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行业相关】_第1页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行业相关】_第2页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行业相关】_第3页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行业相关】_第4页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行业相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风格,1,特备参考,第一章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室内的演变第二章 日本和式住宅建筑及和式住宅室内的特点,2,特备参考,日本的古代文化是受到中国文化全面、深刻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日本最初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形成是在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开始的。在深受中国唐代建筑风格影响的同时,兼容吸纳,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建筑特色。日本古代建筑的发展,若以佛教建筑进入日本的飞鸟时代算起,那么至明治维新(1868年)止,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悠久历程,一、日本建筑史概述,第一章 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的演变,日本的建筑史研究,将其建筑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按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

2、阶段:早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12世纪,即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建筑(5531183年);中期公元12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11841572年);近期公元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桃山、江户时代的建筑(15731867年,3,特备参考,日本和式住宅的沿革大致经历了寝殿造、书院造、茶室、数寄屋等阶段。日本建筑史的研究,就基本上以此四大阶段为单元而展开,相应形成了三大史的研究内容,即古代建筑史、中世建筑史和近世建筑史,这是在时间轴上划分建筑史研究的内容,一般来说,传统的住宅建造材料是该地区最容易获得的原料。石头资源丰富的欧洲与树木资源丰富的日本,其住宅建材的不同显然是由于自

3、然条件不同的缘故。而日本的住宅由于结构体即为室内,这种建造法的原因导致了日本和式住宅与和式室内的关系密不可分、一脉相承。所以,日本的室内史既是住宅史,这与欧洲有很大的不同,811世纪上层贵族府邸的“寝殿造”和1617世纪武士豪绅府邸的“书院造”之间也有一个过渡型制,叫“主殿造”也叫“武家造,4,特备参考,一)、早期,古代建筑史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5531183年中国隋、唐、南宋,约公元552年,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入了中国南北朝和隋唐的传统建筑技术与风格。从此,佛寺建筑成为日本的主要建筑,其影响遍及宫殿与神社,二、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的演变,在飞鸟时代(公元593-709年),

4、佛寺建筑的布局与形式各异,到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型制过渡。到平安时代 (公元794-1184年),这个过渡基本完成,在佛寺建筑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样建筑,在贵族府邸中形成了 “寝殿造,寝殿造形成于平安朝代后期,是仿效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住宅。日本现在保留的最早的建筑是平安初期的奈良室生寺中的金堂和五重塔,5,特备参考,平安时代寝殿造(794-1192年,平安时代是日本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时期之一,在从 8世纪后期至12世纪的四个世纪中,日本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演变时期。简而言之,即唐风向和风的演变,或唐代建筑的日本化。 寝殿造建筑正是在平

5、安时代产生。所谓寝殿式就是日本式贵族邱宅建筑,一般由水池、寝殿、对屋、渡廓、中门廊、中门、钓殿、杂屋组成。以寝殿为中心,东、西、北建对屋,南侧东西两面建水榭,用穿廊连接。早期寝殿式受中国传统的手法影响,即布局左右对称,晚期寝殿式则没有别国的影响,左右不对称了。当时无论宫殿、官府和陵墓,一律为寝殿式,6,特备参考,平安时代寝殿造住宅,左图是平安时代都城贵族宅邸的一种典型式样,而此样式在地方也无疑是被模仿和复制的对象。这一建筑风格的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其总是面对着南方的中心建筑,以及以令人吃惊的排布方式建起的、各种各样的非露天的走廊和桥梁连接起来、并环绕着主体建筑排列的次要建筑,7,特备参考,这一时

6、期的此种建筑的建筑风格大都是单层的,用木制的支柱架起使其脱离地面。而同时以木制的板材作为建筑的地板。那时还没有我们今天所谓的榻榻米地板,平安时代的榻榻米是根据睡眠场所不同或者临时的坐席要求而不断移动的。建筑的屋顶全部是用厚木板制造的,其中较好的例子是以丝柏木的板瓦覆盖屋顶,而相对较差的则甚至有茅草覆盖而草草了事。此时的房屋屋檐上还并没有陶瓷质地的瓦存在,而大多数的陶瓷瓦可能都被节省并用在了屋脊之上,这一建筑模式的核心建筑便是寝殿本身,这也是“寝殿造”这一建筑风格得名的原因。这个名称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过来便是“用来睡眠的大厅”,这便是对该建筑功能的描述。对于整个宅邸的主人来说,相对于其他附属建筑而

7、言,寝殿无疑是整个宅邸建筑群中最为主要的住宅建筑,8,特备参考,整个寝殿造建筑整体的各种各样的元素构成分别是:寝殿、对屋、渡殿、透渡殿、中门廊、钓殿,寝殿建筑结构,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总体布局不取内院式。中央有一幢正屋叫寝殿,两侧各有厢房叫东对、西对(对屋),其间连接的游廊叫渡殿。更复杂一点的,在厢房前再伸出叫中门廊的游廊,连接池沼岸边的亭阁,是钓殿。中廊的中段有四脚门,叫东中门和西中门,是主要的门户,9,特备参考,寝殿,对屋,渡殿,透渡殿,廊,钓殿,10,特备参考,寝殿,寝殿模型正面图,寝殿位置示意图,11,特备参考,寝殿,图片的英文单词翻译 moya母屋 nurigome 塗篭 hisash

