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硅蚀刻工艺在MEMS中的应用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E97录入时间:2006-4-7爼收藏此页B减小字体 0增大字体Dave Thomas / Trikon Technologies , Newport, Wales, United Kingdom本文介绍了在现代微机电系统(MEMS ; 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硅蚀刻流程,讨论了蚀刻设备对于满足四种基本蚀刻流程的要求并做了比较,包括块体(bulk)、精度(precision)、绝缘体上硅芯片(SOI ; Silicon On Insulator )及高深宽比的蚀刻(high as
2、pect ratio etching)等。并希望这些基本模块能衍生出可提供具备更高蚀刻率、更好的均匀度、更平滑的蚀刻侧壁及更高的高深宽比的蚀刻能力等蚀刻设备,以满足微机电系统的未来发展需求。微机电系统是在芯片上集成运动件,如悬臂(cantilever)、薄膜(membrane)、传感器(sensor)、反射镜(mirror)、齿轮(gear)、马达(motor)、共振器(resonator)、阀门(valve)和泵(pump)等。些组件都是用微加工技术(micromachining )制造的。由于硅材料的机械性及电性众所周知,以及它在主流IC制造上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微加工技术的首要选择材料。
3、在制造各式各样的坑、洞、齿状等几何形状的方法中,湿式蚀刻具有快速及低成本的优势。然而,它所具有对硅材料各方向均以相同蚀刻速率进行的等向性(isotropic )蚀刻特性、或者是与硅材料的晶体结构存在的差异性、产生不同蚀刻速率的非等向性(anisotropic)等蚀刻特性,会限制我们在工艺中对应用制造的特定要求,例如喷墨打印机的细微喷嘴制造(非等向性蚀刻特性总会造成V形沟槽,或具锥状(tapered walls)的坑洞,使关键尺寸不易控制。而干式蚀刻正可克服这个应用限制,按照标准光刻线法( Photolithographic )的光罩所定义的几何图案,此类干式蚀刻工艺可获取具有垂直侧壁的几何图案
4、。举例来说,通常要蚀刻定义出较大尺寸的组件,如电容式加速微传感器(capacitive accelerometers)。通常我们会优先考虑湿式蚀刻方式,但对于需要更精确尺寸控制、或是整体尺寸需微缩的组件的制造,则会考虑选择采用干式蚀刻来达到工艺要求。硅蚀刻广泛应用的硅蚀刻方法,是起源于德国Robert Bosch公司开发的非等向性硅蚀刻工艺方法,被称为 Bosch气体交替技术(Bosch gas-switching technique) 1。利用具有非等向性蚀刻反应的等离子源,与通过反应形成高分子蔽覆层(Polymeric passivation layer)的另一种等离子源,两者反复交替进行
5、的方法,以达到硅蚀刻的工艺要求。常用的在硅蚀刻生产过程中的气体选择,多是采用SF6 (六氟化硫),因其可在能量只有20eV的条件下即可分解出 6个氟原子,而这些氟原子会继续与Si反应形成挥发性 SiF4 (四氟化硅)。理论上,已定义几何图案的 6寸硅晶圆占据了大约15%的裸片面积,设定等离子反应室内压力30mtorr、SF6流量400sccm、及千瓦等级的射频(RF)能量等操作条件下,蚀刻率可达20微米/分。为达成高速率的高分子沉积反应, 在等离子反应产生的气体内 F 元素与 C 元素的比例需小于或等于 2:1C4F:C20gm时的操作经验,基本上有 90%会发生过度蚀刻现象;尽管如此,对于线
6、宽在0.820微米的范围内、凹槽深度大致维持在100nm这种情况,是不受不同线宽的影响。由此可知在绝缘层硅晶的蚀刻应用上,偏压脉冲可提供较高自由度的操作工艺。高深宽比硅蚀刻工艺通常需要处理高深宽比的问题,如应用在回转仪(gyroscopes)及硬盘机的读取头等微机电组件即为此例。另外,此高深宽比的特性也是发展下一代晶圆级的高密度构造连接上的解决方案。考虑到有关高深宽比的主要问题,是等离子进出蚀刻反应区的状况:包括蚀刻剂进入蚀刻接口的困难程度(可借助离子击穿高分子蔽覆层实现),以及反应副产品受制于孔洞中无法脱离。在一般的等离子压力条件下,离子的准直性( Ion collimation )运动本身
7、就会将高深宽比限制在约 50:1。另外,随着具线宽深度特征离子的大量转移,这些细微变化可能会改变蚀刻过程中的轮廓。一般说来,随着蚀刻深度加深,蚀刻剂成分会减少,导致过多的高分子聚合反应,和蚀刻出渐窄的线宽。针对上述问题,设备制造商已发展出随着蚀刻深度加深,在工艺条件下逐渐加强的硬件及工艺,这样即可补偿蚀刻剂在大量离子迁徙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这里有一个针对 8 寸晶圆级所设计的专门的工艺例子。它的主要特征是蚀刻率3.5 微米 /分、线宽 2.5 微米、深宽比约 21:1、蚀刻率的均匀度为 1.5%。其中大于 89的侧壁轮廓及约 30nm 的扇型侧壁深度可容许后续的电介质材料布植。图2 说明具线宽
8、1.7 Z (约6:1的高深宽比)及线宽 200gm (约1:1的高深宽比)特征,所显现出蚀刻率与扇型侧壁深度的根本相关性。结论许多的应用在汽车及信息科技 /娱乐部分的微机电制造商,在未来几年,将会推动极具生产价值的硅蚀刻工艺的开发需求。硅蚀刻工艺是制造微机电组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模块。上述四种工艺模块,说明了干式蚀刻对各式微机电组件工艺的多样性的需求,或许将来更是名目繁多。轮廓控制是微机电组件过程中普遍考虑的因素。随着蚀刻深度的增加,高速率蚀刻趋向于再加剧蚀刻效果(过多的蚀刻与沉积物间的关系);高深宽比的线宽特征将随着蚀刻深度的加深,线宽有向越来越窄的趋势(过少的蚀刻与沉积物间的关系);而绝缘层上硅晶的蚀刻技术,可应用在需要掩埋的蚀刻终止层上,满足具有无凹槽轮廓的工艺需求。工艺技术需要多样化,还要具有更高稳定性和更好的再现功能,可实现可靠的量产目标。尤其,蚀刻率的均匀度需要改善,深宽比需要再度增加(随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核酸检测试剂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油漆油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Unit 5 Poems Using Languag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房屋出租合同协议范本6篇
- 办公楼装修改造项目概述
- 未来五年中式餐饮行业预测与发展战略
- 时尚女装店装修合同样本
- 2025-2030年中国缎纹摩丝桃皮绒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液化气汽车加气站项目投资合同
- 2025年金刚石膜热沉材料项目发展计划
- 牵引管道孔壁与管道外壁之间注浆技术方案
- 酒店前台绩效考核表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课件ppt
- 全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详解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华科版
- 机器人传感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肛周脓肿完整版课件
- 公司(工厂)厂牌管理规定
-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 初一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知识点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