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课时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课时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课时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课时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课时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节比热容一选择题1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作冷却剂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答案】C【解析】A、根据Q吸cmt,甲乙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相等,t甲t乙,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A错误。B、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根据Q放cmt,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所以甲放出热量小于乙放出热量,故B错误。C、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说明乙的吸热本领强,用乙液体作冷却剂更合适,故C正确。D、比热容

2、跟物质的熔点没有关系,根据比热容关系不能判熔点高低,故D错误。选C。2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c/J(kg)1水4.2103煤油2.1103砂石约0.92103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答案】D【解析】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A错误;B、由t可知,物体降低的温度还与质量有关,未知质量不能比较降低的温度,故B错误;C,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

3、g)表示质量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故C错误;D、由Q吸cmt可知,水和煤油的质量、吸收热量相等,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温度升高较多,故D正确。选D。3位于我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候鸟栖息地广阔的滩涂可有效调节气温,因为水的()A密度大B比热容大C流动性大D热值大【答案】B【解析】滩涂湿地含有大量的水,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得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得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故B正确,ACD错误。选B。4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

4、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答案】C【解析】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故B不符合题意。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水蒸发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

5、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故D不符合题意;选C。5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ABCD【答案】A【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陆地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故A图正确。选A。6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A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B

6、沙子吸热能力比海水的吸热能力弱C沙子吸热比海水多D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答案】B【解析】水的吸热能力大于沙子的吸热能力,即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低,放出相同热量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高。选B。7用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两种液体加热,图为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已知甲:乙4:5,加热的效率都是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min,两种液体吸收热量之比Q甲:Q乙4:3B010min,两种液体吸收热量之比Q甲:Q乙3:2C两种液体体积相同时,比热容之比c甲:c乙5:6D两

7、种液体质量相同时,比热容之比c甲:c乙3:2【答案】C【解析】AB、由于是用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内供热相同;而加热效率相等,都是90%,在相同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在010min,两种液体吸收热量之比Q甲:Q乙1:1,故AB错误;C、两种液体体积相同时,由可得mV,则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m甲:m乙甲V:乙V甲:乙4:5,两种液体吸收热量之比Q甲:Q乙1:1,由图知,升高的温度之比t甲:t乙(8020):(6020)3:2,由Q吸cmt可得比热容之比:c甲:c乙:5:6,故C正确;D、两种液体质量相同时,即m甲:m乙1:1,两种液体吸收热量之比Q甲:Q乙1:1

8、,由图知,升高的温度之比t甲:t乙(8020):(6020)3:2,由Q吸cmt可得比热容之比:c甲:c乙:2:3,故D错误。选C。8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热水壶烧开一壶自来水,水吸收的热量约为()A6104JB6105JC6106JD6107J【答案】B【解析】根据生活常识,水壶的容量为1.52升,常温时水的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则根据可得水的质量:mV1g/cm32000cm32000g2kg。水吸收的热量:QCm(t2t1)4.2103J/(kg)2kg(10020)6.72105J。计算结果与6105J比较接近,故ACD错误,B正确。选B。9A、B

9、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B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A2:3B3:5C4:9D1:2【答案】C【解析】(1)物体A放入甲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446,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A吸收的热量Q吸CAmAtA,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即C水m水t水CAmAtA代入相关数据得:CA(2)物体B放入乙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842,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B吸收的热量Q吸CBmBtB,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即C水m水t水CBmBtB代入相关数据得:CB(3)A

10、、B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AmB,4:9。选C。10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与铝块,同时浸入正在沸腾的开水中,隔较长时间后,铜块温度变为t1,吸收的热量为Q1;铝块的温度变为t2,吸收的热量为Q2,已知c铝c铜,那么()At1t2,Q1Q2Bt1t2,Q1Q2Ct1t2,Q1Q2Dt1t2,Q1Q2【答案】D【解析】因为把铜块与铝块同时浸入正在沸腾的开水中,并且放入的时间都较长,因此它们最后达到了热平衡,铜块、铝块的末温都与沸水的温度相同,即t1t2;由题知,它们的初温相同,则升高的温度t1t2;由题知c铜c铝,t1t2,m1m2,所以由Q吸cmt可知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1Q2。选D。二填空题11