8、i厢(括号里各个方向分别是东南西北厢) sukiwata 妻户 wataridono渡殿 sukiwatadono 透渡殿 shoji 障子 sunoko箦子 kazahashi 楼梯,寝殿平面图,12,特备参考,寝殿,母屋 在寝殿的中心区域,即寝殿的核心部分,是被称为母屋的空间,而母屋本身又分为两个部分,母屋和塗篭。母屋是整个房屋的核心,是作为整个宅邸的最为主要的居住空间而存在的。如果宅邸的主人拥有适当的身份地位,那么代表其身份地位他的坐席(御帐台)便会摆放在此处,以供宅邸主人睡觉休息之用。这一房间最具代表的特征为、其空间整体向北延伸,在进出的地方放置可以滑动的,彩绘的被称为障子的门扉。而母

9、屋的南面一般总是向着厢的一面敞开。 塗篭 母屋另一个区域被称为“塗篭”。这是一个家里内部的私人房间,也通常是存放家中收藏的大量奇珍异宝的场所。同时,这个房间也有作为宅邸主人私人卧室的功能。与寝殿中其余房间不同的是,该房间是唯一用坚固的、泥灰材料制成的、不可移动的墙壁包围起来的房间,只有一扇单独的门做进出之用。 厢 母屋本身是被一个大约一个柱间距宽度的被称为厢的空间所环绕,廂是一个在高度上低于母屋的台阶面,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环绕着母屋的厢分别被称为“东厢”“西厢”“南厢”“北厢”。而四个厢又可以用屏风或者帘幕分割独立出来作为有着单独功能的房间,也可以在其上铺上榻榻米以供坐卧休息之功用。除去妻户门占

10、用的面积以外,整圈厢的外围都是没有固定的墙壁,而是从箦子开始使用类似百叶窗式的“格子”将其分隔。 妻户 “妻户“是由一对坚固的木门板组成的,以合页为轴向外打开的门。这种名为妻户的门在东西两个方向的厢的两头成对出现。门外通向连接寝殿和对屋的户外走廊,13,特备参考,整个寝殿的模型外景,整个寝殿的模型平面图,14,特备参考,御帐台,母屋陈设示意图,妻户,15,特备参考,厢,箦子,二枚格子开闭的状态示意图,16,特备参考,对屋,对屋位置示意图,寝殿造建筑形式中的对屋,是附属于寝殿的次一级建筑,并通过有顶的走廊与寝殿相连接。 “东之对” 是在寝殿东边的对屋。以此类推,西之对是寝殿西边的对屋,北之对是寝

11、殿北面的对屋。而寝殿造建筑模式的自然布局禁止在寝殿的南边修建对屋。如果在东边出现了次一级的对屋,那么这个对屋就被称作“东二对”,意为第二座东边的楼阁,西边的情况也是如此。 东西对屋的修建模式,大多是和寝殿成九十度角排列。而同时让建筑较窄的一面(即建筑的正面)面向南方。而北面的对屋则是和寝殿平行修建。 对于一个完整的寝殿造形制的建筑需要有多少个对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一些重建的寝殿造建筑只在寝殿的东边或者西边修建了一个单独的对屋。也有将对屋置于寝殿任意一边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北之对总是很奇怪的成为最后一个被添加进建筑设计考虑的对屋,17,特备参考,渡殿,渡殿位置示意图,渡殿是指背向面对着有墙壁的房

12、间的阳台式的建筑。总体上看,渡殿是以连接寝殿和对屋的户外的、或是封闭的走廊式建筑的综合体形式出现的。一般情况下渡殿的长度是由寝殿和对屋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渡殿两种类型中封闭的那种并没有为了区别于露天的走廊而又特殊的称谓会被用于个人的办公场所,而与此相比更为常见的是作为从事侍奉服侍工作的各类女性的居住场所。 这类房间的背面是坚固的、泥灰质地的墙壁,而南面则实际上是泥灰墙和障子的混合体。通过可移动的障子可以使这一封闭空间向露天阳台部分的方向开放,18,特备参考,透渡殿,渡殿位置示意图,透渡殿实际是连接寝殿和某个对屋的有顶的桥型建筑。通常透渡殿被建造成拱形的,或者阶梯状的,从而透过这种形状带来视觉上

