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 :_单位 : _ 邮码 : _ )摘要:实现产业的迅速、 准确转型是我国适应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参与世界经济的迫切需要。 通过对几个发达国家及地区二战后产业转型的历史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一等原因,各国产业转型的进程、特点与后续效应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确定我国工业化阶段产业转型的方向、时机及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关键词:产业转型;国际比较;启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 使得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 制定产业转型战略,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深度不断增强,我国的产业转型也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如何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并及时、准确地制定产业转型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二战后产业转型的历史及特点,为确定我国工业化阶段产业转型的方向及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产业和产业转型的内涵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 一般把产业界定为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与 ( 2004)认为,从不同视角来看产业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在经济视角下, 产业往往被定义为一系列相互竞争的
3、企业组合;在制度视角下, 产业被看作是管理生产和某些商品交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所界定的产业既包括一系列提供竞争品的企业, 也包括对竞争进行限制的规章制度; 在社会和文化视角下, 产业往往被看作是一系列的社会、 组织和文化关系, 是由享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和产业归属感的利益相关者所在的一系列公司或组织构成的社会团体。国外文献中所说的产业转型通常是指产业界限的改变、 产业结构的改变或竞争基础的改变。 在我国,有些学者认为产业转型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产业类型的转变, 即企业从原来的产业经营转移到现在的产业经营,进入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吴利华, 2004);第二是指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于立、孟韬等, 20
4、04)。还有学者认为产业转型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 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 通过特定的产业、 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 这是较为宏观层面上的产业转型,它主要着眼于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调整和优化。本文所讨论的产业转型就是指最后一种情况。二、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型(一)美国的“创新型”产业转型二战结束前,美国的产业转型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二战结束后,为了保证战后国内产业、特别是工业不因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视而遭受到出口市场方面的打击,美国进一步推行经济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政策。从战后至 60
5、年代末,美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对美国的经济转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美国产品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产出增加,使美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和产量上升, 工业内部,包括制造生产资料和汽车、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重工业比重超过了轻工业。 这些都为国内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新一轮产业转型提供了经济技术前提。20 世纪 70 年代起,由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美国在世界产业分工和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受到巨大竞争和挑战。1972 年至 1982 年间,美国进口汽车占国内市场销售的比率从8上升到 20,而钢铁、一般机床、纺织服装、家用电器产品的进口就更加突出。这又推进了美国产业
6、转型的进程。70 年代至 80 年代,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这类产业在美国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持续上升, 而美国相对传统一些的产业 (如钢铁、汽车等)在国内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传统工序向国外迁移的趋势十分明显。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在经历了 20 多年严峻的开放竞争压力后,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服务业高素质扩张等在内的新一轮转型逐渐完成。 美国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率有了较大提高。 美国产业竞争力, 尤其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恢复和提高得很快, 个人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产业在世界市场占有率方
7、面都位居第一。并且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美国传统产业衰退势头得到了扭转,重新夺回了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竞争优势。 美国产业转型具有先导性的特征, 它及时抓住转型时机,率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使其产业结构更趋先进,经济增长更富后劲。(二)日本的“跟进型”产业转型日本的重化工业发展较早, 在二战前,其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转型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二战结束后, 日本经济曾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于1947 年以差价补贴制度和复兴金融公库贷款为杆杠,实行重点发展煤、钢生产的倾斜生产方式,工业生产指数到 195 年就已达到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此后,日本又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和“
8、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式恢复了新一轮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新的产业转型目标, 要求加速发展电力、石化、钢铁、汽车等重化工业,以便既提高国内产业结构档次,又争取国际贸易结构优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制定了规范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外资法, 大大地缩小了日本产业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到60 年代中期,日本重化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占到了60; 70 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又确定了以低能耗,高产出的电气机械、化学工业和运输设备为目标的新重化工业化方向,鼓励发展高效节能型工业;到1987 年,日本重化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到了 73。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向重工业化转型成功后, 开
9、始逐步由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主导的产业转型。新材料、生物工程、大规模系统技术等的 “创造性知识密集化” 产业被确定为日本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国内的技术开发也开始蓬勃发展。 此次产业转型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在 80 年代中期,随着世界贸易摩擦等新情况的出现,日本的产业转型过程也出现了历史上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外迁现象。在新一轮的产业转型中,日本经济从1986 年到90 年代初期出现了高速增长,但之后,其经济增长率开始呈现出低增长、不稳定的情况。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一直是以引进外国技术为主的国家,在后来的赶超阶段不注重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形成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
10、业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因此在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一轮产业转型中, 日本在技术开发和国际竞争中相对地位没有提高, 反而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等传统产业转移中, 日本产业没有强有力的本国技术支撑, 转型中原有优势转移过快。日本在“追赶型现代化”产业转型中遇到的障碍,促使日本政府加快了对其产业结构的调整。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日本开始借助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来促进国内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主导转型,并且增加了对其传统优势行业的技术投资。 但要克服新一轮产业转型中的障碍,日本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德国的产业转型德国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之一, 早在一战之前, 德国三次产业在国民生
