,是

13、谁把它加以选编整理而成为三百零五篇的诗歌总集呢?于是又产生了孔子删诗的说法。,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凡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 清人方玉润根据孔子言诗,只说“三百”而未说三千;只说为雅颂正乐,未说对诗有所增删的记载,否定司马迁关于孔子删诗之说。 左传吴公子季札游鲁观周乐,让乐工为他演唱风、雅、颂,其分类、名目、先后次第和今本诗经基本相同,其时孔子还不满十岁。由此可以断定孔子以前诗经已有定型的本子,今本诗经根本不可能由孔子删订。

14、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诗经由周王朝的乐官编辑成书的。,佳诗欣赏,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榖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榖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1.画面 2.古风 (时、地、事) 3.细腻的情感表达,三、诗经研究,1毛诗故训传 属古文经学,鲁人毛亨 (大毛公)所作。毛诗故训传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 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训诂大抵取自先秦群籍,保存了许多古义。,(一)历代诗经研究,2郑笺 东汉时,经学大师郑玄为毛诗故训传作笺。郑玄对今文经也很精通,作笺时,能够吸取今文经之长处,补古文经之不足,使毛诗的释义,远远超过了“三家诗”,

15、所以后来居上,取得了权威的地位。,郑玄,字康成 汉北海高密人,3毛诗正义 唐贞观十六年(642)孔颖达等奉敕统一诗注,撰毛诗正义,又称毛诗注疏,注指毛传、郑笺,疏即“正义”。因为它采诸家之善,融汇贯通,并详备刑名制度,故题曰“正义”。由于它汇集了魏晋至隋唐时期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是诗学的集大成者,所以唐人讲诗,大多以它为依据。,4 诗集传 南宋朱熹为诗经自作新序;解释词义,克服了注疏繁琐冗长的缺点,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此书一出,学者宗之,直至元、明两代,朱熹的诗说仍占统治地位。诗集传解诗,虽亦有不当之处,并有宣扬理学之嫌,但他另辟新径解诗之功,仍然应该肯定。,朱熹,5诗经原始(清)方玉润 突破了

16、诗大序和朱熹等前人的旧说,把诗经从囿于具体历史事件和诗教的旧说拉回到诗美学的道路上来。,6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诗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著述的主要特点有四: 一、扫清了经学家笼罩在三百篇上的层层迷雾,不再把它看作 “经”,而是把它作为一部最早的诗歌总集来进行研究; 二、对这部诗歌总集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论证; 三、对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古代诗歌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给予了应有的肯定与评价; 四、为这部古籍的通俗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二)诗经的 “六义”之说,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诗大序:“故

17、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六诗”与“六义”同实而异名,对于“六义的解释,历来研究者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即风、雅、颂是诗的体制,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这种说法,现在已为学者们所采用。,国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 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等十五国,共一百六十篇,合称“十五国风”。,十五国示意图,何谓“风”? 朱熹在诗集传中突破前人的解释,提出了新的说法:“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

18、,民俗歌谣之诗也。”这是说,国,指诸侯所管辖的区域;风,是民俗歌谣。 高亨在诗经今注中说:“所谓国风,就是各国的乐曲。” 现在一般研究者也都认为国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十五国风中的诗歌,除少数作品外,大都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创作,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国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文学价值最大。,豳风图(局部),宋代马和之画,“二雅”中的诗歌,除小雅中有少数民歌外,大都是周王朝贵族文人的作品。它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虽然有别于国风中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而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精神的民歌,但也有不少思想与艺术都较为优秀的作品。,包括小雅、大雅,合称“二雅”。小雅七十四篇,大雅三十

19、一篇,共收诗一百零五篇 。 “雅”就是“正”的意思,“雅乐”就是“正乐”。 诗经小雅中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首诗,只有题目而没有词句。朱熹认为这六首诗,本来就有声而无辞,它只是用笙吹奏的伴奏乐曲。这种新说,很有说服力,所以过去就把这六首诗称为“笙诗”。,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收诗四十篇。 “三颂”大都是庙堂祭祀的乐歌 “三颂”中的诗歌,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庙堂文学,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高,不过它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发展,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赋,郑玄周礼大师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

20、之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 是通过客观事物的描绘与叙述,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创作方法。 如诗经豳风七月,全诗均用赋体。,比,郑玄周礼大师注:“比者,比方于物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释“比”时说:“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比”是“比喻”的意思,也就是用打比方的办法,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诗经里有的诗整体用比,以拟物的手法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相感情。如魏风硕鼠。,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诗经魏风硕鼠节选,兴,