13、的美感。这种拱形并不是建筑结构或是地形上的需求。当透渡殿成对出现在寝殿的两侧之时,大多情况下会是一个呈现拱形而另一个保持水平的形状。透渡殿一般平行于渡殿并建造在渡殿的南边,由渡殿和透渡殿所围成的那类露天的方形的小庭院被称之为“壶”。因此这一小块庭院式的土地是被四面带栏杆的通道、桥型建筑、走廊以及寝殿和对屋的阳台所包围着的,壶,19,特备参考,廊,廊位置示意图,这种从对屋中延伸出来的、类似一对翅膀的、向南穿过整个宅邸延伸到南边花园中的、一对走廊形制的建筑被称为“廊”。和寝殿的平台结构类似,廊也有着高出地面的木质地板。这一对翼状的走廊,无论在宅邸的哪一边,都会保持进入建筑的主入口在墙壁和障子的环绕

14、下呈现出封闭的特点。在主廊的通道内有许许多多的封闭的房间,而这些房间的功能是作为宅邸主人手下工作人员的办公房间。 在廊的中间大约会断开三个柱间距的宽度来修建一面通向内部庭院的门,这种门被称为“中门”。这道门提供了一条从宅邸外部进入内部庭院的通道。 对于廊的长度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大部分廊都会以一个小的,被称为钓殿的楼阁结尾,20,特备参考,钓殿,钓殿位置示意图,钓殿是修建在从对屋延伸出来跨越整个庭院的长廊最南边的楼阁式建筑。每个寝殿造建筑都会有一个或者两个钓殿,一般情况下,每条长廊都会以一个钓殿结构的建筑来结尾。钓殿的得名是因为该楼阁建筑的修建一般都会临近庭院南边的人造池塘,因此据推测这些楼阁建

15、筑可能是供垂钓之用的。此外钓殿也经常是举行赏月聚会以及在炎热的夏季傍晚的吹风乘凉的场所,21,特备参考,整个宅邸都被表面覆盖木板并有顶檐的泥土墙包围着。宅邸的主门被称为“正门”。由于寝殿造建筑总是面向南方修建,那么通向这一复杂建筑群的主入口就会在东西两个方向之一修建,而这取决于哪边面对着更为宽阔的主街道。无论东西两侧哪一边作为修建主入口的一边,在正门和廊之间的墙内空地里都会修筑一系列的,不同结构的,供客人随从住宿或者停放车辆的建筑物。而内侧的中门则会修建在廊上对准外侧围墙的正门的位置上,并且起到内侧中央庭院入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正式的来访者如果不是从正面的楼梯进入寝殿的话则是一种十分失礼的行

16、为。 和正门相对的,在另外一面的墙上则开有一个被称为“裹门”的次一级的后门,风俗博物馆中的寝殿造模型,22,特备参考,上级贵族的府宅周围,都筑有高高的围墙,因此人们只能从门口窥视院内的景色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徵。 当然,按照社会地位和品阶的不同,各个府邸的门扉式样也是有所差别的。自高向低,其样式可分为:四足门-栋门-唐门-上土门。另外,还有无檐式的土门(又称土御门)。不过,随著时间的推移,唐门和土门渐渐成为同等级别的门式;后来更合而为一,衍生出四足唐门这种新的本门式样来。四足门这种最高级的正门,只有位居大臣以上的公卿才可以建造,诚照寺四足门样式,唐门样式,四足唐门,23,特备参考,京都御所鸟瞰,

17、多为皇家或贵族寝宫采用的寝殿造,代表作京都御所紫宸殿清凉殿、严岛神社等,京都御所位于京都市上京区京都御苑西北角,是日本平安时代时的政治行政中心所在地。从公元781年奈良迁都到明治维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后又成了天皇的行宫,京都御所正门建礼门,24,特备参考,紫宸殿,清凉殿,25,特备参考,御车寄,觐见天皇的正门,诸大夫之间,大臣从御车寄近後的等候处,鹤之间,虎之间,承明门,26,特备参考,二枚格子,御帐台,27,特备参考,严岛神社是一座创建于593年前后,位于日本广岛县廿日市境内严岛上的一座神社,主要祭奉的日本古传说中的三位海洋女神(宗像三女神,严岛神社鸟居,严岛神社鸟瞰,

18、28,特备参考,严岛神社红色五重塔,严岛神社入口,29,特备参考,新人在神职人员的主持下行礼,亲属则坐在一边静静观看,严岛神社现在也用于一些主要祭典活动的场所中,30,特备参考,金堂,五重塔,日本现在保留的最早的建筑是平安初期的奈良室生寺中的金堂和五重塔,31,特备参考,从镰仓幕府时代 (公元1185-1335年)到室町幕府时代 (公元1135-1573年),日本地方势力兴起,宫殿、神社、佛寺、府邸逐渐推向全国。11世纪,上层贵族因皇权式微而财用拮据,府邸开始简化寝殿造。12世纪之末,建立了幕府制,武士阶层当权。他们不像皇室贵族那样保守,囿于礼仪,生活内容也比大贵族更多样化。于是,他们府邸的型