11、产总值中的比重已分别占 25、 40和 35,现代产业结构的特征初现。二战后,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经济也出现了三年的混乱时期,直到 1948 年才有所扭转。 1949 1952 年,德国(当时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加入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并成为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 还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国际援助, 使德国的工业开始迅速恢复发展。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由于德国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化, 促进了德国商品出口和工业发展的正相关增长,贸易出口的增加促进德国工业结构进一步向重化工业主导转型, 1970 年德国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 74。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由于
12、国际重化工业产品市场需求疲软,兼石油危机出现,德国工业结构面临新的转型压力和挑战。德国开始由石油冶炼、钢铁、造船等传统高能耗、高物耗、低附加值重工业向化学、汽车、飞机等低能耗、低物耗、高附加值重化工业转型。另外,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重视和强调;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经过十多年的产业转型阶段,德国的工业在对外贸易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开始迅速增长。但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不稳定情况, 经济前景很不明朗。 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德国在向新一轮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中没有抓准时机, 起步较晚,故而产业转型尚未完全到位。 加之德
13、国在尖端技术开发、 利用和投资力度方面又落后美、日等国,使其难以形成在国际产业分工上的优势,难以保证德国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德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如大力开发、投资生物技术,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等,以期在新一轮的产业转型中形成尽可能多的国际竞争优势。(四)我国台湾地区的产业转型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台湾产业转型的历史就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转化的历史。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台湾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农业约占 32,工业和服务业各约占 20和 48。台湾当局确立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产业发展策略, 并鼓励发展出口型产业,
14、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部门的发展是创造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其中以制造业的发展最为重要。早期以化学肥料及食品、饮料、纺织等非耐久性消费品产业为主,进入 70 年代,开始着重发展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到 80 年代初以来,石油及煤制品、金属制品、电力及电子机械器材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占据了最重要地位。到20世纪 80 年代中期,台湾生产总值结构中农业生产比重已降到5左右,工业则提高到48左右,服务业仍维持在47左右。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一方面对传统劳动力密集工业加强辅导, 以协助其提高劳动生产力及产品档次, 另一方面则积极推动技术密集工业的发展, 以促进产业
15、快速升级。 台湾当局强调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且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升级,协助衰退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 至此,台湾的产业结构已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型的过程。三、不同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的比较与分析通过对以上三个国家和台湾地区产业转型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或地区在转型中存在许多的相似点。 如他们的工业转型一般都经历了轻工业化、 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知识技术集约化的过程;他们在转型过程中都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他们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都伴随着产业外化的过程; 对外贸易在他们的产业转型过程中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等。 这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具有高度的借鉴
16、意义。 第一,技术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决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我国产业转型起步较晚,但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加快工业化转型提供了有利技术支持,我们在转型的进程中要以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缩短工业化的进程。第二,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紧跟当代世界产业发展的主流,顺应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外化、国际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鼓励企业将成熟的工业技术转移到海外, 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市场来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由于国情不同,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型也有其特殊性。美国的产业转型是创新型的产业转型过程,他引领了国际产业转型的浪
17、潮。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美国就开始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70 年代开始,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此时美国开始将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传统工序向外迁移,开始着重在本国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重新获得了竞争优势。 与此相反,德国在新一轮向高新技术转型的过程中起步较晚,高新技术发展缓慢,从而阻碍了其经济增长的步伐, 也使其难以形成在国际分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产业转型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国只有及时顺应国际潮流, 及时把握产业转型的
18、时点, 在适当的时机确立适当的产业转型战略, 促进主导产业群的建立和更替, 才能保证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型及长期的国际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的产业转型就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打破常规、加快步伐,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时向工业化的各个阶段演变,加快第二产业转型的步伐。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 服务业相融合, 加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型。日本与我国都是后发赶超型国家, 在产业转型中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日本在产业转型上遇到的问题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日本在产业转型的后期忽视了民间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其产业和技术创新都缺乏后劲, 在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竞争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我国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要注重追赶阶段与自主开拓阶段的顺利衔接,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国内的技术人才,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形成自己国内的技术力量。台湾产业转型的实践为我国制造业密集的地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这些地区一方面应该进一步运用先进技术对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则发展当地的技术力量,在技术方面创造新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向技术密集工业的发展;另外,台湾地区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 与其切合时宜的产业政策和对外经济措施是分不开的, 因此,这些地区政府应该考虑当地产业结构的特征和比较优势,制定正确的产业转型战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品油海上运输服务协议2024年
- 2023-2024学年之江教育评价高三下阶段测试(五)数学试题
- 2024年企业劳务服务协议模板
- 2024办公电脑集中采购协议模板
- 2024年反担保协议条款示例
- 2024年家居装饰协议格式
- 2024年批量锚具采购商务协议条款
- 文书模板-旅游服务转让合同
- 2024年电商管理代运营协议模板
- 2024年公司反担保条款详细协议
- NB_T 10339-2019《水电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规程》_(高清最新)
- 繁体校对《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 关于统一规范人民防空标识使用管理的通知(1)
- 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试验报告
- 西门子RWD68说明书
-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分析
- 多品种共线生产质量风险评价
- 【MBA教学案例】从“虾国”到“国虾”:国联水产的战略转型
- Unit-1--College-Life
- 医院车辆加油卡管理制度
- 平面四杆机构急回特性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