21、毛诗正义:“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发起己心。” 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兴者,起也,情者依微以拟议。” “兴”是说某种客观景物激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就把它的形象描写下来,作为诗的开端,以引出下面要咏唱的事物来,又称“起兴”。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兼有发端和比喻、象征的作用,但有的只有发端的作用,有的仅与正句有音律上的联系。所以对于兴,可根据诗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解释。,第一章 诗经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诗经的 思想内容,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

22、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诗之兴反映人们的审美情趣,野有蔓草, 零露漙兮。 郑风野有蔓草,风格:清新自然,技巧:远景与近景交错 动静结合 虚实相间,语言:精炼(野(远)、蔓(由近及远)、漙(近、虚)、兮(音律),基本评价:,North Richmond Street, being blind, was a quiet street except at the hour when the Christian Brothers School set the boys free.,_Araby,北里奇蒙街的一头是死的,除了基督教兄弟会的学校放学的时候,这条街一向非常寂静。,风格:朴实简洁,技巧:动

23、与静形成强烈对比 虚实相间,语言:精炼(blind(隔断、限制),quiet,set free(虚),基本评价:,The black trains roared past, shaking the windows of the house; with a movement like ghostly shoulders shaking off a load, heaving mountains of smoke swept upward, blotting out the night sky. _Mary(14),黑色的火车隆隆驶过,震得公寓楼的窗子直响;像幻影耸动双肩来甩掉肩膀上的重负,如山般

24、的浓烟向上翻腾着,遮住了夜空。 纳博科夫(著)王家湘(译)玛丽,风格:奇谲怪诞,浮躁的情绪,技巧:突出动感 实写为主,语言:华丽:夸张、排比、比喻,基本评价:, 诗之群引导群体和睦共处,文王在上 於昭於天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 帝命不时 文王陟降 在帝左右,诗经大雅 文王, 诗之观反映社会生活百态, 诗之怨发泄对不公现象的不满,新台有泚, 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 籧篨不鲜。,诗经邶风 新台,一、反映劳动生产的诗歌,诗经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丰富情感。有时表现劳动的快乐,有时表现沉重劳动的痛苦,有时表现劳动人民与土地的深厚情感。,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

25、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周南芣苢,二、反剥削反压迫的诗歌,东周、春秋时代,诸侯兼并,战火连年,再加上贵族们对农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只有起来反抗这条路了。诗经民歌中的伐檀、硕鼠、葛屦、等,就是它的代表作。,坎坎伐檀兮, 寘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 伐檀,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佩其象揥,维是褊心。 是以为刺。 魏风葛屦,三、反映战争徭役的诗

26、歌,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 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 勿士行枚。 东山,四、揭露当权贵族的丑恶与残暴,当权的贵族们剥削劳动人民的人力物力,过着寄生的生活。他们荒淫无耻的行为,残暴的本质,为人民所鄙视痛恨。诗经里有一种民歌,用嬉笑怒骂的口吻,摆事实、讲道理的手法,尖锐地潞发和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残暴,诗的感染力是较强的。,胡为乎株林, 从夏南兮? 匪适株林, 从夏南兮。,陈风株林,五、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自由恋爱结婚,是人们生活要求之一,所以风诗里情诗特别多。它是真实地反映了诗经时代的男女关系,写出了他们在恋爱结婚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感受,恋爱、结婚与礼法制

27、度的矛盾和妇女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六、反映当权者内部矛盾的诗歌,为了田产而发生争讼,为争夺政权而发生激烈的争斗,或燕燕居息, 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 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 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 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 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 或靡事不为。 小雅北山,七、周族史诗大雅里有五篇祭歌,反映周族起源,发展以至建国的情况,属于史诗性质。,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八、贵族的庙堂乐章及其他,诗经中还有不少庙堂乐章,是周王或诸侯祭祀、宴会时演奏歌舞的诗。这些乐章,以三颂为代表。,第一章 诗经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诗经的 艺术成就,诗经的艺术成就,包括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

28、不可能一一加以论述。下面仅就几个突出的成就作些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一)现实主义精神 优秀的诗歌,要能抒人民之情,言人民之志,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诗经,尤其是国风中的诗歌,作者大都是劳动人民。他们对生活有深切的感受,所创作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现实主义的基础,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文学遗产中的优良传统。,六月食郁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豳风七月,(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叙”,是通过客观事物的直接描绘与叙述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