19、制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没有了游廊和厢房,只有寝殿。这种府邸叫“主殿造,二)、中期,中世建筑史镰仓、室町时代:(11841572年中国明朝,16世纪,主殿造发展成了书院造。 日本建筑一方面继续受中国宋、元、明三代文化建筑的影响,同时又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创造,日本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搁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 “书院造”往往在一栋住宅的若干房间内择其一间,做 坡 屋 书 房 并 进 行 装饰,以适应僧人与武士的生活方式,其室内地板稍高于其它房间,并有香炉、烛台、花瓶成对的陈设在地板上,32,特备参考,到安土桃山时代 (

20、公元1573-1602年 ),日本既有文化开始真正迈向近世文化,形成了以城郭建筑为代表的宏壮的文化,并形成了真正的书院造建筑。这时从中国传来的饮茶、品茶逐渐变成习惯,并在禅师倡导的品茶和斗茶下形成茶道,并成为日本人审美观的一种特有的综合艺术,并影响到书院造建筑,茶室遂大兴其道,其间又以草庵风茶室最为流行,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豪商等阶层的繁荣奢华以及佛教影响力衰弱,西洋文化开始传播。受欧洲国家建筑风格影响,到20世纪初完全日本化。但此时期的建筑多为贵族王室所用,民间仍然使用中式日版建筑,三)、近期,近世建筑史桃山、江户时代:(15731867年明清 同治六年,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时代

21、,33,特备参考,室町时代到桃山时代书院造(1338-1603,书院造是在主殿造基础上形成的,14世纪有个别因素出现,16世纪成为定式。这种住宅基本特点是:平面开敞、简朴,分隔灵活,陈设和室内处理,富有特色。 书院造和主殿造的主要差别是有一间特别的房间,叫“上段”或“一之间”。它的地板略高于其他房间,正面墙壁隔为两个凹间,左面的宽一点,叫“床”或“押板”,右面的安一副博古架,叫“棚”或“违棚”。左侧墙上,紧靠着床,又有一个向外凸出的四间,叫“副书院”。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分四大扇,中央两扇可以推拉,两侧的固定。这四扇门叫“帐台构”。床、棚、副书院和卧室的地面都垫高一点,以床为最高,顶棚则大大降

22、低。这一套做法很程式化。 称为床的龛,正面墙上挂着中国式的卷轴画或书法,地上陈设着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花瓶,后来只陈设一只花瓶。副书院一般向外突出,开着窗子,本来是读书的地方,后来缩小,陈设着精美的文房用具,也变成装饰性的了,34,特备参考,书院造一之间布局示意图,35,特备参考,书院造一之间布局图,36,特备参考,书院造府邸的代表是京都的二条城二之丸殿,名古屋的本丸御殿和京都的西本愿寺白书院等,二条城城门,37,特备参考,二条城二之丸殿,黑书院,白书院,38,特备参考,名古屋城本丸御殿,39,特备参考,西本愿寺白书院,京都有两个本愿寺西本愿寺和东本愿寺,两寺东西之间相隔三条小街。西本愿寺是日

23、本佛教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大本山,东本愿寺是净土真宗大谷派的本山,两个寺院同属净土真宗,是其一脉两支,西本愿寺,40,特备参考,江户时代数寄屋茶室式建筑(1573-1876,在草庵风茶室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称为数寄屋(是日语的音译)。数寄屋是取茶室风格的意匠与书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产物。“数寄”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方格推拉门,也有纸夹在双层木格中间的,最初由中国传人日本,既可用于分割室内空间,又可作为住宅的外墙。 作为住宅,它比茶室多讲究一些实用,少一些造作,比较整齐,因此反而更显得自然平易。在室町时代已经传到日本的宋代的水墨画,这时候成了障壁画的主流,木材也常常漆成黝黑色,这是

24、数寄屋的一个特点,完全和桃山时代武士邸宅的金碧障壁异趣。 传统的数寄屋将松散的自然景观以人工再造的方式进行紧凑的组合,利用推拉门的帐子获得柔和的光线,茶庭的栅栏在内外之间起着分离又联系的作用。建筑的各部分之间,建筑与自然之间即分离又联系的方式不仅是日本建筑的一大特点,也是日本所有艺术的特点,甚至可以称之为日本美学的象征。与庭院协调的造型技法是日本住宅继承发展到今天的营造基础,数寄屋式的传统仍强烈的反映在当今的日本住宅建筑风格上,41,特备参考,茶室是日本居住建筑中一类最具传统风格特征的住宅类型。它追求一种淡雅、清寂的趣向,体现了传统的禅宗精神。为了模仿深山幽谷的气氛,使茶室表现出山村茅舍的特点