11、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则甲物体的比热容为_J/(kg);乙物体的比热容_丙物体的比热容(选填“”、“”或“”)。【答案】3000【解析】(1)由图象可知,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则甲吸收的热量为3000J,乙、丙吸收的热量均为2000J;由题知,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所以,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知,甲的比热容是3000J/(kg);(2)丙物体质量为2kg,由Q吸cmt当乙丙吸收相同的热量且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丙的质量大,说明丙的比热容小,即乙物体的比热容大于丙物体的比热容。12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天发生火灾1

12、万起左右。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能最大限度拯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有害气体,其平均密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正常空气密度,离地面0.9米以下的范围有害气体含量少,故逃生时应弯腰前行。若条件允许,可用湿棉被裹身逃生,此方法原理之一是利用了水的_较大,_热能力强。【答案】小于比热容吸【解析】(1)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温度高,其体积增大,则有害气体的平均密度小于正常空气密度,会上升到顶部,所以离地面0.9米以下的范围有害气体含量少,故逃生时应弯腰前行;(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能力强,在质量

13、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水升高的温度低,因此可用湿棉被裹身逃生。13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较大。原因是沿海地区靠近水,内陆地区以干泥土为主,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的比热容_,在吸收或放出相同_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要_。因此,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大。【答案】大热量小【解析】内陆地区以干泥土为主,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比干泥土要小;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水降低的温度小,因此

14、,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气温变化也较大。三实验探究题14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水吸收的热量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将不同质量的水利用同一热源加热,使其升高一定的温度,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设每分钟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序号M(克)t()加热时间(分钟)1200454.52240303.6340020446002065300304.56450204.572405068400306(1)水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观察_来进行比较。(2)分析序号_或_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的温度t越大,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3)分析序号3、4、6

15、或2、5、8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_。(4)进一步综合分析序号1、5、6和4、7、8的数据后,还可以发现:_。【答案】(1)加热时间(2)2和7或3和8(3)质量不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4)同种物质,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加热一定时间后,水的温度升高,表明水吸收了热量,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来进行比较;(2)探究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t的关系时,需要控制质量相同,t不同,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选择2和7或3和8进行对比;(3)分析序号3、4、6或2、5、8的数据可

16、知,升高的温度相同,水的质量不同,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可得出初步结论:质量不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4)进一步综合分析序号1、5、6和4、7、8的数据可知,物质的种类相同,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相同时,加热时间是相同的,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结论为:同种物质,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15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初温均为20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m甲m乙),如图为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加热过程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_(选填“相同”或“不同”),甲液体第30s的内能_(后两空选填

17、“大于“”等于”或“小于”)第35s的内能,甲液体的比热容_乙液体的比热容。【答案】相同;小于;大于。【解析】(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使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2)由图可知,物体从30s到35s时,一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变大,即甲液体第30s的内能小于第35s的内能;(3)由图可知,在030s内,甲乙变化图象是重合的,即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根据c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16小强随家人到海边玩耍时,发现阳光下的海水和岸边的沙子温差很大。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想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实验过程中所使用仪器规格完全相同。请你来帮他完成实验:(1)测量出_相同的水和沙子,然后安装仪器,并记下沙子和水的初始温度。(2)在实验时只要控制_相同就可以确定水、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图乙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是可知沙子的比热容_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完成实验后小强认为本套实验装置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请你帮他提出一条改进意见:_。【答案】(1)质量(2)加热时间小于(3)用搅拌棒对沙子和水进行搅拌,让其受热均匀【解析】(1)据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