29、的一种方法。 比,即“比喻”,是借客观景物作比况,使要说明的事理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具体形象。 兴,即“起兴”或“发端”,是用眼前景物为比喻和象征,把它作为诗的开头,然后引出要歌咏的本事。,赋,郑玄周礼大师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如诗经豳风七月,全诗均用赋体。,“赋” 是通过客观事物的描绘与叙述,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创作方法。,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 殆及公子同归。,豳风七月,

30、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

31、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先妣事略归有光(节选),比,郑玄周礼大师注:“比者,比方于物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释“比”时说:“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比”是“比喻”的意思,也就是用打比方的办法,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诗经里有的诗整体用比,以拟物的手法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相感情。如魏风硕鼠。,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32、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节选,1、荑(音题t):植物初生的叶芽。 2、蝤蛴(音囚齐qiq):天牛的幼虫,其身白而长。瓠(音壶h):即瓢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果实为细长的圆筒形,果肉可做蔬菜。犀:指瓠子果中的子,其子洁白而整齐。 3、螓(音秦qn):昆虫名,体形像蝉而小,额头宽而方正。倩:笑时两颊出现的窝。盼:眼珠黑白分明。,兴,毛诗正义:“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发起己心。” 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兴者,起也,情者依微以拟议。” “兴”是说某种客观景物激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就把它的形象描写下来,作为诗的开端,以引出下面要咏唱的事物来,又

33、称“起兴”。 兴之所至,心之所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子衿,(三)精炼生动的语言 劳动人民的语言最为丰富、生动,他们的歌谣在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地经过加工和提炼,所以表现在诗歌中的语言也极为精炼而又丰富多彩。据有人统计,诗经中仅表示手的不同动作的动词,就有采、掇、拔、折等五十多个。各种动词、形容词,也异常丰富。 此外,叠音双声叠韵词的巧妙运用,对形声、状物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也发挥了枳极的作用。 叠音:采采、苍苍、纠纠 双声:雎鸠、蒹葭 叠韵:窈窕、虺隤,交交黄鸟,

34、止于棘。 谁从穆公? 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 百夫之特。,临其穴, 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诗经秦风黄鸟,(四)重章迭唱与和谐的音韵 重章迭唱的形式,也有人称它为复沓体。它是指由若干章(节)组成的一首诗,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更换少数关键性的词语,反复咏唱。 运用这种回环咏唱的方法,可以加强抒情的效果,可以表示事物进展的程序,也可以逐步深化主题思想,同时也便于传诵和记忆。诗经民歌中这一篇章结构上的特点,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诗经中大部分诗歌,就具有显明的韵脚和有规律节奏组成和谐音韵这一特点。因为有了这个特点,不仅便于吟咏朗诵和记忆,而且对于理解诗

35、歌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都有很大的帮助。,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36、。”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五)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诗经中的诗虚实结合,意像轻灵悠远,意蕴丰富,能引起人无数的联想。,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

37、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己。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诗经的思想与艺术不仅为我国诗歌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后代诗歌的发展和创新,都与这个光辉起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代的乐府民歌以及汉代以后的民间歌谣,直接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艺术表现手法,写出许多优秀的诗歌。 历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他们批判现实的精神,抨击黑暗政治与关心人民疾苦的优秀诗篇,从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到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等方面,都与学习诗经继承其优良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

38、,一些进步作家还把这个优良传统作为批判形式主义诗风的有力武器。 由此可知,诗经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这些积极的影响,主要来自“国风”和“二雅”中的部分优秀诗歌。,第二章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概述 第一节 古代天文地理,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 诸葛亮病重,夜观天象,慨然长叹:“吾命在旦夕矣!”姜维问其故,诸葛亮道:“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姜维说:“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诸葛亮道:“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

39、纪;如灯灭,吾必死矣。闲杂人等,休教放入。凡一应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姜维遂前去安排。,时值八月中秋,银河灿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诸葛亮在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然后拜祝道:“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之后几日,诸葛亮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及至第六夜,诸葛亮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心想再有几个时辰,禳星延寿即可大功告成。 忽然间,听得帐

