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复习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二十一:燃料及其利用_第1页
2020中考复习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二十一:燃料及其利用_第2页
2020中考复习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二十一:燃料及其利用_第3页
2020中考复习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二十一:燃料及其利用_第4页
2020中考复习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二十一:燃料及其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2020中考复习 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二十一:燃料及其利用考点一:燃烧的条件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2.点燃浸泡过80%酒精溶液的棉布,当棉布上的火焰熄火以后,棉布完好无损,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魔术,是一种假象B酒精可燃而棉布不可燃C酒精燃烧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D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3.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

2、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防止空气流通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如图是某校同学开展的“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是探究燃烧条

3、件的部分图示。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2)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4)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考点二:灭火原理1.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汽车自燃用干粉灭火器灭火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C天然气生火做饭 D煤燃烧3.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

4、是()4.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5.合理利用燃料、正确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_、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现有新型家用干粉自动灭火球。灭火球接触到火焰35 s后自动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_(填序号)。ACH4 BCO2 CN2 D面粉(4)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4.8 g C

5、H4与x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5.6 g CO和一定质量的H2O,则x_;若氧气充足时,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考点三: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2.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安徽。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方式出行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3.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已

6、获得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可燃冰是混合物C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 D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4.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C.有机物都含有C元素,所以CO、CH4、C4H10均属于有机物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5.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A分别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的产物C分别闻三

7、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6.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AH2、CH4 BH2、COCH2、CH4、CO DCH4、CO、CO2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b_。(2)装置A、B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_。若装置C的瓶内充满空气,正放在桌面上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填“m”或“n”)端进入。(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登山运动

8、员用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同时得到一种化合物。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实验: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固体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实验的结论是_,由该结论可知_(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燃烧的火灾。 (3)通过实验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

9、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方案: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条,点燃镁条,待镁条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_(填“”或“”)更为科学,理由是_。 【得出结论】结论是_。8.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0、1)m的值是_。(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2020中考复习 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二十一: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考点一:燃烧的条件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答案】A2.点燃浸泡过80%酒精溶液的棉布,当棉布上的火焰熄火以后,棉布完好无损,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魔术,是一种假象B酒精可燃而棉布不可燃C酒精燃烧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D温度低于棉布的

11、着火点【答案】D3.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4.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防止空气流通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答案】D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空气

12、中氧气的含量【答案】B6.如图是某校同学开展的“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2)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4)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答案】(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接触;4P5O22P2O5(3)温度达到着火点(4)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考点二:灭火原理1.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

13、盖灭 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汽车自燃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答案】B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C天然气生火做饭 D煤燃烧【答案】B3.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答案】B4.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答案】B5.合理利用燃料、正确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_、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现有新型家用干粉自动灭火球。灭火球接触到火焰35 s后自动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

14、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_(填序号)。ACH4 BCO2 CN2 D面粉(4)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4.8 g CH4与x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5.6 g CO和一定质量的H2O,则x_;若氧气充足时,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石油(2)隔绝氧气(3)A、D(4)16;CH42O2CO22H2O考点三: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高层

15、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答案】B2.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安徽。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方式出行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答案】D3.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已获得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可燃冰是混合物C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 D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D4.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

16、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C.有机物都含有C元素,所以CO、CH4、C4H10均属于有机物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答案】A5.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A分别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的产物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答案】B6.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

17、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AH2、CH4 BH2、COCH2、CH4、CO DCH4、CO、CO2【答案】D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b_。(2)装置A、B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_。若装置C的瓶内充满空气,正放在桌面上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填“m”或“n”)端进入。(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同时得到一种化合物。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答案】(1)集气瓶;长颈漏斗(2)A

18、;m(3)CaH22H2O=2H2Ca(OH)2;验纯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实验: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固体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实验的结论是_,由该结论可知_(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燃烧的火灾。 (3)通过实验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方案: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条,点燃镁条,待镁条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_(填“”或“”)更为科学,理由是_。 【得出结论】结论是_。【答案】【活动一】(1)2MgCO22MgOC(2)二氧化碳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