25、,茶室中 要 选用各种自然材料:弯曲带皮的木柱,有节疤的更好;带树皮的木板;糊有土泥巴的篱笆墙;质地松软、剪切整齐的草屋顶;纸糊的格子门;还有不加斧凿的毛石做的踏步或茶炉架 ; 用竹子做的窗棂、天花;粗糙的芦苇席做的隔断等等,42,特备参考,日本的茶道正规茶室的室内布局也很有讲究。 单独的主人入口与狭窄的客人入口,半透明的 “数寄”式格子窗以及偶尔设置的天窗,是其与外部世界仅有的联系,这种私密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也达到了一种放松静思、超尘脱世的完美境界,日本人对于自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意识和感受,他们热情的赞扬自然、歌颂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的感觉十分敏锐。这一切形成了日本民族与众不同

26、的自然生态观。在这种自然观理念指导下建造的建筑与营造的室内氛围,尤其是人们日常居住的住宅,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都很注意:室内并不是从自然中分割或制造出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一部分空间,也不是通过墙体把居住生活空间和外部环境之间加以界定,而是一种开放的、尽可能在自然中的生活方式,43,特备参考,桂离宫,最早的数寄屋出现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数寄屋的代表作品包括:桂离宫、修学院离宫、曼珠院书院、临春阁(三溪园)和角屋,44,特备参考,桂离宫,桂离宫是一所山庄园林,中央有一片湖水。湖的西岸,三栋书院造的房子曲折连缀在一起,所有的木构件,从结构的到装修的,都很细巧。地板架空比较高。外檐装饰用白纸糊的推拉隔扇,

27、衬托出深色的木构架,更加洗练明快。屋面是草葺的,散水、柱础、小径都用天然毛石,45,特备参考,桂离宫,如图,这种最大程度上抛弃装饰、突出材料与结构本性的做法,一反武家的书院造,成为了当今日本脸谱式的文化特征之一。 前往桂离宫路上绕过的长长的竹墙,竹墙内是生机勃勃的竹林,相映成趣。 桂离宫的建筑代表了日本本土建筑极度简朴的特点,46,特备参考,修学院离宫,修学院离宫以修学院山为借景、宽阔的庭园以及优美的氛围,堪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由上、中、下三个茶屋(庭园)构成。称下御茶屋、中御茶屋和上御茶屋,形成园中园的结构。三园间用松道相接,道边就是农田,入口处 御幸门,观月亭,下御茶屋,园林美景,47

28、,特备参考,修学院离宫,中御茶屋,48,特备参考,修学院离宫,上御茶屋,49,特备参考,书院造与数寄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趋于结合,逐步演变成日本近现代和式住宅,到明治时代,政府把日本置于与欧美近代国家并列作为目标,招聘外国建筑师建造西式建筑。因此,室内装饰逐渐采用了“西、日折衷”的形式。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建造的明治宫殿,为以后日本的建筑、装饰和家具界树立了一个双重结构的典范:公共部分用西洋式,对内部分用和式,使内外有别。至今,西式家具在日本仍然占据主流,而双重结构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一般日本居民的住所,客厅、饭厅等对外部分是使用沙发、椅子等现代家具的洋室,卧室等对内部分则是使用榻榻

29、米、灰砂墙、杉板、糊纸格子推拉门等传统家具的和室。“和洋并用”的生活方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全西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见,四)、向近代和式建筑演变明治时代:(18681911年清末同治七年、辛亥革命,50,特备参考,和式住宅多为“田”字形,南北朝向,外部四周设平台,台上设檐柱,形成回廊。其屋顶仿佛是一把撑起的大伞,人们即在伞下暗淡的阴翳中营造住宅。和室住宅的屋檐很宽,与气候、水土、建材等因素有关。由于不使用砖、水泥等,为了阻挡斜侵的风雨,伸长屋檐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第二章 日本和式住宅建筑及和式住宅室内的特点,一、和式住宅建筑外观特点,51,特备参考,时间:明治时期 特点:优雅柔和 元素:和

30、室装饰产品及配套产品,包括:榻榻米、樟子门、樟子窗、彩绘门、天袋、地袋、顶天立地柱、壁龛、顶纸、壁纸、滑槽等,二、传统和室室内特点,一)、概述,52,特备参考,和室的设计,源自传统的日式住宅。故而它的地板、支柱、壁面和门的大小,都有平衡的比例。典型的和室,地上铺满榻榻米,采取跪座姿势较多,房中家具较少,移动方便,所以能随时可改变其用途,和式室内的重要特征是视点低,也就是室内的家具都很矮,进门塌塌米 ,人 们席地而坐。另外,日本室内风格中的造型比较明快。室内装饰简洁、变化不多,色彩较单纯,多以浅木本色。和室中常把实用性的家具、陈设都布置于室内的中央,使自由空间的感觉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和室室内很少

31、采用人工照明,自然光由深深的屋檐下透过低矮的窗格,经地面的反射往往成为室内采光的唯一来源。和室室内人为的痕迹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与自然更贴近,日本建筑通常都非常简单,室内风格也是如此,但室内的细部设计却是颇费心机甚至殚精竭虑的。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细节的变化极其丰富而复杂。被称为“隐居之所”或“城市中的山野隐居处”的和室,被认为是通往“冥想之路”的入口。在这里,通过简单与复杂的对立统一,为人们在虚饰繁杂的都市生活中创造出一片自然的天地,53,特备参考,具体来说,日本和式室内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室内多用(平滑)推拉门扇分割空间,开闭自由方便; 2、室内大量地使用木装修,如天花、隔断多