40、外呐喊声起,诸葛亮刚想派人去问个究竟,只见魏延飞步闯入帐内报告:“魏兵来了!”,由于魏延脚步甚急,竟将主灯扑灭。诸葛亮弃剑叹道:“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姜维见魏延将主灯扑灭,大怒,拔剑欲杀魏延,诸葛亮阻止道:“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晋阳秋的记载说,就在诸葛亮去世的当天夜里,一颗赤色大星,光亮有角,自东北方向西南方陨落,坠入五丈原的蜀军营地。,对于此事,杜甫赋诗云: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着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古人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

41、。 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古代天文学一方面是古人对天象的科学观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古人寻求与神相通的一种途径。,(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之一(最早种植粟、水稻的国家),而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一、中国古代天文,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说明在传说中的帝尧(约公元前二十四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尧典中还记载我们的先民根据黄昏时南方

42、天空所看到的不同恒星,来划分四个季节。,(二)古代天文学常识 1五纬与七政 五纬: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金木水火土合起来称为五纬,又称五执。,史记天官书:“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中国古代有七曜日,在西方与之对应的就是Sunday,Monday,TuesdaySaturday的七天。,(1)金星 又名太白、殷星、太正、荧星、明星 诗经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都是指金星说的。 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2)木星 古名岁星,又称摄提、重华、经星。 古人认为岁星十

43、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故名岁星。,(3)水星又名能星、钩星、司农。,(4)火星古名荧惑、赤星、执法、罚星,(5)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地候 。,土星每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每年进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叫岁镇一宿,好像轮流坐着二十八宿一样,故名镇星。,2二十八宿与四象 (1)二十八宿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作为“坐标”。,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颗星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联系起来,

44、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把每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45、室火猪 壁水獝。,(2)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古人对于二十八宿是很熟悉的,有些星宿由于星象特殊,引人注目,成了古典诗歌描述的对象。 维南有箕, 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 不可以挹酒浆, 维南有箕, 载翕其舌。 维北有斗, 西柄之揭。 诗经小雅大东(节选),雪地上的夜 芒克 雪地上的夜 是一只长着黑白毛色的狗 月亮是它时而伸出的舌头 星星是它时

46、而露出的牙齿 就是这只狗 这只被冬天放出来的狗 这只警惕地围着我们房屋转悠的狗,正用北风的 那常常使人从安睡中惊醒的声音 冲着我们嚎叫 这使我不得不推开门 愤怒地朝它走去 这使我不得不对着黑夜怒斥 你快点儿从这里滚开吧 可是黑夜并没有因此而离去 这只雪地上的狗 照样在外面转悠 当然,它的叫声也一直持续了很久 直到我由于疲惫不知不觉地睡去 并梦见眼前已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二、中国古代地理与诗经特色,黄河水孕育了我们古老的民族,也是诗经产生的摇篮。在这片以农耕为特色的土地上,其文明的表现形式与以海洋为特色的文明表现形式是有很大差别的。,第二章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概述 第二节 古代衣食住行,一、衣着和佩

47、饰,衣的含义,衣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含义: 广义的衣包括了一切用以蔽体的东西。 狭义的衣专指上衣。,1.头衣,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即是头。 加元服就是行冠礼。 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有很大的区别。贵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帻(z)。,1.头衣冠,冠: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是成人的标志,是贵族男子的常服。该戴冠而不戴的,是不合礼的。有人为了合乎礼,甚至献出生命。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卫国内乱,子路用以系冠的缨被人砍断,他放下武器结缨,并说:“君子死,冠不免。”结果被人砍死。古人又有免冠谢罪之说,摘去冠,表示自己有过错,情同罪犯,自降身份。 冠是贵族成年所必戴,所以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

48、代称。李白古风:“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1.头衣冕、弁、胄,冕: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冕旒一词是皇帝的代称。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弁:有皮弁、爵弁之分,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帽子。 胄:打仗时用的帽子,加在冠上,秦汉以后叫做兜鍪(mou),再后来叫做盔。古时戴着兜鍪见尊长跟戴着冠一样,是不恭敬的表现,因此见尊长要免胄。,1.头衣帻、 陌头,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 帻:平民所戴,在发上覆以巾,一直盖到前额。汉书东方朔传中说,有一公主的情夫名叫董偃,由公主引荐给汉武

49、帝,董偃头戴绿帻。颜师古注道:绿帻,贱人之服也。董偃的打扮表明自己是奴仆的身份。后来李白在古风中用“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来借指靠不正当手段致富并且骄横的人。 陌头:俗人的帽子,又称帞头、络头、缲头、绡头等。其形制类似现在陕北农民用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从后而前,在头前额上打结。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ao)头。”陌头后代音转称为幞(f)头。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将后面的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2.体衣,“衣”与“

50、裳”的区别:衣的狭义是上衣,裳是下衣。诗经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襦:短上衣。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盛貌,形容刺绣之美)自生光。” 深衣:连衣与裳为一,下面垂到踝部。襦为一般人平时所服,深衣则是“士”阶层以上的人的常服、庶民的礼服。 襌:单衣。 袷(qa)、複:夹衣。夹衣里可以加絮。孤儿行:“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复襦指有絮的襦。 亵衣、泽、衷衣:贴身穿的衣服。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露)其亵衣。”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郑玄注:“泽,亵衣,近污垢。”泽相当于现在的汗衫。说文:“衷,里亵衣。”后来也写作中衣。,2.体衣,裘:皮衣,毛向外。国君和贵族穿

51、狐皮的裘要罩上与狐毛颜色相宜的裼衣。犬羊之裘是庶人穿的,不加裼。 袍:絮了乱麻或旧丝棉的长衣。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袍是战士所服。 襺(jin):絮新丝棉的长衣。 古代上衣的领子有两种:一种是交领,衣领直接连着左右襟,衣襟在胸前相交,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挽结。另一种是直领,领子从颈后沿左右绕到胸前,平行地下垂。 衽(rn):衣襟。襟要右掩,所以“左衽”就是异服了。 裾(j):衣服身后的下摆。裾在身后,可以长垂至地。曹植神女赋:“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褎(xi):同袖。又称袂(mi)。如连衽成帷,举袂成幕。,2.体衣,袪(qu):袖口、袖子。 带:古人的上衣外面要系带。大带

52、通常用丝制成。 绅:古人长衣外要系带,大带在腹前打结,余下的下垂部分就是绅。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张书诸绅。”绅下垂,可以临时提起来当作记录本。古时有“缙绅”一词。缙又可写作搢,义为插,指插笏(h,手板)于带,在君臣相见时作为记事或指画时用,所以缙绅成为高官的代称。 以上所说的上衣大多是贵族、官员、有钱人的衣着。一般平民只能穿褐或者布衣(后成了平民的代称)。 褐(h):麻、毛织品。 布:和褐是同类的东西,区别是布细褐粗。读书人未做官时穿的常服用布制成,所以布衣就成了未做官的读书人的代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布衣指杜甫自己未出仕时。,2

53、.体衣下衣,古代的下衣有裳、绔、恽。 裳:裙。古代男子也穿裙。 绔:也写作袴,裤子。古代的裤子只有两个裤筒,没有前后裆。纨绔是有钱人穿的,纨是织造得较为细致的生绢,由来纨绔专指富贵而又不务正业者。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与现在相似的裤子古代叫做穷绔。穷绔的通行名为裈(kn)。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宇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还有一种名叫犊鼻裈的,就是后代的短裤、裤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中。”相如在市场上穿犊鼻裈,是为了出其丈人卓王孙的丑。 蔽膝:遮住大腿到膝部的服饰,又称袆(y)、韍(f,芾)。类似今

54、之围裙。 邪幅:绑腿。,古人衣着,裳(裙),绅,襦,大带,3.足衣,屦(j)、履:古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鞋。用草编制的称草屦,草鞋又称躧(x),又写作蹝、屣。草鞋为贱物,所以古人常以脱屣、弃屣比喻事情之容易或对人事看得很轻。菅屣也是草鞋。葛屣是用葛藤纤维编制的,介乎草麻之间,所以比一般的草鞋要贵重一些。诗经大东:“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舄(x):在鞋底子下加的以层木底,如现在之鞋掌。有时舄也用以指一般的鞋。如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屐:木鞋。如谢公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鞮(d):兽皮做的鞋。,4.佩饰,环:重要的佩玉。其形为环,当中