32、为木质材料; 3、室内地板多覆盖草编的席子,人们惯于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夜间则铺上寝具席地而卧; 4、擅长表现室内饰材的质感与色泽的自然美,讲究构造美; 5、室内环境色彩素洁、淡雅、陈设洗练; 6、室内家具造型简洁,带有东方传统家具的神韵,54,特备参考,榻榻米起源于中国汉朝,发展并盛行于隋唐。盛唐时期传播至日韩等地。西安皇室古墓里就有榻榻米。唐后,凳子及高脚床盛行,榻榻米逐渐在中国衰落。榻榻米多为蔺草编织而成,一年四季都铺在地上供人坐或卧的一种家具。主要是木制结构,形象一点描述,整体上就像是一个“横躺”带门的柜子。一般家庭的榻榻米大部分被设计在房间、书房或者大厅的地面,二)、榻榻米的设计说明

33、事项,55,特备参考,榻榻米与日本的神道教宗教仪式和茶道都有密切联系,许多日本家庭的房屋中仍然至少有一间铺设塌塌米的房间。日本的榻榻米除“炕席”和“地毯”外,还是“一把尺”。在日本,不论走到哪里,每块榻榻米的面积都相等。传统的日本房间没有床,也不使用桌椅板凳之类。这“榻榻米”,晚上在上面睡觉,白天把被褥收起,在上面吃饭和进行各种活动,榻榻米的使用范围较广泛,不但可以用来作为装饰房间的一特殊风格的铺地材料。还可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作为床上用的健康床垫。也是练习柔道、击剑等体育项目的最佳道具,榻榻米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16世纪末,日本社会就有按榻榻米分配、修建房子的做法。榻榻米在日

34、本的家居文化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榻榻米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张榻榻米的面积是1.65平方米。在古代日本有的地方,一度房屋税的多少是由榻榻米的张数来决定的,56,特备参考,1、榻榻米材料说明: 榻榻米有标准正规矩形和非标准矩形,正规矩形的长度比为长:宽=2:1,尺寸规格为1800900,标准厚度为35、45、55,但一般均采用55厚度规格,其他尺寸很少用。 2、榻榻米敷设设计说明: 1)榻榻米不能直接敷设在水泥地面上,应镶嵌敷设在设计好的木地台上。 2)如敷设榻榻米的房间是异型(斜面、非直线或非直角的)时,异型曲线部分可以考 虑用其他材料(木料)做成直线。榻榻米固定边线条外的部分可随时异面而变化,但

35、榻榻米固定边线条内(靠榻榻米部分)必须成90平直,靠门套部分的榻榻米固定边线条可以省去。 在处理好以上部分后,再将正规尺寸的榻榻米进行镶嵌安装,如客户有保留异型弧线的要求,也可加工定做,57,特备参考,3)标准的“和室”榻榻米的设计张数为4.5贴、6贴、8贴、10贴(也称N.贴),榻榻米房间最小的设计张数为4.5贴 矩形4.5贴 长型6贴 矩形8贴 长型N贴。 榻榻米一定不能摆放成格子形,无论怎么摆放。即:绝对不能出现三或四块榻榻米的角聚在一处的组合,所以和室的面积至少也有四叠半,否则无法避开四个角聚在一起的组合,4.5贴,8贴,6贴,10贴,58,特备参考,地台是和室装修中常见的一种和室家具

36、,常与榻榻米一起搭配使用。地台中基本设有地箱,便于储放物品,且能当床铺使用。是一种小户型常用的装修家具,三)、地台的设计说明事项,59,特备参考,地台的第一作用是区分空间。在客厅和餐厅一体的空间中,如果起一个地台,可以从尺寸、高低、形式上对客厅和餐厅进行划分。而在一个没有阳台的落地窗客厅中,如果做一个地台,既可以在地台上休息,还可以晾晒衣物,营造一个休闲的角落,与客厅的风格有明显区分,最重要的是地台可以因势利导,营造氛围。如茶室、书房、棋房等,使用地台可从视觉上很好地营造出相应的性质和氛围。地台还可以免受潮,对水汽起阻挡作用。在潮气很重的水泥地做一个地台,有利于身体健康。但由于地面不平,地台对

37、老人和小孩存在潜在伤害,而且相比其他隔断,地台的空间分割力度不是特别强烈,60,特备参考,1、地台的设计高度: 不设计升降桌时,地台高度一般设计在150200之间; 需设计升降桌时,地台高度应为客户订购的升降桌完全叠和后的高度与升降桌桌面厚度之和,一般设计在300400之间; 地台设计高度中不含榻榻米安装高度。 2、在地台上平面上须敷设木芯板或夹板,以保证地台平面的平整。 3、客户有设计升降桌的需要,且榻榻米的敷设张数大于4.5贴时,则必须将安装升降桌的中 间部分设计成标准4.5贴 4、有设计升降桌的地台,在地台的中间必须预留升降桌升降孔,升降孔的尺寸按定制的桌面尺寸预留。 5、升降桌面可按要

38、求定制,定制的升降桌面宽度不能超过900,且为正规方型,61,特备参考,彩绘门多用于衣柜门,衣柜柜体的深度视房间的尺寸而定。 天袋一般设计于彩绘门的上方,地袋一般设计在彩绘门的下方。地袋设计时也可根据空间便利设计在窗台下或有空间又便于存放物品的位置。 彩绘门、天袋、地袋在设计时需使用专用滑槽,该滑槽经过特殊干燥处理,长期使用不变形,木槽内用滑条,无须设计轮,四)、彩绘门、天袋、地袋的设计说明事项,62,特备参考,1、彩绘门、天袋和地袋的材料说明: 彩绘门多用于衣柜门,也可以用于房门。 彩绘门在设计时要注意相关尺寸,彩绘门的标准尺寸为高度1900,宽度800。 彩纭门也可按要求定制,定制的彩绘门

39、不能超过2100,宽度不能超过930,如果需要做更高,可以在上面做天袋或在下面做地袋。 柜体深度视房间的尺寸而定,一般均在500600之间。 天袋、地袋在设计时也要注意相关尺寸,天袋、地袋的标准尺寸为高度400,宽度800。天袋、地袋也可按要求定制,定制的天袋、地袋高度不能超过600,宽度不能超过930,63,特备参考,障子门是和室装修灵魂主材之一,除具备隔断的基本功能外,还能营造静谧、恬淡的和室空间氛围。障子门窗是构成日式家居的重要部分,五)、樟子门、樟子窗的设计说明事项,64,特备参考,障子门窗基本上是使用无结疤障子松构建成骨架,采用半透明的樟子纸裱糊,薄而轻。特点是韧性十足,不易撕破,且

40、具有防水、防潮功能。同时,图案也很精美,透出了一种朦胧美。正宗日式障子门的内格条灵气秀雅,薄而不脆。制作障子门的材料忌讳内条太粗,内条厚度不能超过1厘米,障子远在平安时代,就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培育出了丰富的居室生活。在明治时代,遮光障子,唐纸遮光障子,透光障子分别叫做“袄”、“唐纸”、“障子,65,特备参考,1、樟子门、窗材料说明: 樟子门多用于房间隔断门。 樟子门在设计时要注意相关尺寸,樟子门的标准尺寸为高度2000,宽度750。 樟子门也可按要求定制,定制的樟子门高度不能超过2200,宽度不能超过920,如需要做更高,可以在上面做天窗。 樟子窗的尺寸按实际窗体的尺寸定做。 樟子门、窗的基

41、准色调为本色,如须与室内设计的其他装饰风格的色调融合,可加工成与其他风格漆色相匹配的漆色,以便与房间其他风格相融合。 2、樟子门、窗的设计说明: 樟子门、窗的外延边框必须包门、窗套、包门套、包窗套的木线条必须垂直落地,横向生根、碰角。 在设计樟子窗时,如客户的窗户上已有其他窗体,或房间的窗户很小,或只有一扇窗,可在里面做一扇装饰性的樟子窗配套。 樟子门、窗在设计时请注明使用专用滑槽,该滑槽经过特殊干燥处理,长期使用不变形,木槽内用滑条,无须设计滑轮,66,特备参考,壁龛是和室陈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嵌入茶室或客室正面墙壁的小套间被称为壁龛,用来摆放香炉、挂轴、插花等,是突显主人修养品位的独特空间

42、。一般由壁龛柱(顶天立地柱)、护脚木、小门楣等构成,六)、壁龛、顶天立地柱的设计说明事项,67,特备参考,有壁龛的房间算是格局最高的房间,通常用于招待贵客,叫做座敷。 壁龛依据主人身份档次也有高低之分。既有使用珍贵木材作框的正式壁龛,也有无框无顶,直接在天花板边框上悬挂画轴的简易壁龛,甚至还有方便收放的可移动神龛,壁龛大约在宋朝从中国传入,该处离地数寸, 深半尺左右。主要是用作挂画之用, 画像很多时都是日本古代的武士或将军, 作为敬重之意。 日本平房多时都在壁龛旁安放了佛像。日本的佛像不像中国的佛像, 一般在日本民居安放的佛像是金色的,而且只是平面的画像不是立体的。在旧日本民居中除佛像外,通常