55、的空心直径与四周玉的宽度相等。环佩多指妇女的佩饰。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佩环空归月夜魂。” 玦:重要的佩玉。即环缺了一块。玦的名称来源于决,而其形状又是环形断开,所以古人常用来寓义决、断之义。如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容刀:原为装饰刀子的意思,后来以容刀为佩刀之称。从汉代起,大臣带剑上殿成为一种难得的荣耀。 佩巾:称为帨(shu),也写作帅。用途为试手、去垢。 觹(x):一种骨角制的锥形物,是解结的工具。 容臭(xi):即香袋,后来多称香囊。,二、饮食和器皿,1.主食,五谷:黍、稷、麦、菽、麻。麻算作谷类,是因为麻子也是充饥之物。 六谷:黍、稷、麦、菽

56、、麻,再加上稻。 黍:即黍子,又叫黄米。 稷:小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粮食。稷是五谷之长,所以谷神也叫稷。 麦:古代写作来。大麦叫麰(mu),也写作牟。诗经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菽:原指大豆,后即豆的总名。,1.主食,麻:麻子,也叫苴(j)、枲(x)。诗经七月:“九月叔苴。”可见麻子为穷人所食。 古书中还常见到一些有关粮食作物的名称,如: 粟:黍的籽粒。后为粮食的通称。 粱:稷的良种。诗经黄鸟:“交交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黄粱又是粱中的上品。 稻:原指黏的稻,后来成为稻的总称。粱和稻都是细粮。 禾:本专指稷,后来成为粮食作物的通称。诗经七月:“十月纳禾稼。”后来

57、再成为稻的专称。,1.主食,糗(qi):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类似现在的炒米、炒豆等。炒熟后碾成粉的也叫糗。糗又叫焙、餱(hou)粮。 粮:干粮。庄子逍遥游:“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后代又将餱粮泛指一般糊口的粮食。如白居易采地黄者:“采之将何用?持之易餱粮。” 粥:相当于现在的稀粥。 饡(zn):以羹浇饭,与今天盖浇饭相似。,2.肉食,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为最重要,狗肉也是肉食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牲:牛、羊、豕。三牲齐备叫太牢,只用牛羊叫少牢。太牢是最隆重的礼。 牛:农业生产的工具,饲养不及羊、猪迅速。 羊:较普通的肉食。羔肉美于大羊。 豕:又称彘(zh),豚是小猪,又写作豘。豚肉胜于大猪,所以

58、,阳货馈孔子豚,不能算是很轻的礼物。 狗: 古人喜欢吃狗肉。屠狗是一个专门的职业。 历代达官贵人都极重视口腹之欲,山珍海味无不厌饱。(公子宋与郑灵公),2.肉食,古代的吃法多种多样。如: 炙:烤肉。 脍:细切的鱼和肉。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酉阳杂俎物草:“进士段硕常识南孝廉者,善斫脍,縠(h,丝织品)薄丝缕,轻可吹起。”日本的生鱼片也是发源于我国的。 醢(hi):肉酱。 羹:以肉加五味煮的肉汁。主要是供喝的。 五味:醯(x,醋)、醢、盐、梅、菜(如韭、葵、葱等)。 脯(f):肉加料煮、然后晒干。现在的腌咸肉等近似。脯又叫脩。古时十根脩为一束,叫束脩。古时也用束脩作为教师的酬金。,3

59、酒和调料,1、酒 尚书有“酒诰”篇,为周成王告诫殷的遗民以纣为鉴,不要沉湎于酒。殷商酒器种类也极多,当时的饮酒风气非常盛。古代的酒不是烈性的,一般都是黍子或高粱(秫)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的。陶潜和郭主薄:“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杜甫羌村三首:“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烈性酒出现得很晚。李白斗酒、武松饮酒,都是薄酒。 醴(li):酿造一宿即成的酒。其味甜。 酎(zhou):经多次酿造的酒。度数比醴高。 醲(nng)、醇:最烈的酒。说文:“醇,不浇酒也。”不兑水的酒,其味道纯。,4.食器和饮食习惯,上古的炊具 鼎:用来煮肉或盛肉的青铜容器,常用来煮全牲,所以比较大,有圆腹三足和方腹四足两种,腹下烧火,鼎口有耳,便于抬举。 鬲(li):用来煮粥,其形近鼎,三足空,与腹相通,为的是最大限度受火,加快米熟的速度。 镬(huo):圆形大腑,无足。因为鼎受火过烈容易使足部损害,所以镬作为煮肉器更为常用。古有汤镬酷刑,将人扔入镬内就汤煮而死,谓之烹。 甑:蒸饭的工具,像今天的笼屉。甑放在鬲上,鬲中置水,上下部合为一套就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