43、还会有神道教的小神舍在家中, 而这个小神舍内里是供奉神道教的神。 这个小神舍通常是在门框以上高过人头,以作专敬,68,特备参考,壁龛、顶天立地柱的设计说明 1、壁龛在设计时一般贴近衣柜彩绘门和壁龛的位置,宽度一般在900左右,高度按房间具体高度权衡,上延应设置档板。 2、壁翕搁台的台面高度一般为在榻榻米的上层面高出200300之间。 3、顶天立地柱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在靠壁龛或彩绘门的位置,如该位置有局限,再考虑以装饰美观为主,不刻意局限方位。 4、顶天立地柱一般为圆柱型,也可设计为方柱型,顶天立地柱一般很少修饰并特意保留疤、节。 5、顶天立地柱的高度为300,可按室内高度进行剪裁,如超高可定制

44、,69,特备参考,住宅的进门处在日本叫做“玄关”,被赋予了宗教禅学色彩。正如禅学中的说法一样,现实生活中日本人的玄关也“不可轻易进”,这里是日本人的“社交前线”,须谨言慎行。日本人家有复杂繁琐的“玄关规矩”,而日本人对于玄关处的装饰、风水也相当在意和讲究,七)、玄关的设计说明事项,70,特备参考,玄关原指佛教的入道之门,现在泛指厅堂的外门,也就是居室入口的一个区域。源于日本,专指住宅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也就是进入室内换鞋、更衣或从室内去室外的缓冲空间,也有人把它叫做斗室、过厅、门厅。在住宅中玄关虽然面积不大,但使用频率较高,是进出住宅的必经之处。外套,帽子,手套等应在进入玄关之前脱下

45、获取下。外套搭在左手腕上,帽子,手套,围巾等应收进包里,在日本人生活和社会交际中玄关也“极重要”。日本人认为,玄关能充分显示主人品味,是整个家庭的“脸面”所在。在玄关处日本人一般设置木质鞋柜、伞架乃至衣架。为了显示格调并“提升”风水,主人还会布置插花、放置盆栽、挂起书画或喷精油、香氛。在日本流行的装修风水学中,玄关处的讲究最多,据说在过去农忙时节,因为脚上带着泥土,加之时间紧,不便进房间,主客就在门口玄关站着聊,有的家庭还在玄关处设置桌椅,并奉上茶点,使玄关成为真正的“社交场所”。有日本学者指出,日本式玄关的出现和日本特定的气候及日本人“爱清洁的民族性”有关。由于气候潮湿,为了防止鞋子损伤木质

46、建筑物,日本人不得不很早就在住所设置专门的和住家隔离的“脱鞋区域,71,特备参考,在日本,由于这是一个重要的空间,所以,规矩也较多。 例如,在访问传统民宅时,客人先在稍带庄严感的玄关前止步并告知来意,然后拉开拉门,进入被称为三和土的平地。家人在面对平地的小房间迎接客人。相互寒暄后,客人在住宅外面脱去大衣和帽子,整衣后走上高一台阶的板地(日语称式台),才被带引进入里面的房间。 参加葬礼回来,要在身上撒些用以洁身的盐,拂去污秽后再进入玄关;脱鞋也讲究礼节和规矩,脱下的鞋要鞋尖对齐并朝向门口,同时,鞋子须摆放在稍微靠近边上,不能放在中央,72,特备参考,1、玄关设计分类,低柜隔断式:即以低形矮台来限

47、定空间,以低柜式成型家具的形式做隔断体,既可储放物品,又起到划分空间的功能。 玻璃通透式:是以大屏玻璃作装饰遮隔,或在夹板贴面旁嵌饰喷砂玻璃、压花玻璃等通透的材料,既可以分隔大空间,又能保持整体空间的完整性。 格栅围屏式:主要是以带有不同花格图案的透空木格栅屏作隔断,既有古朴雅致的风韵,又能产生通透与隐隔的互补作用。 半敞半蔽式:是以隔断下部为完全遮蔽式设计。隔断两侧隐蔽无法通透,上端敞开,贯通彼此相连的天花顶棚。半敞半隐式的隔断墙高度大多为l5m,通过线条的凹凸变化、墙面挂置壁饰或采用浮雕等装饰物的布置,从而达到浓厚的艺术效果。 柜架式:就是半柜半架式。柜架的形式采用上部为通透格架作装饰,下

48、部为柜体;或以左右对称形式设置柜件,中部通透等形式;或用不规则手段,虚、实、散互相融和,以镜面、挑空和贯通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综合设计,以达到美化与实用并举的目的,73,特备参考,2、设玄关的目的,1)是为了保持主人的私密性。避免客人一进门就对整个居室一览无余,也就是在进门处用木质或玻璃作隔断,划出一块区域,在视觉上遮挡一下。 2)是为了起装饰作用。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玄关,这是客人从繁杂的外界进入这个家庭的最初感觉。可以说,玄关设计是设计师整体设计思想的浓缩,它在房间装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是方便客人脱衣换鞋挂帽。最好把鞋柜、衣帽架、大衣镜等设置在玄关内、鞋柜可做成隐蔽式,衣帽架和大衣镜的造型应美观大方,和整个玄关风格协调。玄关的装饰应与整套住宅装饰风格协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玄关的设计依据房型而定。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